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当代敦煌:量子脸书──张振宇(上)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潘安仪(美国康乃尔大学艺术史与视觉艺术学系教授)


二十年来,笔者一直关注著佛教艺术的当代诠释及当代表现。诠释与表现之间必互为表里;创作者须具备渊博的佛学知识与修行经验,不但能融会贯通,以当代观念与方法诠释,兼具独到的艺术语境,最终不至违和佛陀所言;此如书写经论,乃其至难之处。寻寻觅觅之中,三年前遇上了张振宇,颇有伯乐相中千里马之喜悦。几经谈论,笔者得知张振宇坚信佛教,深研佛理,察觉其见解独特,且具大破大立之雄心与胆识。因定中观音提点,发大弘誓愿,穷十年时间,散尽积蓄,闭关创作,完成一系列「量子脸书」绘画。顾名思义,「量子力学」与「脸书」既科学又普罗,乃接地气之当代语彙,如何与佛教或佛教艺术扯上关係呢?这是笔者欲藉此文阐述之重点。


地藏菩萨 184×150cm 油彩画布 2009


追求真理的信念

自啓蒙运动以降,西方提倡之科学与理性精神独霸寰宇,成为检验真理之准则,以致一般人视宗教为迷信。民国初年便有蔡元培提出「以美育取代宗教」之说,又传闻国父孙中山先生幼时至庙宇折断神像手臂,这则故事的象徵意义是中国革命不但为由「君权」步入「民主」,也为由「东方传统」步入「西方现代」之历程。然而,东方佛教与西方科学间真有这麽大的歧异吗?达赖喇嘛也曾提示:「科学如能证实佛教论点之错谬,佛教就必须修正。


宗教与科学衝突的原爆点在西方。公元二世纪亚里斯多德提出「地球中心说」,为教会採纳为真理,衍生出后来之创世纪说(Genesis)。至文艺复兴,教士哥白尼穷三十年生命观察天体,写下《天体运行论》,欲以「太阳中心说」 取代「地球中心说」,导致西方巨大宗教危机。虽然如此,西方科学之发现,不断修正先前之误谬,此追求真理的态度,成为现代科学精神支柱。然很明显地,真理有其局限性与时效性,过程中造福了人类,亦误导趋势,造成浩劫。


张振宇一九五七年生于台中,祖籍湖南,家族历来信奉天主教 。父亲官拜少校,在大陆时期即前往美国受训,属优秀军事人才。一九四九年随孙立人将军到台湾 ,在台湾负责美援物资之管理与发放。原本仕途看好,后因孙立人将军被软禁,亦断送麾下所属发展机会。张父遂退伍, 至天主教光啓社为主持神父之秘书。因此,张振宇从小的养成教育及所接触皆是西方宗教、文化、艺术。虽然如此,其父并未要求张振宇一定要信奉天主教,只强调「人生是要追求真理的。」这在十六岁时的提点,影响了他一生追求真理的信念以及对宗教的严肃求真。


地藏菩萨 162×130cm 油彩画布 2010


佛缘

二十七岁,张振宇获得美国政府全额奖学金,至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攻读艺术硕士学位(MFA),校址设在纽约州首府Albany。他开始接触佛经及佛学著作,《地藏菩萨本愿经》堪称为助消宿世业障之经,引领张振宇进入佛门。之前,张振宇经常为噩梦所苦,「而且是很逼真、很恐怖的噩梦。…那时的噩梦有时会像地狱界那样,像史诗级的大片那麽逼真,不只是视觉的逼真,根本是身历其境。」而《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有经文:「……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事,渐渐消灭,即得安乐……,乃至于睡梦中,悉皆安乐。」在所居阁楼中,张振宇将地藏菩萨像摆置床头几案;以清水供奉,每晚诚心礼拜。「至第七夜阖眼躺在床上,地藏菩萨出现在窗前,约莫两人高度,背光微白,柔和波动,令人愉悦,一点也不刺眼。他以厚实的手掌摸了我的头。」之后二十年间张振宇成为无梦之人,如入庄子所谓「至人无梦」之境。之后才偶而会入一些梦境,终不为噩梦所苦。 


又于三十五、六岁时,一次深定中,张振宇见到自己骑著飞龙到一地。「那裡的色彩约我们世界的五倍、十倍之多。经过此一华丽境界,见一女神迎我至一个广场,有无边阶梯,往上走一段时间。看到极高的殿堂,中有十层楼高千手千眼观音,发半透明光,质感温润,每手各持法器、微动,宏伟殊胜。」张振宇跪拜于观音座前。菩萨递了一个金柄紫斧法器给他。当下张振宇即知「这是一个任务!


