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徐锦江|“重塑经典——丁小方的世说新语艺术特展”研讨会实录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点击上方“蓝字”,即可关注我们哦

全文字数:3896   阅读时间:12分钟

重塑经典

6月15日,“重塑经典——丁小方的世说新语艺术特展”研讨会在八号桥艺术空间举办,研讨会由本次展览策展人,《文汇报》文化中心主编、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立行主持,与会嘉宾有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院长、歌唱家廖昌永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郦国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文艺评论家杨扬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导演朱枫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汪涌豪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陈翔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金贵文汇报副总编、上海市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诗人缪克构解放日报副总编、城市文化研究专家徐锦江以及画家丁小方


解放日报副总编、城市文化研究专家 徐锦江


徐锦江:毛(时安)主席后面发言,这个压力有点大,今天我是换了夜班特地赶来参加研讨会的。首先还是要表示感谢,因为报社70周年庆,我们策划了一个《海上七贤》的主题创作,丁老师出手画了其中的《醉白觞咏》,画了董其昌,还专门做了注解,所以我首先还是要代表解放日报向丁老师表示感谢,给报社增加了一份色彩,画已挂在会议室墙上了。


接下来,谈一点看了丁老师画的体会,感觉丁老师的画工程非常大,从《水浒》到《世说新语》,我想画的时间也是比较长的,这样系统性的画作,让我想到一个问题,艺术家要不要有工匠精神?这个也不是我说的,其实你们圈内也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事实上我觉得还是应该要的。



为什么?我觉得这是最起码,我曾经研究过陆俨少,俨老最后的墓碑上,他自己撰写了墓志铭,只有五个字:画人陆俨少。意思就是我画了一辈子的画,他并没有说艺术家陆俨少,尽管有人称他为“中国最后一个文人画家”。记得有一次上海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评选,书法艺术家周慧珺上台谈体会,她也是一句话,说我就是写了一辈子的字,没有干其他事。从两个老艺术家的身上,我感觉实际上工匠精神还是非常重要的,不是你搞艺术,搞文化,靠灵感,就不需要工匠精神了。我觉得这是非常基础的东西,所以这一点还是非常钦佩丁老师的,他一直在勤勉地画,很不容易。作为画家,坚持画画是本位,而不是社会活动。



第二个,中国画要不要观念上的突破?我觉得也是要的,贡布里奇认为:西方艺术实验性强,注重观念上的演变,他们不断在创新,不断地颠覆自己,不断地往前跑,我们东方艺术,中国画比较讲究程式,主要在传统的程序里面,好比京剧,在一桌两椅里打转,在规范里面寻找雅致、寻找微妙,和趣味性,这是中国画家比较追求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也没错。中国画最高的境界都说是人文画,我感觉西方艺术思想推动比较厉害,思想观念发挥的作用比较大。但中国画主要靠学养,所谓文人画首先就是学养,画、诗、书都要会一点,如果你达不到文人的程度,连文人都谈不上,怎么可能画出好的文人画来呢。这不是滑稽吗。当然我们可以说自己是“新文人画”。我看现在很多画家画是画得不错,但是一落款这个马上就露拙了,只能写一个名字,落个穷款,不敢多题,因为书法不行,你能不能弄点集句上去,或者像老一代的书画名家那样,还可以写一些即兴的诗词小令上去,诗书画印的和谐,这才是我认为中国画的一个境界。所以,画中国画,除了画画,书法、旧体诗,还是要学一点。读书很重要。当然,这还是表象,风骨和气息更重要。



当然我觉得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不要观念上的突破?要不要因应当下,还是要有所突破的,丁老师从他的《水浒》到《世说新语》,从题材上,从表现方式上,从画风上,我觉得还是有很大的改变和突破的。《水浒》相对来讲比较简单,比较实,但你选择了《世说新语》来进行系列创作。首先我觉得在题材上就是一个进步,选择这个题材首先是一个挑战,相对来说比《水浒》要虚,要画出竹林七贤的放浪形骸,建安七子的风骨,并不容易。画《世说新语》还可以更加大胆一点,不仅仅是歪眼变形,更是人物的精神风貌。丁老师的画里已经有,它的表现方式里面有书法和画的结合,这个也是《水浒》里面没有的,我刚才跟丁老师看画的时候,我说你的书法比你的画胆子要大。陆俨少先生讲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做人要老实,做画不能太老实。


从大的方面来说我觉得丁老师的字蛮有情趣,我觉得突破性比较强,这是我的一个看法。我觉得很多时候,画名会掩了书名,人家都知道你是画家,其实书法也很不错,很多大家都是这样,其实书法拿出来不比那些书法家协会的人差,他的画名相对盛,所以他的书名就相对弱,丁老师的字可能属画家字,但是我蛮喜欢的。这是我谈的第二个方面的体会,对丁老师画的一些看法。



我可能还要借这个场合,谈一些比较大一点的看法,刚才毛主席也有这个想法,我觉得上海中国画,在连环画人物画方面还是一个重镇,大家都画过连环画,包括贺友直、华三川、顾炳鑫,还健在的颜梅华一大批,包括程十发、刘旦宅都擅长人物画,陆俨少也画过连环画。到了现在,我觉得上海中国画里面,人物画还是力度比较强的,施大畏、韩氏兄弟、张培成、马小娟、丁老师、戴敦邦、毛国伦、朱新昌等,有一大批人物画的中坚画家。所以毛主席刚才说的我很同意,就是上海中国画里面的人物画,应该用理论来把他们这个群体提升一下,我们媒体阵地随时随地给你敞开的,包括现在也可以看到《世说新语》这样艺术级的人物连环画,用现代性来表达经典的,有思考的连环画,我觉得这个是传统连环画的当代升级版。



