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置)标(顶)”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国家一级美术师
策展人 评论家
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
由上海戏剧学院主办、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舞台美术综合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于2019年5月6日-6月1日在上海戏剧学院新空间剧场举办。
2019年5月8日下午,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李旭老师在上海戏剧学院新空间围绕《中式抽象》与国家艺术基金“舞台美术综合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的学员们分享他的观点和解读。
在视觉艺术中,抽象艺术并不产生于中国,但是中国古代有大量抽象审美的遗存。延续这样的脉络,我们能找到“中式抽象”的来源和样式。
具象、意象与抽象
具象、意象和抽象是处在视觉艺术中间对现实世界再现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具象是写实,就是古典主义、学院主义这一类;意象就是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用高度概括的手法来半抽象或者半具象的一种方法;抽象这个概念是从西方开始的,它可以是从自然形象的逐渐简化,也可以是对客观形象的重新组合。
1、摄影术的发明终结了绘画艺术“为记录而写实”的命运
在摄影没有出现的18世纪之前,绘画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以写实的方式记录历史事件或是人物,摄影术的发明让这一部分画家丢掉了饭碗,绘画纯粹为了记录而表现的使命就此终结了。自此,抽象绘画逐渐兴起,覆盖了整个欧美国家甚至影响了亚洲。但是绘画和摄影是不一样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一张罗丹的绘画作品和摄影作品的对比,我们就能感受到这种区别。
2、西方抽象绘画的代表人物
深受东方美学影响的西方抽象艺术家
西方艺术家受其他大洲的艺术作品或工艺美术的影响由来已久。从石器时代开始,大量带有异国情调的作品被带入了欧洲。无论是非洲的雕塑、中国的瓷器,还是日本的折扇、屏风、浮世绘,都是对这个阶段的艺术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影响。从阿道夫·戈特列布、弗朗兹·克兰、胡安·米罗、罗伯特·马瑟韦尔等艺术家的作品中,就能清晰的找到东方美学的因子。
海外华人抽象画家
抽象艺术在海外的发展领先于国内,但海外一批做抽象艺术的华人,在国内外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赵无极。赵无极在1985年受浙江美院的邀请,培养了二十位学生。这二十位学生后来都成了国内外特别重要的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其中也包括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先生。他把抽象理念带进了中国的学院,是80年代抽象艺术的大事件。
日本、韩国的抽象艺术
日本和韩国是与中国一样处在汉字文化圈中,在汉字文化圈影响下的抽象艺术具有书法美学的特征,其艺术作品也不可避免的沾染和浸润到中国的书法智慧。这样一批具有“中式抽象”特性的日韩艺术家有:李禹焕、朴栖甫、河钟贤、白发一雄、吉原治良、草间弥生等。
中式抽象 · 路在何方?
