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人:陈晖
策展人:李擎
艺术顾问:刘国松
参展艺术家:楚雨/丁国红/公冶繁省/李言/刘琦/刘庆伦/庞飞/茹辉/孙源/韦国/姚兴文/张继华/郑元無/朱汉云
开幕时间:2019年6月28日(周五)16:00
展览时间:2019年6月21日—7月9日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7:00 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上海市黎明路88号美博美术馆
主办方:上海美博美术馆
协办方:《美术博览》丛书、美博学艺堂
媒体支持:交艺网、雅昌艺术网、新浪收藏网、在艺APP
劉慶倫(C. N. LIEW)
當代藝術家,書法家,祖籍深圳寶安,生於吉隆坡,是國際著名時事評論媒體《亞洲週刊》評選【第一屆全球傑出青年領袖大獎】得獎人;同時也是馬來西亞自1957年獨立以來史上第一位獲得國家大皇宮收藏書法作品的華人藝術家。 劉慶倫師承“當代水墨之父”、【上海當代水墨藝術研究院】院長劉國松教授。他的作品同時獲得馬來西亞國家美術館、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東京富士美術館、高雄佛陀紀念館以及歐美與亞洲多國所收藏。 劉慶倫早年師事虛雲禪師傳人----詩書畫禪高僧伯圓長老,並親灸【西泠印社】社長饒宗頤教授、【法蘭西研究院】藝術院院士朱德群教授、【法蘭西研究院】外籍院士陳瑞獻先生等。 劉慶倫的創作極富禪學哲思,以及當代與傳統共生的美學內涵,創作層面涵蓋當代水墨、書法、丙烯、水彩、雕塑、以及跨領域聯合創作的書法現代舞、水墨音樂劇、書畫服裝等等。 2005年劉慶倫所創作的《超現實書法系列》榮獲「首屆首爾國際書藝雙年展大會特別獎」,2012年始,劉慶倫成為東南亞首位同時在【巴塞爾】藝術展、【典亞藝博】、以及【邁亞密藝術展】展出的藝術家。 法蘭西學院藝術研究院院士、抽象抒情畫派大師朱德群教授以及西泠印社社長、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都曾有題詞嘉許劉慶倫。 2016年國際時事評論媒體《亞洲週刊》評選劉慶倫為【第一屆全球傑出青年領袖大獎】得獎人。