观念要突破,但怎么突破,从哪个方向上突破需要好好想一想,许多画家在打破中国画的界限方面,作了很多努力,我觉得他们在观念上还是有所突破的。包括首先把花鸟跟山水画的界限打破了,传统画山水的就是山水,画花鸟的就是花鸟,画人物的就是人物,但现在这个界限给打破了,打通了。第二,把传统跟当下,跟当代艺术的观念结合了。中国画讲究传统,讲究趣味,越来越精致。但另一方面,我倒觉得可以用以往比较忽略的观念和实验来推动中国画,可能才有一个大的突破,原来一直觉得比较难,比较迷茫,中国画陷入一个盲区没有办法突破,但是我最近看一些画觉得还是可以突破的,因为他们的表现对象更多样,除了传统的马和虎,狗猫、蜥蜴、怪兽等也进入了视野,即使画马也不同寻常。山已不是那座山,马也不是那匹马。有了传统中国画很少见的超验感。他们对传统的技法有传承也有创新。比如说画飞禽,飞翔中的动感,水溅起来的那种感觉,风吹芦苇的感觉,其实这些是很难画的,需要传统的工笔功底作基础,没有高难度的硬功夫你哪画得出这个感觉来,但是同时又引进了新的意象,什么意象?许多画家在自己的画里面引进了现代的意象,高樓、交通信号等,有些尚在探索中,还有违和感,难被认同。我特别欣赏其中玻璃的意象,这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玻璃是很现代的材料,从人生哲学来说,从当代人的孤独感来说,这个玻璃意象,很有价值,我跟国义兄坐在对面,但我们中间隔着玻璃,看上去很透明,其实并不能完全沟通,把玻璃放在传统的中国画里,我觉得就是一种突破。另外,玻璃也很适合中国画表现,因为西方的油画要表现玻璃很难,但中国画几根线条,稍加晕染,这个玻璃的感觉就出来了,反而中国的水墨最能表现玻璃,而不是西方油画的手法,恰恰玻璃又能体现出一种思想深度。从技法上,观念理念上打通了,而且这种打通我认为是一种理解了的打通,大家可以接受的,从审美效果上来说也是非常好的,阐述的理念大家也是可以接受的,有很多关于哲学的思考,生命的思考在里面,这个能不能给我们的人物画一点启发,从观念上面能够推动人物画朝当代发展,有一个大的突破,这是我的一个想法,中国画我觉得从理念上还是应该有所突破,无非是怎么突破,这个问题可能要想好。



最后我觉得在座这么多主席,都坐一桌了,都是上海的评论界权威,刚才毛主席讲的北京不认,要把上海的绘画抬高到有全国影响的上面去,我很认同,但我觉得老是用北京的标准来评判上海,北京认可你就行了,北京不认可你就不行了,上海永远不会有出息的,这不是评奖。


据我了解,北京艺术交流的氛围比较好,上海画家比较擅长单打独斗。其实我讲的意思就是说从工匠精神来说,我们单打独斗蛮好的,但是从观念上,交锋上,头脑风暴上面,我觉得还是需要一起多交流,像今天这样我觉得非常好,这样的研讨会我也愿意来。立行的策划很有价值。不要老是画家看画家,跨界交流可能启发性更大。最后实际上就是希望毛主席、汪主席,评论界、理论界能够把上海创新成果反映出来,建立我们自己上海的绘画标准,海派的标准。当然理论总结取决于实践创作,首先要有丰富的实践,达到一定高度的实践。最后预祝丁老师的世说新语艺术特展圆满成功。



本次研讨会嘉宾发言实录将陆续推出

敬请关注哦!


往期回顾


【1】廖昌永|“重塑经典——丁小方的世说新语艺术特展”研讨会实录

【2】刘金贵|“重塑经典——丁小方的世说新语艺术特展”研讨会实录

【3】陈翔|“重塑经典——丁小方的世说新语艺术特展”研讨会实录

【4】毛时安|“重塑经典——丁小方的世说新语艺术特展”研讨会实录



展览信息


重塑经典——丁小方的世说新语艺术特展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


指导单位:上海市文史研究馆

主办单位:上海市美术家协会

承办单位:上海八号桥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上海觉群书画院

策展人:张立行  鲍颖


展览时间:2019年6月15日-7月9日

(9:30-17:00,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

(黄浦区南苏州路1247号)



画家简介

丁筱芳,字小方,斋名紫逸阳轩,天圆地方。1957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绍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现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觉群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华国学院特聘教授。


书籍推荐

丁筱芳画世说新语


丁筱芳先生是沪上人物画名家,擅长以写意手法塑造人物,笔墨古拙,妙趣横生,正如《世说新语》的文风,寥寥数语,而入木三分 。《丁筱芳画世说新语》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发行,绘本、原本、白话文、英文对照四位一体,兼具学术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用图画的方式深度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绘画形式引导社会大众关注传统文化与艺术。

《丁筱芳画世说新语》

扫码即可加购


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

开放时间:9:30-17:00(周一闭馆)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南苏州路1247号(地铁1号线新闸路站1号口出)

二、三层可租面积:1200㎡,层高4.5-6m

联系人:鲍曦寅 13916318297


八号桥艺术空间1908粮仓,始建于1908年,原为“中国通商银行第二仓库”,后为民国大亨杜月笙的私家仓库,历经百余年而屹立。空间汇集“仓、河、桥、砖、木”元素,良好的艺术氛围和独特的空间结构让它成为苏州河畔一道靓丽风景。在这个历史建筑里,我们聚焦生活美学,举办展览展示、文化交流、艺术活动、影视摄制、话剧演出、时尚发布等等。这里不再有上海旧梦,有的却是苏州河畔的人文新篇章,阅读建筑,品位艺术,漫步苏州河畔,感受上海的城市温度。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