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大象”
“奇形怪状的花朵”
“微笑的星星与月亮”
……
看到这些富含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稚嫩的笔触以及鲜艳色彩的图像时,你是否会想到自己儿童时期的“乱涂乱画”呢?它们天真、幼稚、单纯,却是孩童丰富想象力的最直观体现。
事实上,这些作品虽出自纯真的小朋友们
却是由一位当时已年过50的可爱阿姨绘画而成
并被命名为“临摹天真”
“临摹天真”in O'Kids 2019国际儿童艺术节
这位阿姨的名字叫熊文韵
更多人喜欢称其为“小熊老师”
熊文韵
1955年生于中国重庆,198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7年赴日留学1993获日本筑波大学艺术研究科日本画专业硕士。
1998 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抽象画“错位”个展后,连续三年在川藏线、青藏线实施“流动彩虹”计划。
2001年创作玩偶“空空”。
2005年编写儿童绘本启蒙绘画教材,并在幼儿园进行教学实验。
2006年在798安妮画廊举办“彩虹魔笔”儿童作品展。
2008年在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举办 “流动彩虹十周年熊文韵个展”。
2010年在北京龙德轩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空空”个展。
2014年在宋庄美术馆举办“虹”熊文韵个展。
2016年在成都当代美术馆“彩虹色的花”熊文韵艺术教育实验展。
在艺术领域,熊文韵无疑是一位非常有创造力和行动力的艺术家。她学习中国画、日本岩彩画、抽象画;创作了具有代表性的“流动的彩虹”和玩偶“空空”;于近年开始研究儿童绘画与儿童启蒙教育......在她的艺术生涯中,“丰富的色彩”几乎贯穿了她所有的作品。“临摹天真”是如此,“流动的彩虹”与“空空”更是如此。
#流动的彩虹
1999年4月,熊文韵做了7个色彩车篷布,赶到海拔4200米的雀儿山三道班,求当地的道班工人帮忙,找上山的卡车张挂、拍照、记录。第二天,她得到几辆上山卡车的同意,为它们挂上了彩色车篷。此后先后三年间,她多次进藏,把挂有彩色篷布的200多辆卡车送上高原。
这场大型实验艺术项目是熊文韵摆脱“架上艺术”的一大步。当这流动的彩虹出现在自然中的一瞬间,她突然感悟到:“堆放在画室的大量作品,其实已经变成了我的累赘。”于是,熊文韵开始更深入地挖掘“艺术中的公共性”。
#空空
促使熊文韵研究儿童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契机,是“空空”。
空空是熊文韵2001年从日本回国后创作的一个有着三个触角的卡通形象,也是“流动彩虹”的吉祥物。最初的空空是个毛绒玩具,为了能使它能利用网络广泛传播,她将自己和空空的对话编成故事绘本,做成表情和Flash动画。
熊文韵将骨子里的孩子气,完全投射到“空空”身上,并期待“空空”成为中国动画原创形象的先驱。但事实并不如意,彼时中国的动漫产业过于贫瘠,这让她不得不开始思考中国的启蒙教育。
在日本时,熊文韵曾在育儿中心工作,积累了很多零基础艺术教育的经验。在研究儿童画之后,她找到大人和小孩差异的根源。
“大人受模式化影响,总是要改来改去;小孩就不一样,一笔下去就是它了。如果大人能够做到不改不填,那你就变得天真起来,至少能尝到小孩子画画的味道,对不对?”
“我要做的其实不是教小孩怎么画画,而是教大人怎么去保护、维系每个小孩与生俱来的天赋。”
——熊文韵
在此基础上,熊文韵开始研究儿童艺术教育、编写儿童绘画教材、教学儿童绘画,甚至,临摹儿童画。
#临摹天真
2005年我在完成儿童美术实验课程教材的编写之后,在北京的几所幼儿园的大中小班分别进行了课堂实验,我发现给儿童讲绘本故事,引导他们画自己绘本故事的方法展现了儿童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由此我开始了一项持久的工作,就是把我教过的孩子们的绘本作品临摹下来。这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学习,开启了我对艺术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临摹天真”是一件特殊的行为绘画艺术作品,熊文韵将小朋友们的画临摹下来,体验他们奇妙的绘画过程,感受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并在这一过程中,重新寻回自己的童心。
在O'Kids 2019国际儿童艺术节上,“临摹天真”作为主题展“共奏,你的声音”展出作品在原·美术馆展出。 针对儿童艺术节探讨的主题以及作品的创作理念,策展人倪昆对艺术家熊文韵进行了简单的采访。
O' Kids 2019国际儿童艺术节 采访艺术家熊文韵
(文字部分)
#关于编写儿童绘画教材#
熊文韵:“我从事这件事情已经十几年了,从05年开始到现在一直坚持下来。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发现我教的小朋友,他们画出的作品让我感觉到这种自由的、有想象力的发挥。他们不是按照固定的模式,而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一直把这件事情(编写儿童绘画教材)作为自己的一个实验项目坚持下来。”
* 熊文韵研发了一套独特的美术教育课程,并在2005年编写了一份儿童艺术教育教材。她首创的教学课程,从儿童绘本开始,吸收了日本、台湾以及欧美儿童美术教育的优势,将老师讲绘本、孩子画绘本作为艺术启蒙教育的重要线索,融合从绘画到设计、手工到立体等艺术表现形式。
