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曾说:“没有郭宝昌,就没有中国第五代导演。”
1983年,在广西电影制片厂任艺术总监的郭宝昌,大力扶植新人,在他的支持下,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推出了《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等作品,奠定了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基础。如今这些人成为中国电影的栋梁,活跃在中国电影界,但他们仍念念不忘郭宝昌当初对他们的关心和教诲,希望有机会能与郭宝昌合作一把。于是我们看到了他们在《大宅门》中的精彩客串。
有人说,电视剧《大宅门》有“三奇”。
头一奇,便是导演郭宝昌。
郭宝昌原名李保常,出生在北京一个贫困工人之家,父亲冻死于街头,两岁时他被母亲卖掉。几经转卖之后,被同仁堂乐家乐四老爷收为养子,随母姓改叫郭宝昌。现实中的“大宅门”就是有“国药第一家”之称的北京同仁堂药店。郭宝昌在大宅门里生活了26年,目睹了同仁堂的荣辱兴衰。从16岁起,40余年间,数易其稿,几经风破,甚至入狱,手稿3次被毁。两度拍摄,呕心沥血。
《大宅门》真可谓是郭宝昌的毕生心血和生命。
“将《大宅门》搬上京剧舞台是我多年以来的心愿,我把我一生的京剧情结在这里画了一个句号。”
——郭宝昌
于京剧《大宅门》建组会
京剧《大宅门》受邀参演上海国际艺术节期间,郭宝昌导演提到了创排京剧《大宅门》的初心
关于京剧《大宅门》
郭宝昌有话说
口述:郭宝昌 采访/整理:陈璐
<郭宝昌形象照>
我之前一直也研究戏曲,但是没有像做京剧《大宅门》这样真正进入这个领域,不知道现在这个领域里的人都是什么创作状态,我觉得我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领略了我们戏曲界的风貌,一方面风光无限,一方面风光很险峻。
通过京剧《大宅门》,我深刻感受到创作一个京剧作品真是挺艰难。原来我也挺狂妄的,觉得你要做戏就做好,戏不好就是你不用心不努力,现在一看,不是,有很多情况下不是我们创作人员无能,而是他们缺乏一个相当的条件和环境用来创作。过去的一个私人剧团,比如说梅兰芳的戏,他得排多少天?磨多少次?得找多少人帮他细抠?当然我们的时代不一样了,演员也好,剧团也好,剧场也好,也都存在一个生存问题,生存问题解决不了,很多事情就不是我们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我觉得这方面给我教训挺大的。
很多事情不是你想象得那么轻松,想全身心地投入创作没那么简单。很多行里的哥们弟兄还都觉得我们这出戏的过程已经都是最顺利的了、条件最好的了,那我就可以想象,别人可能都还不如我们呢,比我们更艰难的恐怕多的是。现实条件如此,所以我们尽量去自己创造条件吧。我们就是搞创作的,希望各方面也都能给搞创作的人多提供一些便利的条件。
<郭宝昌在京剧《大宅门》排练厅>
看完京剧《大宅门》首演之后,我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东方艺术的很多专家在一起讨论,他们提醒我要特别研究现在观众的变化。
他们指出来,中国现在可以进的起这样的剧场,应该属于中产阶级,跟过去的京剧观众是不同的。我一直从观众和演员戏剧的关系入手研究京剧美学,但是对于现在的观众构成,我们太缺少研究了。其实任何一个搞创作的人,任何一个管理创作的人,都应该去研究当下的观众,研究观众成分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我们做文艺创作在这个网络时代,在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关键时期一个必然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你把观众的组成研究透之后,就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趋向什么该避开什么,这个很重要。
<郭宝昌在京剧《大宅门》排练厅>
你只要在舞台上出现你就是为观众服务的,做戏不考虑观众肯定要栽跟头,所以我们要研究了解现代观众要什么。京剧《大宅门》能取得今天这个成绩,因为我们适应了这个新的观众层。我们这个戏面对的观众层面很宽,因为我们已经意识到了现在的审美已经和过去不同了,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过去最幼稚的那种说教,最幼稚的那种戏剧矛盾冲突,你是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这个扩展开来我觉得是整个社会的话题。
我们京剧《大宅门》在这一点做的很好,很多情节人物走向,我们在这里是独立进行的,和电视剧也是有区别的。现在也有人提出质疑,因为毕竟之前的大宅门不一样了,很多观众很迷恋电视剧,大宅门不管以什么形式出现他都要来看,那他们就会带着很多电视剧的要求来审视京剧,他们对大宅门三个字有一种神圣感。我能理解他们的出发点,但是这些质疑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要和剧院的观众接轨,要以剧院观众的审美为依托。这一点从卓群的编剧工作开始就做得很成功,她考虑到了现代观众审美和组成,所以她对电视剧的这种改编我觉得就很成功,要做什么我该怎么做,目标都很明确。
