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当代敦煌:量子脸书──张振宇(下)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潘安仪(美国康乃尔大学艺术史与视觉艺术学系教授)


准备阶段:前「量子脸书」创作

尽管这篇文章主要介绍张振宇「量子脸书」系列作品,笔者以为有必要将量子脸书前的探索阶段呈现出来,让读者了解张振宇的「当代佛教艺术」发展的脉络。

 

普贤菩萨 200×160cm 2010


早期佛教艺术

一九九二年左右张振宇定中见到观音后,开啓他创作佛教绘画的念头,但尚未全心投入,只是偶有突发、尝试性作品。张振宇的初期佛教绘画採用唐卡双修或密教的形式颇多,合乎当时的社会状态,其时在台湾,藏传佛教开始兴盛,许多仁波切、法王到台湾弘法。


张振宇的《当代神》是对权力与情慾的反讽。总而言之,他初期的佛教绘画已经显露反传统、直指社会现象的正义感,反射及批判当代的堕落性质。这跟笔者前面提到的一些理念,还有很长的距离,图像的酝酿亦还需假以时日,才会逐渐成型。相隔十年,二〇〇九年及二〇一〇年地藏菩萨与观音菩萨也都是在现世的都会中,但已经明显的转向对大乘佛教救苦救难的悲愿之关怀。二〇〇九年是个转捩点!


二〇〇九年张振宇创作了《宇宙即道场,万物皆供养》。画中的佛是报身佛,修炼于山林中。周遭环境、泉水与佛身融为一体。


笔者以为这张画意义重大,张振宇在此前一年到上海,开始创作佛教艺术,但是还在摸索阶段。有些作品跟一九九二年的唐卡形式与风格颇为接近。二〇〇九年张振宇与夫人跟图登?朋措嘉措仁波切结缘,仁波切到杭州举办法会,其间,他们感受到仁波切的智慧。仁波切指著路旁的花,说「这些花都在供养我们啊!」。他们当下顿悟「宇宙即道场,万物皆供养」,提醒自己要知足感恩,因为世间万物都在无私的供养著众生。「宇宙生命是大圆满、大和谐。」我们会看到这个观念不断重複出现在张振宇「量子脸书」系列的作品中。


除了《地藏菩萨》、《宇宙即道场,万物皆供养》及《乘愿再来》外,张振宇于二〇〇九年还完成了多张《花雨妙供》。其中三张画意图表达了佛的「三身」:黑白的(《花雨妙供(四)》)象徵法身佛,金色的(《花雨妙供(三)》)象徵化生佛,肤色的(《花雨妙供(一)》)象徵报生佛。


普贤菩萨 162×130cm 2010


《大宝积经》中说到佛说法时,诸大众、天人、罗汉、菩萨皆聚集佛前:「或有菩萨,雨诸妙花,所谓优钵罗花、鉢头摩花、勾物头花、分陀利花、瞻波迦花、波矺利花、……最妙斫迦罗花,雨如是等种种花鬘,来诣世尊释迦如来、应供、正遍觉所。」经中所说的花琳琅满目,几乎令人目不暇给。张振宇要表达的正是这一场景。


张振宇说:「大部分佛经首皆会讲佛在什么地方说法,天人化为花雨供佛,这个意象还没有被画出来过。」张振宇结合了佛经中记载印度原来高贵的花种,加上他特别喜欢的,如昙花、牡丹、茶花、莲花,将这些具有特殊含义与讯息的花结合在《花雨妙供》中。


张振宇画这样的图像,不单是对佛陀说法的一种讚叹,同时他相信经中所说佛陀到现在还在灵鹫山说法,只是看你能否与之相应,而得听闻佛法。花、法同义。故花即佛说之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各有不同的显现,作品以佛说法印,所传之正法如花雨涌现,这是何等奇妙庄严的场景。


