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嘉宾:
孟宪伟、陈晨、田霏宇、李虎、布鲁诺·朱利亚、郑时龄、王澍、克里斯·德尔康、龚彦、玛萨拉·利斯塔、阿努克· 勒让德、柳亦春、王琢、贾莲娜、纪尧姆·奥布里、高岩
主持:费保罗、李娟、曹丹
联合主办方:法国驻上海总领馆文化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合作伙伴:城市中国、艺术新闻中文版
时间:
2019年7月5日(周五),11:00–17:15
2019年7月6日(周六),14:00–16:00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3F剧场
语言:中文/法文(同声传译)
报名方式:活动免费,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行讲座预约,预约成功的观众请提前15分钟于剧场门口验票入场。
如何取票:预约成功的观众将会跳转至“预约成功”页面,你也可在PSA官方微信服务号“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票务信息”—“我的门票”中查看预约凭证。活动当天,以此凭证入场。
*如需同传耳机的观众,请携身份证件提前于剧场门口换取后入场。
论坛主题
今年第14届中法文化之春提出了法国与中国未来美术馆的相关议题。借此论坛之际,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法国驻上海总领馆文化处将共同邀请文化领域的政策专家、美术馆馆长和建筑师参与讨论。
法国与中国在文化领域都十分活跃,并且处在稳步发展中。这一情况为艺术机构、特别是美术馆的未来提供了令人兴奋的实验沃土。面对不断发生的,无论是创作还是传播方式、受众或是经济条件方面的变化,未来的美术馆必然要选择新的形式来匹配其所要承担的新角色。
为了丰富辩论内容,“二十一世纪美术馆:文化项目需要怎样的建筑? ”论坛将进行一系列圆桌讨论和项目介绍,所有议题都会聚焦于文化项目与建筑实现之间的关系。本次论坛为期两天,7月5日将进行三场圆桌会议,7月6日则是中法青年建筑师项目及其设想介绍,具体活动日程及嘉宾简介如下:
7/5 圆桌会议01
在法国和中国,如何重新创造未来的美术馆?新的文化模式与新的经济模式。
时间:7月5日(周五), 11:00–12:30
嘉宾:孟宪伟、 陈晨、 田霏宇、李虎
主持人:费保罗
孟宪伟
青岛西海艺术湾董事长及创始人
青岛当代美术馆理事长。中国艺术产业园区联盟副会长、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产业园区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陈晨
让·努维尔建筑设计事务所中国项目负责人
在中国获得学位后,陈晨选择来到法国继续深造与工作。他于2007年以青年建筑师身份加入AJN并于2011年成为项目负责人。他参与过许多非常复杂的项目,从城市规划到建筑设计,从概念设计至布展。如今,陈晨主要负责让努维尔设计事务所在中国项目。
Philip Tinari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
田霏宇现任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馆长兼CEO。田霏宇在任期间,UCCA举办了70多场展览和上千场公共项目,每年向超过百万观众介绍中国和国际知名的艺术家及艺术新秀。2009年至2012年,他创办了中国首个国际发行的双语当代艺术杂志《艺术界LEAP》,并担任编辑总监。此外,他还是国际知名艺术杂志《Artforum》的特约编辑,并曾担任Artforum中文网的创始主编。田霏宇在2015年被世界经济论坛提名为“全球青年领袖”,2016年被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选为“公共知识分子”项目的成员。
李虎
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国际知名先锋建筑师。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特聘设计导师,曾任美国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以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GSAPP北京建筑中心(Studio-X)负责人。代表项目包括:田园学校/北京四中房山校区、上海油罐艺术中心、UCCA沙丘美术馆、山谷音乐厅、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等。
费保罗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领事
7/5 圆桌会议02
怎样的文化政策适合未来的美术馆?
如何面对如今美术馆与领土、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和技术特征的关系?
建筑师为这些新的挑战带来了什么答案?