<郭宝昌在京剧《大宅门》新闻发布会>
现在的戏曲创作普遍不尊重观众,你爱看不看,我对了、我想宣传什么,我就做了,但是还打着为观众服务的旗号,那观众会拒绝接受这种作品的服务。所以戏曲行业出现了很多想当然的东西、行政命令式的东西,他们以为观众一定喜欢,结果通过实践看根本不是,而且长期地不是。这个现象让我们不断地在戏曲美学的路上倒退,一直退到观众不进剧场,这就造成京剧的衰落了。有人说现在票价贵,现在对于中产阶级来说,买票还真的不是一个艰难的事情,你看现在很多明星演唱会那个标价,多少钱他都舍得花。有人会说,现在这些观众不懂戏曲,不接受高雅艺术如何如何,我觉得这种看法很幼稚,都是说瞎话,就是你的东西抓不住现在的观众了。现在观众审美是有相当高层次的,反而是我们现在有很多“老古董”,审美层次还停留在一百年前。
我们做的这个京剧《大宅门》,建立了一种新的从创作、演出效果、到演出反馈的审美体系,这个体系适合我们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我们只有把整个审美体系弄明白,并且可以在作品里比较完整地去体现这个审美体系的特征的时候,我们才可能做出一个好的、跟现代时代合拍的东西。
现在没有人去研究京剧的审美体系,都是想当然地去做或者行政命令式的去做,这个很可怕。这个审美体系要在不断地实践中完善,我们要对戏曲美学研究,我们作为创作演员必须进入,现在可怕的不是你做的好不好,做到什么程度,而是根本没人意识到这个问题。
京剧《大宅门》亮相CCTV戏曲频道 片段
我现在对流派极其反感
京剧《大宅门》之前,我没法从整体审美体系去考虑我们的观众,研究越深入越能发现,戏曲的进步一定是跟着改革来的,所以我对现状越来越不满。
也许我过于反叛。比如我现在对于流派极其反感,特别反感他们照着“原样儿”体现大师,因为如果这些大师活到现在都不是这样,他们一定会跟着时代不断进步。如果谭鑫培活到今天,还按照他原来的方法唱;肯定没人看,梅兰芳要是活到今天,却还按照他三十年代法子的唱,也没人看。所以梅兰芳是个改革家,他改革的脚步到他死都没有停下,但是我们现在无数人还抱着“死”梅派。为什么不想想,要是梅兰芳活到今天他还是那个样子吗,你为什么还这么学呢?
我现在在研究京剧美学的一些课题,就必须看很多过去的老戏录像,但我是真不想看,很多真是跟现代脱节得忒狠了。可是要做这个课题研究要找出很多审美的理论点又必须要看,那看的过程中有时真得非常折磨,一边看一边心里面觉得很凄凉惶惑。
<郭宝昌在京剧《大宅门》宣传片片场>
大师们自己都一定是在不断改革进步中才能名垂千古,但我们现在却要把人家停滞的东西、现成的东西拿过来,不断复制。看到这种现状,我从心底里感到悲哀,做京剧《大宅门》以前还没这么严重。但是现在大家以学得“像”为荣啊!其实要想保持一些流派的原样,有一部分人去做就够了,不能所有人一哄而上都奔这个来。
我们排京剧《大宅门》的时候,我根本不要求我们演员按什么流派来,一句都没说过。但是现在很多评奖的的场合,不少评委就会说你这要归派,你这不是梅派、不是程派了就不行。为什么要这样啊?我觉得很可悲,特别可悲。
<郭宝昌形象照>
我这种反叛思想估计会遭到很多人痛斥的,但我觉得时代进步到了这个份儿上了,再抱残守缺、顽固不化,就真的没前途。
都别吹牛逼,什么“厉害了”,谁厉害了?没什么厉害了!所以我现在拍这个电视剧里提倡一种自嘲的精神,我觉得这个是很可贵的品质,我们现在在各方面充老大,自己是不是要更认真的审视一下,自己为什么不灵了。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花影重门
今年七月,观众们期待已久的
京剧版《大宅门》即将
登上广州大剧院的舞台
主创人员
艺术总监:郭宝昌
导演:郭宝昌、李卓群
编剧:李卓群
唱腔设计、作曲:朱绍玉
配器:刘洋
原版音乐:赵季平
舞美设计:任思远
服装造型设计:蓝玲、张颖
灯光设计:何沂林
音响设计:张旭光
武打设计:杨少春
技导:张旭冉、王博文
形体设计:赵玺
打击乐设计:马帅、肖永强
演职人员
白景琦:杜喆●/马博通▲
杨九红:窦晓璇●/王梦婷▲
白文氏:翟墨
白玉芬:郑潇
白颖宇:梅庆羊
吴永发:黄柏雪
黄春:卢杨
黑衣人:曹阳阳、王雪桦、秦鸿鹏、
于洪超、杨朔、肖扬、张鑫宇、李伟
鼓师:马帅、肖永强
琴师:吕勋福、张一平
舞台监督:张宇来
注:●7月30日演出,▲7月31日演出
*演员以当天演出实际情况为准
广州艺术节·戏剧2019
北京京剧院 京剧《大宅门》
——改编自热播18年的国剧经典,百年宅门传奇于京剧舞台再续前缘
时间:2019年7月30-31日(周二-三)19:30
地点:歌剧厅
票价:政府补贴惠民价:80 180 280 380 480
(原价:180 280 480 680 880)
*全场演出享受政府惠民补贴
年费会员不再享受折上折
时长:130分钟(无中场休息)
*中文演唱,中文字幕
*每人一券,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
识别二维码选座购票
【银联高端卡线上购票优惠】
活动时间:2019年5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每周六、日9点起
活动期间,银联白金和钻石信用卡(卡号62开头)持卡人使用银联在线支付购票,可尊享8折优惠(最高补贴100元),单卡单日限享1次,每月限享4次优惠。每月限前500名。数量有限,先到先得。本次活动不支持在线支付成功订票的退货处理。
活动细则咨询:400-62-95516
【浦发银行购票立减优惠】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