二〇一〇年除了前述的《千手千眼观音》、《地藏菩萨》,也完成了两张《普贤菩萨》,可以看出张振宇对四大菩萨很感兴趣。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是《华严经》中特别重要的大菩萨,以《法界品》言,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中,文殊法王子代表的是从因地到达普贤果位的过程。画出普贤菩萨正说明了张振宇欲彰显《华严经》成佛的信念与保证。也就是众生皆可成佛的观念。有趣的是,传统佛教图像中的普贤菩萨大多是骑象,(除《洗象图》例外),张振宇的《普贤图》中的象都作为菩萨背景呈现,普贤菩萨则跌跏坐于莲花座上。


从这些画,我们知道张振宇在这个阶段,对佛国土很感兴趣,佛国土即佛的愿力所成之法界。「极乐世界」一般又称「安养」或「西方淨土」,皆指阿弥陀佛之西方淨土。由于阿弥陀佛是现在他方佛,娑婆世界(包括地球)众生可「化生」其淨土。


张振宇的《极乐世界》正如《阿弥陀经》所载:「彼国常有种种奇妙杂色之鸟,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其音演畅五根、五力、七菩提芬、八圣道分如是等法。」下半段多有雨花,又如经中所述「其国黄金为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花,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众妙花,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往生西方,是从莲花化生。《观无量寿佛经》对九品往生有详尽的叙述与解说。张振宇的《极乐世界》下方的莲池,正好有九朵,每朵莲花上有一小婴儿,应是取九品往生之意。


极乐世界 216×285cm 2010


与传统西方淨土变相相较,张振宇的《极乐世界》是千百年来一大变革,以崭新的方式呈现了活泼生动的极乐世界。传统图像对经文的诠释以佛国淨土为主,艺匠根据佛经,再依照现世宫廷建筑,想像出西方世界的模样。故图像皆以宫殿为主体,所占面积颇大,其前则有较小的弥陀三尊座像,又有诸多随众菩萨与歌舞表演,再前方则为八功德水,中有莲花化生场景。在张振宇的重新诠释中,阿弥陀佛的身量佔了画面的大半,宫殿比重缩小,退居两旁。写实的手法表现出超现实的场景,让人感受到极乐世界的喜悦与活跃。这张画的用色强烈,也让人想起张振宇曾经提到他在定中见观音时,当下颜色鲜豔为我们的世界所能见之五倍至十倍之强;这张作品似乎也投射出那种超感官的情境,让人心生崇仰、喜悦之感。图中的阿弥陀佛以说法印接引众生。


汉传佛教观音图像最流行的有两套系统,一为《法华经》「普门品」的三十三观音,一为《楞严经》卷六观音圆通章的三十二观音。「普门品」的三十三观音到了明代已经增加至五十五观音变相,其中包括张振宇二〇一〇年完成的《鱼篮观音》,这说明了观音信仰随著朝代迭异,越来越显得普遍与重要。


张振宇的《三十三观音》与座落在日本京都,十三世纪留存至今的三十三间堂的众观音像的摆置有些许相似。然他的每一尊观音都具有独创性,都本于中国古代的造像。最有趣的是这三十三尊前后迭加的观音,伫立在高楼林立的夜空中,他们身体下部与灯火通明的大楼融为一体。跟前面的《地藏菩萨》与《千手千眼观音》一样,张振宇欲彰显庄严、慈悲、智慧的佛、菩萨依然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中,这是大乘悲愿一个很重要的观念与保证。


三十三观音 216×285cm 油彩画布 2012


「量子脸书」系列的佛国土

「量子脸书」顾名思义,是张振宇透过他理解的量子力学结合网络媒体「脸书」的概念,再将之运用到绘画创作上。量子力学已经很深刻地改变了这个世界,但是在人文领域的艺术、哲学、社会学,还没有把量子力学发现的科学原理发挥出来。张振宇尝试著做这一开创性的突破:「画脸书……我有个心愿,想要把我学佛的心得用图像表达出来,我一开始的时候是用传统油画的形式来表达佛法。跟后来这些『量子脸书』比较,还是浅薄,(在『量子脸书』中), 我把佛学的精神内化,将当代语言和个人的艺术发展,结合在一起。原创性跟含金量就高了。」张振宇意指在「量子脸书」系列之前的当代佛教艺术创作,都还属于酝酿时期的作品。他说的也没错,前面讨论的很多画,虽都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佛教艺术表现,但在艺术语彙与精神层次上,都还没有充足的理论基础与图像的深刻性。