时间:7月5日(周五),13:45–15:15
嘉宾:布鲁诺·朱利亚、郑时龄、王澍、克里斯·德尔康
主持人:李娟
Bruno Julliard
文化艺术公共政策专家
Bruno Julliard 于2014年至2018年担任巴黎第一副市长,他负责落实巴黎的文化相关政策,并监管100多家文化机构(包括博物馆、图书馆、电影院和艺术学校等)。他致力于为这些具有国际视野的博物馆提供更广阔的知名度与活跃度。为了吸引更多新的受众,并且提高参观者的体验质量,他还监管了巴黎数个博物馆的翻新工作。
郑时龄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建筑科学院士。作为建筑师,也作为教授,他一直着眼于建筑创作的历史、文化与艺术层面。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郑时龄赢得了多个重要奖项,其中六项大奖是由省级和国家级公共机构颁发。
王澍
业余建筑工作室创始人
著名建筑师,于1997年和陆文宇共同创立业余建筑工作室。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他致力于重新构筑中国当代建筑的研究和设计工作,并体现在他的作品宁波博物馆、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杭州南宋御街等一系列作品与建筑教育中。他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各种杂志和书籍上发表,也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艺术和建筑中心展览。
Chris Dercon
法国国家博物馆联盟及大皇宫主席(RMN-GP)
艺术史学家、策展人,同时还是古代艺术与当代艺术关系专家。在过去三十年中,Chris Dercon在许多重要国际博物馆的指导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先后接管了以下文化机构:Witte de With当代艺术中心,鹿特丹的博伊曼斯·范伯宁恩美术馆,慕尼黑的艺术之家,伦敦的泰特现代艺术馆和柏林的人民剧场。自2019年后他担任法国国家博物馆联盟与大皇宫主席。
李娟
《城市中国》杂志研究主任和副主编
她专注当代城市转型和学术研究。她的研究与实践主要对介观城市研究,形态分析和城市设计感兴趣。
7/5 圆桌会议03
文化项目与建筑项目的交融:策展人与建筑师面对面。
时间:7月5日(周五),15:45–17:15
嘉宾:龚彦、玛萨拉·利斯塔、阿努克· 勒让德、柳亦春
主持人:曹丹
龚彦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
艺术家,策展人。龚彦自2012年开始担任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以来,展开了一系列和建筑相关的高质量展览项目。她策划的展览有:普通建筑——第十一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2008),篠原一男(2014),反高潮的诗学:坂本一成建筑展(2015),移动建筑:尤纳·弗莱德曼(2015),曲水流思:伊东丰雄建筑展(2017)。
Marcella Lista
蓬皮杜艺术中心新媒体馆藏部门主管
艺术历史学家,策展人,从2016年开始,Marcella Lista担任蓬皮杜艺术中心新媒体馆藏部门主管。她的著作、文章和展览由其关注跨学科艺术表达以及时间和历史的批判性建构。现今她是“蓬皮杜x西岸”美术馆项目策展人,该项目在不久之后在上海揭幕。
Anouk Legendre
XTU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
XTU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合伙人。她的事务所致力于在创新的最前沿采用环保方法,并为此专门设立研究中心。她的主要项目是韩国的全谷史前博物馆,留尼汪岛文明博物馆,2015米兰世博会法国馆和波尔多葡萄酒博物馆。事务所如今正着手进行旧金山的生态水族馆海滩项目。
柳亦春
大舍建筑事务所创始人
柳亦春是大舍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通过重新理解中国传统生活方式,柳亦春将中国古代建筑的原理与哲学和当代设计相结合。他的事务所关于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的项目曾在多个国家展出。在他众多项目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
曹丹
现代传播集团文化艺术平台总裁
