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在人海中失联,请把我们设为“星标 ★”哦~
点击上方蓝字“24楼影院” →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 → 点击第一栏“设为标 ”。
很多人的欧美电影启蒙,都源自约翰尼·德普。
从影史留名的大片《加勒比海盗》入坑;在《剪刀手爱德华》《理发师陶德》里看到哥特版德普,继而了解导演蒂姆·波顿的其他作品……滚雪球般地打开电影新世界的大门。
因此,提及欧美圈的男神,约翰尼·德普是绕不过的初心。
他的巅峰期有多辉煌,近十年就有多惨淡。
从好莱坞一线明星沦为票房毒药,占据娱乐版的新闻不再是频出的佳作,而是和前妻艾梅柏·希尔德拉锯战式的婚姻丑闻。
家暴风波、离婚官司、财产分割、连演烂片……50来岁的约翰尼·德普深陷人生的滑铁卢,肉眼可见地变老变胖变颓。
在唱衰德普论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他接了一部R级新片《教授》。
目前豆瓣评分7.6分,被网友称为“德普近10年最好的作品”。
人到中年的文学系教授(约翰尼·德普饰),拥有着最标准的中产阶级生活。
一妻一女,有房有狗,财产充足,生活优渥。
打破这一切的是医生的诊断——他得了肝癌,已经是晚期,还有半年性命。
福不双至,祸不单行。
回家后,教授得知了两个新消息。
女儿出柜,老婆出轨。
教授一时语塞,决定不把患病的消息告诉家人,独自面对死亡。
概括一下就是:一个叫约翰尼·德普的男人决定去死。
但是在死之前,还要了结一些琐事。
工作上,他按自己的心愿改变了教学方式。
上课的地点不再拘泥于教室,而是草坪、酒吧等各种地方。
赶走混学分的学生,留下真正对文学感兴趣的学生。
教授讲课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让学生来研讨交流。
除了文学,还探讨哲学、爱情、人生观等其他议题。
婚姻上,他选择了互敬互爱的开放式婚姻。
他和妻子都接受了肉体出轨、精神合一。
在全校的宴席上,他公开向妻子表白心意,做出了体面的告别。
亲子关系上,他接受了女儿的性取向。
一面劝导妻子多一些理解,一面支持女儿勇敢去爱。
当女儿在感情中受到伤害时,他又化作她最坚实的后盾。
虽然万般不舍,但还是饱含深情地与女儿告别。
除此之外,教授还一改往日的生活习惯,开始恣意放飞自我。
抽烟酗酒、挑战校长、和学生跳舞、在互助小组捣乱……
他以合乎自己心意的方式,度过着人生的最后阶段,提醒着身边人要把握珍贵的时间。
每说一次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这是独属教授的告别课。
豆瓣网友评论:美国人面对死亡是任性的戏谑的,日本人面对死亡是肃穆的平和的,中国人面对死亡是喧闹的浮躁的。
因此,三国的电影在面临“死亡”的母题时,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倾向。
中国电影《喜丧》表现了将死之人的种种无奈:林郭氏身体越来越差,在子女家轮流居住,俨然成为了他们的包袱。被赶到养老院之前,老人溘然长逝。
一向不作为的子女们,按风俗办了一场艳俗滑稽的喜丧,这样的喧腾仪式反衬出老人的生前悲凉。
日本电影《楢山节考》再现了古老风俗:年迈老人要被送到深山中等死,以免占用子孙的粮食资源。
阿玲婆到了进山的年龄,却没有衰老的迹象,她从容的敲碎自己的牙齿,安详地等待着命运的终点。儿子顾念亲情多番不舍,她却格外平静肃穆。
回到美国电影《教授》,就轻松很多。也有咒骂,也有不舍,也有恸哭,但一切都消解在教授豁达的生死观念中。
带着心爱的狗狗驱车离家,在遥远的地方独自死亡,也给他爱的人留下了最后一分温存的回忆。
我以前想象不出,多年以后,还能见到德普扮演普通人。
他最惊艳的角色,多半是“异人”或“非人”。
《加勒比海盗》中鸭子步、兰花指、不按规则出牌的杰克船长;《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威利·旺卡;《剪刀手爱德华》中敏感善良、纯真孤独的剪刀手……
德普夸张怪诞的演技和特立独行的个人气质,使其天生就适合这些怪诞的角色。
《教授》中的约翰尼·德普,在努力回归正常角色。
不管是和女儿告别时悬而不落的泪水,还是和友人相处时故作的轻松,被病痛折磨时的独自神伤,都能看出约翰尼·德普宝刀未老的演技。
虽然,偶尔他也会露出自己习惯性的招牌动作,但大体上还是立住了一位中产阶级的教授形象。
演员遇到一个好角色,依赖于天时地利人和。
就像31岁春风得意的德普遇到《天生爱情狂》的唐璜,40岁桀骜不驯的德普遇到《加勒比海盗》的杰克船长一样,55岁历尽沧桑的德普遇到了《教授》。
戏内戏外,他都在经受着中年危机和人生滑铁卢。这些不愉快的遭遇,反而帮助他塑造了复杂的教授一角。
时隔十年,再次凭借佳作回归到观众的视线中,德普的人生下半场依旧值得期待。
(ps,回复剧名,你懂的)
【好文推荐】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