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二战后欧洲舞台空间的变革与发展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点击上方蓝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置)标(顶)”


“二战”后,满目疮痍的欧洲迎来了变革与复苏,在战争中遭到毁坏的剧场开始快速重建。剧场技术迅猛发展,电力驱动和液压驱动系统取代了已经使用数百年的配重系统,灯泡、仪器、调光器和控制台技术等领域也取得了多重进步。在社会意识变革和技术进步的作用下,战后欧洲各国的剧场舞台空间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战后意大利的舞台空间


由卢卡·隆柯尼(Luca Ronconi与桑吉内蒂做布景设计的剧目《疯狂的罗兰》受到国际瞩目,这部作品包括众多人物角色和神兽、魔法城堡、魔法师、被囚禁的少女以及骑士冒险等情节。与固定舞台上循序渐进地表演故事情节不同,是两个或多个情节在不同的戏剧空间同时演出。该戏剧空间大小约120英尺长、45英尺宽,舞台设在剧院的两端,高大的戏车和观众占据了舞台之间的空间。演员在戏车上表演,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走动随意观看,该剧的总体效果与街道露天表演或游行有些类似。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疯狂的罗兰》,1969年


在西方文化中,圆形空间使人想起马戏场。1973年,导演乔尔焦·斯特雷勒与设计师埃兹约·弗里热利奥(Ezio Frigerio)将《李尔王》的舞台空间打造成为一个圆形空间,斯特雷勒把该设计称为“傻瓜大剧院,大马戏场,用来表现生活和历史的宇宙竞技场”。一位评论家论述该作品“表演在圆形的斜坡内呈现,斜坡用绳索拉伸、固定,表演空间是一个小型马戏场。舞台上使用了一种不常用的材料——黑色有光泽的碎石,其重量和密度比石头小——碎石的光泽象征马戏团地板上的锯屑人”。


李尔王》,1973年


除此之外,二人合作的作品《一仆二主》直到20世纪末仍然是米兰皮科洛剧院的保留剧目。弗里热利奥设计的布景主要由挂在杆子上的幕布组成,给观众以公共广场随意搭建的视觉印象。


《一仆二主》


战后德国的舞台空间


德国战后的舞台设计无可避免地要提到瓦格纳家族,德国理查德·瓦格纳歌剧年度庆典——拜罗伊特音乐节,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瓦格纳时期使用的布景设计方法。然而,“二战”后,该组织开始有所改变,引起了许多瓦格纳音乐作品保守派人士的强烈不满。瓦格纳的孙子维兰德·瓦格纳成为二战后理查德·瓦格纳歌剧年度庆典最主要的设计师,一直担任该职位直到逝世。维兰德去世后,他的弟弟沃尔夫冈·瓦格纳继承了他的职位。


1970年,沃尔夫冈·瓦格纳为《尼伯龙根的指环》设计布景,清晰的表明拜罗伊特音乐节的设计方向已经发生了改变,其设计更接近阿庇亚的艺术观点。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大型凹面圆盘结构构成了正式的象征性的统一,有人可能会说,圆盘是宇宙和指环的图像,在《莱茵的黄金》中,圆盘完好无损,随着罪行的累积,圆盘破碎成数个片段········最终在《诸神的黄昏》中,在洪水情节和净化情节之后,圆盘重现光滑、规则的外观,召唤着一个新的世界”。1976年,沃尔夫冈·瓦格纳开始从家族之外招募设计师,他计划每四年上演一次《尼伯龙根的指环》,每一次都采用全新的设计方式并启用新的导演和新的设计师。在诠释歌剧内涵方面,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更上一层楼。


《尼伯龙根的指环》,1970年


“二战”后,许多才华横溢的设计师在德国从事设计工作。设计师威尔弗雷德·明克斯在德国最激进的剧院不莱梅市立剧院创造了德国最知名的设计方法——不莱梅风格。明克斯的大多数布景会让人不自觉地关注镜框舞台和假台口。然而,在舞台上,那些与剧作看起来毫不相干的物品自始至终没有任何变动,舞台是用来激发观众想象的,而不是用来提供真实地点的图像。舞台不是发生事件的地点,而是呈现变化可能性的地点。由他做布景设计的歌德的诗歌《托尔夸托塔索》成为德国学校课程的标准组成部分。该剧开始质疑剧作的思想观念,并反思传统的戏剧舞台呈现方法。剧本可以自由修改,通过明克斯的布景,剧作得到重新诠释。舞台地板上铺着绿色地毯,舞台周边用一种有机玻璃围起,这种这种玻璃板是一种透明的亚克力树脂,透过它看不到可识别的入口。在这种围场效果中,16世纪的诗人塔索像是受过训练的动物,希望即刻为宫廷表演。


