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尼斯住宅(Ennis House)是赖特被拍电影最多的一个房子,有“明星房子”之称。这个房子是赖特1923-1924年间在洛杉矶和好莱坞一带设计的四个“织块住宅”(textile block house)中最后和最大的一个。赖特发明的这种带浮雕图案的预制混凝土砌块,是“编织”建筑的基本单元,由它们“编织”而成的墙体和梁柱,既是结构,也是装饰,并且让室内外空间获得了一种连续性,自然融合贯通,十分符合他的有机建筑理论。赖特的灵感据说来自于玛雅神庙,这几个房子也被当作美国当时所谓玛雅复兴风格的代表。但其实在赖特这里主要是探索新材料和新的建造方式。“织块”是一种工业化生产的标准构件,施工方便,造价低廉,最后却能获得一种传统的装饰效果。赖特大师的追求与欧洲诸大师有点不一样。
恩尼斯住宅吸引拍电影的人的,主要就是这个“织块”,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由这些“织块”所组成的空间的视觉效果。所以围绕这个房子就有了一个特殊现象:不仅大量电影和剧集在这里拍摄,还有很多电影和剧集是在摄影棚里复制这些“织块”,或者模仿这个建筑的风格设计布景。网上可以搜到很多赖特迷和建筑影迷搞出来的片单,多半有这些模仿复制类混入。上星期我心血来潮,决定对所有被提及的电影进行一次排查。赖特的房子我没有去参观过,但找到房子的各层平面图之后事情就很简单了,加上照片,我现在可以说对这个房子的内外空间很熟悉了。现在拿来一张剧照,我看一眼基本上就可以确定是不是真在这房子里拍的。不过要完全搞清楚还是得看电影,所以我补看了以前没看过的,看过的也找来再次确认了一下,最后这件事也花了我不少时间。
恩尼斯住宅主层平面图
在恩尼斯住宅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一般认为是后来拍摄了《卡萨布兰卡》的迈克尔·柯蒂兹(Michael Curtiz)在1933年拍摄的一部名为《Female》的电影,中文译名叫《俘男红粉》。这个电影我以前没看过, imdb 资料说它只使用了建筑的外部,作为女主角住宅的外部。这部好莱坞 Pre-Code 时期的喜剧片,讲的是一个年轻性感、独立能干的大型汽车制造厂女老板与男下属的故事。说起来恩尼斯住宅的外观还真是很适合这个角色,颇有点“女王城堡”的感觉。不过我找到的第一张剧照就让我陷入了困惑:游泳池出现的地方不对。这个地方是入口庭院,应该是一个铺砖大平台,游泳池应该在房子另一侧。后来搜到一篇文章,说电影中的这个游泳池其实在华纳兄弟的摄影棚里,说华纳当时为一个大制作《华清春暖》(Footlight Parade,1933)建了一个大游泳池,用来拍一场大型水上芭蕾表演。居然是这样。后来我在一个俄罗斯视频网站找到了两个电影的全片,还真是同一个泳池,一个 Art-Deco 风格的正方形豪华大泳池,还环绕了几个半圆形小池和一个多层大喷泉,恩尼斯那个院子绝对放不下。《俘男红粉》中有一场泳池边的豪华派对,场面十分壮观。好莱坞那些年正流行“玻璃遮罩法”合成图像,不知道这个电影是不是就用的这项技术。还是在棚内搭建的房子立面?电影用到这个房子的戏有四场,都在这个入口庭院,两场有游泳池两场没有,但摄影机位置角度不一样,观众应该看不出是同一个地方。赖特的平面图上房子另一侧也没有游泳池,现在那个游泳池是后来的一个房主在1940年加的,据说还是找赖特来加的。
《俘男红粉》(1933)
很多片单上列出的第二部电影是恐怖片经典《黑猫》(The Black Cat,1934),这个片号称灵感来自爱伦·坡的小说,由两位恐怖片巨星波利斯·卡洛夫(Boris Karloff)和贝拉·卢戈西(Bela Lugosi)主演,据说这也是两大巨星首次合作。导演埃德加·G·乌尔默(Edgar G. Ulmer)出生于奥匈帝国,早年在维也纳学建筑,同时做演员和舞台设计,后来到柏林跟着莱因哈特做舞台设计,同时也在电影厂做布景设计,参与过德国1920年代那批著名电影中的很多。后面主要给茂瑙做助手,一直做到美国。《黑猫》是他独立拍摄的第二部长片,获得巨大成功。