「量子脸书」系列突破了以佛像的全身为主的创作,从而聚焦在脸上,故名「脸书」,也即是:「脸是当代关键的平台,有无限的可能」。因此,「量子脸书」系列的作品,都是以脸为平台。张振宇认为「脸」是当代的第一自然。中国古代的第一自然是山水,西方的第一自然是人/体。无论东、西方,当代第一自然已经是「脸」了。诸如脸书上的自拍都是以「脸」为中心。他认为「脸」正如当代法国哲学讲的「表面的深渊」,脸是一个表面,深藏著无穷尽的深渊、无穷尽的可能性。再则,脸在佛教的教义上,意义也很重大;人作为众生与外界接触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有四根(眼、耳、鼻、舌)就分佈在脸上。加上脸作为身体的一部份,它的皮肤接触产生的反应,也是触尘的功能之一。而意根乃是前五根影响所及而产生的识,它会在不同的情境中循业发现,显现出来。于是可以不为过的说,一个人对世界印象的形成,是从脸开始的。所以脸是何其重要!是人的精华所在,是与外界接触的平台。人之所以流转生死,跟这张脸是脱不了关係的。 


脸也是当代社会中一个被用来监控所有人的基础,张振宇说:「我十年前开始画这批作品,画的脸书都是採取正面,有其意涵,如同诸多人类早期艺术与现在的人脸辨识系统都採用正面律。」


「脸代表整体、大我、法界、佛、菩萨,关怀的是心念、众生、个体。这些对象又成为脸的一部份,也就是整体与个体、法界与心念、佛与众生不二之意。」若以宇宙生命为大我,众生都是一个细胞,不可能单独存在。万物息息相关,成为宇宙生命共同体。」此即张振宇对佛法的当代诠释。


「量子脸书系列」的脸或有孔子、愤怒尊像,但主要是佛、菩萨像。这些佛、菩萨像是张振宇用了几年考研了各朝艺术之精华,得出来的一合相,也是他理想的佛造像。其造型精美,蕴含著慈悲、智慧、庄严这三个特质。


「量子脸书」可约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笔者称之为史诗型的巨画。总共有七张,每张三米平方。张振宇说:「学佛将近四十年,体会很深。为了创作,我变卖家产,闭关创作、安贫乐道。不展画,也不卖画。一张至少画一年,……若无信念与愿力,如何成就?这批作品不但精美,而且意义重大!单就艺术的功力言,张振宇的绘画技巧,对造型、色彩、色调、整体气氛的掌握能力,都做得很精到,把非常複杂的图像整理得很和谐、井然有序;整张作品的律动感也很协调,毫无违和之处。除此之外,其内蕴跟原创性更是独到。这七件三米乘三米的巨作,包括了《华严经》、《法华经》、《金刚经》、《心经》、《地藏经》,另外还有与佛经相应的儒家圣典《论语》,以及总括中国历史的《二十五史》。


这七张画製作的艰辛,非一般人可想像。在过程中,如果不满意,就会全部重来,所以一张画下面其实都存在著好几层作品。如《心经》就画了七层,其中包括了以下三张。笔者戏称当科技进步到可以拨开不同层的油彩时,藏家原本收藏的一幅画可变成七幅画,何其划算的投资!这七张作品虽都标有年份,实际上是花了几年时间完成的,有时一张画画不下去时,就换另外一张来画。所以这些画虽起始有先后,也是同时进行的巨作。每幅花费一年以上的精力完成。在画巨作同时,张振宇以馀力穿插创作了些小幅作品。这些小品的艺术语言与大作一样,张振宇觉得有另一种趣味,有如音乐中有变奏曲。可惜因截稿日期在即,待将来继续论述。