乘愿再来 162×130cm 油彩画布 2009


这两次超乎寻常的神秘体验,对张振宇意义重大。这类感应故事佛教经书上亦多所记载。在现世社会依循科学与理性的态度,诸如这类事蹟难能为非信徒接受,且多半被斥为不足採信的迷信。然由辩证学角度论之,我等非张振宇,又如何去评断张之亲身经验呢?犹如庄子「鱼之乐」之典故:「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姑且撇开科学与理性的质疑,或逻辑辩证之诡谲,张振宇从追求真理出发,他的超自然经验对他而言当然都是真实的,而且多年后他尚能以极生动、写真的方式侃侃而谈,详尽地描述情节。


张振宇于二〇〇八年从台北搬至上海,开始潜心创作当代佛教绘画。从其往后两年作品中,可以看出地藏菩萨与观音菩萨之影响。二〇〇九年之《地藏菩萨》较接近《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所述和我们一般认知地藏菩萨为地狱救主之角色。二〇一〇年的《地藏菩萨》则把场景拉到现实世界都会中。象徵著张振宇意图重新诠释佛法,将佛法导入当代社会。《千手千眼观音》(二〇一〇年)亦把场景拉到高楼林立之夜晚都会,慈蔼的观音手持杨柳、淨瓶,为闇夜众生注下清凉甘泉。不但示现大乘佛教菩萨愿行之观点,亦深深相信菩萨生活在当下每一角落。二〇〇九年的《乘愿再来》中,菩萨从冷灰色调,渐渐化现为温柔、慈悲、庄严,有肤色之人间相菩萨。张振宇想要传达的是观音菩萨灭度后,不捨众生,一定会乘愿再来的保证。所以无色(灰色)代表灭度,从中生出新的生命,象徵重生以及乘愿再来。张振宇的绘画写实功力,把场景的「真」捕捉的维妙维肖,亦适恰地表达了大乘佛法之慈悲与愿力。此非仅是写实功夫所能及,实内在信仰真诚所体现者。


千手千眼观音 185×140cm 油彩画布 2010


量子力学与佛学:佛理之科学验证

追求「真理」是张振宇佛法研究之态度,他曾说:「如果佛陀所说为假,我就不信。」佛法中「空性」、「不二」、「万法唯心」、「缘起性空」等理论,由于难解难证,而且似乎违背了我们日常认知,至今还难能被一般大众接受、更遑论依教奉行了。张振宇则认为只要我们注意到一世纪前已经发展成熟,能够被科学证实之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便可发现释迦牟尼佛在两千六百年前就已经用不同语彙,把量子力学的概念阐述出来。张振宇讚叹:「……这证实了佛的先知性。我们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怎么知道的,但他毕竟知道,没有讲错。两千六百年前他就这么讲空性。……」量子力学中之「波粒二像性」(wave-particle duality)与「态迭加原理」(Superposition Principle)即是证实佛陀所说之科学基础。


「波粒二像性」乃法国科学家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Louis Victor de Broglie)于一九二四年博士论文中提出来之概念。爱因斯坦早于一九〇五年已经注意到解释量子范围内之物理行为所潜在的「波(能量)」与「粒(物质)」之问题,而提到须有两种方式来解释;这使人们注意到了光同时俱有波和粒子之性质。一九二四年德布罗意在论文中提出「物质波」假设,认为一切物质都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说当一个原子被分解到极小的时候,其之存在同时俱有「波」与「粒」之特质,也就是wave(波)particles(粒)的二像(duality)。这个理论从根本上否定了认为世界是物质(原子)所建构的「唯物论」。也给了佛法「缘起性空」论一个科学验证。


当代神 162×130cm 油彩画布 1992


「波粒二像」又如同佛法之「临虚」,即极小粒子,可以不断被分解,而层层剥开,不断显现波粒二像,而反覆呈现「色空不二」现象。《楞严经》经文言:「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致临虚尘,析彼极微,色边际相,七分所成,更析临虚,即实空性。」所谓「地性」,实即佛法「四大」中的地,即「物质」是也。经文所言「七」应指涉多数,意为不断分解,如此下去,便是「没有终极粒子」,只要科学技术所能及,粒子应可被无穷尽分割,以目前奈米技术(Nano Technology),物质已可被分解到前所未能想像之「小」。在此微尘世界中,「空」与「色」不断地互相交替;也就是物质之「二像性」等同于「既是、又是」也是「既非、又非」,也就是佛法所说的「不二(non-duality)」和没有固定不变的物质,一切皆为缘起、变化无常、互为关联,此即「空性」;佛法之「色空不二」即得以证实。所以,《心经》所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正是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由此,张振宇体认到宇宙的终极实相早已为佛道出。「量子力学之后,我们发现原来释迦牟尼佛说的是『实相』,空跟色是不二的。只是他当时没有科学用语,所以用色跟空来说明,他讲的是物质跟非物质是不二的。


