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敬华春拍丨二十世纪中国新美术:吴作人、季羡林的印度之旅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敬华2019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预 展 


6月18日—6月19日

敬华艺术空间


静安香格里拉酒店三楼(油画雕塑)

 拍 卖 


6月20日

敬华艺术空间





是次上海敬華2019年春季现当代艺术專場将呈现以“策展”思维,探索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史进程中,以艺术史序线索呈现出以聚焦当下艺术发展兼顾学术专业和市场价值的饕餮艺术宴会。


二十世纪早期艺术家开创定基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序幕并成为一种趋势和启发。以唐蕴玉、赵无极、吴作人、卫天霖、颜文梁、赵开霖、张充仁、李宗津、李青萍、林达川为代表的一批早期美术专科学校出身,有着旅欧或者留日的背景,造就了他们扎实的功底。作为一个群体,一直启发着后人不断的思索属于中国艺术的课题。




吴作人(1908-1997)

1931年刚入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学习一年的吴作人,就凭借作品《男人像》在全院油画大会考中得第一名,获金质奖章和桂冠生荣誉,这也是该学院荣获如此最高荣誉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巴斯天院长称赞他“既不是弗拉曼画派,又不是中国传统,乃是充满个性的作者”。


《印度风情——柯枝》水彩一组六幅就是吴作人创作于1951年访问印度途中所画的写生作品,是其在临摹敦煌艺术之后的又一重要的水彩作品代表作。??1951年6月,新中国决定派文化代表团出访印度、缅甸。中国政府对此次出访相当重视,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过问此事,对于代表团成员的筛选更是甚之又甚。团内人才荟萃,都是各学科的精英人物。吴作人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随同冯友兰、季羡林、常书鸿等一起参加。

??



Lot 1831

《1951年  印度风情—柯枝  六幅一组

纸本水彩

签名:作人

India Scenery

Watercolor on paper

Signed

28×20cm×6


来源:

此组拍品现藏家购于2005年中国保利上海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1951年9月20日,我们从北京乘火车出发,在广州停留了一段时间,然后到香港,乘轮船先到缅甸仰光,只停留了极短的时间,就乘飞机抵印度加尔各答,开始了对印度的正式访问。在印度呆了约六周,东西南北中的大城市以及佛教圣迹,无不遍访,一直到了亚洲大陆最南端的科摩林海角,在印度洋里游泳。最后又回到缅甸,进行正式访问。1952年1月10日乘船返抵香港。1月24日回到北京,完成了一个大循环。 我们参观的任务不重,悠闲自在,遗世而独立,颇多聊天的机会。我和作人常常坐对橘园,信口闲聊,上天下地,海阔天空,没有主题,而兴趣盎然。柯枝,是印度西海岸上的一个自古以来就著名的港口。在历史上就同中国有过来往。我国明代的大航海家郑和也曾到过这里。这一座港口城市很小很小,但到处留有中国的痕迹。房屋建筑的山墙,据印度主人说,是中国式的。连海里捕鱼的网也据说是来自中国”。

                                                       ——摘自 1992年季羡林 光明日报《寿作人》



 

1946年 齐白石寓所门口 吴作人与徐悲鸿齐白石李桦的合影(右二为吴作人) 


左:《院舍》纸本水彩 1943年 吴作人 中国美术馆馆藏   右:Lot1831之一 


创作于1951年的《印度风情》一组水彩作品,现藏家购自于2005年中国保利上海秋季拍卖会。从画面看来很像是印度港口柯枝,曾是葡萄牙的殖民地,留下很多古老的教堂。画面中可以看出吴作人的水彩功底相当深厚娴熟,从其临摹敦煌的作品中就可看出有意识地寻找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美术之间可能形成的逻辑关系,使得《印度风情》一组作品成为其探索性风景写生的代表作。他遵循恩师徐悲鸿先生“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的创作主张,这对中国油画本土化发展极具贡献价值。印度的异域特征,从色彩和造型,吴作人从敦煌美术的视觉系统中借鉴了瑰丽的色彩、独特的章法以及富于创造性的组合变化,给印度的写生作品启发了独特的色彩的设置和造型原则。



许汉超(1905-1993)

20世纪海外华人艺术家中有一批旅美先驱获得了相当成就,如朱沅芷,陈荫罴,伍泽枢等。许汉超在东方世界或许尚且罕为人知,但这个名字在美国画坛响亮非凡,其长期任教于夏威夷大学,除了是一位充满热情的美术教育家,更是位活跃的画家。许汉超出生于夏威夷,父亲许蛰辰是国父孙中山的海外革命伙伴,1923年入读加州艺术学院,现旧金山艺术学院,与另外一位华裔留美画家朱沅芷系同门。