这七张大画裡密密麻麻的图像,究竟代表什么深意呢?他认为华夏文明关怀的起点皆是整体。道家讲天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也就是说人不能只想著自我,终究要天人合一。儒家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一发心就把整个天下视为己任。佛法亦以无我整体为究竟。「有一细胞说我要独立,怎有可能。所以不能只想自己,必须与整体和谐,才能成就它的意义。如果以生命整体来说,佛教无我讲就是这个意思。这件作品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一个小婴儿,意义就在于任何一个人的出生都不是偶然的,都不能单独成立,一定是全息的。万物、众生都支持著你才能存在。我自己写了两句短话:『宇宙即道场,万物皆供养』!我们贡献了什么?为什么万物都要供养我们呢?鲜花让我们赏心悦目,美好的风景、空气,美食、亲戚朋友,都来支持我们,来肯定我们,你看这福报有多大!我们何德何能?」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张振宇超然的胸怀以及他的上师对他的影响。


七篇史诗

《金刚经》

金刚经 300×300cm 油彩画布 2009


标记二〇〇九年的《金刚经》,是「量子脸书」系列最早开始,也是最后完成的作品。张振宇研究《金刚经》三十年之久,穷究其理,对他来说意义重大,故选为此系列第一张创作。


《金刚经》最重要的讯息在于发「菩提心」。须菩提问佛,「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的回答就直接告诉我们这个菩提心是涵盖全体众生的,是帮助所有众生达到彻彻底底的无馀涅槃。张振宇以为这是大乘佛法非常重要的讯息,「你要先发心,才能逐渐成就佛、菩萨的境界。」


张振宇的《金刚经》也名为《一大事因缘》、《世界简史》,笔者以为用《金刚经》的「一合相」更能囊括画家所想表达的境界。这张画迭加了多层意像,佛脸、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和网路世界的电脑意象等。多层讯息与图像丝毫不违和,非常和谐完整。佛的脸象徵法界,世界简史象徵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众生,网路世界象徵真实与虚拟的不二性。


为何用「一合相」总结这幅画呢?《金刚经》:「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什么是一合相呢?就是众生世界观的总合,方便说为世界「一合相」。这中间涵盖了量子力学裡的「态迭加」、「概率波」的道理。也就是在众生意识尚没有介入观测对象时(包括微观、宏观世界),它是处于一种态迭加,有各种不确定的可能性(概率波)。所谓「一合相」,佛说乃是「因缘假和」而成,所以此画另又名为《一大事因缘》。


在画中,人类各种宗教、民族、时代的历史元素,整合成一大图像,让过去、现在、未来合而为一:基督教天使的叛变,创世纪的亚当、夏娃、印度教三神(湿婆、梵天 、毗湿奴 )、希腊的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儒家的孔子,道家的老子、庄子,太空、恐龙、进化论中的人类进化史,还有达文西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等等,全部都融入一个画面。张振宇还将各式各样人类文化、历史起源的说法,也集结在这个大整体裡,完成这件巨幅作品,这种企图心跨越了时间的无始,空间的无限。有意藉著地球历史的有限,指涉三千大千世界、宇宙的虚空。


《金刚经》的一合相的另一体现是网路世界,张振宇将佛法的观念用现代科技显现出来。网路世界的真实与虚拟,已经无法界定。三十年前,当网路出现在这个世界时,是被称为虚拟世界的,人们对它的感觉,既是无中生有,又无远弗届。但网路真的是虚拟世界吗?现在很多人沉迷在网路世界裡,几乎醒著的时间都耗在网路游戏裡,或网路平台,他们跟现实世界接触的时间几乎是零。而且,今天几乎所有人都脱离不了网路世界,手机就是网路世界,没有它我们几乎动弹不得,无法生活。所以真实与虚拟的界限实在已经很难分辨。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三界唯心」,当一个人用心在上面,那个当下就是真实的,它可以既是真实、又是虚拟的态迭加、一合相,端看一个人的态度与角度。


网路世界作为一个平台,可以将全体小我连结成一个大我,俱有打破政治、民族、宗教、文化的隔阂,把所有连结成一个大我,这是一个不得了的平等功能。这跟《金刚经》所阐述的「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相通的,所以张振宇觉得意义非凡!这样连结成一个大文化的趋势,是一种善念,「网路世界合成的一合相对众生是好事」,这也是张振宇在这张画上迭加了世界简史的理由。


