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谁也看不懂戏,它本身就有问题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文章转载自2019.06.18《南方周末》


“宏大历史背景下,鲜活生动的,还是每个个体的命运”

在上海举行的“2019表演艺术新天地”,把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团体的高品质演出搬到街头巷尾,让观众零距离欣赏丰富多彩的表演。这是5月30日,来自澳大利亚的一飞冲天剧团在上海新天地举行马戏《绳上精灵》亚洲首演。 (新华社记者 陈飞/图)

正午12点30分,上海繁华的淮海路新天地广场,职场白领、外卖送餐员、快递小哥……各行各业的人们穿梭交错、汇集又奋力,他们的工作正值“中场”时间。突然,一阵有节奏的鼓点响起,人群中几个衣着休闲的英国年轻人,呼朋引伴似的从商场底楼拾级而上。他们在一片开阔的空地上站定,跳起欢快的踢踏舞,即将各奔东西的人群,因被不速之客吸引而停下脚步。

舞者们当然不是随便跳跳的业余爱好者,他们来自老肯特街踢踏舞团,在英国享有盛誉。看似随意的《踢踏先锋》,以舞蹈方式探讨人与人的互动及沟通,带领观众实现从误解、困惑、恐惧到同情、包容、平等的情绪转换。

《踢踏先锋》剧照

在2019年5月16日至6月9日举行的第四届“表演艺术新天地”中,《踢踏先锋》是18部前沿戏剧之一。这是一个很“怪“的艺术节,每一部戏的表演场地和表演形式都不合常规。除商业广场外的空地,咖啡馆、公交车都是表演场所。你注意到它,它就是一出好戏;你没注意到它,它也不影响你的生活,只在一旁悄悄发生。周围一切都可以成为表演的一部分,甚至将其延伸和升华。

《踢踏先锋》的45分钟表演时间里,“表演艺术新天地”的制作人袁鸿在一旁观察来来往往的人们。音乐一响,人们就聚集起来。“是你吗?”有人拍拍身边观众的肩膀。观众回头一看,果然是“他”——拍自己的是附近上班的一位白领。两人是多年没见面的老友,舞蹈让他们在人群中重逢。

这一幕让袁鸿想起法国戏剧《长椅》。它讲述产业工人中午的白日梦,以及人们的相遇。眼前真实发生的一切,不就是《长椅》重现吗?“这种感觉是很奇妙的,它用一个偶然来制造我们觉得超现实的场景,而这个超现实又是很生活化的。”袁鸿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不经提醒,她完全意识不到这个地方在发生什么”

一家名为“雅典学院”的咖啡馆里,“咖啡剧”《你听·新娘》正在上演。

这是一家真正的咖啡馆而非临时搭建的舞台,顾客和好友点咖啡、甜品、聊八卦再正常不过。但服务员会在大家落座前分发耳机,否则角落里那三位正热络聊天的时髦女孩,就不过是咖啡厅中的普通一员。

打开耳机,三人聊天就被任意“偷听”;当然,如果旁人不戴耳机,咖啡馆里这一切仍然就是“隐私”。

《你听·新娘》2.0 剧照

(导演:周燕燕;编剧:刘芯伶;演员:陈瑶瑶、徐悦、丁心雨)

三人并不是闺蜜。一个是涉世未深的职场新人,一个是一心上位的小前辈,还有一个是她们颇具操纵欲的女上司,这场对话是没有硝烟的角力。女上司筹办婚礼之际找来两位下属做伴娘,由此展开一段关于情感、婚育、名利、妒忌和迷失的话题,切中当代女性工作、生活的“要害”。

一颗钻戒,牵出女上司与未婚夫戏剧性的感情经历;女上司困惑于要不要生孩子,年龄到了要不要冻卵或者做试管婴儿。但生孩子意味着离开职场几年,再回来还有她的位置吗?颇有野心的下属则一直盼望女上司结婚,她好趁机上位。她的野心无意间暴露,女上司愤然离席。但婚还结不结?《你听·新娘》的故事戛然而止。

水晶是“表演艺术新天地”的策展人,也是《你听·新娘》的文本构作。她创作这部剧的灵感,是有一阵子咖啡馆里似乎“聊几个亿的那种事情特别多”,都是大生意,就想能不能回归日常。2016年,第一届“表演艺术新天地”中,水晶就创作过“你听”系列,那次叫《你听·同学会》,也发生在咖啡馆。那次,毕业十年的一群同学商量举办同学会。

选择咖啡馆,水晶希望将表演完全融入日常生活,“一桌正常的观众,如果不经提醒,她完全意识不到这个地方在发生什么”。她称之为“表演的尺度”,“表演不能超过日常生活,绝对不可以周围的人突然觉得你们好像不太正常”。这种“正常”背后,有专业的编剧、导演和演员创制隐性的戏剧结构,放进日常生活。

跟着他的物件,在时光迷宫中行走

更特别的是借助老物件表演的“物件叙事剧”。

在上海新天地的“屋里厢博物馆”,来自西班牙的戏剧演员泽维尔·波比带来独一无二的《为了忘却的记忆》。波比十二年来醉心研究各式各样的生活物件,对其中蕴含的诗意充满狂热。他独创的“物件叙事剧”中,讲故事的是老照片、旧杂志、旧玩具、钥匙扣和硬币等几千件“老东西”。