文/方敏兒
一直關注劉慶倫的作品,他的作品無論是技巧、形式、創作背後的寓意、表達的精神追求,都極具深度。他勇於打破傳統規範,保留傳統中國文化的精粹,同時又汲收當代藝術的精華,相容並蓄。他由創作而展開的哲學思考,獨特而深邃,冷靜而超脫,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和巨大的感召力,令人感懷深刻。
在此,試圖以劉慶倫的《大象系列》、《大雅系列》、《大雄系列》、《大同是界》和《大拙系列》五個重要系列當中的作品為依據,在多個層面上展開分析和解讀。
書法藝術,是人的審美精神的物化。劉慶倫從小學習書法,而他的作品又不只是單純的書法,也不只是單純的繪畫,可稱為「寫畫」[1],唐代張彥遠便曾提及書畫同筆同法[2],在中國文化裏,是創作到達一定境界後的自然產物,可見書法本身便是有生命的形體。與創作一幅畫一樣,劉慶倫於寫畫的每一筆每一劃之間,時而氣勢雄逸,時而以冷靜沖和之氣,得有意無意之妙耳,入傳神達意之高超境界。融匯變化多端書法和繪畫,凸顯他內心的堅毅。
以「道」之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哲理為切入點,圍繞著劉慶倫的非凡造詣進行剖析,得見道是重視物我無礙、自由興發的原真狀態[3],而劉慶倫感受到物我自然的造化,內在生成衍化的多元律動,以寫畫的創作狀態,呈現出作品中獨具的氣的韻律美。憑藉當代與傳統藝術多重實踐和思考鋪墊,其作品讓觀眾能獲得多重角度的解讀,實現更深刻的意味。
大雅系列之《爱此一拳石》 水墨宣本
163.5×46cm 2019
大象系列
大象系列裏的作品是劉慶倫極具代表性的系列之一。很多時候,創作行為與藝術家的身心狀態,有著密不可切的關係。劉慶倫創作上不同階段性的精神渴求與獨有的詮釋方式,而其中一個轉捩點,是在 2009 年時,由於他的母親與修行導師都於同一年相繼過世,劉慶倫因此大受打擊,創作上碰巧也進入一個瓶頸時期,經過愈一百天的閉關和長期的一個修練狀態後,在人生的黑暗期,很偶然一次機會,他在一個印刷工廠中,突然領悟到金屬鋁版這種材質給予他生命中的一絲新的曙光,他發現這種材質很符合他在那個特殊階段對藝術的需求。鋁板的亮光質感,和硬度,金屬鋁板的剛強有力,傳遞給予劉慶倫重新創作的力量,此系列的創作因此而逐步進入強勢發展。
劉慶倫在金屬鋁板上寫畫時的心態與狀態,有別於傳統書法和國畫中在宣紙或絲絹上作畫狀態,每每揮筆一下就必須一氣呵成,畫風得乾淨俐落。金屬鋁板的材料特性為光滑且沒有滲透性,故每次下筆,藝術家在畫板上的專注完美體現了物我為一的狀態,正如林語堂在《老子的智慧》所指出的:「道」是萬物的根源,是賦予生命的原理;道是含蓄無形…道不能名,可名之道就不是道…道給物質世界帶來了一統和靈性。[4] 這些作品被賦予生命活力,也顯現了超越日常生活中的實在,對劉慶倫而言這些作品視覺的表面既看似抽象,也可為具象,皆因作品本身展現了藝術家內心的「真實」感受,在這物質世界中潛在的靈性本體。
大象系列其中一件作品名為「以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便是以老子《道德經》第二十八章中的其中一段而命名的,畫如文字,深知明亮,卻安於暗墨。用柔軟的毛筆在剛硬的金屬鋁板上寫畫,黑白之間,剛柔相濟的攻守進退,突顯出道家相反相成的思想要義[5],在畫面中,能感受兩者深刻差異而產生的互補,彰顯鮮明的個性。
「以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劉慶倫的作品很自然地讓人把書法(中國文字)與繪畫聯想起來,有趣的是中國漢字為象形文字,最早期的甲骨文與金文即為圖形表達,那是一種具有具大想像力與高度理念的藝術表達[6]。從劉慶倫堅持用毛筆創作,以寫書法的方式,揮寫出老子、古詩詞的文字內容,發揮出書法與漢字的張力,作品《復歸無極-與趙無極對話》,作品的名稱同樣來自老子《道德經》,第二十八章的「復歸無極」[7],意指回歸到真樸的狀態,劉慶倫借著對大師的致敬,以最真實真摯的情感,以毛筆和顏料作起端,散放出由心出發的自由之境--道家的「道境」之自由之境。老子的道之於無的意識是最高的自由意識[8],由此出發,可知道道可以自由地化生萬物。劉慶倫對自由的精神渴望,透過他筆觸之間氣勢澎湃的氣力,更有效地實現了對質樸本性的表現,筆觸與畫面之間透出頑強的生命力,在筆觸之間亦可切實的感受到,彷佛在筆與畫面之間,無限的空間想像,化生萬物,讓人感受到揮灑自如的自由之境。