这件作品不只在图像上、在艺术语言上完成对《金刚经》的一种诠释。在内容跟形式的统合上,结合了佛的法界、古今中外东方、西方的文明、历史、宗教,当代的网路世界。这张画不是简简单单的去描述佛、菩萨像或做出《金刚经》某某章节段落的插图,而是深入佛法,了解当代科技(量子力学)与发展(网路)所成之一合相。张振宇用独特的绘画语言,发展成一个成熟的艺术形式。

 

《法华经》

法华经 300×300cm 油彩画布 2008


《法华经》又名《大圆满》,虽「大圆满」是密教莲花生大师的一个法们,这件作品呈现的是法华经圆通、究竟的境界。也就是说这张画象徵十方诸佛皆大欢喜,众生大圆满的意思。佛教关怀的角度不只是人,还关怀一切众生、所有生命的形态,所以是超越人文主义与民族主义,纳所有宇宙的万物在内的一种悲愿,也就是说,佛的终极关怀和解答方案超越包含所有一切政治、宗教、哲学思想领域,所以叫作「大圆满」。


这张画迭加了这所有的元素;中轴呈现了中国的三教(儒、道、释)代表人物:由下而上分别为庄子弹琴、老子骑牛、婴儿(体现「宇宙即道场,万物皆供养」的理念)、孔子、菩萨、佛菩萨三尊。这样的胸怀反应了《法华经》「如来神力品」中说十方世界,如一佛土的境界。佛的世界就是这样一个一合相的世界,它可以涵融所有不同的宗教与思想,来自十万亿佛土的众生。中轴线右边是出家众、罗汉。「授记品」有四大声闻,授记作佛,「五百弟子授记品」中有罗汉授记的故事,意味皆得成佛。左边取自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也反映了「授学无学授记品」中有学、无学,同成佛道的理念。除了表现佛的世界超越宗教、哲学,张振宇也纳入了六道众生,画面下方的水中生物,陆地上的大象、河马、长颈鹿、鹿等等,超自然的动物龙、凤,天上飞的各种鸟类,应有尽有。象徵著佛全面、超然的关怀,众生皆得成佛的理念。


所有细节,讲究到位,绵密和谐。在这七件大画裡面,张振宇最喜欢这一件,因为图像上把佛的胸怀表达通透,而且他用了非常稀有的矿物原料,使画面整体色泽处理得像一块翡翠玉,散发出晶莹剔透的美感。整体画面(大我)与个别局部(小我);明暗、疏密,都处理得非常协调,一点都不违和。这必须靠很深的功力跟苦心才能达到。技术面、专业面的要求,非一般人所能想像。没有长年的闭关,专注、潜心创作,是不可能达到的境界。其细腻、精到之处,绝对可以媲美米开郎基罗的《最后的审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华严经》

华严经 300×300cm 油彩画布 2015


《华严经》又名《第十交响曲》,是佛典中对菩萨行说明最详尽的一部巨作。其中以「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从因位到果位的过程,详尽说明了大乘菩萨道的完美境界。画面中鼻梁上善财童子由因地,透过修行(释迦山中苦修像),行菩萨道(菩萨),到达果位(佛)正彰显了菩萨道修行的过程。


除此之外,《华严经》这部大经还传递了许多信息,张振宇择其要点而展开之。第一,《华严经》传递的是无限宇宙生命的全息理论。这个系统中,没有大小、时间、空间的限制,也就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一毫端也可以显现佛国世界。所以众生皆可成佛。也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容纳无限量成佛的众生与佛国世界。四大天王分居四方,戒护著庄严殊胜的佛土。第二,《华严经》所显现的是一个整体的庄严跟圆满,这是从果位来看的,一切皆庄严、华丽、殊胜、圆满。只看是否发心、有福与之相应。张振宇戏称若能相应「就等于网路接上线,可以到任何佛国。」张振宇显现的佛土境界,让众生观后心生欢喜、嚮往。


