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童年里,有没有一套忘不了的杂志?每每拿到手,可以啥事都不做,一口气读完。它是你一月、一周的盼头。
如今的孩子更加幸福了,几乎每个品类,都能找到优秀的期刊。比如小编很喜欢的科技类的《少年时》、自然类的《博物》、文艺类的《十月少年文学》……
如果你的书架上,还少一份专门给孩子的人文类期刊,《奇趣博物馆》来了。
2019年下半年《奇趣博物馆》(7~12期)杂志正式开始征订。
1
孩子第一本多角度、专题式、
深入浅出的博物馆主题期刊
培养孩子跨学科思维、跨文化全球视野
为什么很多人爱博物馆?因为这是一个立体学习的最佳场所。
人类记忆长河中的每一个“物”,都不是简单的存在。它涉及社会、经济、艺术、工艺、科技等方方面面,在这本杂志中我们尽力为孩子拓展。
比如在一期讲到“钱”的话题,从材质、形态、社会背景中孩子能看到清晰的中国货币的演变——
走进北宋民间,透过纸币兴衰的故事,孩子能读到经济学的原理,了解当时的货币“会子”如何贬值以至夭折,而这背后的社会因素又有哪些——
国家博物馆“江口沉银”展结束不久,我们在文章中也能看到这个千古藏宝悬案,生动的文物和它背后流传已久的故事展现在面前——
再以你即将收到的2019年《奇趣博物馆·7月刊 》为例,以“狮子”这样一个孩子从小就熟悉的话题为切口,我们延伸开来:
它是草原上奔跑的猛兽,
也可以是国旗上意义丰富的图案;
它是西方文化中勇士的化身,
在东方文化中竟然能联系到美味的大肉丸;
它是夜空中闪耀的星座,
是紫禁城里沉默的守护者,
也是脆弱的生态环境中需要被保护的生灵……
(世界狮子大聚会,7月刊封面“谍照”)
读完一本杂志,孩子们如同看了一个“主题特展”,在一个垂直话题下他能走入不同模块“展厅”。拥抱不同学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种观点,看到小切口背后丰富多彩的世界。
博物馆教育具有跨学科学习的先天优势,《奇趣博物馆》也同样具备同样的特质:打破学科壁垒,构筑立体关联。
不仅仅是了解文化知识、开拓视野,孩子们要在探索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升学习能力。
《奇趣博物馆》希望能在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为他们提供不同于学校的综合素养训练。
点击小程序
2019杂志火热征订中
▼
2
聚焦主题、更加“奇趣”
容纳熟悉话题与重要话题
让孩子拥抱“重要的陌生人”
这两天,有孩子家长在群里分享:
XX考卷中,满是博物馆题。
(北京海淀区某校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别说孩子,对于许多成年人,博物馆里常见的话题都是十分陌生,甚至冷冰冰的:“什么仰韶文化,什么良渚遗址,什么“匜盂鉴甗鼎簋盨敦”,听都没听过啊?”
(什么字???)
