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客厅FM|李山:用生物艺术去放大每一个生命的意义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在喜马拉雅FM上隆重推出对谈节目——喜玛拉雅美术馆的客厅。每周一期,揭开“高冷”艺术圈的面纱,对谈文化艺术精彩人士。带领大家了解文化艺术人士对当下的感知对外界的反应。从文化艺术的视角刷新对世界的认识。版权归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所有,未经授权请勿刊载。


  

//

//

李山中国当代艺术家,生物艺术的开拓者。1942年生于黑龙江兰西,1963年就读黑龙江大学,1964年就读上海戏剧学院,1968年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设计专业毕业后留本院任教,2002年退休,现居住在上海和纽约两地。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从事艺术实验活动,《扩延》、《胭脂》两个系列都是该时期的主要作品,并入选“中国现代艺术展”、“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和“第22届圣保罗双年展”。


李山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美术新潮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1993年,李山将艺术思考转向了与生命科学相关的问题,并于1998年以分子生物学为科学基础,在基因层面上完成了艺术史上第一个生物艺术方案《阅读》。2000年,他发表了论述生命艺术的文章《鱼和蝴蝶的故事》。2007年,生物艺术作品《南瓜计划》构建完成,同年在上海香格纳画廊展出。



收听节目请点击

阅读原文扫码



A SHM

你如何看待卡茨的作品《荧光兔》


李山:从我的生物艺术概念来说,卡茨的《荧光兔》是一件非常棒的生物艺术作品。我对生物艺术的定义有非常明确的界限——在分子层面上,通过基因工程的运作方式来构建的活体——我把以这种方式构建的作品称为生物艺术作品。至于其他利用生物材料的作品,比如说细菌繁殖,澳大利亚有艺术家把耳朵移植在手臂上等,跟我的概念界限并不一样。不过生物艺术是一个新的领域,大家在陈述定义和划界概念上也都有所不同。卡茨有些作品也不在我的界限层面里,但是荧光兔肯定在其中,因为它是利用荧光蛋白来实现的,这是第一件生物艺术作品,我认为它很棒。


Eduardo Kac与他的荧光兔“Alba”

荧光兔Alba之父,“生物艺术”(Bio Art)一词的创造者,以互动网络装置和“生物遗传艺术”(Genetic Art)而国际知名。1962年生于巴西里约,现生活工作于芝加哥。早在1980 年代前网络时期,Kac就成为通讯艺术的先驱。21 世纪初,Kac探索新的创作方向“转基因艺术”(Transgenetic Art)——最具代表性的正是兔子“Alba”(2000)。



A SHM

你认为生物艺术和生物科学之间的联系和不同是什么?


李:肯定有联系,因为生物艺术如果作活体作品的话,必须通过基因编辑或基因剪接来实现。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研究机构,在实验室里科学家需要做一些实践性的指导和操作。


李山《涂抹—2》(局部),生命体(玉米),2017年



A SHM

生物艺术和生物科学的材料、制作的途径是差不多,但目的不一样?


李:从古至今,为人类服务是生命科学的核心价值。生物艺术不这样思考,它只关心生命本身:一个玉米、一只蜻蜓、一个人本身。生命当中有神秘不可思议的东西,各种各样的形态、品相等。生物艺术关心这样的问题。


李山《涂抹—2》(局部),生命体(玉米),2017年



A SHM

九六年的时候第一只克隆羊多利出现,你当时是什么想法?


李:在此之前我的艺术创作已经转向于生命科学相关问题的思考了,多利羊诞生的时候我很兴奋,也感慨人类的科技水准。但后来当人们在惊讶、庆祝人类取得这样成就的时候,我也开始思考。因为千百万年来,人类梦寐以求的就是不依赖上帝制造生命。但是多利仅是一个复制品,它的性格、寿命、机体的健康程度都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只是通过正常的人工手段复制的生物,展示的只是人类所掌握的生命科技水准。


多利羊

多利(Dolly,1996年7月5日 - 2003年2月14日)是一只通过现代工程创造出来的雌性绵羊,也是世界之初第一个成功克隆的人工动物。多莉是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将哺乳动物的成年体细胞培育出来的新个体,它是由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和PPLTherapeutics生物技术公司的伊恩·威尔穆特和基思·坎贝尔领导的小组培育的。



A SHM

生物艺术和生物科学的目的、关注点都是有很大区别的?