之前我也跟着大家将此片列入片单,前几天我在网上看了电影,然后我划掉了它。这个电影一看就是来自德国的摄影棚传统,并不是在某个真实建筑里拍摄;搭建起来的布景风格也与赖特完全不同,是欧洲大师们的风格。外景只有大远景,也是画的。这个布景是乌尔默自己设计,拍片时他说他正处于他的“包豪斯时期”。这个恐怖片的主角是一位建筑师兼邪教祭师,他的名字 Hjalmar Poelzig 据说是乌尔默向表现主义建筑大师 Hans Poelzig 致敬,大师做《泥人哥连》美术指导时曾带过他。看电影后有点不明白这个片子为何会出现在恩尼斯的片单上,恩尼斯甚至有“黑猫宅”之称。后来我在一个美国的恐怖片论坛看到一群影迷的讨论,有个人讲了个故事:著名科幻作家和狂热的B级片影迷福斯特·阿克曼(Forrest J Ackerman)曾经住在恩尼斯住宅附近,在他著名的“周六上午行”(每周六上午开放他家,任何人都可以进去参观他巨量的科幻小说、电影以及各种周边的收藏)的某一天,他在自家车道上截住大家,指着不远处山顶的恩尼斯住宅说:当年波利斯·卡洛夫和贝拉·卢戈西就是在那里拍摄的《黑猫》。这个故事在论坛上遭到群嘲,有人说,他是卖房子的托吧,有人说,看来他没有看过《黑猫》。很可能这个故事就是“黑猫宅”传说的源头。
《黑猫》(1934)
恩尼斯住宅再次被拍是1959年的恐怖片《猛鬼屋》(House on Haunted Hill),导演是有恐怖片噱头营销之王之称的威廉·卡斯尔(William Castle)。这个电影一开场就是恩尼斯住宅,以房子外面的各个部位各个角度为背景出演职员字幕。这个电影只拍了恩尼斯的外面,作为闹鬼房子的外面,里面还是在摄影棚拍的。
《猛鬼屋》(1959)
约翰·施莱辛格(John Schlesinger)1975年拍摄的《蝗虫之日》(The Day of the Locust)应该是第一个进入恩尼斯住宅内部拍摄的电影。这个电影改编自迷惘一代作家纳撒尼尔·韦斯特的著名小说,三十年代好莱坞故事,各种梦碎。电影展现了洛杉矶城市与好莱坞世界的各种空间,各种光怪陆离的场所,不同阶层的不同生活空间。恩尼斯住宅在片中是大制片人豪宅。这可能是唯一一部真正利用了这个建筑的内外空间来进行表达的电影,调度和剪接都十分精彩。小说中写的游泳池底的死马,在赖特的这个泳池里出现好像特别合适,阳光下亦真亦幻,诡异气氛强烈。整个恩尼斯住宅的段落堪称经典。
《蝗虫之日》(1975)
恩尼斯住宅成为明星房子是在1980年之后,这一年,房子的第八任业主决定将房子捐赠给一个专门建立的基金会,同时将房子向公众开放参观,也向拍电影电视的和搞时尚商业活动的出租,希望以此获得房子维护维修所需的大量资金。这之后大量的电影、电视剧集、MV、还有各种商业广告在这里拍摄,到现在据说总数已超过60部。但其中电影按我的统计是14部,不包括电视电影与剧集。
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Blade Runner,1982)可能是恩尼斯住宅电影史上最重要的一部电影,正是它的成功让恩尼斯住宅成为了明星。作为一部科幻经典,它不仅被科幻迷们津津乐道,也被搞哲学的、搞文化研究和城市研究的反复讨论。它也是搞建筑的人最爱讨论的一部电影。而男主角戴克住处由“织块”组成的墙面,也引起了大家对恩尼斯住宅浓厚的兴趣。其实,《银翼杀手》只在恩尼斯住宅的室外拍过两个加起来只有14秒的镜头:戴克驾驶回旋车到达公寓的镜头。那个让大家着迷的戴克住所,其实是在摄影棚搭景拍摄的。剧组用石膏翻制了恩尼斯住宅的“织块”,然后按照自己的设计装配了出来。
《银翼杀手》(1982)
被影迷列入恩尼斯片单的很多其实都只是复制了“织块”用在布景中。比如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ive,2001)中的酒吧门廊两侧的装饰。据说他的《双峰镇》(Twin Peaks)剧集有一集去房子里拍过,拍的是剧中人在看的一个肥皂剧,这个我没有去核实。还有雷德利·斯科特三弟托尼·斯科特(Tony Scott)拍的《比佛利山超级警探2》(Beverly Hills Cop II,1987),片中有个射击俱乐部里的酒吧是用这些“织块”装饰起来的。
