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展览预告「 观想之景 | 丁文卿个展 」| SUOMEI M50 GALLERY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M50  |  Suzhou Creek  |  Soho  |  Loft




观想之景 | 丁文卿个展

LIFE IS BUT A DREAM | DING WENQING SOLO EXHIBITION

策展人 :黄又宇

2019.6.8 -- 2019.6.22




展 览 简 介


     索美M50画廊荣幸地宣布将于2019年 6月8日呈现艺术家丁文卿个展《Life is but a Dream―观想之景》,此次展览主要呈现丁文卿的最新绘画作品和装置作品,艺术家以个体身份反思中国水墨艺术在文化融合中的现状为出发点进行创作。展览由黄又宇策展,分为“山水”和“观想”两部分:前者源自艺术家年少起对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学习、探索和突破,后者则呈现了艺术家自我反思和在当下生活的矛盾中延伸出的普世价值观。


   丁文卿(1981年,生于上海)幼时师从萧派山水画家施国敦先生,艺术学院毕业后进入4A广告公司工作并斩获各大国际广告创意奖项,2013年起正式进入职业艺术家创作并举办第一次个展。这样的履历区别于大部分国画艺术家的职业化过程,而与西方当代艺术家的职业化经历颇为相似,4A工作的经历也转化为艺术家作品中的纯色和几何形等更多具有现代感的元素。

 

   为了更彻底的回归自然,体悟中国山水文化的精髓,并对由文化断层、大型城市崛起和碎片化阅读习惯产生的浮躁的城市文化进行反思,丁文卿遍访名山甚至进入贡嘎的无人区,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也通过改变纸张的成分,使用天然矿物颜料进行反复晕染,使传统水墨中笔与墨、皴与染之间的微妙变化和设色提炼后的波普感色块完美融合。丁文卿画面中东方的山水、蝴蝶、仙鹤、古人等同西方文化元素的几何形、人体雕塑共处,架起了东方和西方的对话。同时他运用层云叠嶂缓解了中西文化元素并排时的冲突感,也成为画面形式和思考空间的留白。在丁文卿的画面中出现了中国绘画中从没有出现的绘画题材和抽象几何形色块,这些源自西方文化和极简主义的元素被完美的融合到层次丰富的写实画面中,犹如灵光一闪的音符般让人心生欢喜,也如疑问号般启迪观者去思考。

 

   “笔墨当随时代”的同时艺术家也应当有自己的态度,基于自身创作提出问题。作品《梦蝶》中,在无尽浮云里的传统花几上一株粉色松柏延续了宋四家之一苏轼对“墨竹”和“赤竹”思考。“栩栩然蝴蝶”飞向沉睡的希腊人体雕塑,暗喻了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姿态和现状。从以传统笔法描绘云层变化的微妙到块面概括表现的石头再到平面的几何形色块,艺术家不断探索、扩展其绘画语言。展厅二楼的装置作品是艺术家创作语言的再一次突破,长卷连接了空间的两面,立面是传统的山水构图且意境悠远,地面的雕塑采用了工业化的水泥作为材料,表面覆盖纯色喷漆的几何型玲珑有趣,仿佛一片缩小后的山水安静的遗世独立,为观者提供各种观看方式的可能性。艺术家将空间作为作品的一部分,直接地表达了传统与当代、自身同世界的多种关联,大量的留白是这些关系之间的开阔空间,让人充满遐想。

 

   丁文卿作品的画面中传统含蓄里流露出恰当的直接,明确的对比中留足暧昧的过渡,画面中多了属于他自己的轻松、乐趣。丁文卿关注梦但并不局限于具体的梦境,他提炼的是梦的抽象的感觉和由梦带来的无序的精神自由。微醺的丁文卿感慨于威士忌酒瓶上的“Life is but a dream”, 抑制不住创作冲动的他在纸上草草勾勒出升腾的云彩和自由的气球便冲回画室,以求在感觉消逝之前将其刻录于纸上。丁文卿的作品从表象的和谐美丽走向文化思考的纵深,揭示出其人文关怀下的现实立场。《七贤图》中以松代竹表达了艺术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解读,艺术家放大了国画中慎重使用的纯色,以浅灰和粉色的对比描绘出隐世精英---竹林七贤不同流俗的精神世界在当下的延续。

 

  丁文卿目前的艺术创造着眼于利用画面与技巧表达当代精神,其中的一些材料与技巧已沿袭数千年。尽管丁文卿所表达的美学语言无疑可以放诸四海并引起东西方的共鸣,但他从未脱离中国传统水墨的气韵、风神和当下文明对自我文化的反思与热爱。



部 分 作 品


《麟之趾》     Ink on paper / 纸本设色    43x132cmx2    2018 



原诗是《国风.周南.麟之趾》。是赞美公子(诸候公族,姬姓后裔)的品德的诗。后衍生为对君子仁厚品德的定义。我取其中之意,在现代社会纷乱无序的发展中,只有求诸于内,有所坚守,有所不求,才能直达本心。



《逍遥游》     Ink on paper / 纸本设色     89x89cm     2019

 


我们都被拘于尘世中,诸多琐事,不得自由。我们都渴望得逍遥,生活中难觅,便求索于想象中。在想象中我们是无比自由的,如插上翅膀,如游鱼入水,如周庄一梦,不愿分清虚实之别。




《Life is but a dream》     Ink on paper / 纸本设色     130x88cm     2018 

 