#为什么“临摹”儿童画#
熊文韵:我开始临摹他们的作品的时候比较单纯,主要是觉得,他们画得太有意思了,我舍不得还给他们。但是小朋友的作品都得还嘛,所以我当时就想把它们留下来,(开始)临摹儿童画。最早我是临摹在纸本上面,跟他们的作品是一模一样的,在这一过程中我觉得很有意义,于是想到应该把这种东西,让更多的人分享。”
#谈谈儿童艺术教育
熊文韵:“进入小学的小朋友,就相当于他的人生开启了一种模式化的教育,从此以后,这种(教育)就不可逆转。所以我认为艺术,它可以给这些小朋友保留一个通道,一个自由的通道。他们可以自由地想象,而且挑战一些他们平常认为不可能挑战的东西,甚至是说,改变他们对整个世界的一个愿望。”
今年64岁的熊文韵,依旧在持续不断地研究着儿童艺术教育;她的作品“临摹天真”,也无疑为我们带来了更多对“成人与儿童的关系”的思考。
熊文韵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力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不仅让孩子们真正得去了解艺术、懂得艺术,而且可以让成年人也再次爱上画画,通过画画再次发现生活的美好,进而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熊文韵在O' Kids 2019国际儿童艺术节开幕式上发言
有人这么评价熊文韵:“熊文韵有两个童年。一个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的重庆,从小背负家庭成分的压力,野草般顽强生长,终于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家;还有一个生于2001年,她与生俱来的自由和灵性得到很好的引导和保护,即使在中年,也能盛放出彩虹色的花。”
艺术家熊文韵,或者说,“可爱孩童”熊文韵,与O'Kids 一直以来想要强调的精神——“与年龄无关,‘童心’一直都在”是十分契合的。我们希望,无论是谁,无论年龄多大、经历了何种事情,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永远都在,永远做,自己内心的“小孩”。
如果“天真”可被“临摹”
那是不是意味着
大人也能“重返”孩童时光
重拾最初的童心?
O'Kids 2019国际儿童艺术节
本届 O'Kids 国际儿童艺术节,七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充满了“童真童趣”的艺术家, 围绕着“想象”“构造”“童年”等命题展开讨论;对于“儿童与教育”,一大批优质机构与项目获邀,通过宣讲和陈列的方式展示创新儿童教育案例。O’ kids 以艺术性、创造性、互动性、教育性为主导,结合展览、表演、体验、讲座四大板块,探讨关于儿童艺术学习和体验的更多可能性,为全国对艺术世界抱有好奇心的小朋友和亲子家庭创造更无限的艺术空间。
购票方式
O’Kids 2019国际儿童艺术节
展览票价:20元
(含一位成人和一名儿童同时观展资格,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购票页面)
主题展:共奏,你的声音
儿童艺术文献展:“童”奏,你的声音
特展:我和我的纪念——文淑芳婆婆的纸上重庆
O'Kids国际教育圆桌会议
O'Kids动画特映:影像中的童年
O’Kids21天城市工作坊
参展艺术家Participating Artists:
牛嶋均 Ushijima Hitoshi (日本) / 仰木香苗 KanaeOhgi (日本) / 王若冰 Ruobing Wang (新加坡) / 陈赛华灌 Chen Sai Hua Kuan (新加坡) / 熊文韵 (中国) / 李继开 (中国) / 李红宏 (中国)/文淑芳(中国)
参展机构Participating Agencies:
上桥南开小学、树人小学、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17级建筑学专业、自然生长艺术机构、先生书院、渴望宣言、顽乐堂艺术部落、优泥美式幼教、艺袭艺术馆、创梦谷创造性儿童艺术教育、一幅因素、鹿溪现代折纸工作室、云朵实验室
4 大板块
3 场同期展览
7 位国际艺术家
14 个创新教育案例
21 天不间断儿童艺术工作坊
这个夏天,FUN 肆玩!
2019.6.15 - 2019.7.28
原·美术馆
重庆·南滨路·东原1891
关于原·美术馆
原·美术馆由东原地产集团于2016年创办,位于重庆市南滨路东原1891商业建筑群落中的滨江球体建筑,因其独特的造型,又被誉为“重庆眼”,是立于“长江岸,观世界”的先锋艺术场所。美术馆面积近2000平方米,并带有临江无敌观景的高空露台,是集个性化景观建筑、艺术专业场馆、艺术收藏品鉴、公共艺术教育、时尚潮流策动发布以及高端消费社群互动的跨界空间,可支持架上、雕塑、装置、多媒体等多种艺术、戏剧、舞蹈及音乐形式的呈现。
原·美术馆以“直抵人心,引领城市的艺术与美学教堂”为自身定位,并践行“做每一个人的美术馆”为宗旨,通过策划举办兼具学术性、先锋性、潮流性和话题性的艺术展览、文化公教及跨界时尚潮流活动,成为连接大众、提升大众审美与“艺商”的策源地。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10:00am - 21:00pm
(每周一闭馆)
地址
重庆市南滨路东原1891中段
联系方式
电话:+86-23-86119778
邮箱:museum@dongyin.com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