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是一个吸收器,应当从各方面吸取印象:从天空,从地面,从一张小纸片,从转眼消失的人,从蜘蛛网……我们无权对他们做任何区分,世间万物并不存在等级差异。[1]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Installation view, Artwork ? 2019 Estate of Pablo Picasso / Artists Society (ARS), New York. Photo: Rob McKeever
毕加索,二十世纪西方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如同现代主义的魔法师,如同艺术史的概括者,在近一个世纪的艺术人生中,他以丰富多变的画风创作了数以万计的艺术作品,从蓝色时期到玫瑰时期,从立体派到新古典,继而走向超现实,走向抽象,乃至循环往复。
Picasso with plaster for La femme enceinte (1950) in the villa La Californie, Cannes. Photo by Edward Quinn, ? edwardquinn.com
对毕加索而言,艺术探索似乎没有尽头。事实上,他反对在绘画上强调“探索”这个概念,他也不喜欢人们老用“进化”去形容其创作上的变化。照他自己的说法,他的每一次改变,毋宁说是一种展示,展示其所是,而艺术家永远在创作,那便意味着他永远未完成。
Installation view, Artwork ? 2019 Estate of Pablo Picasso / Artists Society (ARS), New York. Photo: Rob McKeever
但照毕加索情人之一多拉·玛尔(Dora Maar)的说法,有五种因素决定了毕加索的绘画风格:他热恋的女人,作为催化剂的诗和诗人们,他生活的地方,一个提供羡慕和理解的朋友圈,以及他形影不离的爱犬。
综合以上,我们或许很有必要重访一下二十世纪初的蒙马特区。那时,毕加索居住在拉维尼昂街13号的“洗衣舫”,一栋生活条件极其糟糕的建筑。据说甚至,有租客在试图清扫窗户的时候,不慎掉进通风口而摔断了脖子。
Pablo Picasso, Head of a Woman (Fernande), 1909–10, modeled on Fernande Olivier
但正是在那里,毕加索度过了一段充满智性的波西米亚时光,他与费尔南德·奥利维尔(Fernande Olivier)坠入情网,他与纪尧姆·阿波利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等人讨论文学与艺术,随即又将话题扩展到哲学、数学、科技、政治及其他方面;除此之外,他还成为了一名狂热的摄影爱好者,并同时深深迷恋着电影和马戏。
Pablo Picasso, Family of Saltimbanques, 1905, located inside 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s West Building in Washington, D.C.
在“洗衣舫”岁月中,我们毫无疑问,应该将更多的目光,聚焦于马克斯·雅各布(Max Jacob)、阿波利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安德烈·萨尔蒙(André Salmon)、兰普斯(Mauricle Princet)等人所组成的“毕加索智囊团”。一种说法,1905年毕加索以智囊团的各位成员为原型创作了《杂技演员之家》(The Family of Saltimbanques),为这一团体创造了一个视觉隐喻。这个高度私密与同质化的团体,曾给予毕加索多方面和难以估量的影响。
Pablo Picasso, Apple, 1914,5 3/8 x 7 inches (13.5 x 17.7 cm) ? Succession Picasso/DACS, London 2018
画作背后写有毕加索致葛楚和爱丽斯的题字。? Succession Picasso/DACS, London 2018
最直接的影响是,他们为毕加索在法国文化圈迅速拓宽人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阿波利纳尔和萨尔蒙主编先锋文学期刊《诗歌与散文》,在一次杂志晚会上,他们就将毕加索介绍给法国诗人和艺术评论家莫里斯?雷纳尔(Maurice Rayanl)、法国作家亨利-皮埃尔·罗谢(Henri-Pierre Roché)等人,而后者又将毕加索介绍给美国作家与诗人、二十世纪巴黎艺文盛景的推手——葛楚?史坦(Gertrude Stein)和李奧?史坦(Leo Stein)兄妹。
Pablo Picasso, Portrait of Gertrude Stein, 1906,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City. When someone commented that Stein did not look like her portrait, Picasso replied, "She will".