还有一部每个片单上都有并且被很多文章谈论的《火箭手》(The Rocketeer,1991),其实也是在摄影棚内模仿恩尼斯风格搭建出来的布景:建筑平面图上根本找不到这样的空间。其实剧照上看建筑细节也可以判定,比如赖特的柱子下面是包了一圈踢脚的,电影里没有。电影还复制了恩尼斯餐厅中的大落地窗,但放的位置一看就知道不会是赖特放的。赖特虽然“织块”有一种传统装饰效果,但赖特的空间是现代空间。具体到这个建筑,是以长廊为轴线,沿长廊向两端水平延展开来的空间,并且十分通透,所以比如台阶就不会是电影中的那个方向,整个空间也不会是那样完全对称的和封闭的。学建筑的人应该一看就知道不是赖特的空间。
1980到1990年代应该是恩尼斯住宅电影生涯的一个高潮期。与早期相反,这一时期的电影主要是用房子的内部,而且主要用那个有落地大窗的餐厅。这些电影中除了一部得过柏林金熊的《大峡谷》(Grand Canyon,1991),其余的基本上都是类型片,动作片加科幻片。我基本上都没有看过,所以这次全部补看了一遍。不过主要是找有恩尼斯的段落,并没有完整看全片。这样一部部挨个看下来,在我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效果,好像在看一群导演进行一场命题比赛,大家争奇斗艳,各显神通。
《龙威小子3》(The Karate Kid Part III,1989),《洛奇》导演约翰·G·艾维尔森(John G. Avildsen)空手道小子第三部,恩尼斯房子是反派空手道大佬泰瑞的豪宅,餐厅是泰瑞的练功房,他出场就在这个练功房。这个片用到房子很多部分,包括从远处长焦拍摄房子,还有两个利用了房子空间布局的跟拍镜头,还有以远处洛杉矶城市轮廓为背景的起居室阳台上的镜头。但是泰瑞的两个浴室都不是恩尼斯住宅里的,应该是影棚搭建,墙上用了复制的“织块”。
《龙威小子3》(1989)
《黑雨》(Black Rain,1989),这个电影当年在录像厅看过,当时不认识赖特这个房子,当时让我兴奋的是电影中出现了高松伸的作品,大阪繁华商业区的一幢大楼,上课时还跟学生讲。恩尼斯住宅在这个电影里是日本黑帮老大的住所。由于斯科特拍《银翼杀手》时都没去房子里面拍,所以看到片单上出现这个故事主要在日本展开的电影时,我认定他又在摄影棚搞了一次。再次看电影后我发现我错了,真在那里拍的。用的也是餐厅,中间摆上了大圆桌,将壁炉这一面作为了空间的主要面,角部大窗挂上了窗帘,应该是为了画面左右平衡(这也佐证了不可能是摄影棚搭景)。印象中这是唯一一部利用了这个壁炉的电影。
《黑雨》(1989)
《霹雳雄鹰》(Moon 44,1990),科幻灾难片大导罗兰·艾默里奇德国时期作品,可能是他进军好莱坞的前奏,一群美国演员演的英语片,出品公司仍是德国,主要场景拍摄地点也在德国,但片中银河矿业公司总部会议室却在恩尼斯房子的餐厅。这件事有点奇怪。从电影中看不可能是在德国摄影棚复制,可以清楚看到美工在原建筑空间中做的工作:大屏幕挂在落地大窗前,大窗和两边条窗遮黑,银河矿业的空域图挡住壁炉和角窗,北端柱间挂百叶窗挡住后面走道。感觉好拥挤。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会议室要去美国拍。
《霹雳雄鹰》(1990)
《大峡谷》(Grand Canyon,1991),这个片不是类型片,它也是恩尼斯电影中唯一一部没有使用恩尼斯餐厅的电影,导演正常地使用了这个房子,用起居室拍了一场起居室的戏。当然,是一个豪宅的起居室。
《大峡谷》(1991)
《飞虎狂龙》(The Glimmer Man,1996),这个电影中也是坏蛋的豪宅,坏蛋出场就在餐厅中。还有两个坏蛋在夜色中的游泳池一边游泳一边密谋的场景。这个电影也有一个场景是伪造的恩尼斯住宅,坏蛋的书房,但是居然只复制了“织块”的表面图案,而不是整个砌块。
《飞虎狂龙》(1996)
《卑劣的模仿者》(Snide and Prejudice,1997),这个电影到处找不到,从剧照看应该确实在恩尼斯住宅拍摄,而且有多处场景,包括餐厅、起居室和长廊。这个电影中这个房子是一个医生对病人进行一种特殊治疗的场所。
