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匹江湖」戏剧演出季
2019
7.31-9.1
《埋葬》《青春禁忌游戏》
【特惠】
演出季25场演出 开设9场百元场
100元可坐VIP专座
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2016年,「赤匹江湖」戏剧工作室以话剧《埋葬》走进戏剧观众的视野。不论票房还是关注度都被认为是当时小剧场作品的“黑马”。以“黑色现实主义”的风格让观众看见另一种话剧的原创精神。
《埋葬》首轮十场演出,只要在话剧开始前准点入场,一小时之内退场无条件现场退票。首轮十场售票2000余张仅有3张退票。导演彭远江说:我们不怕您看了不满意退票,我们只是不愿您因为没来而错过一场可能喜欢的好戏。
△ 赤匹江湖话剧《埋葬》剧照
「赤匹江湖」是一种精神,在充满侠义、反抗秩序的江湖中,能让我们的赤子之心和匹夫之勇被记录和传颂。
坚持这样的理念,「赤匹江湖」在《埋葬》之后推出了由著名的戏剧《青春禁忌游戏》改编的赤匹江湖版话剧。不同于传统的经典版本,赤匹江湖以先锋派的形式重启青春教育的悲剧色彩。在首演后也同样引发观众热议。
△ 赤匹江湖版《青春禁忌游戏》过往剧照
2019年7-9月,鼓楼西剧场
《埋葬》《青春禁忌游戏》
升级再现,华丽回归
01. 关于《埋葬》
《埋葬》讲述了发生在一辆长途车上的故事:六个来自不同阶层的乘客和一名郁郁寡欢的司机。沉闷的气氛由于一个没有座位的老人的到来而变得暗流涌动,有些人纵容着自己的私欲,有些人固守自己的信念,深藏于内心深处的善与恶躁动着,那些狭隘的坦荡的、理智的狂热的、虚伪的真诚的、卑劣的崇高的人类情感喷薄而出,终究酿成一场任何人都无法逃脱的风暴。浅吟低唱的民谣、高山流水的歌剧、浪漫理想的诗歌和振聋发聩的摇滚杂糅在一起把人性中丑陋与光辉的战争推向高潮。潮水退去,只留下赤身裸体的我们站在自己的面前......
△ 话剧《埋葬》剧照
全剧在悬念丛生跌宕曲折的故事中,运用天马行空的表现主义手法对社会现实进行了尖锐的讽刺和大胆辛辣的批判,逻辑缜密细思极恐,有着希区柯克式的式反复反转的烧脑剧情和浪漫主义情怀下关于人性的深度思辨。
话剧《埋葬》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原创作品,编剧、导演彭远江沉淀十年,将他曾经亲历的公车让座而引发的思考表现在戏剧中,并赋予黑色现实主义戏剧的质感,向我们提出叩问人性和社会的一系列问题:
不行善是否等同于作恶?
《埋葬》的创作缘起于十多年前,当时该剧导演彭远江在公车上看见一位老人上车无人让座,让他思考“为什么没有人让座”。也许多数人是因为满足自己的私欲,也或者是因为有些“无私”的行为也并不会得到公众的认可和学习。而他想换一种角度去想:如果做一个自私的选择会引来祸端呢?行善不一定能积德,但不行善是不是就等同于作恶?
黑色中的光亮
首演时这部话剧被冠以“黑色现实主义”的标签,而在这个作品被它的作者彭远江反复自我辩驳和修改的过程中,它似乎见证了十年里,我们丢失的一些东西,一些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美好,一些不能用物质去填补的善良。剧中每个人物都有值得被原谅的苦衷,虽然是黑色的悲壮的基调,但却始终在背后闪烁着光亮,它其实也带着一种纯洁的希望:如果行善可以变成人性的本能,那么世界是否会变得更好?
△ 话剧《埋葬》剧照
原创话剧的工匠精神
作为小剧场话剧,《埋葬》的制作成本并不算小,并且几乎所有的资金都用于创作。除了原创剧本,剧中还包含两首量身打造的原创歌曲和两段原创舞蹈。融入现代舞、人偶、摇滚乐、民谣、打击乐、诗歌等多种表现形式的《埋葬》成为一部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埋葬》的舞美创作也非常出彩,在清晰体现场景的前提之下极尽抽象,用残损的玻璃、荒芜的芦苇荡和7把铡刀式的座椅打破了车厢与外界的限定。完美地配合了虚实两条主线贯穿叙事的方式。
△ 话剧《埋葬》剧照
小剧场良心之作7月底回归
曾一票难求的话剧《埋葬》将开启第六轮的演出,7月31日-8月11日登陆北京鼓楼西剧场。
切.格瓦拉已经死去,化为虚无。时过境迁,他所有的信念也就成了虚妄。但总有些人只是擎着羸弱的烛火,颤颤巍巍的行走在人性边缘,却以为自己举起的是炽热的太阳,能够照亮人性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枪声都无法惊醒那些假装沉睡的人们,我们是否只能用自己去祭奠这场伟大且毫无意义的崇高了......
