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一次做策展
“后青春期的诗:中央美术学院空白诗社联展”
前些天我大学的班主任滕昆找我做一个和毕业有关的对话活动,一起的还有几个同一拨的艺术家和艺术行业的工作者,因为滕昆做的Hi21所面向的也是毕业之后几年的艺术学院的毕业生的活动,论坛的主题是“三重门:一个望京,两个毕业展”。“三重门”刚好是现在年轻这一代艺术家基本上都会熟悉的韩寒的《三重门》这本书,韩寒这个人的变化挺能印证这一代人的发展和成长线索。
我想起了2016年的时候我做的一个长期的采访,后来我结集做了一本书《我们这一代的怕和爱》,现在回想起来2016年确实是自己过得尤其辛苦和不能顺利的一年,怕和爱构成了那一年的总体感受,那个时候面临的问题是毕业后面临的最严峻的一年。也是那样一个困难期想到找身边的朋友聊聊怕和爱的事情,三年很快就过去了,我现在再也没看过那些文字,也不好意思去看了,可能时间线拉开的再久远一些看会更有意思。
我在考上美院之前其实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很幸运的是上学的时候美院的氛围让人很容易学会表达自己,我就是这样在学习艺术的同时变成了一个话痨的。以至于我今天认为好的艺术家,导演或者文化工作者内心其实都是一个话痨,因为有表达的欲望才可能表达好一个事情,而艺术和文化本质是一种表达的分享。以前总有大把的时间聊天,甚至于彻夜长谈,但是随着成长这种长谈越来越少了,《我们这一代的怕和爱》应该是最后一次像样的群体对话,聊的都是非常实际的毕业后的困惑,这些话题以后也不可能再去聊了,人都在往前走,都会面临新的问题。再后来陆陆续续结婚生子,甚至于我都结婚了,迄今为止我依然无法想象自己结婚了,而且是这么早。人青春期的告别荷尔蒙的骤减基本上是伴随着生活的推进逐渐消弭的,所以长谈越来越少了,现在的通讯技术这么发达,但是微信里说的都是工作的事情。少了闲聊,做艺术得减少多大的乐趣呢!
艺术就是交流和分享,这么来看聊天就是一种艺术,现在的综艺节目无非传播的是一种面相电视观众的聊天,综艺节目看了一些,我发现其实本质上都是在展示聊天。在没有电脑和手机的时代,聊天构成了巨大的日常背景,人的质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取决于聊天的质量,当代社会聊天反倒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能拿出几个小时闲聊是个多么难得的事情呢?如果现在还有人愿意陪你几个小时闲聊,那一定珍惜他。
滕昆组织的对话聊的是毕业这个话题,对话时间一个小时确实有点短,我现在反倒觉得对于毕业生聊天是个重要的事情,多去找人聊聊天,找有质量的人去聊天不亚于读书和关门自己做创作的收获多,尤其是你还有大把时间去聊的时候。反而谈恋爱会让这样的闲聊机会减少,所以晚些谈女朋友不是什么坏事,否则大多的闲聊基本上就是围绕着女朋友或者老婆,青年的时候孤独点,能和身边有质量的人多聊天是个好事情,好在这些事情我都经历了。
在这个对话活动中朋友郭成问了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选择做艺术。按照以前的套路我应该回答是很理想主义的,我觉得我一定要干这个诸如此类的,现在很坦白的讲我从来没把选择做艺术当成一个毕生的想法,甚至于我上学的时候也没想过做艺术,我几乎是从大三进入艺术管理系就一直在琢磨着怎么转行,直到今天我还在想着转行,几乎每天都会产生转行做别的念头,之所以没有转行源自于自己的懒惰,可能做艺术是一个自己最熟悉最舒适的地带,因此不愿意走出这种舒适地带而已。
2011年的时候我进入了艺术管理系,我那年一直在想做艺术的话很难让我这样一个出身普通农村家庭的孩子营生,我那年甚至于想着能不能考研换一个专业,我甚至于想着能不能去考会计或者考律师,显然这些的挑战性和难度是很大的。在诸多的习惯里,我很幸运的保持了持续写作的习惯,写的好不好不说,反正从高中到大学没放下写东西,写东西使得我成为了话痨,使得我总是想一些别人看来没必要的事情,就是这个好习惯使得我对于写东西几乎没有障碍,在寻求考会计之类的想法失败之后我就想着能不能做展览,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做策展人的经历。第一次在学校策展自己贴钱贴了一千多块两千,我觉得策展人真的是个苦逼的事情,后来居然一直干到了现在,很多时候我在想是什么支撑我做这些事情而没有转行。思考的结果是,首先是艺术满足了我的虚荣心,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学校里做策展的学生不多,我算是很少数去做展览的本科生,做了第一个展览别人就觉得段少锋能做这样的事情,于是有了第二个第三个直到现在,所以直到今天还在做艺术可能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别人的客套话制造的假象骗了我,某种程度上就是自己的虚荣心。虚荣心让我面对了毕业后各种艰难的生活,没钱,没女朋友,但是这种“虚荣心”很好的让我坚持了过来。试想一下,一个喜欢写东西的人在高中时候校报刊登了几篇自己的文字,就造成了一种自己喜欢擅长文学的假象,而一个不安分的年轻人能在展览前言上和展览照贴上找到名字是一个多么让人虚荣的事情呢!这就像我认识的很多美院的同学之所以考美院是因为小时候被别人夸画的好,然后就认为自己要成为画家,并且一直画画,直到成为了艺术家!
选择艺术的开始一定是分享的快乐和这种无关紧要的“虚荣心”或者自豪感。自我塑造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些情感,之后就是被社会塑造了,别人的批评,别人的赞许会进一步塑造一个年轻人,夸的太猛就是捧杀,骂的太狠就是扼杀,我逐渐有了清楚的自我认知后反正这两种看法基本会不在乎。
之所以现在依然做艺术一方面是惯性,艺术依然是自己的舒适地带,另外一方面艺术是自由的,今天还有什么是比自由更诱惑人的么?最后,就是自己喜欢,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去坚持,付出就是活该,甚至于根本不应该提坚持这个字眼,喜欢就去做,不喜欢就不做,从来没有人逼着另外一个人去做艺术家,做科学家,做律师,选择是自己的事情,做艺术只是其中一个选择,最后为什么选择做艺术最后也不是一个问题。
2019年6月最近策展
“隋建国:元素”以及开幕论坛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