《托尔夸托塔索》


其他设计师因其设计的多样性而受到关注。沃特鲁巴为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设计了一个粗糙石块的布景。在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安德里亚斯·莱因哈特为作品《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设计的布景由一个巨型直立人体躯干模型组成。歌手开唱时,需依靠该模型。


《俄狄浦斯王》,1960年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1974年


战后法国的舞台空间


“二战”后,法国涌现出许多著名设计作品,包括理查德· 佩杜齐( Richard Peduzzi ) 为马娄(Marlowe)的《巴黎大屠杀》设计的布景。该剧由法国维乐班国立大众剧院的导演帕特里斯·夏洛尔( Patrice Chereau )执导。表演区域被高大的建筑包围,舞台地面是16英寸深的血色液体,用轨道移动被液体淹没的平台。


《巴黎大屠杀》,1972年


伊夫·波娜(Yves Bonat) 为比才的《卡门》设计了一个怀旧的四形舞台空间,舞台上方悬挂着天蓬。该剧在布鲁塞尔皇家马内歌剧院上演。1963年,在巴黎,雅克·诺尔为剧作家欧仁·尤内斯库的《空中漫步》设计的布景,有一个弯曲的高空空间, 主要演员在这里漫步。


《卡门》,1961年


《空中漫步》,1963年


1964年,由阿里亚娜·姆努什金创办的太阳剧社成为当时非常有影响力的法国剧团。姆努什金宣称她的目标是建成一个这样的剧团——“在这里,人与人能够在古老的场景中合作,没有导演,没有技术人员”,剧团平等、公正,剧团每位成员都有资格扮演任意角色。在剧团的早期作品中,最成功的剧目是《1789:在幸福完美的时候革命应该停止》。《1789》的舞台平面图由罗伯特·莫斯科索( Roberto  Moscoso)绘制。舞台由一些升起的平台组成,平台周围是大片空地。正如一位批评家所说“太阳剧社的演员扮演滑稽演员、骗子、集市上变戏法的人,他们正是《1789》中的各类人物角色”。在整个演出过程中,大多数观众站在空地上观看演出,他们回想起法国大革命,表现出对法国现状的不满,并对演出做出热烈的回应。


罗伯特·莫斯科索为太阳剧社设计的布景


20世纪80年代早期,太阳剧社决定上演莎士比亚的四部戏剧,其中三部是历史剧《理查二世》和《亨利四世》(上、下篇)。居伊·克劳德·弗朗索瓦长期担任姆努什金的工程师和布景设计师,他在舞台呈现中混合了日本武士和其他亚洲元素的绘画意象和服装。这些作品大获全胜,并在多地巡演。1990年至1992年期间,弗朗索瓦在剧作《阿特柔斯之家》的布景设计中使用类似方法舞台呈现也运用了亚洲元素,最明显的是卡塔卡利舞这种风格化的印度舞蹈。作品又一次取得了极大成功,在欧洲和美国多地巡演。弗朗索瓦认为,到20世纪末,布景设计会涉及多种国际风格,也会在许多国家同时存在各种各样的布景设计风格和方法。


《理查二世》,1981年


战后英国的舞台空间


20世纪下半叶,英国设计师们凭借他们的设计作品而备受世界瞩目。英国的文化氛围支持戏剧活动,并与欧洲其他艺术创新实践保持密切关系。相比流行文化中的娱乐活动,英国观众往往更重视艺术表现形式和创新。或许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英国丰富而悠久的戏剧传统,另一部原因是“二战”后政府对艺术的财政支持,国家剧院的雄厚实力,以及高水平的表演、导演和设计。


那些最令人振奋的战后作品,似乎总与世界顶级导演彼得·布鲁克( Peter Brook)联系在一起。彼得·布鲁克与多位设计师合作过。莎土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是他最知名的作品之一。1972年,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院演出了这部作品,莎莉·雅各布斯(SalyJacobs)担任布景设计师。布景由三面没有任何装饰的白墙组成,安装的大门没有门框,因而墙壁显得完好无损。墙壁顶端有天桥,演员经常在那里就位,向下俯视白色盒子(由三面白墙形成)  里的演员。秋干悬挂在表演区上方,供演员使用,使得表演区域的外观看起来像一个马戏空间。那些身穿戏服的演员使观众想起杂技演员。在白墙下面,一个编织工戴上小丑的鼻子和耳罩,变成了一个傻瓜。该剧布景旨在削弱传统的布景,通过突出森林中的精灵来创造出一个魔法场景。在彼得。布鲁克导演的作品中,人们能看清剧中人物是如何飞行的,因为他们使用清晰可见的设备来悬吊。这种布景方法改变了长期以来所建立的传统,所以观众可以从另一个视角观看演出。


