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瓦尼·欧祖拉&杨福东双个展
于2019年6月21日在复星艺术中心开幕
两位艺术家亲临现场
进行现场导览和开幕讲座
共同见证展览启幕
乔瓦尼·欧祖拉:“我若解释,你不会懂”
本次展览中欧祖拉以日与夜的变化为线索
通过与地平线、破裂的墙壁
人类遗迹等元素的对话
在复星艺术中心光线瞬变的展厅中
光与影、明与暗、动与静的对立冲突
带给观者多样的感官体验
乔瓦尼·欧祖拉,“我若解释,你不会懂”展览现场,复星艺术中心,2019
欧祖拉的作品邀请观众
在展览现场
感受那介于有限到无限
光明与黑暗
熟悉与未知之间的区域
并尝试在其中构建主体性
乔瓦尼·欧祖拉,“我若解释,你不会懂”展览现场,复星艺术中心,2019
杨福东:“轻轻的推门而进,或站在原地”
艺术家杨福东选取特定时空
截取形象与观者进行互动
探讨和反思人类在面对神秘
与未知时的心理状态
静帧图像和动态影片相结合
既是艺术家画家身份的印记
同时体现了多屏影像装置的不同诗意
杨福东,“轻轻的推门而进,或站在原地”展览现场,复星艺术中心,2019
杨福东,“轻轻的推门而进,或站在原地”展览现场,复星艺术中心,2019
展览开幕讲座

1
杨福东:
真实与虚幻——两种文化的差异与同一
杨福东与顾峥就作品的创作经历与体验进行了探讨,值得关注的是,艺术家提到了作品中包含着的多种层次的对比与冲突。
艺术家杨福东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
第一层来自沙迦当地的社会状况,杨福东提到,沙迦气候炎热,环境糟糕,但是当地的西班牙皇宫却格外繁华;并且沙迦的当地人很少,多是周边国家的外国人或是背包客,这种社会环境的对比是非常强烈的。
杨福东,轻轻的推门而进,或站在原地,影像截帧,2013
第二层来源于拍摄内容的真与虚,艺术家称视频中出现的人多是演员,普通人是不愿意被拍的,但也会碰到对拍摄很感兴趣的当地人邀请团队去拍摄自家的鹰,因此我们无法知晓画面中的内容是提前预设的脚本内容或是当地的偶然场景,虚幻与真实之间的暧昧界线使人无从知晓。
杨福东,轻轻的推门而进,或站在原地,影像截帧,2013
第三层来源于艺术家真实感受的文化差异,沙迦当地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杨福东作为一名远东的艺术家在切近清真寺这样的地方时,内心的文化冲击变得愈发强烈。
杨福东,轻轻的推门而进,或站在原地,影像截帧,2013
第四层来源于观众的视觉体验,作品以八个屏幕的方式展现,杨福东称,这样的形式观众就是导演 ,人的眼睛只能是有一个焦点,这样其他的屏幕就是只能用余光看到,余光电影对于观众来讲,视觉体验上形成了的冲突,因为不知道该看哪一个,但杨福东称,这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去选择到底要看多少,以及要看些什么。

2
乔瓦尼·欧祖拉:
对明暗的追寻也是对自我的一次寻找
欧祖拉对于光线、明暗有着自己的偏执与追求,在对谈中,艺术家称他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寻找自己以及探索自己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展览标题背后的含义便是希望观众在展览中不断的回溯自己的状态以及自己是谁。
艺术家乔瓦尼·欧祖拉和常青画廊总监马里奥·克里斯蒂阿尼
乔瓦尼·欧祖拉,“我若解释,你不会懂”展览现场,复星艺术中心,2019
对于光,欧祖拉提到,在充足光线的情况下,你知道自己身处何处,但当光特别强烈的时候,你反而会迷失在光里,到了黑夜,心里最恐惧的东西会浮现出来,这时你必须聚精会神地聚焦在自己身上,对自己进行拷问。
乔瓦尼·欧祖拉,“我若解释,你不会懂”展览现场,,复星艺术中心,2019
同样的思考体现在场馆外的《隐形的沉船》雕塑作品中,铝常用于制作航天隐形的材料,这会引发我们去询问,这究竟是隐形的还是有形的?进而再次让观众问自己我到底了解自己多少?我到底处在一个怎么样的位置?你想要的是什么?
乔瓦尼·欧祖拉,《隐形-不可见的沉船》,“我若解释,你不会懂”展览现场,复星艺术中心,2019
除了向内探寻,欧祖拉还抛给了我们更多与他者的关系问题,作品《时间全无》中,欧祖拉展示了一种作为古老预言的口哨的交流方式,通过声音,欧祖拉希望探索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乔瓦尼·欧祖拉,《时间全无》,“我若解释,你不会懂”展览现场,复星艺术中心,2019
《接近自我的伤痕》以及两部旧墙的作品则是在探讨人处在历史中的位置,欧祖拉希望我们去探索历史遗留的痕迹,同时也怀抱勇气去面对未知。
乔瓦尼·欧祖拉,《接近自我的伤痕》,“我若解释,你不会懂”展览现场,复星艺术中心,2019
开幕现场
艺术家乔瓦尼·欧祖拉与复星艺术中心主席王津元
复星艺术中心主席王津元与艺术家杨福东
“乔瓦尼·欧祖拉&杨福东双个展”展览现场,复星艺术中心,2019
“乔瓦尼·欧祖拉&杨福东双个展”展览现场,复星艺术中心,2019
乔瓦尼·欧祖拉&杨福东双个展
将持续展出至2019年8月18日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复星艺术中心官网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