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豪瑟沃斯荣幸参展瑞士巴塞尔艺术展, 推出当代艺术家顶级之作及出自艺术家基金会与显赫国际收藏的二十世纪早期大师杰作。群展涵括画廊强劲艺术家阵容,呈献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精选作品。
▲ 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肖像,1975年路易丝·布尔乔亚身着她的乳胶制雕塑《阿温扎》(1968-1969) ,后成为装置作品《冲突》(1978) 的部分。图片版权 ? 伊斯顿基金会,VAGA授权,摄影:Mark Setteducati
巴塞尔艺术展
Art Basel
Hall 2 展位 D11
贵宾预览:6月11至12日
上午11时至晚上8时
开幕日:6月12日
下午4时至晚上8时
公众开放:6月13至16日
上午11时至晚上7时
展会地点:Messe Basel,Messeplatz 10
4058 Basel,Switzerland
路易丝·布尔乔亚认为“人物”系列(The Personages)是她的第一批成熟的作品。而作为艺术家首次实现的雕塑作品,它们也标志着艺术家跳脱了巴黎艺术学院的绘画与素描教育。布尔乔亚自己对这一转型的描述是:她不满意绘画的“现实层级”,而转向雕塑可以创造出一种“幻想现实”。
▲ 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C.Y.像》(Portrait of C.Y.),1947-1949(1991铸造),青铜 漆成白色 钉子及不锈钢,版数:3/6 + AP,168.9 x 30.5 x 30.5 厘米 / 66 1/2 x 12 x 12英寸, ? 纽约伊斯顿基金会/VAGA(ARS),图片:伊斯顿基金会、豪瑟沃斯
创作于1945至1955年间的“人物”包含一系列上色木质雕塑,并计划再用青铜进行铸造(布尔乔亚在之后几十年里逐渐实现了这一计划)。这批影响深远的的作品是这位流亡艺术家为留在法国的亲友所创作的物理替身。布尔乔亚甚至曾随身带着她的“便携兄弟”在自己家里的房间里走来走去。“人物”系列作品是一个人像的集合,用布尔乔亚的话来说,它们就是“物理存在的道具,居住在某种过渡空间之中,既是虚构的又是真实的。”这些雕塑流畅轻薄的物理形态,反映了当时布尔乔亚精神上的脆弱,并体现了艺术家作为一个新晋妻子、母亲以及一名身在纽约的年轻艺术家所感受到的焦虑与情感空虚。
▲ 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C.Y.像》(Portrait of C.Y.)(局部),1947-1949(1991铸造),青铜 漆成白色 钉子及不锈钢,版数:3/6 + AP,168.9 x 30.5 x 30.5 厘米 / 66 1/2 x 12 x 12英寸, ? 纽约伊斯顿基金会/VAGA(ARS),图片:伊斯顿基金会、豪瑟沃斯
虽然大多数的“人物”作品都是匿名的,但其中也有一些刻画了具体的人物,比如布尔乔亚的儿子[《让-路易斯像》(Portrait of Jean-Louis,1947-49)],以及现在提到的这件《C.Y.像》(Portrait of C.Y.,1947-1949)(1991年铸造)。凯瑟琳·耶柔(Catherine Yarrow)是一位英国艺术家,也是布尔乔亚及其丈夫[艺术史学者罗伯特·戈德华特(Robert Goldwater)]的一位相识,她曾在布尔乔亚家位于康涅狄格州的周末度假屋中小住。耶柔是一位难搞的访客,她总是希望得到关注的性格,让布尔乔亚感到既愤怒又疲惫。这件真人大小的雕塑,用一个空窗代表了她的眼镜,并用数根钢钉插入了她的心脏,成为了布尔乔亚“人物”系列作品中最具侵略性、最为情绪化的一件。如布尔乔亚所说,“这件作品让我没有像对待这件雕塑那样去对待她,而是转化为另一种能量。它让我变得没那么令人反感……我通过雕塑来控制我的感觉”。而这件“人物”作品所拥有的持续力量,也让它的原版木质雕塑被加拿大国家美术馆永久收藏。
▲ 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人物”系列于工作室装置图,纽约,19世纪40年代晚期。《C.Y像》木制原版于画面前景。
虽然布尔乔亚后期的雕塑——比如她的蜘蛛(Spiders)和单间(Cells)系列作品——也拥有强烈的心理影响力,但《C.Y.像》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艺术家其实从一开始就熟练地掌握了这种技巧。
▲ 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无题》(Untitled),1947 (1993年铸造),青铜 漆成白色,版数 3/6 + 1 AP,145.5 x 30.5 x 30.5 厘米 / 57 1/4 x 12 x 12 英寸,木台 27.5 x 32.5 x 32.5 厘米 / 10 7/8 x 12 3/4 x 12 3/4 英寸,? 纽约伊斯顿基金会/VAGA(ARS),图片:伊斯顿基金会、豪瑟沃斯
