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尾纹和歌谣”
——棉花个人作品展
2019年7月6日,“鱼尾纹和歌谣 ——棉花个人作品展”将在上海浦东新区金桥碧云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将集中展出独立艺术家棉花近年来创作的绘画、雕塑及影像等重要作品,特别是艺术家依托童年居住的故乡老宅创作的几组作品更是第一次面对公众展出。
对于主办方金桥碧云美术馆来说,“新海派”艺术体系研究是美术馆长期的关注方向。何为“新海派”?金桥碧云美术馆立足于上海浦东新区有着小联合国之美誉的碧云国际社区,立足浦东,放眼国际,秉承艺术“无边界、无国界”的原则,此次展览便是美术馆所做出的探索和呈现。
作为一名生活在上海的独立艺术家,棉花此次展出的作品皆是关乎乡土、关乎时间、关乎生命思考之上的艺术创作,充满诗意和深情。这次展览也是美术馆对上海及浦东广大民众一次诗性的回馈。
本次展览邀请到了著名艺术学者、策展人沈奇岚担任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展览名“鱼尾纹和歌谣”便由她选取自棉花的一首诗歌作品。而她为本次展览所写的《一边是天空,一边是歌声》,不仅仅是对艺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剖析,更是对艺术和人性深处的精神性、时间性、共通性进行了感性融汇理性的独到解读。
“鱼尾纹和歌谣”
——棉花个人作品展
主办:金桥碧云美术馆
承办:上海浦东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艺术浦东(上海)艺术品有限公司
开幕:2019年7月6日 15:00
展期:2019年7月7日-8月25日
开放时间:10:00-17:00 (周一闭馆)
地址:浦东新区红枫路151号
停车提示
碧云路1199弄
金桥碧云花园服务公寓停车场

Love 布面油画 120cm×120cm
一边是天空,一边是歌声
文 / 沈奇岚
这是一个盛大的时代,每个人的视觉每天都在经历着接近饱和的体验,这也是一个加速的时代,每个人都身不由己地被卷入各种各样的潮流,在不同的赛道上奔波不休。棉花的《鱼尾纹和歌谣》个展,可能是这个宏大叙事的时代里,一阙奇妙的歌谣,不激流勇进,不时髦、不亢奋,没有宣言,甚至没有什么野心,却让人忍不住停下脚步,想听清她低吟的歌谣。

倾诉 布面油画 200cm×200cm
棉花和她的艺术作品是浑然一体的。她依凭着直觉、天赋和自我学习,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在画面上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世界。引用任何艺术理论去分析棉花的作品,都有种失效的感觉。当代艺术关于观念的游戏和乐趣,和她没有关系。她从不在乎或迎合任何所谓艺术谈资。
将神经如此裸露在空气之中,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可她如此忠于画布,有种信徒式的虔诚。她的骄傲和笨拙,她的深情和忘我,在作品中毫不保留地呈现。

秘密 布面油画 200cm×450cm
逻辑和理性并非棉花创作的第一原则,汹涌而至的情感是她在画布上的推动力。依托情感进行创作对艺术家而言其实是一件危险的事情,犹如燃烧生命,究竟有多少燃料可供燃烧?可是棉花好像不太在乎这种耗损,把生命中奔涌的情感去结晶为作品,是她毫不犹豫的选择,尽管那可能是一种不合时宜的真诚。
她说:“我对天地宇宙间一切可见及不可见的事物怀有敬畏之心。所有生命自诞生初始便具备诗性和神性,而所有真正持久的爱和美皆隐含悲伤。我的作品始终围绕生命自身的宏大和细微及其所涵盖的一切。以前、现在、将来,都不会偏移。”
与她共鸣的,是天地大美,是古希腊剧中的命运和选择,是星辰和星辰之间的神秘引力,是那些不可抗拒的生命的神奇。

初心 布面油画 230cm×460cm
这个世界和时代在加速运动,生活如同洗衣机里的衣服一样被加速甩动,每个人都在奋力奔跑才不被甩出原有的轨道。棉花是一个溢出这个加速机制的存在,在她的很多作品里分明可以感受到脱离了加速的地心引力,在外太空静静生长。她的生活状态和创作,都依照自己的速度、趣味和直觉,以及本能。她以各种方式唱诵着对生命的深情,在这个灵魂跟不上脚步的时代,是难得的。她创造了一种属于自己的节奏,这份独一无二的节奏,在这个时代是珍贵的。