李:一个基因在表达过程中其结果可能是多种多样的。科学家在实验室做实验则根据课题来选择一种结果,剩余的都被看作是垃圾而被丢掉,其实都是非常美丽的生命。生命都有绽放的权利,哪怕是病毒细菌。


澳大利亚艺术家将耳朵移植到手臂

来自澳大利亚珀斯的行为表演艺术家、科廷大学教授Stelarc花费10年时间,让自己的胳膊“长”出了一只耳朵,还希望在其中植入蓝牙麦克风,并且联网,成为别人“行走的耳朵”。


没有病毒,人类就不存在。细胞核里边有染色体,细胞核外边有一个线粒体,而线粒体的作用是给细胞分裂提供能量。线粒体的来源正是一个古老的病毒,一次偶然进入到细胞里边,就在细胞质里面存活下来,然后它提供一种能量,彼此构成互相依存的关系。没有它提供的能量,细胞无法分裂,任何生命也就不可能存在,这就是病毒的意义。因此每一个生命体都有它了不起的闪光点。


澳大利亚艺术家将耳朵移植到手臂



A SHM

前阵子有一则很有争议性的时事新闻,中国有一对双胞胎女婴,她们的基因被人为编辑来获得“天生的”艾滋病抗体。鉴于当下已经有其他的方式预防艾滋病了,大家认为并没有必要去对女婴进行基因编辑,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艾滋病治疗起来非常困难,主要跟免疫系统有关,癌症也是跟免疫系统有关。艾滋病和癌症是两个人类最关注的现代病。我认为通过基因编辑来彻底根除艾滋病,是一个很科学的思考,争议的问题在于技术和操作的过程。找到靶点之后,但因为经验不足可能偏靶造成其他基因受到伤害,带来不可预测的结果。但总要有第一个人尝试去做,我很赞成。开辟先河的问题不是它的思想对法律和伦理构成威胁,而是技术层面上的准备不够。有些无法治愈和治愈非常困难的疾病,从基因层面去寻找一个出路是未来的主要方向。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人物贺建奎

2018年12月16日,人民网刊发题为《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报道称,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A SHM

有时候技术在飞快地发展,但是伦理道德会制约它去实现的速度,你怎么看?


李:上个世纪90年代,关于胚胎阶段的干细胞应用问题,大家都一直在法律、伦理道德层面上讨论这个问题。英国政府请了牛津大学的一位哲学教授沃诺克,她委托组建了一个研究小组来解决胚胎应用的问题。通过他们的研究,提出一个以14天为界限的根据。因为没有发育出原胚条,所以胚胎发育到14天之前,可以作为生命材料来使用,不涉及到伦理和法律的问题。


“李山,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蜻蜓人作品现场

这件作品是李山设想通过生物基因工程的运转方式,改变身体的部分形态,构建出蜻蜓与自己的嵌合体。李山在其影像作品《遭际》中,以动画的方式将蜻蜓人的形态与行为方式可视化,向观者们传达一种颠覆常规认知的生物形态,展现了未来生命体的可能形象。


提出这一个科学依据之后,便获得英国国会的认可,成为法律制定的依据,所以伦理道德的枷锁就被解除了。我相信伦理道德必须为科学服务。随着艺术的乌托邦想象和科学的实践经验发现,伦理道德肯定会改变。因为科学和人文是人类文明推进的动力。


李山,《阅读系列》方案系列08,布面丙烯



A SHM

07年《南瓜计划》里面的那些南瓜主要是外形的变异,本质有改变吗?会有人问你那些南瓜可以吃吗?


李:这是表观基因的改变。香格纳画廊展出的时候我期待批评家、艺术家及观众能说点什么,可是大家都失语了。开幕式结束大家去吃饭时,一位观众问了一句,“李山老师你这个南瓜可以吃吗?”