这可能是我看到过的最有画面感的一句英文了,相较于其中文翻译“人生如梦”,其满溢的情绪简直不可抑制。记得我是在一瓶威士忌的酒标上看到的这句话,微醉之下,脑海中不可抑制的浮现出了升腾的云彩和自由的气球。我很难详细描述当时的状态,只好在纸上草草勾勒出大概的的感觉便冲回画室,以求在画面感消逝之前刻录其于纸上。



《七贤图》     Ink on paper / 纸本设色     136x68cm     2018 

 


魏晋名士可能是通读中国历史后觉得最不像中国人的中国人了,他们嗑药,他们放纵,他们轻视一切已有的价值与体系。然而他们又挣扎,又自闭,又多才多艺到几乎继承下一切传统系统中美与丑的一切。他们是如此鲜活,又如些多变,所以我在绘述他们的故事时舍弃了通常作为比喻的"竹"。那七个在竹林下畅谈作乐的贤人啊,于我而言,只有"松"这一物才能更好的记述他们,他们是如此不同,如此丰富,如此复杂,如松一般,与人不得近。(画中七棵松树代表魏晋时期最杰出的七个士人,古称"竹林七贤",但对我来说,竹子比喻不了他们丰富的人生,用松树则有更好的隐喻。)




《观想之境》     Ink on paper / 纸本设色     45x45cm     2019 



总有些事物你觉得似曾相识,总有些念头不请自来。你所看到的,你所想象的,皆在无序中产生,即使人类是理性的生物,我们也不能保证一些尽在有序之中。我热爱这样的无序,这让我的思想扩大了无数倍,不让我被传统的经验所束缚,这让我的绘画平添了更多乐趣。我在无序中享受我所看到的,我所思考的,并落笔记录下这一切。






艺 术 家





丁文卿

1981 出生于中国上海 

1990  师从萧派山水画家施国敦先生

1994-1997  上海西门中学 

1997-1999 上海崇明中学 

1999-2001  结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2002- 2005  上海交通大学艺术设计系学士学位 

  

个 展

2019.6.8   《观想之景》丁文卿个展          上海索美M50画廊

2018.11.4  《出离》丁文卿个展         上海      

2017.9.2  《时间碎片》丁文卿个展         上海

2016.9.3  《游园》丁文卿个展        上海 

2015.11.7  《彼方山水》丁文卿个展        上海

2013.12   局部森林—丁文卿水墨个展         对照空间

2013.6   烟墨—丁文卿个展        张江当代艺术馆 

 


联展及群展

2018.10.8 《墨.计》青年水墨联展         上海

2018.8.10《在.现场》ART+国际美术馆驻留计划巡展上海站        上海

2018.6.22 《俄罗斯国家博物馆上海艺博展》        俄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国家博物馆

2018.6.16 《模山范水》当代水墨&雕塑展         上海索美M50画廊

2018.3.17 宝龙艺术大展          上海

2017.6 《线索》三人展         上海索美M50画廊 

2017.4.15 《风景这边独好》艺术展        齐云山艺术场 

2016.6.24 亚洲语境下的中国多元-当代艺术展         逐梦园  上海索美画廊

2016.6.18 CHINESE WHISPERS-A CO CREATION EXHIBITION

2016.4.22 YOUNG ART TAIPEI         台北

2015.10.22 CYAP水墨公示展        北京炎黄美术馆 

2015.8 第二届南京国际美展         南京 

2015.7 《学院新力量-青年艺术家作品展》

2015.4 新加坡 AFF春季艺博会        新加坡

2015.1 《海上新族》当代艺术家作品展         上海春美术馆

2014.11 中国(临沂)国际艺术大展               

2014.9 《相对论第二章——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杭州江寺博物馆 

2014.7 《起辰》2014优秀青年艺术家邀请展         上海嘉源海艺术中心

2014.6 《结构:寻求真理》新加坡艺术群展 

2013.11 全国青年艺术作品展 

2012.11 模糊第二界广告人艺术展

 


获 奖 

2016.9 入选2016年度《中国青年水墨年鉴》

2016.6 2016年度青年100年度海选最受欢迎艺术家奖

2015.9 新加坡《青年艺术家计划》记录片

2014.4 美国文化之旅暨中美建交35周年艺术家赴美交流

2013.11 作品《中国色》入选 2013 IADA 国际艺术设计大赛互艺奖

2013.11 作品《囹圄》入选全国青年艺术作品展

2013.6 作品当选2013中国青年艺术节开幕形象

 

历年来作品发表于《美术天地》《艺术财经》《艺术界》《Art Cool》《大美术》等艺术期刊与杂志。与“一汽大众集团”, “VISA信用卡”, “JackDaniel's威士忌”, “大华银行”, “星巴客”等品牌有艺术跨届合作。作品被中国,美国,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美术馆,画廊(如上海多伦美术馆,美国21century艺术馆,新加坡大华美术馆等)及私人藏家收藏。



更多艺术资讯,请关注Suomei M50 Gallery 官方微信平台


地 址:  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4号楼105室

电 话:  021 — 39281866     18621725546



M50生活美学 | 对于看不惯的事情,没有必要去批判



>>>>


定位于艺术生活服务商的M50,旗下拥有M50品牌园区以及M50品牌中心。作为上海文化艺术地标的M50与世界各地知名艺术机构保持长期合作,园区位于苏州河南岸半岛地带的莫干山路50号,拥有自上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业建筑50余幢,是目前苏州河畔保留最为完整的民族工业建筑遗存。基于这项基础之上,M50品牌中心提供包括:轻艺术展览、空间运营、园区规划、商业咨询、创意设计以及艺术策划等文化服务项目。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


If you want to join us, please contact:

huangwei@m50.cn

Tel: 021 6266 2398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



摄影作者:APP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M50上海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