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邵沁韵
时间:2019年4月24日
地点: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邵沁韵(Sherry): 艺术史浩如烟海,你最近录制的“杜曦云十讲艺术史”,为什么选了这10个节点?
杜曦云:我是为了普及常识。方力钧先生当年和我说的话,我记忆犹新:“懂常识、无难事;但急功近利的人鄙视常识、结果输在了常识上。”
课程网址:http://m.ximalaya.com/renwen/23165151/?uid=0
首先要明白艺术的功能是什么?从原始艺术阶段就能看出,艺术貌似“无用”,其实是为了解决生存中遇到的问题。
从我少年阶段学画开始,不断听到这样的说法:“艺术重要的是无用、无功利……”我们不妨看看原始人的艺术:艺术从最初产生开始,就是实用的。
法国的拉斯科洞穴中的壁画,旧石器时期所作,至今有已有1.5万到1.7万年历史,其精美程度有“史前卢浮宫”之称。
《贝尔坦肖像》 安格尔 布画油画 116×95cm 1832年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的艺术当然都很重要,但如果只讲10节,我希望选择大家最费解的10个节点。对我们来说,更亲切、更熟悉的其实是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从文艺复兴早期一直到印象派,虽然风格、流派不断涌现,但基本是在“写实艺术”这个大范围里来展开游戏的。我认为写实艺术这个阶段,是手艺人的竞赛。艺术家们在比赛谁的写实手艺更高。手艺的标准是:在二维的平面上,或用三维的材料,生产出的视觉效果,无限接近肉眼看到的客观物象。
《日出·印象》 莫奈 布面油画 48×64cm 1872年
这个阶段过去,进入了“现代主义”艺术阶段。一到这个阶段,国内人就觉得难懂了,因为大家对写实艺术阶段的了解都很少,遭遇现代主义艺术,连基本常识都不懂,但又不断的以讹传讹,鄙视常识后产生更多的困惑和反感。我认为现代主义艺术的本质是形式主义,这个阶段是形式发明家的竞赛,艺术家们在比赛谁又发明了这个世界上前所未有的新形式,而且这个新形式越远离写实,就越有价值。
《玩牌者》 塞尚 布面油画 45×57cm 1890-1892年
《亚威农少女》 毕加索 布面油画 244×233.5cm 1907年
《构成 8号》 康定斯基 1932年
《铝块》 唐纳德·贾德
了解这个游戏规则,就能看出现代主义艺术发展的清晰轨迹:把写实图像的像素(笔触)放大的《日出·印象》、塞尚的轻微扭曲的形象世界、毕加索剧烈扭曲的形象世界、抽象艺术取消了具像痕迹、极简主义艺术追求极致简洁的抽象……艺术家们发明的形式越来越远离写实、走向彻底的抽象、让抽象形式尽可能简洁到极致。
《泉》 杜尚 现成品 1917年
这个阶段过去后,进入了当代艺术阶段,大家更是搞不懂了,对它的误解最多、成见最深、怨气最大,但其实它才是最精彩的。当代艺术的源头应该是第一次世界大展期间出现的“达达主义”,把生活和艺术的边界推翻,把艺术家和非艺术家的边界也推翻。杜尚是其中名气最大、影响最深的集大成者。
1923年至1935年间,杜尚参加了30多个国际象棋正式比赛,包括多次参加法国锦标赛,作为法国队代表四次参加奥林匹克团体赛,9次参加国际象棋重大国际比赛。他的对手包括塔塔科维、科尔、马歇尔、李连塔尔等诸多国际象棋顶级高手。杜尚是巴黎《今晚报》(Ce soir)国际象棋专栏的评论员,他还同朋友合作写了一本国际象棋残局专著。1918年,杜尚在克莱尔导演的先驱派电影《幕间》中担任主角,他和毕加比亚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屋顶上下国际象棋,这一镜头一时传为美谈:杜尚在当年不仅作为选手参赛,还为第三届法国国际象棋大赛亲手设计了海报。
1968年3月5日,在加拿大多伦多瑞尔森剧院(Ryerson Theatre),杜尚上演过一场名为《重聚》(Reunion)的音乐和下棋结合的演出。
《和裸女下棋》 杜尚和夏娃·贝比兹 1963年10月18日
“当代艺术”迎来了艺术前所未有的大解放:生活就是艺术,人人都是艺术家,把自己的生活做成艺术,把自己做成艺术品。它回到了艺术的原点后再次出发:生活最重要,可以没有艺术,不能没有生活。艺术家首先是人,他的生活状态比他的“艺术作品”重要的多,因为“艺术作品”只是艺术家生活的副产品。生活中是不是个当代人,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当代艺术的本质是观念艺术,艺术家之间是智者的竞赛,大家在比谁更智慧。在技术、形式、美学方面,前人的成果完全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当然,也可以创造新的技术、形式、美学,但这些已经不是当代艺术的最高贡献了。
沃霍尔和博伊斯在一起 1980年
这种直达本质后无限开放的观念,被达达主义/杜尚们开启之后,在二战后消费主义文化最发达的美国,诞生了安迪·沃霍尔:商业就是艺术。在二战后伤痕累累、急需重建的欧洲大地,尤其是在德国,诞生了约瑟夫·博伊斯:人人都是艺术家,用行动来塑造社会。
《葵花籽》 艾未未 装置 2010年
沃霍尔和博伊斯之后,到现在为止,我认为欧美再没有出现过这种开宗立派的大师。按照美国学者福山的说法,二战之后经过这么多年的体制调节和经济高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一种“历史的终结”状态,生长出人类能想到的最合理的文化和制度了。如果这种论断有道理的话,沃霍尔和博伊斯之后,具有如此文化/艺术高度的艺术家,就不太可能从欧美产生了。理应是在1989年之后的全球化时代,在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发展中国家产生这样的艺术家。发展中国家里体量最大、能量最惊人的,是中国。
当然,这几年的国际局势在剧烈变动,全球化是互相渗透,它的进一步发展,导致欧美的希腊/希伯来文明、中东的伊斯兰文明、远东的中华文明,在激烈的博弈中,世界文化/艺术舞台的背景又明显变换了。这种博弈,直接体现为经济冲突、难民问题等,深层是价值观的难以调和的冲突。这是1990年代初期“冷战“结束后,又一次深重影响全球秩序的大变动。剧烈变动期,应该会产生新的思想和美学、新的精彩人物。
邵沁韵(Sherry),研究生毕业于纽约大学。曾任表演艺术双年展(Performa)研究员、乔金·毕沙罗(Joachim Pissarro)策展助理,现任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公共教育项目统筹。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