另外,量子力学中之态迭加原理(Superposition Principle)推翻了经典物理学(Classical Physics)中之确定性(deterministic)的先决基础,因为先决之可预期性使科学得以重複实验而得以成为定理,此乃「真理」之基石。而量子力学採取之概率性(Probability)原则,宣示了物理现象之多重可能性。如正在被甩出的骰子具有多重可能性的迭加状态:即一个系统在量子世界中,可以同时存在著多种不同之物理态。最有名的莫过于薛丁格猫(Schr?dinger's Cat)之假想:「假如有一隻处于密室的猫,跟一瓶毒药独处。这隻猫是生?是死?或是处于态迭加的既生又死的状态?」这正是《金刚经》所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法亦一名相,是诸法空相的究竟实相,类似于态迭加中的概率波。


这种现象一点也不玄虚,而且很容易理解。当一个社会事件发生时,随著观者的角度,会有多重可能理解方式。张振宇解释:「你还没有意识介入观察的时候,它是一种概率波,有各种可能性迭加在一起。当意识介入时,它就坍缩成其中一个可能性。不是它选择什么给你看,而是一种相应,也就是意识或是观测的方式,会与对象有互相作用与影响。当意识关注,外在世界即相应显现。若不关注真假,真假即不显现;若不分别善恶,善恶即无差别;若心无美丑,则无美丑之相,一切有为法皆然。


佛法的基本论述得到了科学的佐证,佛陀所言不虚。


宇宙即道场,万物皆供养 324×260cm 油彩画布 2009


佛教艺术的当代性

张振宇自认授命于观音菩萨,他认为「天命比任何福报都更珍贵。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有目的、方向,比任何福报都要珍贵,如此,生命所有的一切,都意义重大,格外深刻。否则再大的福报都是空的。」而这个任务对他而言就是以当代艺术重新诠释佛法。

 

当代佛教艺术新方向

汉传佛教初期之小乘元素,后皆为大乘佛教取代。故汉传佛教艺术向以大乘佛教图像为主流。其图像根源于多种经典,如《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之西方淨土,《药师佛经》之东方淨土,《维摩诘经》之维摩诘变相,《华严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十地经》之变相,还有经中重要之章节,如「法界品」、「普门品」、「地狱变」等等,皆有所表现。整体趋势为唐前及唐朝时期的图像皆依经诠释,画面多繁複而绵密,佈满对经典之诠释。至晚唐后,有渐趋简化之趋势。如宋代《维摩诘经》取文殊与维摩诘辩论「不二」,配以「仙女散华」一景为主;西方淨土主以弥陀三尊为主等等。另如观音菩萨自五代后渐趋女性化,到清朝已变成纤细、柔弱女子形象,甚至时而带有情色特徵。


而自中土发展出来的禅宗,以其独特宗风,配以传统之魍魉画风格,成为禅宗风格与主题绘画。此风后随禅宗传至日本,后又漂洋过海至西方,影响二十世纪现代艺术至钜。其中有以佛教观念创作者(如John Cage),有仅採风格启发者(如Jackson Pollock等)。反观在中国,此禅宗画风,因受元代文人之贬,评为「粗恶,无古法,诚非雅玩。」而被打入冷宫。以致晚近致力于禅宗绘画者(如台湾的晓云法师)皆未继承南宋禅画宗风。故总体而言,当代纵或有致力于佛教艺术之创作,亦颇有佳作者(特别在白描、工笔方面),然罕见有从佛教理论、佛教宇宙观、现下世界,思考佛教艺术可能的新方向。张振宇乃出其外者。


对张振宇而言,当代佛教艺术不仅仅是图像的问题,而且是整个佛教界对佛法诠释与对人类文明贡献的问题。他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部分出自于他有西方宗教的养成背景,知道西方世界在宗教引领下,对世界文明之贡献。也就是说,宗教艺术不仅仅是依经解说,而是如何展开,成为哲学、社会、人文等等领域的贡献。张振宇举出「中国的儒、释、道思想近代以降没有全面展开。西方广义的基督教,却被很充分、完整地展开;包括政治、经济、建筑、音乐、哲学、艺术,成为伟大的文明。甚至到现在还在造福所有人类,我们现在穿的衣服、鞋子、住的建筑、开的汽车、读的学校、各种制度,其实都是西方人以基督教义所展开来的世界。