《第十交响曲》,反映了《华严经》中「十」的重要性(「十种甚深」、「十地品」、「菩萨十大愿」、「普贤十大愿」等等),张振宇还有意提出一个比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快乐颂」更高层次的极乐境界;他认为「人类有史以来,不管宗教、哲学、政治,所有一切所能描写的最庄严、华丽的宇宙生命的总体,我觉得比「快乐颂」更高的极乐,就是《第十交响曲》的究竟无限宇宙生命的全息系统存在的意义。」也就是普贤菩萨所示现出来的佛土圆满境界。

 

《心经》

心经 300×300cm 油彩画布 2011


《心经》,是比《金刚经》更浓缩的大乘佛教经典。该经是由观音菩萨在甚深禅定中照见到的实相说起;《心经》中的观音的眼睛是开著地,眼角含情,露出一丝泪水。


「同体大悲」必须跟「无缘大慈」和起来看,才能完整表达「慈悲」。三种慈悲中,生缘慈悲、法缘慈悲都有侷限性,只有无缘慈悲是最高的境界,是《金刚经》开头说的所有众生「我皆令入无馀涅槃,……实无众生得灭度者」,这是个非大菩萨所不能及的三轮体空的境界。「同体大悲」的「同体」也是属于无相的层次,救助众生是平等、普遍、无差别、无怨、无倦、无情绪、无终止、无退心的一种关怀;对象是包含一切众生的一切苦难。很明显地,张振宇的《同体大悲》中的观音显出慈悲像,眼神含泪,注视著众生。画中漩涡象徵著众生无止境的轮迴受难,而观音心生怜悯。张振宇说:「菩萨就是觉有情,是还有情的觉者。我……只画裸身的人,不分种族、年龄、性别,象徵无差别的平等心。」


《地藏经》

地藏经 300×300cm 油彩画布 2016


《地藏经》亦名《地狱乐园》,这件作品是取地藏菩萨为地狱救主的概念,用了愤怒尊作为对应其他同系列作品中的佛、菩萨脸像。仔细一看,画面中佈满了欲界流转生死、轮迴六道的众生,从最低到最高层次分别为地狱、恶鬼、畜生、人道、阿修罗、天道。张振宇认为这些琳琅满目、奇形怪状的众生相,颇受年轻一辈喜欢。


这张类似唐卡的巨幅作品,佛教经典中所描述大自在天居欲界顶。掌控欲界以下六道众生的生死轮迴。


「地狱」与「乐园」代表两个相互矛盾的语境,但其实正掌握了欲界众生「欲罢不能」的痛苦。张振宇说:「地狱也可以搞改革开放,地狱也可以变成一个主题乐园。…云霄飞车,吓得要死,还照常坐上去。晕得要呕吐,难受得要死,还是要买票去,去受罪!众生被虐待到那个地步,还欲罢不能。你很难说他很痛苦,也许他是很刺激。」总之倒头来还是流转生死。画面中的阳具正象徵著欲界,而魔王口中流出贪婪的汁液,引发下面熊熊烈火,贪婪享乐与煎熬间真是一线之隔。


张振宇这张画还有一个意涵,他提到莲花生大师自传中一句经典名言:「地狱是一切佛的上师」。所有佛都是从地狱学到如何教化众生,告诫众生要远离五毒:贪、嗔、痴、慢、疑。如果自我放逐,就会濒临地狱的深渊,为业报所苦,流转生死。这些都是佛法建构出来的宇宙生命观「把佛经读通后,你会发现,魔不可怕,魔境也是修行的过程。真正可怕的是自我。真正该怕的是业报!」若众生把地狱当为自己的上师,勤修三学「戒、定、慧」,行六波罗蜜,就不致堕入地狱。如果地狱的存在的目的是给修行人一种戒惕,这张画存在的意义就彰显出来了。


唐代吴道子画地狱变相,逼真到屠夫惊吓得放下屠刀,改操他业。我们虽无从目睹吴道子的创作,张振宇这张画的震撼力绝不亚于吴道子的地狱变相,它对沉迷声色的众生,是一个很好的警惕。

 