《仲夏夜之梦》,1972年


1970年,彼得·布鲁克在巴黎成立了国际戏剧研究中心,他在这里研究了多个与表演相关的课题。彼得·布鲁克导演了数部作品,后来改编了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1985年,《摩诃婆罗多》首次用法语公演。该剧被分成三个部分,演出时间长达9个小时。该剧的设计师由克洛伊·奥博伦斯基(ChloeObolensky) 担任。首演地点是在法国阿维尼翁(Avignon)郊区的一个采石场。作品依靠这个可以适用于各种环境的通用地点演出。在这里,故事中的两个氏族通过争斗的方式解决分歧。舞台前面是一片带有小湖的平地,有多种用途。舞台中间的位置是一条河,河水在流淌,这条河作为敌对势力之间的分界线。在小河之上架有一座小桥。后墙处有粗糙的石头支撑,可以用于安装火炬或演员落坐。由于布景设计中,每个地点变化多样,所以营造了神秘空间的效果而不是具体地点的效果。


《摩诃婆罗多》,1985年


与布鲁克一样,帕梅拉·霍华德(Pamela Howard)经常运用非常规的方法演出。她的作品以特定地点闻名,特定地点使观众能够体验到表演者与表演之间的非传统关系。在她的著作《何为场景设计?》( What Is Scenography?)中,她描述“空间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现存印象”。霍华德主张综合运用多种元素创造一体化的视觉作品和戏剧作品。布景、服装、灯光和表演不被视为独立的艺术表达方式,而是互相支持的。更确切地说,这些元素是被作为一体的表达方式来构想和发展的。


2003年,理查德·哈德逊(Richard Hudson) 设计的《塔梅拉诺》(Taerlano)布景成为布拉格四年展当年最佳设计,摘得金奖桂冠。《塔梅拉诺》由乔治·F·亨德尔(George F Handel) 创作,2001年在佛罗伦萨佩尔戈拉歌剧院(Teatro all Pergola)上演。哈德森的布景设计多运用鲜明的色彩和扭曲的透视。对于他的设计作品,他坦言“ 我偏爱细长的倾斜地板,封闭的墙壁或弧形画幕——例如, 在《俄克拉荷马》中使用过,我也喜欢假透视”。他为歌剧和音乐剧做的舞台设计远远多于话剧;著名的布景设计包括那些为莫扎特、斯特拉文斯基、柴可夫斯基和瓦格纳的歌剧以及契诃夫、易卜生和亚历山大·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剧作所做的设计。


《塔梅拉诺》,2001年


拉尔夫 · 科尔泰(Ralph Koltai)最知名的设计作品《塔弗纳》,是一部由彼得·马克斯韦尔·戴维斯(Peter Maxwell Davies)创作,1972年在伦敦皇家歌剧院演出的歌剧。另一部著名的布景设计是《士兵们》一部由伯纳德·阿洛伊斯·齐默尔曼(Bernard Alois Zimmermann)创作,在里昂歌剧院演出的歌剧。该剧以一部18世纪的德国戏剧为蓝本,内容涉及当时士兵对妇女的侮辱。科尔泰设计的布景由女人的身体组成,女人的身体被分成三部分,每个部分充当一个表演区。拉尔夫·科尔泰的另一个获奖设计《大都会》(Metropolis),以弗里茨·朗( Fritz Lang)1926年的默片为蓝本,舞台机械尤为复杂。科尔泰能够在狭小的空间内安装和操控这些机械,因而备受称赞。科尔泰以他的雄心壮志而闻名,他不是一位被动的设计师,他从不等待导演的创作愿景或等待作品呈现的机会。他对戏剧兴趣十足,致力于布景设计工作,然后寻找一位可以与他合作的导演。


《士兵们》,1983年


《大都会》,1989年



该文章摘自书籍

《布景制作:欧洲和美国舞台设计与技术史》



本书正在舞美书店独家发售

限量40本

先到先得

欢迎扫码购书


责编:邓婧波



媒体合作平台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