《为了忘却的记忆》剧照

演出非常私密,每次只允许五位观众参与。五位观众围坐在一张桌子旁,跟波比同处一个非常私密的环境,共同沉浸于那些在你面前重现和重塑的回忆。

桌旁一盏台灯,灯光昏黄。波比拿出几册旧书,分发给五位观众,书上写着“1942”和他的一段“自白”。1942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茨威格完成名作《昨日的世界》,波比的父母也出生了。他收起旧书,端出几杯红酒,招待五位“客人”一饮而尽。关掉台灯,历时一小时的“演出”开始了。

灯光重新亮起,波比手上多出一叠明信片。第一张明信片是巴塞罗那著名的神圣家族大教堂,上面标明的年份是2019年。明信片一张张减少,年份也从2019退回2018、2017、2016……直至1942,明信片也越发陈旧,更有年代感,不变的是上面的大教堂。

每到一个年代,波比会拿出相应物件,以及旧杂志、旧报纸,借助新闻报道“闪回”当时发生的历史大事,“二战”、独裁者佛朗哥执政、西班牙政体变革、神圣家族大教堂的建设……你跟着他的物件,在时光迷宫中行走。

故事最终聚焦到个人化叙事——波比父母和家族的故事。波比用游戏方式,让观众猜测旧照片中不同人物的关系,再借助物件讲完他父母相爱一生的故事。光影明灭之间,在留声机的音乐里,在老物件上,波比用一双手就彷如让观众看完一场名为“西班牙往事“的老电影。

所有旧照片都是波比从跳蚤市场中淘来的,照片里的都不是他真正的家里人。他借助别人的影像,讲述自己家族的故事。“这虽然是个人化的叙事,但其实是全球化的,宏大历史背景下,鲜活生动的,还是每个个体的命运。”波比说。

“表演是一种直通人心的艺术”

水晶和袁鸿每年辗转世界各地看戏,一看就是两三百部。他们创办的“爱丁堡前沿剧展”策展团队在国内参与戏剧节、艺术节的策展,从看过的戏剧中筛选出精华,引进中国演出。

《牧神午后》剧照

创办“表演艺术新天地”出于偶然。2015年,他们在杭州参与西溪国际艺术节,带去的一个剧目是法国的物件剧《牧神午后》。演出在酒店大堂,一圈电风扇中,塑料袋做成的小人在空中飞舞。上海新天地开发商看完后主动邀请水晶创办艺术节。

水晶的印象中,新天地就是游人众多,有些奢华的场所。她和团队里外观察几次轮,发现商业空间的形态非常丰富,有小博物馆、太平湖,还有一些设计巧妙的公共空间,都可以用来做戏。

艺术节具体做成什么样,水晶起初并没有准确想法。澳大利亚阿德莱德艺术节给了她启发,那个艺术节大多利用公园和市政绿地,在这些开放空间搭建临时帐篷完成表演。水晶则把表演空间延伸到咖啡馆、公共汽车,不止于绿地。

艺术节展演多少戏剧也有学问。水晶每年都去爱丁堡戏剧节看戏,三周时间4000多台戏同时上演。观众的选择多同样带来问题:怎么安排日程,提高命中率?4000多台戏难免鱼龙混杂,节目质量参差不齐。水晶决定帮助观众,“表演艺术新天地”的展演剧目中,有十部是她从观看的200余部海外剧作中筛选出来的精品,其他则是原创剧目。

展演剧目虽然前卫、新锐,但大众都看得懂。“看得懂”是水晶挑选戏剧的重要标准。“好的作品就是深入人心的,不需要特别的东西来刺激大家。那些特别高冷,谁也看不懂的,只有你自己关起门来,从我的角度来说它本身就有问题。表演是一种直通人心的艺术,整个传播手段是全息化的,不是只有语言或者声音。“水晶说,“必然能够有某一样、或者一些东西结合起来可以打动你。”

水晶和袁鸿每年都尝试一些全新的创作。2017年的压轴戏,是梨园戏大师曾静萍演绎的《吕蒙正》“过桥·入窑”一折。演出放在新天地的私人会所,梨园戏第一次沉浸式演出,观众跟随演员在整个建筑物当中行走。

《解放日》现场照片

2019年5月27日是上海解放70周年纪念日,袁鸿和水晶要制作展现“解放日”的作品。为作出好看的“主旋律”,他们下了一番功夫。电影《敦刻尔克》给水晶很大的启发,她借鉴影片创作了声音剧《解放日》,用声音呈现了解放前夜六个普通人的故事。所有的故事最后交织在一起:

即将撤退的国民党士兵,想跟刚刚确立关系的女朋友说一声“再见”,但没有机会了。上海籍的解放军战士,在南京路捡到一只小小的流浪猫,带在身边,下一轮冲锋之前把它小心藏好。一旁的伙伴笑话他:怎么着,你还要养吗?他回答:打完仗后,也不是不可以。在上海生活三十几年的犹太摄影师,拍过很多上海的老照片,在南京路上经营一家照相馆。解放前夜,他拍下了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和流浪猫。

所有故事都要佩戴耳机收听。观众会收到一本设计精巧的小册子和一把带有特殊刻度的尺子,从1949年开始的70年里,十年一个刻度。观众一边听,一边用尺子把密封的一个年代拆开,里面就是对应的照片和文字,就像打开尘封的记忆。

(文章转载自2019.06.18《南方周末》)

你可能还想看 

夜上海的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

策展手记 | 人生若只如初见

心临其境,徜徉在表演艺术新天地间

新民晚报 | 用声音带你回到70年前的今天:听,上海解放了!

文化十分 | 没去过这个艺术节,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戏剧迷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