“人物”系列的定位与功能是人像,每一件作品都通过其形状和表达被赋予了个性,并相互呼应。它们是真实空间中真人大小的雕塑,并以成组的方式被观看。
——路易丝·布尔乔亚
通过与上一代艺术家中盛行的现代主义进行对话,布尔乔亚的抽象人物作品吸收了康斯坦丁·布朗库西(Constantin Brancusi)“无尽之柱”(Endless Column)的影响、回应了阿尔贝托·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幽灵般作品形态的纪念碑性、延续了超现实主义对潜意识的依赖,甚至还呼应了她刚刚落脚的城市纽约那令人眩晕的城市天际线。在几何形态上保持直立的《无题》(1947,并于1993年铸造),其雕琢痕迹看似粗糙,实则是精心的构筑;它的形态是脆弱而不稳定的,看上去好像随时可能倒下。这件悲伤的作品远非纪念碑,而只有5英尺高;它的高度类似人类,反映的是布尔乔亚自己的身高。
▲ 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无题》(Untitled)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路易丝·布尔乔亚回顾展》(Louise Bourgeois: Retrospective)展览现场图,1982-1983,? 纽约伊斯顿基金会/VAGA(ARS),图片:伊斯顿基金会
▲ 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无题》(Untitled)于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The Saint Louis Art Museum)《路易丝·布尔乔亚:人物》 (Louise Bourgeois. The Personages),圣路易斯,MO, 1994,? 纽约伊斯顿基金会/VAGA(ARS),图片:伊斯顿基金会
▲ 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无题》(Untitled)于国家博物馆雷纳索菲亚艺术中心(Museo Nacional Centro de Arte Reina Sofia)《路易丝·布尔乔亚:建筑与记忆》(Louise Bourgeois: Architecture and Memory), 马德里/ES, 1999 - 2000,? 纽约伊斯顿基金会/VAGA(ARS),图片:伊斯顿基金会
通过不同的形状与表达,每件作品都被赋予了某种个性,而这些“人物”则成了艺术家家庭的延展与她在纽约私人生活的一部分。这些作品移动便利,被安置在她房子的内外各处,变成了日常的家居用品。布尔乔亚把凿刻与雕塑变成了某种发泄性的练习,借此解决了她自己在当时所经历的精神脆弱,并体现了她作为一个新晋妻子与母亲以及一名年轻艺术家所感受到的焦虑与情感空虚。如布尔乔亚自己所说,“突然间,来自我孩子与丈夫的温柔,让我感受到一种柔软并让我改变了一点。它让我有勇气环顾我身边的世界,有勇气放手。它让我不再不安,不再紧张”。[1]通过《无题》及其他“人物”作品洗练的流线型与几何造型,布尔乔亚找到了一种超越时间与国界的通用语言,并借此表达了自己深藏在潜意识之中的矛盾与欲望。
参考文献:
[1] 弗朗西斯·莫里斯(Frances Morris)、玛瑞娜·华纳(Marina Warner),《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英国伦敦: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2007年,第208页。
▲ 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无题》(Untitled),1954 (2010年铸造),青铜 不锈钢,版数 6/6 + 1 AP,144.8 x 30.5 x 30.5 厘米 / 57 x 12 x 12 英寸,? 纽约伊斯顿基金会/VAGA(ARS),图片:伊斯顿基金会、豪瑟沃斯
路易丝·布尔乔亚的《无题》(Untitled,1954,2010年铸造)包括两叠相互对话的垂直部件——它们在形式上是相似的,但也并不完全一致,而是像一对异卵双生的双胞胎;而就其位置而言,又似乎是某个鸡尾酒会。这些堆栈由上色的青铜组成,让人联想到骨骼或海中褪色的石头。同时,这些雕塑的椎骨的颜色和尺寸又各不相同,并与其中某些深色的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对堆栈既是拟人的又是抽象的,共同造就了路易丝·布尔乔亚后期“人物”作品中的一个极为迷人的案例。
《无题》创作于橄榄石画廊的展览之后,拥有后期“人物”作品的许多特征:这件雕塑所展示的,不是简约的形状,而是结构复杂的形式。它代表艺术家向系列性的、重复的形式的转变,成为在极简主义之前并预测了极简主义的一项发展。