Lot 1802

《1940年 侧身裸女》

《1985年 桂林山水》


纸本水彩

Flower

Watercolor on paper

41×28cm

32×25cm

签名:H.C.HEE



来源:美国私人藏家





 左:Lot 1802 之一                         

 右:常玉 《坐卧裸女》纸本素描 《常于素描全集》 P28



左:许汉超 《裁缝师》 布面油画 香港苏富比2013年春拍 Lot 514 

右:许汉超 1951年3月在巴黎个展海报    



1935年与1962年,他先后于该地创办「中国艺术协会」(Chinese Art Association)与「夏威夷水彩画会」(HawaiiWatercolor Society),在1971年与1986年,夏威夷州政府曾两度颁予他「年度最佳艺术家奖」(Artist of the Year);1985年,意大利设计艺术学院(Accademia Italiana)更颁给他「奥斯卡金奖」(Gold Oscar),肯定他为一个国际级艺术家与其创作成就。夏威夷的火努鲁鲁机场(Honolulu International Airport),一下机,映入眼帘的便是许汉超在1991年接受官方委托所制,充满纯真想象力结合东西美学,长达三米二的大型壁画。







林达川(1912-1985)


林达川于1932年毕业后东渡日本,毕业后任东京《新兴美术》杂志编辑。1948年加入日本著名美术团体“一水会”、东京新构造社,曾获“全日本第五回美术展览会”特选奖。1953年,回国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1994年香港举办了“林达川、胡善余油画展”,以纪念这两位第二代留学海外的著名油画家。其作品由中国美术馆、地方博物馆及国外艺术研究机构所收藏。留学日本时期的习惯,林达川坚持印象派对景写生的方式,在写实与语言表现性丰富融合的基础上,受到传统绘画的水墨气韵的启发,将印象派的色彩和东方书写意味相结合,走出一条单纯而个性化的艺术道路,也展现出印象主义艺术实践在中国本土化中的丰富变化和发展潜力。这在其70年代后期的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作品。

??






Lot 1830

《1978年 读报》

1978年
木板  油画

43x 35 cm.

签名:D.T.LIN 78.10.5

Reading The Newspaper

Oil on woods


出版:


《大璞不雕——纪念林达川诞辰一百周年文献作品集》,P279,中国美术学院出版,2015


来源:

现藏家得自艺术家家属



出版物:《大璞不雕——纪念林达川诞辰一百周年文献作品集》,P279,中国美术学院出版,2015年



《读报》创作于1978年,独有的特殊年代的气息。文革期间,林达川受到波及,被下放桐庐劳动数年,但仍笔耕不辍,在牛棚、马棚、农场中画出了一幅幅精彩的即景写生小作,粉碎“四人帮”后,林达川得以频繁外出写生人物及风景,足迹遍及浙江山区、水乡,还赴上海、广州、福建写生,创作了大量佳作,《读报》便是这一时期将印象派与东方写意结合之后,绘画成熟时期的艺术作品。一改以前沉郁克制的色彩情绪,点彩与线条的丰富多姿,构成了作品中一派写意性的自然天成之趣。



张充仁(1907-1998)

张充仁是在油画、水彩画和雕塑等方面的造诣都很深。曾为密特朗和邓小平塑像,堪称一代雕塑大师、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现代中国雕塑艺术奠基人之一。无论是雕塑作品还是油画作品都趋近于写实风格,着重现实主义手法



Lot 1817

《小女孩》

布面油画

签名:充仁

The Girl

Oil on canvas

Signed

49×65cm


来源:

现藏家购自2006年拍卖会原藏家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


张充仁于1931年留学比利时,考进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油画高级班,考试中获得油画(风景)第一奖、动物解剖学第一奖、透视学第一奖、油画构图(人物)第二奖、人体解剖第二奖等佳绩,之后的学期也有优秀的成绩,因而持续得到中比庚款助学金的奖助。1932年6月底的学生作品展中,雕塑系的教授隆波(Egide Rombaux)看到张充仁的作品后,便建议他改学雕塑.毕业随即回国,在上海举办归国展览,开办“充仁画室”。

张充任的油画作品留存下来的极少,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的党支部书记带领红卫兵搜查张充仁画室,指控他宣扬西方资产阶级文章,红卫兵扬言要查禁他的书,并且用刀破坏他的油画创作或被烧毁,砸毁雕塑。《小女孩》约创作于1950年代,可能是张充仁大女儿张以芳,所以才有幸被保存至今。原藏家直接得自艺术家家属,来源可靠,流传有序。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敬华拍卖新动态



「敬华(上海)拍卖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静安区铜仁路92号3楼

敬华拍卖官方网站

www.jinghuapaimai.com

征集邮箱:zhengji@jinghuapaimai.com

电话:021-63803890

传真:021-63805033

感谢您的分享与支持!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