>>> 演出信息 <<<
2019.7.31-8.4(19:30)
8.7-8.11(19:30)
北京 鼓楼西剧场
02. 关于《青春禁忌游戏》
《青春禁忌游戏》原著名为《亲爱的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前苏联80年代新浪潮戏剧代表人物柳德米拉·拉祖莫夫斯卡娅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剧本讲述了4名即将高中毕业的学生,为得到老师保管的存放试卷的保险柜钥匙,以便换掉他们上午考得并不理想的试卷而精心策划、实施的一个残酷“游戏”。在瘦弱、善良、孤独的女教师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面前,4名学生充分展示了与他们实际年龄不符的势利、残酷和冷漠。他们用利诱、劝说、威胁等各种“卑鄙下流”手段,甚至不惜用当着老师的面假装强奸女同学的办法逼迫老师就范。4名学生魔鬼般的通宵折腾,最终彻底摧垮了老师的理想主义情操。女老师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自杀。
这部剧作对社会问题准确、深刻的揭示,引起了前苏联当局的重视,此剧甚至曾一度遭到禁演。解禁之后又迅速在欧洲以及美国、加拿大地区引起了轰动。
2017年,由「 赤匹江湖」改编的全新版本《青春禁忌游戏》重塑了人物、用更写意的舞台和象征主义的手法来重新展开一场更贴近于当下人心理和精神状态的“青春教育”的讨论。
△ 赤匹江湖版《青春禁忌游戏》过往剧照
另辟蹊径重述经典
赤匹江湖的《青春禁忌游戏》在原剧本的基础上做了改编,对人物对白进行了本土化处理,结合当下社会的思想变化作了全新解读,另辟蹊径,不同于原著的悲剧色彩,却弥漫出更深层的悲剧效果。
赤匹江湖版《青春禁忌游戏》以精妙绝伦的辩证语言艺术编织出使人不寒而栗的阴谋诡计。从开场虚假的温情到逐渐暴露的险恶用心、再到毫不掩饰的威逼利诱,理想与实干、崇高与险恶、真诚与虚伪、坚守与困惑、自律与自由在小小的舞台上卷起惊涛与暗涌。
与原著不同,赤匹江湖《青春禁忌游戏》实验版用一种观众意想不到的结局替换了原著中叶莲娜老师自杀的悲剧性,这一转变揭开了这一版《青春禁忌游戏》对于选择、死亡和理想的独特思考。
△ 赤匹江湖版《青春禁忌游戏》过往剧照
那把夺命的钥匙却始终没有出现
在原著中学生们想要得到的那把钥匙依然是这一版本中的核心道具,但它从头至尾都没有真实出现过。
它像无法触碰的理想,又如高不可及的自由。最后,瓦洛佳蜷缩着抱着以血的代价传送来的硕大的钥匙,如同抱着自己颤抖的灵魂,哪里还有勇气再用它打开通往肆意狂欢的天窗。
△ 赤匹江湖版《青春禁忌游戏》过往剧照
全新升级3.0版
无论你看过哪个版本的《青春禁忌游戏》,8月即将上演的赤匹江湖《青春禁忌游戏》都将是新的体验(前面剧照里的场景你全部都看!不!到!)。
这次的改动更加大胆,由原版的5个角色由5个演员演改为4个演员扮5个角色(4个学生个1个老师),拿掉了具像的叶莲娜老师,这样可以为观众展现老师眼中的学生和学生眼中的老师(这要怎么演?)。
此外,新版的《青春禁忌游戏》完全颠覆了此前的舞美,用更多意象的元素取代实体陈设的舞台道具(请持续关注更多亮点剧透),加以打击乐live、现代舞,构成代入感极强的整体剧场。
灵魂博弈之战,是坚守还是打破束缚?
在生命漫漫长河里,你我相遇不只是一瞬,而我送你一把通往镜子背后的钥匙。
>>> 演出信息 <<<
2019.8.14-8.18(19:30)
8.21-8.25(19:30)
8.28-9.1(19:30)
北京 鼓楼西剧场
-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票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