大雅系列
「山水」體現一個理想的自我[9],古代山水畫一般排除具體的描繪對象,而將具體的山水景物轉化成整體的山水、景物,畫中的物。劉慶倫創作時,利用在客觀自然和社會生活中的物的轉換過程,突顯出他本人的主體觀念和情感滲入的意境表達。藝術家往往將水、雲等景抽象為種種符號,依照自己表達的需要,將各個符號組合成畫面,寄情於山水,山水之間蘊含藝術家的人文觀念、自我意識和精神圖景。作品並不只是自然景觀的寫生、臨摹的結果,而是深懷人文精神和理想抱負的心中之景,是符號化、抽象化甚至類型化的一種人文之景。[10]
以剛柔並濟這詞來描繪劉慶倫的創作最為貼切,在大雅系列作品中,描畫雅石、沉香中的紋理,石頭近看像水,得見肌理很細膩的一面,遠看變成山和石頭層層次次尤為豐富,剛柔之際如同水墨的應用如出一轍,一體兩面,陰裏有陽,陽裏有陰,綻現新的視角,以中國哲學為根基,改變自古以來的雅石畫法,重新審視中國畫的處理方式,探索了嶄新的視角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衝擊力。
劉慶倫作品中細膩而鋒利遒勁的筆法,結構簡潔,畫如其人,充分呈現劉慶倫如文人雅士典雅而優美的韻味。

大雄系列
提到中國藝術史最早期的「藝術品」,當然不能不提青銅器,有很多漢字的發源也是由青銅器皿的形狀而來,也源自人應用青銅器的狀態而生成的圖象表達[11],劉慶倫在大雄系列中,漢字、圖形和書法之間的關係,亦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利用草書的 狂野風格,將書法在平面紙面上躍然加插實體空間元素,形成新的觀念表達,他將書法中靈動又軒昂的氣度,遊移於二度和三度空際之間,創作成獨一無二的書法雕塑。將書法雕塑的表面變成青銅材質,是他領悟到中國最早期的「藝術品」對後人的重要性之後,所表達的致敬,同時也是他對書法以截然不同的視角與方式去尋找更多可能性的創造之作。
在大雄系列中,劉慶倫將寫畫的境界發揮得更為淋漓盡致,無論是在紙上或是在鋁板上,將文字與文字本身的喻意以書法揮筆自如的凝練勁度,以自成一格的藝術風格,在心手完全配合下,以全身的力量,寫畫出在筆、空間和空氣之間馳走騰舞,令劉慶倫想像中的「龍」或「如意」的模樣神韻,在一瞬間躍然在畫面上,飛旋動勢,留下深刻的記錄,成為獨一無二的劉式作品。

大同是界系列
在大同是界系列作品中,劉慶倫以醇厚的畫風在黑白「虛與極」之間滲透著他自己獨到的思想,以及他對世界的回應。他利用當代水墨的表現方式,寫畫出世界三大主流貨幣的圖形符號,隱喻了分別代表中日歐美甚至於更多的經濟與政治版圖,字形強調平穩與莊嚴,並帶入從容不迫的動勢,與表達劉慶倫對世界和平的信念相配合。
藝術是一種修心的途徑,體現對社會人格的塑造,心物為一則是通過實現有限的個人心靈與宇宙生命節奏的審美交融,從而在一個更為廣闊更具超越性的審美境界中,實踐藝術成就人格的理想。

大拙系列
在大拙系列作品中,劉慶倫則表現出「致虛極,守靜篤」中空、極、遠的禪宗意蘊。當中《無上-與Robert Motherwell(馬瑟韋爾)對話》便是一佳例,「無上」兩字中的「無」字,本身是四平八穩的,充盈了畫面的上半部,造型上參考了法國有名抽象畫家蘇拉吉對黑色的原始感,黑實占比高,虛則佔據極少的空間,但劉慶倫以他獨有的寫畫方式發揮出厚重凝煉感的力量;下半部的「上」字劉慶倫則先參照了美國馬瑟韋爾以黑白兩色來表達兩種對立情感的創作方式,並強調藝術家本人身心與輕重緩急運筆之間的默契,同時,也以狂草的筆法完成甲骨文的「上」字造型,書法是有生命的形體[12],而狂草更是書法走向自由表現方向發展的一個極限,劉慶倫以之充份表達個人內心世界的自由精神意境,以狂草不拘於章法的筆意,奔逸不羈,但體勢連綿,氣勢萬千。