让孩子充分利用博物馆这样一个终生性的学习场所,除了容纳孩子的“熟悉话题”,更要不断让孩子去拥抱那些“重要的陌生人”。
对于“熟悉话题”,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的达芬奇、地中海文明,我们要做有一定深度的多角度诠释,让孩子们的阅读脱离泛泛的快餐旅游式介绍,触及到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核。
与此同时,孩子们会从杂志中了解到一些平时不那么熟悉,但是非常重要的文化主题,比如今夏将要代表中国角逐“世界文化遗产”荣誉的良渚遗址,比如北京中轴线文化景观,比如世界遗产大运河。
听起来高冷、枯燥?别急,我们邀请到的专家作者,会让孩子感到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比如,我们会把那些陌生的史前文明、高大上的世界级文化遗产,拉回到“餐桌上”。良渚古城的水利设施是人们改造自然方便于日常生活的伊始,良渚先民在水稻种植发展上的卓越关乎于我们今日餐桌上的一粥一饭。
(8月刊封面“谍照”)
而且,我们会在内容专业的基础上,让文字传达更加“接地气”——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个叫做良渚的镇子。考古学家发现,这一带五千多年之前就有先民们定居生活,而且一直生活了近千年,他们制造了很多精美的玉器,也建造了精美的房屋。最令人惊奇的是,科学家们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碳化稻米,这就说明,良渚先民们很可能已经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了。有口福的还远不止良渚文化的先民,科学家在很多史前文明遗址中都发现过种植水稻的痕迹。良渚文化中的稻田特征尤其明显,种植区、灌溉水渠、田埂小路都有规划。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这可是很了不起的成就。数千年前的良渚稻田,或许和今天的稻米已经没有多么大的差别了——除了你肯定不会在那里见到联合收割机。
我们想要告诉孩子,复杂的文化概念是学问,日常的点点滴滴也可以是学问,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去探寻、去研究。
这些主题看似高冷却并不晦涩,了解它们,能让孩子们更了解我们所处社会文化环境的形成、了解我们的民族、了解我们自身。去体会这些厚重文化遗产的珍贵,去感悟拥有这些时间馈赠的幸运与自豪。
3
拥抱多元化的时代
从历史中看到未来
给孩子正确的历史观,真正的正能量
为什么要读历史?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曾说: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
未来的世界必然是多元化、国际化的时代,我们的孩子出生即是“世界人”。
在认识世界之前,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文化基因。
这份文化自信不是建立在空泛的口号上,当他在青铜器上找到了最早的“中国”;当他在满城汉墓中一睹大汉雄风;当他读懂了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中的血泪与悲痛;这种自信油然而生。
了解自己的同时,多角度、跨学科的思维方式,也会让他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理解文化的同与不同,有益于他们从小建立独立思考的习惯,对更多议题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一生受益。
点击小程序
2019杂志火热征订中
▼
4
2019年更新改版
画风更加贴合孩子视角
不断把重量级展览搬到你面前
看过2019年上半年杂志,你一定会发现,我们在封面上做了升级:
↓↓↓
邀请原创插画师,
为每一期主题杂志绘制精美封面图,
而且图中都藏了很多“小心机”哦~
我们会持续不断地,把最重量级的展览“搬”到你面前。
对于生活在有很多博物馆资源城市的孩子来说,你在我们的杂志里,会看到你在博物馆里可能不会发现的有趣和知识,不只是中国,更是世界;
“满城汉墓特展”@国家博物馆
对于不能经常去博物馆或者太忙的孩子来说,这本杂志就是一个打开奇趣世界的窗口,孩子可以尽情的吸收精神养料,开阔格局,启发思想。
“青海展”@首都博物馆
书中还会用轻松有趣的插图,拆解概念,让久远的历史生动再现——
2019年下半年起,《奇趣博物馆》
48页→56页,页数加码,内页加厚,纸张更优,阅读体验更棒!
增设互动学习单,阅读后及时反馈,让孩子获得满足感的同时增强求知欲!
【征订信息】
#耳朵里的博物馆#联合#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品的《奇趣博物馆》,希望给孩子们的童年送上一本精彩的好杂志!
点击小程序
2019杂志火热征订中
▼
杂志名称:《奇趣博物馆》(2019年下半年征订 )
开本:16开
页数:56
适合年龄:7岁以上青少年
定价:
单人订购:120元/半年(包含邮费)
三人或以上团购:90元/半年(包邮)(*多人需同一地址)
发货:
每月5号发货(节假日顺延)
除新疆、西藏、港澳台地区外,其他地区默认中通快递发货。PS:新疆、西藏、港澳台地区订购杂志请联系客服:19848470351(微信同号)。
如无质量问题(错印、漏印、装订等),恕不接受基于不喜欢、不爱看等主观原因的提出的退换货要求。
客服:19848470351(微信同号)。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订阅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