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置)标(顶)”
国戏舞美
2019届本科毕业设计展
戏曲舞台设计专业
转眼间,中国戏曲学院2019届舞美系本科同学们的大学生涯已经到达尾声,经过这四年的学习与锻炼,他们所付出的汗水终迎来硕果累累。
下面是戏曲舞台设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根据不同剧目设计的作品,诚邀您览阅!

作者:陈静竹 指导教师:党宁



我截取了唐代建筑中的部分结构作为空间中的主结构,同时加入了首饰器物的元素,根据其形状与主结构结合形成不同的场次,我用首饰象征莺莺的女性美,并且对于这些首饰器物我都做成了生锈的银饰质感,我认为这样与莺莺的调式更相吻合,同样,这种表达方式也是我对莺莺的另一面——她的谋略与矫情的展现。
《赵氏孤儿》
作者:姚雄俊 指导教师:宋旸



《汉宫秋》
作者:柏天 指导教师:张武



我对于元杂剧《汉宫秋》的理解是:作者马致远通过描写汉元帝对一个女子的追求来表达他对人生中不可得到的事物产生的感慨和追忆。联想到他生活中因必要承载的责任而失去所得,我认为马致远是通过描写剧中人物汉元帝对男女情爱的追求而抒发他对人生中无法实现的追求的感慨。所以《汉宫秋》的舞台造型设计理念是从汉元帝的情感出发,用可变动的吊挂装置和能够升起的“台基”地面来构造一个不真实的空间。
《长坂坡》
作者:陈意中 指导教师:吕钦



对于长坂坡这个剧本,在我个人看来,更像是一个“侠”的故事,更像是赵云的一出独角戏,而对于“侠”,我脑海中第一反应就是水墨,因为它给人一种飘渺与深远之感,同时我也用到了太极的元素,太极,是为极致,侠之精神的极致,也代表着刘曹的对立。因此我创作了这个作品。
《西厢记》
作者:陈圆 指导教师:张武



人总是矛盾的,永远不明白自己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门窗的纹理与图案传达出古代文人的审美,具有美化装饰作用,是美好的。但对于崔莺莺而言,却是封建礼教对她的束缚,是统治阶级的秩序等级原则。莺莺的性格决定了她的悲剧情结,在莺莺身上我们看到了矜持和热情、顺从和叛逆,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坚定与妥协矛盾地结合在了一起。崔莺莺身陷这种礼教泥潭之中又想要追求一扇自由的窗,打开禁锢。从身陷到挣扎,再到冲破禁锢,《西厢记》就在一扇扇和而不同带有黑白生死语汇的门窗排列组合中发生。
《赵氏孤儿》
作者:崔晓旋 指导教师:党宁



我的舞台设计元素选取了战国青铜器特有的攻战图案和错银工艺,以体现战火纷飞的时代特征;舞台主体是六块巨大的几何形结构,配合剧情的发展左右推拉,形成画面上有与无的对比、实与虚的空间对比,从而表现正义与非正义力量的斗争。
《窦娥冤》
作者:李丹鹤 指导教师:吕钦



《窦娥冤》讲的是在古代一个劳动妇女被地方官员压迫冤死的故事。
我的这个作品把一个倒置的藻井结构悬挂在舞台上,表现上层阶级对底层人民的压迫,由结构的扭曲和变形来进行舞台演出的推进。藻井的顶部有一个尖锐的三角形插入地面,以加强这种压迫的形象。扭曲的柱子和变形的梁架结构表现的是统治阶级的腐朽昏庸和当时社会的黑暗压迫。中间的光空洞和聚光表现底层人民对未来的希望。
《西厢记》
作者:李国辉 指导教师:张杨



寺庙里的香烟缭绕,梵音跳动,男女怀春思绪飘荡在庄严的大殿……
这一切都在一种微妙的情境下发生着,给人无限的遐想。我提取了双林寺中的器物造型韦驮像的颜色,再巧妙地运用了字体建筑的方式,以营构一种有情绪、有组织的凌之感乱。
《赵氏孤儿》
作者:李银强 指导教师:张武



青铜与现代铁,战国的锈迹与现代的锈迹。过去与现在是否存在巧合?
是否人人都存在赵氏孤儿的影子,被现实生活压迫去做违背原则的事情?
是否做每件事情的背后都要承受巨大的代价?
你是代表邪恶的刀还是正义的剑?是复仇之剑还是被驱使的剑鞘?
还是每把不同材质的刀、剑,代表的都是自己的内心?
《窦娥冤》
作者:刘宇航 指导教师:张杨



窦娥,一个因冤情触动天地的中国古代妇女形象。来自上层建筑的统治阶级对窦娥的压迫是窦娥无法反抗的。在舞台中,我用结构的梁架结构组成一个沉在舞台上空,压在窦娥头顶的牢笼,用暗红的与黑色交加的漆器变涂纹理,来表达无序和毫无人性。随着故事的发展,舞台上方的梁架牢笼压向窦娥,并将她困在其中。最后窦娥进行反抗搅乱了建筑的结构,预示着窦娥的平反,但建筑犹在,社会统治者的思想并没有被改变,其他的“窦娥”依旧在做无力的反抗。
《钟馗嫁妹》
作者:刘禹辰 指导教师:吕钦