▲ 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无题》(Untitled)于Kukje 画廊, 《路易丝·布尔乔亚:人物》(Louise Bourgeois: Personages)展览现场,韩国首尔,2012年5至6月,? 纽约伊斯顿基金会/VAGA(ARS),图片:伊斯顿基金会
▲ 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无题》(Untitled)于贝耶勒基金会(Fondation Beyeler)《收藏布尔乔亚》(Sammlungsh?ngung Bourgeois)展览现场,巴塞尔/ CH,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 纽约伊斯顿基金会/VAGA(ARS),图片:伊斯顿基金会
▲ 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无题》(Untitled)于林冠基金会(Faurschou Foundation)《路易丝·布尔乔亚:独自与一起》(Louise Bourgeois. Alone and Together), 哥本哈根/DK, 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14日,? 纽约伊斯顿基金会/VAGA(ARS),图片:伊斯顿基金会
整体而言,“人物”系列作品构成了艺术家对心理上的失去与哀悼的回应。这些作品是艺术家在逃离被占领的法国、移居美国之后创作的,代表的是那些被她留在身后的家人,并通过每件作品不同的形状与表达为它们赋予不同的个性。布尔乔亚对这些物理“替身”的心理依赖很强,一直保留着那些用木头凿刻的原版雕塑,并一直等到1990年代自己已经八十多岁的时候才用青铜把它们铸造出来。(有趣的是,《无题》的原版雕塑并不是木质的,而是由上色的石膏与不锈钢制成的,并由贝勒基金会收藏。如今,这些作品的许多青铜版本以及一些木质原版成了全球许多重要博物馆的收藏,而这一系列作品本身也因其在观念上的意义而成了许多机构展览的主题。)
▲ 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恋人》(Couple),2005,面料 玻璃 不锈钢,33.7 x 61 x 50.8 厘米 / 13 1/4 x 24 x 20英寸,不锈钢桌:101.6 x 60.9 x 60.9 厘米 / 40 x 24 x 24英寸,? 纽约伊斯顿基金会/VAGA(ARS),图片:伊斯顿基金会、豪瑟沃斯
路易丝·布尔乔亚的艺术作品巧妙地将个人经验与艺术表达融为一体——其根基可以追溯到她自己的生活。《恋人》(Couple,2005)这件杰作探讨了布尔乔亚的视觉词汇中许多重要的主题。在这件作品中,一对钢青色的裸体男女紧紧相拥——她站在他的脚上,他依偎在她的脖子边,而两人的手臂则相互交缠。这两个人都被放进了一个玻璃保护罩之中,愈加显现了由手工缝合的他们所暴露出的脆弱。
布尔乔亚的这对恋人由布料拼接、手工缝制而成,其核心是艺术家童年的压抑。《恋人》将布尔乔亚对相识之人的记忆交织在了一起。对艺术家来说,缝纫一直具有某种特殊的意义,而并不仅仅是一种象征的姿态。在她开始将居家织物拼接成雕塑的时候,布尔乔亚试图在心理上修复自己备受煎熬的青年记忆;对此她曾解释道,“我总是害怕分离和遗弃,而缝纫是我试图保持完整的一种努力”。手工制成的《恋人》令人感到不安,唤起了怀旧与对孩童的脆弱苦乐参半的感觉。他们的身体连系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欲望与依赖,似乎永远也无法把它们与家庭关系的三角分离开来。
▲ 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恋人》(Couple)(另一角度),2005,面料 玻璃 不锈钢,33.7 x 61 x 50.8 厘米 / 13 1/4 x 24 x 20英寸,不锈钢桌:101.6 x 60.9 x 60.9 厘米 / 40 x 24 x 24英寸,? 纽约伊斯顿基金会/VAGA(ARS),图片:伊斯顿基金会、豪瑟沃斯
▲ 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恋人》(Couple)(局部),2005,面料 玻璃 不锈钢,33.7 x 61 x 50.8 厘米 / 13 1/4 x 24 x 20英寸,不锈钢桌:101.6 x 60.9 x 60.9 厘米 / 40 x 24 x 24英寸,? 纽约伊斯顿基金会/VAGA(ARS),图片:伊斯顿基金会、豪瑟沃斯
西尔维奥·珀尔斯坦藏品展现正展出
欢迎通过 @HauserWirth 在艺平台参与互动
于www.hauserwirth.com 登记获取最新资讯
(登陆后移至网站底部)
▼ 点击图片识别微信二维码,关注画廊最新动态
▼ 点击“阅读原文”登陆豪瑟沃斯官网了解详情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