《二十五史》、《论语》

论语 300×300cm 油彩画布 2009


七幅巨作中有两幅是以孔子像为基层,象徵孔子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贡献与深远影响。


《论语》亦名《中华魂》,顾名思义也是以孔子的思想为基础,铺陈了儒家文化的传承与精神。《论语》要表达的不是《论语》这本书的内容,而是《论语》作为孔子思想影响中国五千年的精神,和它所传承的世界。


《中华魂》与《华夏史诗》都收纳了各式的中国历史图像,包括盘古开天地,神农、伏羲,还有从远古到当代的经典象徵。有大禹治水,文臣、武将。大禹是中国帝王的表徵,他採取疏导而非防堵的治国与治水方式,这其实是对当代政治的微言大义。图中还有喜马拉雅山。将世界最高峰放在鼻梁上,象徵中华民族的优秀。小婴儿的诞生象徵整体的守护与希望。嘴巴下唇安排成桥樑,右边为鼎,左为打穀机。桥樑象徵沟通,而且要口出善言、要悦耳,像音乐一般的呈现。鼎象徵「一言九鼎」、「心口合一」的诚信。打穀机则隐喻民以食为天的民生问题。


这张画的土黄色,也有多层意涵:华人是黄种人;华夏民族尚黄,以五行说,黄的方位居中,其五行性质为土。所以大地的颜色象徵中华民族的魂魄。此画浓缩五千年文化,代表整个华夏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是一件鼓舞民族尊严、历史认同的创作。


《二十五史》,又名《华夏史诗》总括中国历史。《二十五史》鼻梁上的龙象徵华人是龙的传人。在图中还绘製了很多近代史上的事件与人物,不分党派,从民族的立场与角度来创作的。它是《论语》作品的加强版、改良版,增加了些新元素。以佛教为基点,涵摄儒、道。放在「量子脸书」系列中展开,内涵延续当代佛教「量子脸书」的思路。他追求艺术形式的统一,也就是大我与个体,整体与局部的不二性。这些特质在这两张画中都表露无遗。


二十五史 300×300cm 油彩画布 2014


当代敦煌:佛教艺术的当代性

作为中西文化交流枢纽的敦煌,承载著四至十四世纪佛教文化的珍宝,数百个洞窟中保存著历朝佛教造像、绘画之精华。然自元朝以后,敦煌因为丝路被阻断,尘封在沙漠中,少有世人闻问。直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因殖民主义之入侵,英人、法人、德人、俄人、日人掀起了敦煌热,敦煌学俨然成为显学。其时张大千亦前往敦煌抚摹唐朝壁画,蔚为一时佳话。张大千的敦煌作品虽然以其妙手再现了大唐风范,成就了个人艺术造诣,并没有将佛教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如笔者所说,晚近佛教艺术创作虽亦颇多佳作,但缺乏突破性的发展,中国佛教艺术之开创停滞久矣,恰如敦煌存封于荒漠中之遗憾。


佛教艺术再造光辉,不仅仅是艺术造诣的问题,更必以崭新的方式、宏观的视野,呈现佛陀的精神。张振宇过去十年的作品让笔者看到了曙光。张振宇深信佛法,鑽研佛理,自有其独到见解。他又以求真理的态度,将西方近代在量子力学上的成就导入自己对佛学的研究,益加坚定了他的信仰。也因为如此,张振宇对儒家也是从全民族、全历史的态度著手,创作了《二十五史》与《论语》这样的巨作。与之对应的《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心经》从佛的视野各别彰显了佛国世界的无始、无垠、圆满、全息、大悲的一合相、一大事因缘。《地藏经》从地狱的存在戒惕六道众生谨守戒律,行波罗蜜的重要。


本于发大菩提心的信念,尝试著为他的佛国建构蓝图。根据对经典的研究,综合了各种图像,融古今新知于一炉,创造了他的「量子脸书」系列。本于佛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愿力,也学习著从关怀所有众生的角度,开创佛教艺术无限生命全息的宇宙观。历史上大概还找不到有这种魄力、雄心,以这样宏观视野来诠释佛教的艺术家。(完)



微信扫一扫
关注铸造美术馆公众号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