中式抽象有两大根源:从观念上来说,道家哲学引领中国抽象;从形式上来说,书法美学建构了中式抽象的视觉基础。中国绘画曾经在写实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北宋时期产生的文人画,即当时定义的业余者的画作,使人们对画的审美追求逐渐从形似转向了神似。
齐白石先生曾经应老舍的要求画了一幅“十里蛙声出山泉”,这个时候中国画已经走到了意象的阶段,不再用唯一的写实手法表达客观世界。解放后的绘画教育开始走写实体系,不意象也不抽象,提倡的是向苏联引进学习素描体系,做中国式学院教育。它虽然为新中国建设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但与此同时,也抑制了中国的抽象艺术在那个年代的发展。
中式抽象审美的传统基因——书法、家具、赏石
中国艺术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应属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件书法作品,而不是绘画、雕塑、建筑、玉雕、瓷器等作品。书法的笔触蕴含着舞蹈的生命和勃发的灵魂,其魅力也充分在世界范围内红极一时的明式家具中体现出来,甚至连包豪斯学院的设计也曾收到过明式家具的影响,明椅靠背上的曲线感蕴含了中国书法中“横”的韵味。
在中式园林中,太湖石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好的太湖石讲究瘦、皱、漏、透。中国文人对石头的热爱还体现在案头的英石、研山、雨花石中抽象图案等,都反映出中国人审美意识里对赏石的执念。
中国大陆抽象艺术的发展与现状
民国时期决澜社的出现,在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思潮后自创画派,成为中国现代艺术中的名匠,影响了一代中国现代艺术家。然而日本侵华战争打断了这个进程,在战争的影响下,人民生活不稳定,需求便从风花雪月转向了现实主义。这种需求预示着中国的抽象艺术不可能诞生在那个年代,但即使社会形态严峻,在文革时期依然有人在偷偷画着抽象表现主义的东西。吴大羽、李青萍、吴冠中就是当时一些进行探索的艺术家,他们影响了一批现代中式抽象画家,例如:余友涵、王怀庆、丁乙、谭平、朱金石、祁海平、马可鲁、陈光武、张浩等艺术家。
上海戏剧学院的抽象艺术传统
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有着悠久的抽象艺术传统,曾经有一大批艺术家是画抽象的,例如李山、王邦雄、查国钧、周长江、张健君、沈忱、胡项域、冷宏、陈箴、薛松、曲丰国老师等。这些人都是在抽象艺术里面做过探索和贡献的,可以说上海抽象艺术的半壁江山在上戏,另外还有三分之一的江山是上海工艺美校。
中式抽象
以上所分享的是所见视野中较具中国艺术特征的艺术家,“中式抽象”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既是中国的,又是当代的。
2、从特殊的角度体现着中华文化的当代转型。
3、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
4、国际文化交流中的有效方式。
5、明确文化身份,树立文化自信。
学员交流
1、当代的大学生走进社会后他们该如何与市场接轨?成功艺术家是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方式,还是具有某种共性的规律?
李旭:抽象艺术需要坚持很久才能出成果,一个喜爱抽象艺术的年轻学生我会鼓励他,但是我不会给他下定论。因为抽象艺术要坚持五年以上才能发现艺术家的思维逻辑,到了一定的阶段,他就可以找画廊,在小型的空间里展览,获得商业机构的赞助,这就是进入社会的第一步。当然这个过程中要反复强调的是不能抄袭,一旦抄袭就前功尽弃了。
2、想听听您对徐冰作品如何评价?和您今天列举的艺术家们的区别是什么?想请您从专业的高度剖析一下,中国当代的这些大家,他们的成功与河清写的《艺术的阴谋》这本书是否有联系?
李旭:首先我认为徐冰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艺术家,但他不是抽象艺术家,而是观念艺术家。徐冰的好多作品表面上非常繁复、华丽、复杂,但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以贯之。他做的天书其实是对伪文化的背弃,对整个文明的嘲讽。他也善用香烟、纸、垃圾废物等材料,他是一位带有禅宗意义的东方观念艺术家。
至于河清写的《艺术的阴谋》那本书,某些部是分事实,某些部分是断章取义,我认为这本书的逻辑上是有些混乱的。西方有一句话“我彻底反对你的立场,但是我保护你说话的权利”,我对待河清也是如此。
3、您是怎么看待抽象主义在舞台美术中的运用?
李旭:我对于舞台美术是个外行,但是很有好奇心,也是个很热心的观众。运用抽象主义的手法进行舞台美术设计很有空间,但编导必须得有诚意接纳这样一种美学,才能合作成功,我觉得抽象完全有可能进去,完全有表现空间,但是这个要结合具体的剧本。而且我相信早在二三十年代就已经有了,只不过我们现在有新的抽象方式,是运用多媒体把这个抽象再现出来,我们物质材料改变了,但是抽象的精神在这个戏里如何体现,那要结合很恰当的剧本和很契合的导演风格,就可以做出很好的设计来。
来源:上戏舞台美术系
撰稿:魏箐
审稿:叶皛
摄影:张译月
责编:卫荣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