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艺术专场
6月7日 16:30 A厅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三层
现当代艺术专场
6月7日 顺延 A厅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 三层
?
他的样板就是从一个很意识形态化的艺术家到逐渐地摆脱意识形态,不断地在进行进行自我超越,和这个时代不停地在保持一种批判的姿态。
—栗宪庭
□ □ □
于振立,1949年3月2日生于大连金州区。自幼习画,1968年毕业于大连师范学校美术班,1989年结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研习班。曾先后供职于金州博物馆、金州区文化馆、大连市群众艺术馆,曾任辽宁省美协理事、大连美协副主席兼油画会会长等。
▲
本次上拍作品《醒梦之八》(Lot3015)为艺术家抽象代表作,画面中没有任何具象的存在,观者能够看到就是材料在画布上流动的肌理。画面中圆点、线条和颜色犹如各类音符,将整幅作品合奏成一首交响乐。画面的灰褐色调性,拥有一种东方特有的禅道情调。
北方艺术专场 lot 3015
于振立(b.1949) 醒梦之八
2010年
布面 油画
120×120 cm
签名:2010《醒梦之八》8号 于振立(背签)
展览:”自逐“个展,今日美术馆,北京,2013年
估价:RMB 300,000-600,000
于振立是以此社会性的行为来带领他的艺术感知,以外在的环境改造来体验艺术的实质。这十余年来,除了改造环境的劳作外,他孜孜不倦地作画、做雕塑、做装置、做实验,而且笔耕不辍,日日功课读书,记下了几十本心得笔记、艺术感悟、人生历程。这些无价的精神财富伴随着他日升日落,让他在沉思中苏醒、在日落中挥毫。尤为可贵的是,他从80年代开始实践的抽象绘画在这僻静而足够容纳想象的空间里被延续着,他一方面在打造自己的乡土王国,另一方面继续在建构自己的艺术王国,两条线并行不悖地展开和伸张。在夜望星空的沉淀中,于振立让自己的艺术再度自由地驰骋;他正是在这十几年来的沉淀中,又进一步地理清了自己的艺术作为和目标。
▲《福祉6》
他知道,自己在践行一种特殊的艺术—他走向艺术的抽象化和生活化,是他极力要挣脱以往的桎梏,形式与主题的制约。这是那个时代的艺术家发自内心、发自切肤之痛所要争取的艺术感受,这也是中国艺术家对一种久违的艺术自由的渴求。所以当他们遭遇到了艺术的抽象化表现时,如久旱遇到甘泉,一下子就领悟了艺术对于他们的真实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于振立是一步一步走向艺术的解放的。最初是对主题的解放,不再以政治主题叙述为主,而转向个人性情感与场景的描述,形象与构图不再以清晰为前提,而是疏密、变形、结构随兴而为。这方面的尝试,对于中国艺术家而言,有历史上的写意抒怀传统,但对于80年代以前的叙事性主题绘画,这是被反对和歧视的;另一方面,对于追求新的情感表现的80年代以后的艺术家,这种以形写意的传统并不能解决他们在写实绘画训练下的解放。因此,语言系统的重新认识就成为一种时代的强烈愿望,于振立正是在这种现代艺术被重新传播的氛围下,敏感地理解并再认识了绘画语言的特质,所以能够大胆地舍弃自己驾轻就熟的写实语言,而径直“抽象起来”。他对自己的绘画的裂变毫不后悔,他在里面看到了自己的精神身影,他将这样一次的语言转换视为艺术生命的再生。
▲《梦醒》
因而,他在画布上看到的不再是一个突兀、丧失了体温、质感的形象,而是在压实的空间里发现了一种绘画语言可以塑造的力量。他在画布上的抽象并非简单的形迹简化,而是生命体的一种冲击爆发。空间不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个象征,它不占据三维,但占据心灵;它不指向物象,但指向它的精神。于振立的抽象绘画从最初的厚实到近来的平实,都满含着重量和崇高意味。这也是他的艺术乡园和他的艺术同步的梦想,他要践行的就是这二者的合一。当他建造艺术乡园时,他对自己的艺术的深化也在进行,这也就是他的绘画越来越自然化,他的画面质感和材料运用都日趋朴实无华,各种手法与工具都自如使用,不拘泥于任何的点线面的限制。他在这种追求崇高的自然状态下,只求尽显内心的沉思与激情,画面不以表象来取悦眼睛,而是以心灵的激荡来使我们振拔,看淡云云纷争的世相。
▲《点划具象》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经过几十年的生活历程和艺术修为,于振立真正求的是达观和豪情,他日益感受到生命价值的含义,这也是不断让他的艺术走向自然天地的原因。他深知,中国不缺秀美的艺术,但缺少大气磅礴的艺术,作为生命价值与艺术境界的崇高,就尤为显得珍贵,所以他舍弃繁华而入自然来追求崇高,既改造乡村,也改造艺术,而对于自己更是生命的提升。在这种情境下,他的艺术已是纯任自然的结果,任何的形迹约束都不再是问题,而最终是走向人的崇高目标。
▲《点划具象》
- THE END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