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维奥·珀尔斯坦(Sylvio Perlstein)亚洲首场藏品展「奋斗不息」(A Luta Continua)现正于豪瑟沃斯香港展出。历经五十多年的积累,珀尔斯坦创建了一个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私人收藏,展现出他对具有突破性艺术家的无限热情。扫描下方QR Code,跟随策展人大卫·罗森伯格(David Rosenberg)的导览文字,透过VR与现场图片,身临其境一睹展览。
▲ 扫描上方QR Code,观赏VR展览
西尔维奥·珀尔斯坦藏品展
奋斗不息
The Sylvio Perlstein Collection
A Luta Continua
展览时间:即日起至7月27日
展览地点:豪瑟沃斯香港
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80号
H Queen’s大楼15及16层
开放时间:星期二至星期六
上午11时至下午7时
展览如同一场回到过去的时光旅?,起点是当代艺术,终点则是现代艺术的源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运动。 16 楼的美国艺术与15 楼的欧洲艺术互相呼应,反映了藏家跨越两大洲的?生。
▲ 「西尔维奥·珀尔斯坦藏品展:奋斗不息」展览现场,2019,图片:豪瑟沃斯,摄影:LCK Studios
16 楼 – 当代艺术
▲ 「西尔维奥·珀尔斯坦藏品展:奋斗不息」展览现场,2019,图片:豪瑟沃斯,摄影:LCK Studios
第?间房里,卡尔·安德烈(Carl Andre)的《铜钢平?》(Copper-Steel Plain)革命性地将「雕塑」概念设想为平面、组合的的形式。墙上语言与?字的玩味作品包围着它,让整个空间都充满了了动感。艺术表达以书写或声音传递,于帆布、电视屏幕、绘画和霓虹灯等形式呈现。奇异的指示牌与神秘的语言充斥于整个空间。
▲ 「西尔维奥·珀尔斯坦藏品展:奋斗不息」展览现场,2019,图片:豪瑟沃斯,摄影:LCK Studios
埃德·拉斯查(Ed Ruscha)的作品《出去找烟》(Wen Out For Cigrets)以极简且冷静的审美风格,在洛杉矶的灯火背景之上写出了了破碎的英?句子。
▲ 「西尔维奥·珀尔斯坦藏品展:奋斗不息」展览现场,2019,图片:豪瑟沃斯,摄影:LCK Studios
同时,布鲁魯斯·瑙曼(Bruce Nauman)的《好男孩怀男孩》(Good boy, Bad boy)在空间里不断重复、回响,他的霓虹回文标语《原始/战争》(Raw / War)也在不断闪烁——这些?头语言与巴斯奇亚(Basquiat)绘画中的书写词句呼应。巴斯奇亚的作品上写满了他特有的语言,各种词句混合在他自创的象形文字当中。
16 楼 – 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运动诞生于1960 年代的美国。为了回应抽象表现主义和流?图案的主观性现象,艺术家们开创了一种激进而客观的审美,将空间构造的研究视为首要?标,不再追求其象征意义。图像的信息与艺术家的?法藏于基本的图形与颜色中。同时,对作品的反思依赖于对物体的观察及其与周围空间的关系。他们让作品的形式与周围空间进行对话,以媒材揭?虚无与空?。
▲ 「西尔维奥·珀尔斯坦藏品展:奋斗不息」展览现场,2019,图片:豪瑟沃斯,摄影:LCK Studios
房间中央是索尔·勒维特(Sol Le Witt)的作品《7 个塔式结构》(7 Tower Structure)。作品以一系列网格体来呈现组合的潜在可能性。阿德·赖因哈特(Ad Reinhardt)的作品《永恒的三联画》(Timeless Painting Triptych)作为一件激进的帆布作品,描绘了抽象概念的纯粹特性,极大地影响了极简主义的艺术家们。外界?切的事物都被遗忘,画作本身的纯粹取代了情感。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的棕色?毯装置悬挂于墙上,媒材自?的重量构成了作品的形态。这一开创性的雕塑概念将艺术家的?色淡化于作品中。罗伯特·瑞曼(Robert Ryman)在他的五联画帆布作品中描绘了极简主义形态的进化,以及表现主义运动的观众们对极简主义的观察。艾格妮斯·马丁(Agnes Martin)则与其他艺术家都有所不同,她视?己的作品为抽象表现主义:她使?用极度规律的图像,融合了典型极简主义的语汇,同时亦加入了她特有的维度与冥想式的美。
