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盒子美术馆驻地工作坊第十二期
"I have nothing to say and I am saying it"
| 王志渊
与艺术家对话 | 王志渊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驻地工作坊第十二期
冀然(以下简称冀):
你的作品有一种“未开始”或“未完成”的状态(如图)。这种状态在作品创作中是延续的,没有一个时间性的结束和开端,我体会到了你的创作意图,一种无时间节点的状态。
无题 #36, 木板丙烯,110x110厘米, 2018
王志渊(以下简称王):
是的,无时间节点的创作是一个理想状态。它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模糊的存在,这种模糊也是一个相对比较开放的状态。当然一些情绪性或绘画性的痕迹,甚至一些具体的元素会浮现在创作过程中,我不会主动地去避讳或者筛选,而是让这个开放的状态去自然的分割时间,形成“阶段性的”图像。
冀:
在创作每一件作品时,你有一个具体的期望吗?比如类似“胸有成竹”的体验?
王:
很少有这种体验,也没有太具体的期望,反倒是更好奇所谓完成的“结果”。我相信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状态中,是需要加上一些限制的。就像飞机的飞行轨迹,你看到它是在天空中自由的飞,但其实它有固定的航线,但是这个航线的轨道又不是那么的精准,每一次飞行的轨迹多少会有些微差,这个就像是每一次创作中的微调。我比较相信在这个微弱的范围里其实也是可以找到无限的自由的。不同的是,创作不是为了达到一个预期的目的。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是画好的竹子重要还是画竹子的构思过程更重要。
冀:
2014年作为你创作的开始阶段,这些思考是如何诞生的?
王:
那时刚到美国没多久,在学校里接触了大量的信息和各种各样的工作方式,而且有意思的是无论你做成什么样的作品,总会有老师或同学给你推荐很多个艺术家的作品和你做的东西是同一类型。尽管了解到很多信息,但是这种“表面类似”的传授经验让我觉得我难以和他们联系起来,也是在那时我开始意识到我需要回到自己,回到初始状态。于是当时将那些萦绕在脑海里的图像都翻出来,作为一个基础,作为底层图像,通过反复覆盖与叠加,让这些图像渐渐的消失,最终回到一块画布本身的颜色-白色。1x10系列 就是那时期的作品(如图)。当时也画了一些“黑色”的作品,其实也是一次偶然,当时用铅粉画素描,和之前学画画的排线经验结合起来,那张画越画越重,最终索性涂成了一块“黑板”。这反倒启发了我,绘画本身即是创作的灵感来源、引用材料以及创作内容,有意或无意的增加删减,重复或改变,最终将复杂的过程归结为一个简单的平面,开始或结束是一个辩证关系,一个可以让我在其中穿梭的载体。同时,这个过程也呈现出了媒介自身的语言,它的属性就是它的内容,而不需要通过它去创造另一个叙事。
1x10 - 1, 木板炭笔, 丙烯,61x61厘米,2015
无题 #201905, 木板丙烯,50x50厘米,2019
冀:
不管是白或黑都是一种相对的“隐”与“显”,我也在你作品中体验到了类似山水画描绘天气变化的气韵,“旋即 ”与“同时”的差别。之前闲聊时你说在美术馆驻地,如果工作坊里没有之前的作品你无法创作,当时我认为你需要自己的作品营造一个气氛,一个属于你的能量场。但现在看来不是,因为你的作品带有连续性,每一件作品都构成了你创作整体的整体性。
王:
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最终都会是一个整体,即使使用不同的媒介或呈现不同的面貌。我上学时有个关系很好的老师叫布拉德·布朗,有一次参观他工作室,他画了很多小画,挂满了整个工作室的两面墙壁,大概有70幅,每张都非常不一样,但其实他经常同时画很多幅,有时一天要同时画30多张,但凡作品没离开工作室就可以一直画下去,我记得有一张后面的年份标的是1987-2014。说简单点,我纯粹是习惯性的希望这些材料或者物质围绕着我,然后开始比较随性的工作。我觉得你说的能量场可能也对,记不清是谁说过:“绘画是物质、精神、机械、时间以及运动的一次有效汇合;最终呈现于表面但包含着艺术家的意识、身份、生理及身体的状态。”
无题双联画 #201902, 左: 墙面丙烯,石墨粉,20x25cm;右: 墙面石墨粉,20x25cm, 2019
展览现场,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佛山, 2019
冀:
在2015年的作品系列中,与这次在华侨城盒子美术馆驻地创作有所不同。近期的创作带有语言符号,而之前是图像符号,那些图案类似巴西利卡的罗马马赛克(如图)。对你来说,这些符号的演变过程是什么样的?