《卑劣的模仿者》(1997)
《替身杀手》(The Replacement Killers,1998),这个周润发主演的电影中恩尼斯住宅是洛杉矶华人黑帮老大魏先生的豪宅,周润发拜见他就在这个餐厅。有一个仰拍的豪宅外景,然后是两个黑衣保镖拉开大铁门放车进来的镜头,周润发被领进餐厅的镜头接着这两个镜头。
《替身杀手》(1998)
《尖峰时刻》(Rush Hour,1998),这部成龙主演的喜剧警匪片的导演是拍 MV 出身的布莱特·拉特纳(Brett Ratner),他对这个房子的使用完全是 MV 的搞法:通过将俯拍的香港夜景合成到恩尼斯住宅餐厅的大窗外,让这个住宅变成了香港一幢超高层建筑上的某一层。这可能是对这个房子最有想象力的一次使用,在此之前只有斯科特将房子搬到过大阪一次,其他电影中包括科幻片中这个房子都还是在洛杉矶。
《尖峰时刻》(1998)
《异次元骇客》(The Thirteenth Floor,1999),这部科幻片是这次我唯一完整看完全片的电影,很吸引人,一部没有特效和特别场景的科幻片,但是带来的感觉很强烈,以前居然完全没注意到这部片。恩尼斯住宅是男主角的家,餐厅被设计成他的工作空间。可以从餐厅角部的大窗看到远处洛杉矶城市的轮廓,这应该是赖特这个设计中的精彩一笔,但这部片之前好像还没有一部电影利用过他的这一笔。
《异次元骇客》(1999)
《比特尼克斯》(The Beatnicks,2001),这是恩尼斯片单上离现在最近的一部电影,网上资料很少,我只找到一个画质很差的预告片。不过从预告片可以确认电影确实在恩尼斯拍过,室内和室外都用了,还利用了起居室外面的大阳台。
《比特尼克斯》(2001)
之后就再也没有电影在这里拍了,也许是好莱坞口味变了,也许与这个房子的状况有关。据说赖特大师的这个“织块”强度比较差,在南加州冬天的雨水侵蚀下老化严重,很多砌块破碎断裂,而且“织块”间雨水渗漏严重。据说四个“织块住宅”都是这样的情况,有的房子九十多年来一直在漏雨,感觉也太有机了。维基百科说恩尼斯住宅在2006年大修过一次,现在每年只开放参观12天。以前是参观者络绎不绝的,很多人是因某部电影而来,邻居不堪其扰,后来规定汽车只能停在山下很远的地方。
不过这个房子真的是杰作,我以前对赖特并没有很大兴趣,这几天在这个房子中穿进穿出,发现它的内外空间以及与地形和环境建立的关系,确实很牛。
关注微信公众号四方当代美术馆
及服务号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
及时获取展览信息及售票动态
展览预告
哈龙·米尔扎:电之离调
Haroon Mirza: Tones in the Key of Electricity
展览时间 | Exhibition Duration
2019年6月7日 - 2019年12月8日
展览地点 | Venue
四方当代美术馆
展览票价 | Ticket Price
80元(单人票),40元(优惠票)
如有任何问题,请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电话:+86 25 58609999 转 8230
网址:www.sifangartmuseum.org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珍七路九号
No. 9 Zhenqi Road, Pukou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China
欢迎关注微信公共平台:四方当代美术馆
地 址:南京市浦口区珍七路9号
Ⅰ 公共路线:乘坐D18路、694路、681路至珍珠泉总站,下车沿指示牌向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方向上山,步行约20分钟到达。
Ⅱ 自驾路线:经扬子江隧道或长江隧道开至浦口珍珠泉公园,沿公园大门向前200米处的指示牌向老山国家森林方向上山,约5分钟到达。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