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lf-Portrait; October 18, 1953, New York, NY
“Well, I suppose nothing is meant to last forever. We have to make room for other people. It’s a wheel. You get on, you have to go to the end. And then somebody has the same opportunity to go to the end and so on.”
– Vivian Maier
Vivian Maier(1926年2月1日—2009年4月21日),她出生自法国,1951年从法国移居美国纽约,1956年又搬迁至芝加哥。在接下来的40多年里,她在芝加哥做保姆。身为一名犹太难民,她独自生活,并没有任何家人与朋友。
兼职历史学者、职业房地产经纪人约翰·马鲁夫(John Maloof,2014年时33岁)在2007年的一场旧物拍卖(Storage Auction)上以380美元买下了一个没有标记的箱子中的30000多张底片,再现出迈尔的生活和作品;一开始他在google查找她的名字,结果完全没任何相关的词条,然后他通过一些票据,逐个打电话询问,被得知Vivian居然是一位“保姆”,约翰整理扫描出一些照片并上传到网络上,结果意外得到很多人的赞扬,他做了个决定-把其他所有被拍卖掉的胶卷盒全部联系购买回家,并开始研究这个传奇色彩的女人。
2013年,马鲁夫和查理·西斯科尔(Charlie Siskel)共同执导了一部新的纪录片:《寻找薇薇安·迈尔》,这部影片于2014年3月底开始在美国的各大影院上映。
Left: Vivian Maier’s bathroom doubled as a darkroom.
Right: Some of Vivian Maier’s various cameras
寻找她的过程好像是在看一部悬疑剧。
神秘,古怪,不为人所知。
比起拍出这么好的照片,人们似乎更想知道她究竟是谁,她的背景。
在姐姐房间里看见她的第一印象是“从哪儿找来这样一位女士来做保姆?”其中一位雇佣薇薇安的雇主的妹妹回忆道。言外之意,这么年轻的女士怎么做得来保姆。
大部分时间她穿男士夹克、男式皮鞋,戴一个大帽子,不停地拍照。
大家都觉得她很古怪。她极其注重隐私,在找工作见每一位雇主时都会提出自己的房间一定要有锁。自己的秘密需要一个安全不被打扰的空间。
她没有买任何医疗保险。那她不害怕吗?她说“Poor are too poor to die.”穷人穷到死不了。她把自己定义为穷人。
她始终一个人,没有人知道她有没有家人,大部分人都认为她是法国人,因为她说着带有法国口音的英语,但事实上她出生在纽约,只是随着母亲在法国待过一段时间。这是她不想与任何人有关系的讯号。
约翰采访薇薇安的雇主们得知,她曾经跟其中一位雇主说过,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纽约一家服装厂做女工。但她很快意识到,她想做一份能在太阳下工作的活儿。
在做保姆期间,她也做了一件非常另大家神往的事:环游世界。




亲爱的西蒙先生,
我经常会看我以前拍的尚普索风光,它们被您放大成了明信片,我爱这些美丽的风景照,它们让我想起您。
我有个请求,不知能否跨越地域的隔绝,再次合作。
我喜欢您这样的手艺,我是个很难搞的人,毫无疑问您也知道,或许我能把胶卷寄过来给您印。
我有一堆很棒的照片,是用我的新禄来相机拍的,自从回到美国后,我做了许多实验,我自认为它们还不错,我说一堆的时候,其实是指的很大一堆。请注意,我不想要高光,因为我偏爱亚光,请您给我印明信片同样一种纸,最后,请告诉我您对照片的看法。
原来薇薇安是想要把照片印出来的!
也许她只是不希望自己的宝贝被人诟病,因为只要有人看,就会有争议。不过她还是希望能得到摄影实验室的知己的认可。
她不顾一切地拍照,却不是一个称职的保姆。在需要看管的小孩被车擦过跌倒在地上时,她毫不动容,只顾拍照,甚至表情透露出来,觉得这是一个多好的瞬间,的确,她关心能不能抓住这个精彩的瞬间多过关心小孩的安危。

self-portraits
self-portraits color
摄影评论家拿她与robert frank,Lisette model,Helen levitt ,Diane arbus等当代摄影大师相媲美,赞美她杰出的构图。一张张的黑白街头摄影,直接而强烈,街上的孩童,工人,老人,情侣,乞丐,精准丝毫不差地记录了人们脸上的表情,也让我不由想起布列松,照片内容横跨1950-1970年代的纽约,芝加哥,并远及埃及,泰国,南非等地。数以万计的底片中,没有一张被冲洗出来。
STREET
她背着的Rolleiflex相机,总是在拍照。这种挂在脖子上的老相机由上往下对焦,取景器在上方,对拍摄对象比較不具威胁性,也就不太容易被对象发现,霎那间的人生百态就被捕捉到。
COLOR
薇薇安让我想起毛姆笔下的查尔斯,她何尝不是在追逐自己的厄运,满地都是六便士,只有她抬头看到了月亮。
薇薇安最后在社区里孤独终老,精神恍惚,靠救济也无法生活下去。
查尔斯自我流放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身患麻风,双目失明。
这些被大家认为是很惨的结局,在我看来却并不能唤起我的怜悯,让我产生动容的情感只有敬畏。




不知道薇薇安最后有没有后悔她年轻时的选择。她在穷困潦倒的时候曾经碰见过她以前的一个雇主,她恳求对方与她叙叙旧,然而被拒绝了。孤独是需要代价的,选择另辟蹊径,就需要承受同等的不理解。
薇薇安一生没有结婚,没有小孩,我想她是把她的相机,收藏和秘密代替了所有我们认为一个人必须拥有的东西。
更多相片:http://www.vivianmaier.com
纪录片资源:
http://www.findingvivianmaier.com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g4ODQzOTIw.html
纪录片《Finding Vivian Maier》于2013年9月份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期间首映。影片揭示她的双面人生:生前才华横溢,却默默无闻做了40年保姆,去世后留下10万多张芝加哥街景和街头人像底片,2007年在一场拍卖会上被电影制片人John Maloof拍得后重见天日,她遂被摄影界公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
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纪录长片(提名)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站:http://www.vivianmaier.com/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AMNUA数字展厅;
为保证流畅体验,建议在wifi环境中观看;
投稿信箱:amnuamedia@163.com;
文章版权归AMNUA视野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