李山《南瓜计划》,数码打印,85cm×65cm/33幅,2007年

2007年,李山在张平杰及上海农业科学院专家的协助下,创作出第一件生物艺术完成品《南瓜计划》。通过转基因的操作,全新样式和色彩的南瓜得以诞生,这也是中国首次以生物基因运作方式构建的艺术品。植物的原生状态被改变,在艺术家看来“一个生命总算拥有了自己的存在方式,南瓜最终摆脱了上帝的制约和人类的压迫。”(《生物艺术素描》,2015)



A SHM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这么多年,你认为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家还有哪些没有说透的地方?


李:因为批评家、艺术家跟艺术机构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又有很多禁忌,包括面子、人情、感情关系等的复杂问题。80年代大家都非常真诚,他们可能在语言语汇上挪用了西方的形式,但是表达的是艺术家的真诚思考,创作方面是尽心尽力的。语言有模仿的成分,但是关注点是自己,核心关注点在那时候很重要。所以84、85那些东西,尽管受到一些批评,但是它就是当下中国改革开放思想打开之后的状态。


李山《生命体》(白水稻),2017年



A SHM

市场的人情利益牵扯进去以后,就慢慢起变化了?


李:因为八九大展结束之后,西方说中国有新艺术。也约请中国艺术家参加国际上的大展例如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卡塞尔,然后画廊拍卖也介入了。我认为从这个过程一开始是对艺术家的激励,因为我们那个年代有艺术追求。后来当艺术作品可以在大展上展出,可以卖钱的时候,好多艺术家的艺术理想就淡薄了,做作品看风向,看商业价值。我不反对艺术作品变成商品卖钱。如果保持艺术理想,作品到位有美术馆和好的藏家收藏,这应该是最好的一种方式。但后来整个当代艺术圈问题很大,为了赚钱而赚钱。批评家没有及时批判有很大责任。


李山《阅读系列》方案系列09,布面丙烯,2009年



A SHM

批评家也有难处,不然人情怎么办?


李:可是好的艺术家也有难处,但他们坚持理想信念,不停地在做一些实验作品,没有把赚钱作为主要目的。像国外一些大批评家,比如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他们追求学术影响绝不会随便乱写文章吹捧一个人,他们要依据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批评的眼光客观看待。我们的批评家还没有做到,当中国当代艺术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没有及时纠偏,以至于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成这个样子。最重要的就是艺术家和批评家没有守住自己的理想和底线。


李山,图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官网


什么是当代艺术?艺术家,普通民众都可以随便说说,但批评家不能随便把一个作品划归当代艺术,批评家心里的框架应该是非常清楚。还有艺术家也不能以作品价格分高低。当代艺术是针对人类问题的表述,也是艺术家、批评家符合自我身份的表述。


李山《阅读系列》008,布面丙烯,276cmx363cm,2008年



A SHM

近几年市场慢慢冷却,值得去反思什么问题呢?


李:市场冷却对当代艺术并不是坏处,而是很有益处的。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市场会这样?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对当代艺术提出那么多问题。(完整版请收听FM)



收听节目请点击

阅读原文扫码

本期内容索引

00:01:58  对生物艺术划出的界限

00:04:33  生物艺术和生物科学的不同

00:11:50  研究蜻蜓只能到处抓蜻蜓做分类

00:15:55  没有病毒人类就不存在

00:17:48  基因编辑预防艾滋是科学思考

00:22:56  英国14天以前的胚胎用来科研不涉及伦理

00:30:04  变异南瓜可以吃吗

00:32:44  基因突变是改变生命的核心

00:37:20  84、85年的艺术真诚






采访、音频邵沁韵


图文整理/ 邵沁韵、王亦杨、温雯琪


图文编辑/ 宋兆云、Asoka、Sophie







 当前展览  what's on  


 往期精选  previously




上海市浦东新区樱花路869号喜玛拉雅中心南区3楼,可搭乘7号线至花木路站或1013、976、花木1路、浦东11路、江南专线

3F, Zone A, No.869, Yinghua Road, Shanghai. Take Metro Line 7 to Huamu Road station or No.1013, 976, No.1 Huamu, No.11 Pudong, Jiangnan Line Bus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