情书 布面油画 200cm×200cm
棉花让我想起其他一些拥有自己节奏的、无法被归纳的女艺术家。比如美国著名女艺术家乔治亚·欧姬芙(Georgia O'keeffe),在荒漠的边缘静静地画着花朵和牛骨、画着宇宙的秘密;比如天真画派里非常杰出的法国艺术家萨贺芬(Séraphine Louis),天赋之下画出的花朵和树叶,每一瓣都是生命的激情;还有近日刚刚被挖掘的北欧瑞典的女艺术家西尔玛·阿芙·柯林特(Hilma Af Klint),她说她是为100年之后的观众所作的绘画,100年前她的绘画无人能懂,而今天在最好的美术馆里展出……
她们都拥有一种植物的静默和热烈,如同波兰诗人辛波斯卡的诗中所写:“我知道叶片、花瓣、穗子、球果、茎干为何物,四月和十二月将对你们做些什么!”她们是自然和生命的信徒。

冬之圆舞曲 布面油画 120cm×120cm
女性艺术家对于大地的直觉感受和表达,或许可以免于时代急流的打搅。而男性往往出于生存的策略,无论是抵抗还是屈从,无论是如鱼得水还是乘风破浪,总是被裹挟在了时代潮流之中。虽然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去皱的水光针,消除岁月的痕迹。而棉花由衷地拥抱着鱼尾纹,于她那是岁月的馈赠。拥有鱼尾纹和歌谣的生命,才是真实可亲的。在加速的时代里,棉花的作品承载着溢出的时间,描绘着生命可能抵达的另一种真实,蕴含着神秘和惊喜。

爱的咏叹调 布面油画 100cm×120cm
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中,是很容易辨认出一些“聪明的作品”的。棉花的作品从来不属于这一类。在作品中,她毫不遮掩她的自卑和骄傲,还有她的笨拙和专注。她想交托给画布和观众的,是一个完整的、真诚的自己。这种毫无策略的态度,让人感慨。艺术家这个身份,对棉花而言,不是职业身份,而是信仰本身。
记得有一次和她谈到世俗的规则和生命的追求,她笑笑说:“可能,我就是一朵野花啊!”
她给自己取名棉花,因为棉花是一种庄稼,开花的时候并不好看也不香,却真实,带着田野的记忆。

图兰朵 布面油画 150cm×100cm
棉花除了画画,也写诗。
就用辛波斯卡的话,呼应棉花的绘画吧:“在诗歌语言中,每一个词语都被权衡,绝无寻常或正常之物。没有一块石头或一朵石头之上的云是寻常的。没有一个白昼和白昼之后的夜晚是寻常的。总之,没有一个存在,没有任何人的存在是寻常的。”

远方 布面油画 100cm×80cm
就在这一刻,池塘里的蝌蚪甩着尾巴,却已经长出了细小的腿划动着;玫瑰在无人的巷子里兀自盛放;海鸥在天空滑翔,在云朵和云朵之间一掠而过;一丝鱼尾纹悄悄地落在了你我的眼角,草原上有代代相传的歌谣被轻轻传唱。
一边是天空,一边是歌声。

Skyland 布面油画 150cm×200cm
关于艺术家
棉花,独立艺术家
棉花相继在上海美术馆、多伦现代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安徽博物馆、深圳大学美术馆等多家美术馆举办了自己的个展,并多次受邀至欧洲等国家参加展览。作品被中、意、加、新、美、德、韩、法、澳等多国藏家收藏。
关于学术主持
沈奇岚,艺术评论家,策展人,文化学者
德国明斯特大学哲学博士,关注艺术与哲学的持续对话。曾任《艺术世界》编辑部主任,中南传媒浦睿文化艺术部主编,现兼任《书城》杂志编委。曾联合策划《时间的裂缝》、德国战后艺术大师《A.R.Penck:暗喻会否成真?》首个亚洲大型回顾展、《AngelusNovus苍穹下》德国当代艺术展等多个国际性大展并受邀为多个国际艺术大展的顾问和学术主持。

金桥碧云美术馆是浦东新区人民政府的第一所集收藏、研究、展览、审美教育、文化交流、公众服务于一体的公共美术馆,未来将打造以“新海派”文化为核心的“新美术”馆空间,并联动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创产业,提高市民的文化归属感,树立特色鲜明的“上海品牌”。金桥碧云美术馆落于浦东新区金桥碧云国际社区的黄金位置,共有三层展览和活动空间,总建筑面积约为51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约1900平方米,并包含一个近400平方米的恒温恒湿地下作品仓储空间。
· 继续阅读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