
吴昌硕为沈石友铭鹅砚赏析
文/圣佳艺文志
ART&CULTRUE
吴昌硕为沈石友铭鹅砚,雕成鹅盘卧状,转颈曲身,起眼凝视,颇得传神之妙,其嘴尖硬,其尾柔软,皆以简洁之法为之,中部大片为砚堂。此砚形简繁得当,温纯古雅,极富静谧意趣。砚色青紫,细腻润泽,并有鱼脑、青花等石品纹理。砚背有吴昌硕书文:“养墨池,作文玩,自写黄庭不须换,乙卯岁十一月,石友铭属吴昌硕书。”
清 沈氏砚林著录 吴昌硕为沈石友铭鹅砚
长12.8cm;宽12.3cm
出版:
1.《沈氏砚林》页194-195,1993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
2.《砚林》页113,昭和45年12月,日本白红社出版
成交价RMB: 2,875,000
中贸圣佳2018春拍
沈石友(1858-1917),原名汝瑾,字公周,因喜石砚,取石友别号,是晚清民国的三大藏砚大家之一。他对古砚之爱,使其经常让吴昌硕治砚、题砚、琢砚、篆砚,沈石友藏砚、拓砚,合力着成砚拓。沈石友去世后六年,其子若怀将所藏百多方(一说为158方)名砚拓印成谱,集为《沈氏砚林》,共四卷一百部,成为了收藏砚台领域的“石渠宝笈”。此砚正是被著录于《沈氏砚林》之内。沈氏藏砚,共一百五十八方,在当时都是一砚千金,桥本归一先生的祖父桥本关雪酷爱这些宝贝,不惜变卖家产,一掷千金而全部购得。于是这一批中国近代名砚便漂洋过海去到了日本,成了“一见难求”的珍品。
吴昌硕为沈石友铭鹅砚(局部)
沈石友《沈氏砚林》中的吴昌硕铭书,均为赵石(1874-1933)镌刻,赵石刻砚的最大特色是摹刻精到、惟肖惟妙,纵观《沈氏砚林》中的吴昌硕铭书,或大或小,或篆或楷,或梅花或人物,均有笔有墨,生机勃勃,若现纸上,赵石精摹之技,可谓空前绝后。据观察,吴昌硕的砚铭是先书于纸上,然后由赵石摹勒上石而镌刻。赵氏擅书精刻,对昌硕先生之用笔用墨娴熟胸中,故镌刻时能依形传神,势完意足。如砚中“池、属”两字的长划枯笔;“墨、岁”两字的转折提按;乃至“乙”字极细的上挑枯笔,均能毫发不损地展现。赵石刻砚既现吴昌硕古朴雄浑,大气澎渤之势,又现其中锋独调,细致入微之妙,可谓“既雕既琢,还返于朴。”
-THE END-
—
文摘选自
《圣佳艺文志》
ART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