无题三联画 (第一部分), 布面丙烯,200x150厘米,2019
王:
其实没有特别关注这些符号的变化过程,也没有故意的制造符号,对我来说他们都是绘画的“内容”。有些是具体的图案,有些是来自于创作过程的身体反应,有些是“灵光一现”脑海闪过的一个痕迹。有些可能带有一些文化上的指涉,但其实也不是故意为之,比如你提到这个作品的底层是一个马赛克纹样,那是我小时候家里墙上的瓷砖纹样,大学时又对“像素式”的绘画很感兴趣,也做过很多尝试,于是纹样和像素在那一段时间的的创作中浮现出来,自然而然的结合起来。其实我对这些自然出现的“符号”的演变过程和观者一样好奇,就比如你能联想到巴西利卡的罗马马赛克,我觉得也挺有意思。
冀:
在美术馆驻地工作坊窗户上的创作(如图),这一系列作品非常明快,纹路清晰。你在华侨城盒子美术馆工作坊所在的空间想达到怎样的呈现?
无题,华侨城盒子美术馆驻地工作坊在地作品,玻璃窗上丙烯,五联,尺寸可变,2019
王:
很多艺术家都会有一个特殊习惯或者怪癖,就是在自己的创作之外做一些反着自己思路的作品,在相对激进的尝试的同时创作一些相对保守的作品,当然这种辩证也可能仅仅存在于艺术家的思维中。几年前我开始画“一笔画”,不定时不定点没有任何目的的给自己留一张一笔画。在反复劳作的创作过程中抽空用一笔就画完一张画其实是非常奢侈的,我觉得这个一笔是对重复过程的反叛,给自己一个反思的时刻。盒子美术馆坐落在顺峰山公园这个公共空间中,每天在公园散步的游客经常时不时瞥进我三面环玻璃的工作室,我整个创作过程既私人又公开,美术馆工作坊窗户上那五个笔触,是我每天创作时从窗户往外看,产生出一个自然而然的想法,也是我驻留在“此”与美术馆产生的联系。
冀:
在研究生毕业之后的创作中,哪些艺术家对你的思考有影响?
王:
之前受一些美国艺术家影响比较多,例如: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莱因哈特(Ad Reinhardt)、罗伯特·莱曼(Robert Ryman)、布莱斯·马登(Brice Marden)、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等。现在看的比较杂,而且也不一定局限在艺术方面。另外,在我们所有对话中都没有谈到“抽象画”,我觉得挺好。
(向左滑动)理查德塞拉在谈论体量与空间时画的“甜甜圈绘画”, 视频截图
冀:
是的,如果从抽象画开始聊的话就是结果导向,并且对于“类别”这一词,也是语言的附属属性,在自然中是否存在“类别”是我们无法得知的。
王:
同意。这次来盒子美术馆驻留40多天对我来说是非常棒的体验,无论是潮湿静谧的环境,顺德独特的美食,还是晚上6点以后疯狂的蚊子,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当然还要特别感谢盒子美术馆强大的团队,感谢盒子美术馆的艺术总监周力老师,执行馆长刘可老师,还有帮我写展览前言的郑念缇女士,感谢大家这段时间的照顾。最后要感谢你,我们这次聊的也很开心,谢谢。
展览现场
(向左滑动)无题双联画,纸本丙烯,30x22厘米两幅,2019
(向左滑动)无题,木板丙烯,24x18厘米,2019
展览现场,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佛山, 2019
展览现场,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佛山, 2019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OCT Boxes Art Museum
Email:boxesartmuseum@163.com
TEL:0757-22916960
电话:0757-22916960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五10:00-18:00 周末:10:00-20:00
Opening time:Tuesday to Friday 10:00-18:00 Weekend 10:00-20:00
地址:佛山市顺德区顺峰山湿地公园(南门)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Add:OCT Boxes Art Museum, Shunfeng Mountain Wetland Park,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 Dong Province.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