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展览预告】西泠印社江苏籍社员五人作品联展 西泠印社老照片展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西泠印社江苏籍社员五人作品联展

西泠印社老照片展


主办单位:西泠印社

                 中共海宁市委宣传部

                 海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张宗祥书画院(纪念馆)

展览时间:2019年7月6日一一7月30日

开幕时间:7月6日(周六)下午2:30





 前言 


孤山西泠印社中的人文景观,历来是社员篆刻创作的内容,印社成立115年间,许多社员都刻过。他们刻此内容不只是为了单纯审美表达或者艺术个性风格的展示,这些作品饱含着作者对印社的热爱和对诸先辈的景仰,还有些许自己能成为西泠印社社员的幸福和喜悦。


中国艺术追求的“尽善尽美”,是强调“天人合一”自然之真,是强调“知行合一”人文之善,是强调“情景合一”意象之美。美是“真”“善”高度重合的境界,因此在中国,无论什么样的艺术形式,其所承载和彰显的都是人性之美。


孟子曰:“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西泠前辈在对真、善、美的追求中,其形成的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历史的肯定,并且结晶为丰厚的遗产,成为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西泠文化。西泠印社社员的荣誉感,正是来源于历代西泠人对优良传统的不懈追求和坚守。


欣闻孙向群、林尔、李夏荣、蒋瑾琦、董宏之五位西泠印社江苏籍社员,再次以西泠印社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创作举办了这次展览,并将作品捐赠给印社。他们都已步入中年,创作也进入了丰盛期,虽然作品风格各异,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但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以时代特征和自己的个性化审美取向为求新求变的源泉。在展览中,专门设立了作者谈“上孤山”成为西泠印社社员感想的环节,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西泠印社的爱以及对西泠印社社员责任担当的意识。


孔子曰:“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能也不可能躺在前人基业上成为“啃老一族”。在享有荣誉的同时,作为一名西泠印社社员,对印社的爱最好的表达方式就是承担起这一社会角色应有的责任,真正成为西泠文化的传承者和建设者、创新者。

他们邀请我为此次展览写序,我十分乐意地接受了。并希望他们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不忘初心,努力践行,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西泠印社社员。


韩天衡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名誉院长

上海中国画院顾问

西泠印社副社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国家一级美术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五人展作者简介 





部分展览作品 






 部分老照片 






张宗祥书画院(纪念馆)



 

供稿: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社团处

责任编辑:朱小雨、高佳晨



您的转发与点赞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鼓励!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