15 楼 – 摄影
▲ 「西尔维奥·珀尔斯坦藏品展:奋斗不息」展览现场,2019,图片:豪瑟沃斯,摄影:LCK Studios
这间房的藏品都充满了感情,这也是?尔维奥收藏非常重要的?点:他对摄影的热情。房间的其中??墙上,爱德华·史泰钦(Edward Steichen)的作品《格洛丽亚·斯旺森的肖像》(Portrait of Gloria Swanson)仿佛在注视着对面墙上的展览:上百张诞?于两次世界?战之间的摄影作品,呈现着互有重叠的主题。就像收藏家脑海中设想的?样,每张照片之间都可以再建立新的关系:?体同?常?活混合,肖像与面孔同各种物件产生联系。房间正中央是玛瑞恩(Mari?n)创作的超现实主义眼镜《捉摸不定》(L’Introuvable),它作为藏家的眼睛,超现实地将各个作品连结起來。安德烈·柯特兹(André Kertész)扭曲镜面上裸女的体态;汉斯·贝尔莫(Hans Bellmer)在森林里迷路的娃娃;梅拉·奥本海姆(Meret Oppenheim)爬满蜜蜂的??车座??每幅作品都以全新的角度描绘了了?常物件或场景,将现实演化为幻境,令观众沉浸在?常?活与梦境之间。
15 楼 – 达达与超现实主义
20 世纪初,欧洲艺术界面对第?次世界?战的惨剧,在苏黎?,达达主义运动抨击艺术与政治意识形态中的逻辑与常规,艺术家们决?让引致战争的现有秩序重回原点。伏尔泰酒馆的无数个不眠之夜中,艺术家以荒谬、虚无的方式进?着创作表演:马塞尔·扬科(Marcel Janco)的《菲尔都什的面具》(Mask)就是当时那些聚会遗留下的作品。艺术家希望净化现有秩序、建立新的审美——就如同马克思·恩斯特(Max Ernst)与法兰西斯·?卡比亚(Francis Picabia)的机械草图作品——并开创新的创作?法——例如汉娜·郝克(Hannah H?ch)或洛乌·舍佩尔(Lou Scheper)的拼贴画。
▲ 「西尔维奥·珀尔斯坦藏品展:奋斗不息」展览现场,2019,图片:豪瑟沃斯,摄影:LCK Studios
房间的另?面展出了达利(Dali)、玛格?特(Magritte)与康奈尔(Cornell)的作品,是?次?战之间在巴黎的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体现。艺术家们在这些作品中将日常物件创造成怪异的?物,梦幻般的风景里充斥非同寻常的组合。同?时期,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也在此艺术环境中掀起了他?己的?命。他怀着对艺术和物件价值的质问,创造了他的第一件由艺术家命名、签署、标注?期的现成品作品。
▲ 「西尔维奥·珀尔斯坦藏品展:奋斗不息」展览现场,2019,图片:豪瑟沃斯,摄影:LCK Studios
艺术家以题词「L.H.O.O.Q.」将物品稍作改变——或是将打字机防尘袋罩在台座上——通过改变物品的状态,从而将普通物品升华成了一件艺术作品。
▲ 「西尔维奥·珀尔斯坦藏品展:奋斗不息」展览现场,2019,图片:豪瑟沃斯,摄影:LCK Studios
房间的另?侧展出了20 世纪另?位重要艺术家:曼·雷(Man Ray)。他在?自己的摄影、油画与绘画作品中不断尝试新的技巧与审美。他和杜尚?样,也创作现成品作品,但他却加入了自己的超现实风格:《伊?多尔·杜卡斯之谜》(Enigma of Isodore Ducasse)是一件被布包着的未知物品,《障碍》(Obstruction)则是63 个?制晾衣架悬挂成吊灯的模样。 ?落里展出了?些最初?途被改变了的物品,它们或成为文字游戏的工具,或变成了超现实的艺术作品。
西尔维奥·珀尔斯坦藏品展现正展出
欢迎通过 @HauserWirth 在艺平台参与互动
于www.hauserwirth.com 登记获取最新资讯
(登陆后移至网站底部)
▼ 点击图片识别微信二维码,关注画廊最新动态
▼ 点击“阅读原文”登陆豪瑟沃斯官网了解详情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