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华辉晓——中国古代书画赏析
书法和绘画艺术,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古代,对书画作品的鉴赏、搜求、庋藏,既是文人士大夫及民间收藏家的雅好,也是历代统治者政治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金题玉躞不仅为统治者“听政之余,旦夕披玩”,而且被视为“有国之鸿宝,理乱之纲纪”,并以此“成教化,助人伦”。故而,对统治者来说,拥有大量的书画庋藏,也就意味着拥有了某种文化在政治上的合法传承性。所以历代王朝都不遗余力地征集书画名品,而面对出于各种目的临摹、仿制、作伪,鉴定就成为收藏的首要。隋唐以来,甚至设立专门的机构,调遣著名书画家进行书画作品的整理、鉴藏和著录工作。这些书画著录,连同古代书画作品一起,已成为人类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
LOT. 820
査士标 仿董源春山图
尺寸:166×53cm
质地:纸本水墨 立轴
著录:
1、《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续编》S19-026Ⅱ-48,1998年2月,东京大学出版会。
2、《聚墨留香-攻玉山房藏中国古代书画》,图6,2004年,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
查士标字二瞻,号梅壑、梅壑散人、懒标、后乙卯生,安徽休宁人。他出身富裕家庭,考中生员后,原拟经科举而入仕,不料明朝覆亡,黍离之悲使其放弃仕途,不再应举,转以卖画鬻字为生。受此经历与心境影响,他的画不以繁密的结构、刻意的经营展现群山万壑的雄奇壮美,而常常是以散漫的笔调、疏朗的布局,绘出荒寒的秋水、寂寥的山景。他师法倪云林,画自成风貌,透过时代与倪迂笔下的残山剩水隐约透出一种传承关系。
査士标的画在他生前即备受推崇。石涛将他与渐江、石溪、梅清、八大等并列为“一代解人”;宋荦赞他为董其昌后一人而已;而王翚甚至称其画已超越“明四家”之首的沈周。这些赞美尚难符合査氏的全部作品,然而用来评价此幅《仿董源春山图》图却是恰如其分,并无溢美之嫌。作品看似逸笔草草,实际从空间分隔到笔墨运用,处处透出炉火纯青的艺术功力。狭长的画面上,一道江水将画面一分为二。山岭逶迤起伏,山坡皴法简洁却富于立体感。画面下部以淡浓相间的横笔绘出江岸,笔触疾速有力。树木以浓墨短竖笔涂抹,与江边小筑相映成趣。远山亦以淡墨为之,山头点缀几笔浓墨,顿时平添一派生气。远山上空,云雾缥缈若隐若显。画面下部以江水曲折为形,随岸边山石为势,形成之字型平衡。画面左下,一高士在竹桥上临江眺望,若有所思,引起人无限遐想。全画近观,可赏其用笔的简捷、劲健、老辣;远观,则山明石秀、烟波浩淼的醉人景致尽收眼底。
LOT. 821
李鱓 水榭幽居图
尺寸:80×38cm
质地:纸本水墨 立轴
著录:
1、《扬州八怪书画集》第一册,P4,1970年,香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2、《扬州八怪全集》,P61,1970年,艺术图书公司。
3、《萱晖堂书画集》,P203,1972年,香港萱晖堂有限公司。
4、《扬州八怪现存画目》,P231,1991年6月,江苏美术出版社。
5、《扬州八怪书画年表》,P51,1992年2月,江苏美术出版社。
6、刊载《书画家》第四卷,第六期,1980年,台北书画家杂志社。
李鱓自幼喜爱绘画,16岁已经颇有名气,后入宫廷成为宫廷画师,但是他的人生并不顺坦。李鱓于康熙五十年中举,于康熙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 画风束缚而被排挤但遭忌离职。于乾隆三年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为政清简,颇得民心,后因得罪上司而被罢官,遂长居扬州,以画为生。李鱓“以忤大吏罢归”。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与同乡人郑板桥关系最为密切,故郑板桥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并说他是“才雄颇为世所忌,口虽赞叹心不然”。曲折的人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绘画艺术风格。他早年曾从同乡魏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学画,画法工致,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后又向指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本幅作品经多次出版,流传有序。观其书法,以颜柳筋骨为托,古朴老辣,错落参差,于质实中见空灵,使整幅画面的气韵更加淋漓酣畅。今人抚观昔人画作,知其不妄言也。观此作画法气度,古树静穆,墨竹斜依,虚实相承,墨色浓淡不一,意蕴不一,却又相映而生。画面似为晚秋萧索之景,却给人以不媚世俗、君子自持、狂放恣意之感。
鉴藏者简介:
1. 项源[清],字汉泉、芝房,室名小天籁阁,安徽歙县人。精鉴赏,富收藏。
2. 程琦,近代著名旅日收藏家。字伯奋,号二石老人,又号可庵,斋号双宋楼、萱晖堂,奎章阁。安徽人,著有《萱晖堂书画录》。
LOT. 822
赵之谦 书画团扇双挖
尺寸:直径:24cm×2
质地:绢本设色 立轴
著录:《赵之谦书画编年图目下集》,P304,2005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
赵之谦为清末写意花卉之开山,青年时代即以才华横溢而名满海内。赵之谦诗、书、画、印无所不通,尤精于书法。在绘画艺术上,取法徐渭、八大诸家,笔墨挥洒自如,笔力雄健,富有创意。其书法初师颜真卿,后取法北朝碑刻,所作楷书,笔致婉转圆通,人称“魏底颜面”。篆书在邓石如的基础上掺以魏碑笔意,别具一格,亦能以魏碑体势作行草书。综观赵之谦的传世画作,最令人赞叹的就是他的绘画题材,画前人所未画。33岁时为避战乱而客居温州一带,在那儿见到了新奇的花卉和海产品,他将所见一一写入画中,从而大大开拓了绘画的题材。赵之谦把恽南田的没骨画法与“扬州八怪”的写意画法相结合,特别是汲取李复堂小写意的手法,以“南田”设色出之,将清代两大花鸟画流派合而为一,创造出新的风格。赵之谦极端自爱的个性,使得他对自己也对别人都要求极严,反应在作品上,便是件件精品,而全无粗制滥造者,这在艺术巨匠中也实属难得。
敬请关注北京九歌拍卖官方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号:jiugeauction-beijing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本场线上拍卖链接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