资深艺术媒体人,策展人,纪录片导演。2018年初创办ARTEMISIA机构,致力于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和科技等跨学科协作,促进艺术家、公众和品牌的联系与互动。2019年二月始担任现代传播集团文化艺术平台总裁,兼《艺术界》《艺术新闻/中文版》《生活》出版人。
7/6 项目介绍
中法青年建筑师项目及设想介绍
时间:7月6日(周六),14:00–16:00
嘉宾:王琢、贾莲娜、纪尧姆·奥布里、高岩
王琢
CAAU建筑事务所亚洲分部负责人
王琢2013年加入Coldefy & Associés Architectes Urbanistes建筑规划事务所,2016年成为其在亚洲区的负责人。曾在法国顶级大型事务所工作及参与多项大型建筑项目积累了丰富工作经验。
贾莲娜
多相工作室创始合作人
2006年,贾莲娜与陈龙、胡宪、陆翔在北京共同创立了多相工作室。对每个项目他们都力求简明和触及本质。任何时候都需要重新审视建筑的目的,以及重新面对建筑的基本问题。
Guillaume Aubry
FREAKS architects创始人
Freaks architects是位于巴黎的建筑工作室,由三位建筑师领导。他们于2010年获得青年建筑师和园林绿化专辑奖(AJAP),以及2016年欧洲40under40奖。Freaks如今有许多文化项目,如:创意经济与文化之家(新阿基坦大区)、斯特拉斯堡动物博物馆重修;及法国著名文化机构内的展览空间设计,包括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巴黎爱乐音乐厅。
高岩
iDEA创始人
高岩在英国和中国都展开过众多建筑项目,并且在美国、英国、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都获得过多项大奖。他在香港大学教授跨学科设计方法(社会、环境、政治和技术)。
联合主办
“中法文化之春”是中国与法国之间举办的一项年度性文化交流活动。脱胎于中法文化年,2006年正式创立。中法文化之春至今已举办了多届,累计超过1.5千万名观众。活动旨在通过视觉艺术和舞台艺术等表现形式全面推进中法文化的交流和互动。中法文化之春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外国文化节,也是法国境外规模最大的法国文化节。每年春天,中法文化之春在众多领域中,在中国各个城市呈现法国高质量艺术文化项目:话剧、舞蹈、古典及现代音乐、当代音乐、视觉艺术、新媒体、电影、图书等。从2018年开始,每年会在中法文化之春期间举办主题为“建筑在行动”的系列讲座。该系列讲座突出法国在建筑领域的生命力及鉴赏力,致力于加强中法建筑领域的交流。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于2012年10月1日,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上海双年展主场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曾是“城市未来馆”。它见证了上海从工业到信息时代的城市变迁,其粗砺不羁的工业建筑风格给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像和创作可能。作为新城市文化的“生产车间”,不断自我更新,不断让自身处于进行时是这所博物馆的生命之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努力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当代文化艺术展示与学习平台;消除艺术与生活的藩篱;促进不同文化艺术门类之间的合作和知识生产。
合作伙伴
《城市中国》是中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杂志。通过整合性的框架,《城市中国》以新闻、故事、评论、法规、引文、对话、辞典、图纸、漫画、图解等不同的文本类型,渲染多样化的城市语境,融合工具说明书式的图解、侦探小说式的推理、商业广告式的台词和娱乐八卦式的流行元素,将深层问题可读化;通过专业性的分析和转译,对上传递民间声音,向下阐释政府政策,从而通过资源驱动、面向事件的主题性媒体平台,形成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建设性的议事平台。
《艺术新闻/中文版》(The Art Newspaper China, 简称 TANC)由现代传播与 TAN 国际版合作出版。2013年3月创刊以来,在中国艺术领域的爆发期,以其国际性、专业性与前瞻性的发展定位,成为了华语世界发行量最大的艺术媒体,为华语世界带来一份国际化同时具有在地性的权威艺术刊物。同时推出的数字版“艺术新闻iArt”也是移动客户端下载量最大的中文艺术数字媒体。
↓↓↓戳“阅读原文”,即刻预约论坛↓↓↓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