「致虛極,守靜篤」
劉慶倫無論是致敬法國的蘇拉吉還是美國的馬瑟韋爾都是在一個地平線上,借鑑具爆發力的筆觸表現手法,以抽象表現主義中大筆淋漓的線條作構圖,同時,劉慶倫也以中國傳統藝術方式變奏出獨有的寫畫風格來詮釋,與抽象表現主義進行對話,透過作品的多元方式,貫徹了劉慶倫透過作品對世界一同的回應。
另外,大拙系列中,劉慶倫也希望能打破一貫的書寫方式與構圖準則,不追求純粹的情緒宣洩,而是更理智的,追求沉澱後的結晶,使得書寫的境界於精神層面上進一步提升,將過程解構後再重組,對劉慶倫而言,這不是實驗書法,也並不是實驗過程,而是真正的實踐、落實,並希望打破傳統格局,激發出新的藝術表現形式,達到真正意義上另一高度與境界。書法也能充份反映人的心理人格[13],劉慶倫的思維創意變化多端,但創作風格又格外堅定,透出盡美盡善的人格魅力,令觀者感悟到「道」的不可言說。
無論哪個系列的作品,劉慶倫的筆勢在畫面上初見向「遠」處無限延伸的律動,後複返觀,那是空間上的實體定格,平沖穩重的畫面,更彰顯書法中無分國界的表現張力,由具象性的文字,以筆觸抽象的氣勢與存形形跡的虛極,更能感受境生象外[14],托物見志的畫外之意,看畫有如進入藝術家心中經營的「理想國度」。
不形於象,靠心靈去體會,在自心與畫面之間展現宏觀的穿透力,體悟自心與永恆的奧妙。熱切期待他未來有更多的作品,感受他來自深悟的獨特宇宙觀。透過觀賞劉慶倫的作品,大家也能回朔中國傳統藝術中的根源與精神內容之吸引力,同時,也從「傳統」之中發掘無限的新的可能。
[1]《Asia Art News Magazine》,Volume 21,2011年7月,56-62頁
[2] 熊秉明著,《中國書法理論體系》,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16頁
[3] 葉維廉著,《道家美學與西方文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2頁
[4] 林語堂著,《老子的智慧》,湖南文藝出版社,2017年,14頁
[5] 賴藴慧著,《劍橋中國哲學導論》,世界圖書出版公司,86頁
[6] 史作檉著,《水墨十講-哲學觀畫》,典藏藝術家庭,2013年,11-14頁
[7] 陳鼓應著,《老子注釋及評介》修訂增補本,中華書局,2016年,173頁
[8] 陳鼓應著,《老子注釋及評介》修訂增補本,中華書局,2016年,217頁
[9] 王璜生及胡光華著,《中國畫藝術專史-山水畫》,江西美術出版社,2008年,33頁
[10] 同上
[11] 如青銅器的鑒和豆
[12] 熊秉明著,《中國書法理論體系》,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26頁
[13] 熊秉明著,《中國書法理論體系》,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2014年,113頁
[14] 孔新苗及張萍著,《中西美術比較》,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41-42頁

本次展览将免费展出至7月9日
欢迎有兴趣的朋友们前来参观
?
一 日 ? 艺 品
★ 贝家骧“惊韵”戏曲人物系列油画画册
材质:360克卡纸
规格:38.4*39.6cm
价格:550RMB
(付款请扫描图片下方二维码)
有意者可咨询公司电话或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
扫一扫付款
↓
美博文创一直致力于促进架上艺术的普及化、生活化,探索高端艺术以衍生品的方式在实体生活中延展的可能性。
架 上 架 下,淹 会 贯 通
他 山 之 石,俱 为 今 用
水 磨 工 夫,匠 人 精 神
咨询电话:
021-64989189
或
马老师 17717461086
联系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黎明路88号
到达公交路线:763、759、753、753(区间)、173、闵行8路
到达地铁路线:1号线(莘庄站下)、12号线(虹莘路站下)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