另外,佛教艺术创新的基础;张振宇认为佛教、基督教、儒家,任何思想必须要经过不断地重新诠释,才能生生不息,否则会灭绝。张振宇採信罗兰?巴特的读者论:「所有的作品,包括圣经,佛经等写出后就结束了。所有的重新诠释,读者的参与,才能让原作复活。」张振宇进一步解释「因有马丁路德的重新诠释,认为人神应该直接沟通,无需藉助于中间人......等宗教改革的观点。才会有基督教义跟资本主义的结合与发扬光大并造福人类。


以儒家为例,孔子重新诠释了周文化,孟子、荀子又重新诠释了孔子,汉代董仲舒将儒家重新诠释为经世致用之学,巩固王道。宋明理学受佛家影响重新诠释心性。近代的新儒家又重新诠释一次。「为什么需要重新诠释?因为任何思想若与时代脱节,就会名存实亡,逐渐凋零。


花雨妙供 162×130cm 2009


佛教也有重新诠释的问题。纵观佛教史,大迦叶在佛陀涅盘后的集结也就是以他的角度来重新诠释佛陀所说,为什么大迦叶不集结大乘佛法?可能因为当时的环境、根器尚不适合传布大乘佛法。到了纪元前后龙树菩萨的重新诠释,集结了大乘佛法,兴盛了大乘佛教,成为八宗共祖。如果没龙树,就没有传到中国的大乘佛教!」「大乘佛法是不是佛亲口所说姑且不论。重要的是龙树所说的如不如法?了不了义?」佛教艺术的重新诠释,应该如何著手才得宜呢?


佛陀胸襟,以众生为念:大乘佛教展开的新方向

发大弘誓愿

西方哲学站在人的立场为出发点,进而发展出「人类中心说(Anthropocentricity)」思想;只为谋人类(或某些特定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因而导致当代的种种危机,如环境污染,精神文明衰退等等。而释迦牟尼佛立足于无始无终的时间,无边无际的空间和全宇宙众生的立场。佛是绝对大的格局。如《金刚经》所言:「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这是何其宏大的誓愿,张振宇讚叹:「佛陀的观照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宇宙生命的终极关怀与圆满究竟。这是其他宗教、哲学难望其项背的。

 

花雨妙供-三 216×185cm 2009


开创佛国法界

那要如何发大弘誓愿呢?北本《大般泥洹经》中提到所有众生皆得成佛,包括一阐提。佛教徒每日课诵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在在都提醒著信徒要发大弘誓愿,将来必定成佛。成佛后必定会有自己的佛国法界,如佛经裡提到有阿弥陀佛的西方淨土、还有三千大千世界无数无量佛的佛国淨土。


张振宇从这个角度出发:「佛说众生皆可成佛,都有自己的法界,宇宙是按照你的心愿造的。要不要有植物,有没有泥土,都可以按照你的意思来建构。这是多伟大的事情啊!生命的终极意义多精彩!如果我将来也成佛,国土应该是什么?阿弥陀佛的法界是那样,我的法界是哪样?作为艺术家,我已经是在探索,如何成就我的佛国。


《金刚经》裡的核心的思想是发大弘誓愿,学佛度尽一切众生。「不管有无能力,要先发愿。未来的生生世世才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一切的生命能量,都会以此为定位。我现在有愿力,但能力不足,就先将它画出来,以艺术实修实证佛法。」这也是菩萨道精神,以他的绘画才能,实践他的佛国,与他相应的众生,都倍受感动。他说:「艺术家终极要表达自己的世界观,我试著用艺术弘法,让观者能直觉感受到佛法的庄严、慈悲、智慧。


不仅如此,张振宇也以西方已经展开的宗教艺术为标竿:「米开郎基罗用他的才华、艺术,把基督教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展开来。我也企图以艺术将佛教的世界观展开来。」米开郎基罗是用文艺复兴时代的语言,张振宇是用当代艺术的语言。他的作品裡结合量子力学的理论,一个色空不二、缘起性空、不确定的态迭加,整体与局部合一,所有一切都互相关联的佛国法界。


花雨妙供-四 162×130cm 2009


这样听起来似乎有点狂妄:他认为从大处著手,把眼光放大、放远。他总结这个宇宙蕴藏著两个力量,一个是能力(能做多少),另一个是愿力(想做什么)。终极来说,能力还是服从愿力的。所以宇宙最大的能量就是愿力,佛经讲的是万法唯心造,一念三千。一念升起,三千大千世界就呈现了。如果很多人一起认真去做,人类就会有一个新的文化高峰。



微信扫一扫
关注铸造美术馆公众号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