我的作品采用了表现主义手法,以钟馗去了一趟人间的圆满的故事情节为主要灵感。我想以一个圆作为切入点,切割成一些主要构成形态,加以组合,最后大结局再形成一个圆。形态建筑配色为钟馗脸谱配色,加些金色的杜平颜色,我用红代表妹妹,黑白代表是非判断的钟馗,最后再以主要配色代表人物主场次生成一套布景配图,这便是我内心所想的钟馗嫁妹场景。
《牡丹亭》
作者:王斐 指导教师:张武



这是大四最后一个模型,从临摹作业到完整的剧目设计,我都有所领悟。作品从昆曲《牡丹亭》的主人公杜丽娘出发,我们看到一个敢于突破传统,追求自由爱情的女子,因此以“撕书”的形式表现在空间中。书以陈旧的古书作为元素,表现了封建书籍的压迫和束缚,撕的过程表现杜丽娘的叛逆,对于传统婚姻观的反抗。作品的整个空间表达了杜丽娘的精神,也传达给观众美的视觉感受。
《牡丹亭》
作者:王欣宇 指导教师:张杨



《牡丹亭》作为临川四梦之一,旨在讲梦,我的灵感便来源于表现一个妙龄少女的爱情世界。杜丽娘此前从未了解并接触过爱情,所以我选用了大片的白色来作为底色,正如同一杯清澈的水中,滴入了红色介质,缓缓散开,慢慢进入了她的小世界。
我采用了半浸没式戏剧进行设计,希望观众能够游走在杜丽娘的“世界”之中,也希望能将牡丹亭的精神内核所传达出来。观众从入口进入后首先进入第一块“回廊”表演区域,并随着演出的进行,演员的行进路线,观众随着演员走到第二个高平台演区,最后过渡到最后的大平台表演区域。以此来更好的将观众拉进戏中。
《汉宫秋》
作者:王志松 指导教师:吕钦



《汉宫秋》讲述的是王昭君与汉元帝之间的故事。与其说汉元帝和王昭君之间是彼此珍重的恋人,倒不如说王昭君是汉元帝的殉葬品,是整个大汉王朝的殉葬品。因此,我在创作的时候,在里边加入了汉代墓室的空间结构,随着演出的进行四周的墙壁随之合拢。最终观众会发现,无论是王昭君还是观众自身,都身在墓室之中,唯一的区别不过是自身只是这一切的看客罢了。
《长生殿》
作者:徐榕 指导教师:党宁



《西厢记》
作者:张浩宇 指导教师:宋旸



《窦娥冤》
作者:张琪敏 指导教师:宋旸



《桃花扇》
作者:张莹 指导教师:宋旸



我在这四年来的专业学习里有苦有甜,在不停的探索中收获经验积累教训,一直热衷于尝试各种可能性,试过全透明舞台空间的设想,也试过硅胶、树脂,皂基等各种有意思的材料,我这次是尝试对木头处理的难度,通过《桃花扇》表达南明王朝山河破灭的表达思想,选择用破旧木头的质感去表现整体空间的大环境,因为木头带有时间的属性,正如南明王朝后期的状况,设计中高低错落的平台象征侯李爱情之路的艰辛也映射出南明王朝必然破灭的道路,其中代表李香君形象的“圆”用了新的木头材质,与大环境有视觉上的新旧对比,更加突出李香君的人物形象。
《西厢记》
作者:赵瑞霞 指导教师:党宁



我的作品《西厢记》,想法来自于普救寺,寺庙原本是禁锢人七情六欲的地方,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却发生在这里,可见作者想要告诉我们,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不会美好。
设计元素我采用了贴架,三角的造型,给人一种禁锢之感,同时又有种房屋倒塌的感觉,铜镜会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旋转,旋转到镜子的那面说明人物正在进行内心活动,最后长亭的场面,我觉得它是发散性的作品。
《牡丹亭》
作者:周袆 指导教师:张杨



我选择创作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的《牡丹亭》。
由材质选择——浅驼金色的亚克力配合取自唐代壁画中富有音乐性的线来组成表演区的部分,它们象征着故事核心的自由,在这里不止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自由,还有更多是事物“向往”的自由。在外侧表演区,我所设置了略带几何形状的、崩满五彩直线的装置,同时部分线会与中心交错穿插,这一部分在剧目中代表着各类阻碍的因素。在转台旋转时,也会发生相应的纠缠结果。
同时,在设计中我加入了观众可以与之互动的舞台设施,我希望观众不仅可以跟着剧情走,同时可以配合剧本舞台来控制自身的状态、情绪。
班主任寄语
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衷心的希望诸位,坚定、投入、开心的过好每一天!期盼诸位取得优异辉煌的成就!今日别后,大家各自珍重!江湖再见!
——张杨

2019届戏曲舞台设计专业毕业生与班主任合影
“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大学四年已经结束,不论成果如何,新的征途即将开启,在冒险之前,让我们稍加休憩,为人生之途的下一个挑战补充元气,在休息中修习,为之后的旅途积累更多经验与知识!
国戏舞美系作为同学们坚强的后盾,永远为你们敞开怀抱!
来源:国戏舞美
文字:2015级戏曲舞台设计班
照片:2015级戏曲舞台设计班
责编:卫荣
媒体合作平台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