葛楚?史坦立即成为毕加索的朋友,李奧更是无可救药地被毕加索折服,时不时地充当起他的模特和灵感缪斯。在毕加索刚刚扎根巴黎,无所声名,经济状况也不够宽裕的时候,兄妹俩充当起了毕加索生活救助者,他们的慷慨保证了毕加索能够持续留在法国,像西班牙斗牛士一般为他的艺术创作闯荡。
但更隐秘的关联在于,毕加索在与智囊团们的交往中,近距离地感受到了整个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自然主义做对抗,与梦境和传奇做对抗的文化思潮。当文学急切地想要从象征主义转身,艺术也急切地想要创立新的艺术图式,以便找到一种不违背现实,同时又极富想象力,浪漫却不感伤的绘画语言。
Picasso in front of his painting The Aficionado (Kunstmuseum Basel) at Villa les Clochettes, summer 1912
这一期间,毕加索被几何学和第四维空间的概念所吸引。一方面,阿波利奈尔、萨尔蒙、雅各布等人总是向毕加索安利他们的偶像,阿尔弗雷德·雅里(Alfred Jarry)。这位行事夸张,创作与生活本身都充满着荒诞性的剧作家,很快也成为毕加索的偶像。
在《乌布神父的插图年历》中,雅里教导艺术家们进一步学习几何;在《荒诞玄学家浮士德洛尔博士的言行》中,雅里又规劝艺术家们要多进行“科学的想象”,他提示人们,任何物体都没有绝对形状。[2]
Pablo Picasso, Cabeza de mujer, 1907 ? Succession Picasso, VEGAP, Madrid 2019
后来,毕加索发明出同时将一个物体的好几种视图画下来的做法,多少与雅里的启示分不开。1907年11月1日,雅里悲凉中离开人世,年仅34岁。作为雅里的倾慕者,毕加索收藏了他曾经用过的左轮手枪。
再往后,亨利·庞加莱(Jules Henri Poincaré)的《科学与假说》进入毕加索的视野,引介人是智囊团里相对边缘的普兰斯。普兰斯年长毕加索6岁,是一名保险精算师。相对于智囊团里的其他人,既非作家也非艺术家的普兰斯,在数学与物理方面的知识储备十分深厚,因此常常充当科普员,举办新知讲座会。
Jules Henri Poincaré, Photographic portrait of H. Poincaré by Henri Manuel
普兰斯擅长用美学的方式描述数学问题,进而引起艺术家对新空间的认知。他的名字不仅经常在毕加索“洗衣舫”时期的素描本中出现,同时根据萨尔蒙的回忆,普兰斯还在毕加索创作《亚威农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1907),并且转向立体主义的关键阶段,提供了精准的帮助。
Pablo Picasso,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1907 ?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在《亚威农少女》中,我们可以看到少女的五官、肢体都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变形,仿佛空间在经过高速运动后,压缩折射了不同视角所看到的图像,从而构成一个事物的综合。一定程度上,这就是庞加莱对四维时空的想象。第四维度,从空间角度理解,可被认为是四个两两正交的空间。如果说,二维世界是三维世界所投射的影子,那么毕加索及其后立体主义使用几何切面去表现时空的同时性,就是四维世界留在画布上的投影。
Pablo Picasso, Nature morte au journal, 1912, Oil and charcoal on canvas, 17 5/8 x 15 1/8 inches, 46 x 38.5 cm ? 2018 Estate of Pablo Picasso/Artist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Courtesy Gagosian
对于毕加索而言,《亚威农少女》帮助他完全洞开创造力闸门,借由立体主义,他可以跳过感官和潜意识去直接表现概念,这使绘画变得更加自由。从艺术史的角度看,毕加索用这幅画震撼了20世纪初全欧洲的艺术家,其中就包括与之相爱相杀多年的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与此同时,更激发了一连串的艺术改革运动。此后,未来主义、结构主义,表现主义等就如海浪一般,排山倒海地涌向这个世界。
[1]《毕加索、马蒂斯论艺术》陈训明编译,P14
[2]参看《爱因斯坦·毕加索:空间时间和动人心魄之美》,阿瑟·I·米勒【著】,方在庆/伍梅红【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P37-39
巴 勃 罗 · 毕 加 索
▼
Pablo Picasso, photographed by David Douglas Duncan, 1957 ? David Douglas Duncan, Harry Ransom Center,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年出生于西班牙马拉加,1973年于法国穆金斯去世。
毕加索近年展览包括:「Picasso et les Ma?tres」,法国巴黎大皇宫国家美术馆(2008-2009);「Picasso: Challenging the Past」,伦敦国家美术馆(2009);「Picasso in the MetropolitanMuseum of Art」,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10);「Picasso: Black and White」纽约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2012-2013);「Picasso Sculpture」,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2015-2016);「Picasso—Giacometti」毕加索美术馆(2016-2017)。
相关阅读:
展览「Picasso’s Women: Fernande to Jacqueline」已于2019年5月3日在高古轩纽约(980 Madison Avenue)开幕,持续展出至2019年6月22日。「毕加索——一位天才的诞生」已于2019年6月15日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将持续展出至9月1日。
香港中环毕打街12号毕打行7楼
7/F Pedder Building, 12 Pedder Street
Central, Hong Kong
T. 852.2151.0555
F. 852.2151.0853
hongkong@gagosian.com
开放时间: 周二-周六,11am-7pm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