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在喜马拉雅FM上隆重推出对谈节目——喜玛拉雅美术馆的客厅。每周一期,揭开“高冷”艺术圈的面纱,对谈文化艺术精彩人士。带领大家了解文化艺术人士对当下的感知对外界的反应。从文化艺术的视角刷新对世界的认识。版权归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所有,未经授权请勿刊载。
本期嘉宾
林小雯,策展人,出生及成长于澳门。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汉语言学及艺术学双学士学位。曾任职澳门文化局,负责研究、规划及实施本地文创产业政策。近年获澳门文化局资助赴美留学,取得纽约大学艺术行政硕士学位,并先后任职于美国华人博物馆及纽约市文化局公共艺术部门,现服务于纽约社区艺术组织,并于纽约及澳门从事独立策展及写作,探索当代艺术中的另类实践,并延续对澳门艺术生态及本土书写的关注。
收听节目请点击
阅读原文或扫码
SHM 你筹备今年威尼斯双年展澳门馆期间一直承受着各种压力,办展的整个过程中你有怎样的收获呢?有什么意外之喜吗?
林:过程实在是太痛苦,但收获的东西也很多。较大的一个收获是作为年轻策展人怎样建立自信,这也包括身为澳门人对待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
因为我本身一直对于澳门文化身份的相关讨论很感兴趣,但是大学离开澳门之后,跟其他地方的人接触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思虑和困扰。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或者研究香港电影怎么表述澳门形象的时候,常和我们自己的理解不太一样。
刘慧德《九曲桥》|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现场
这次有两个作品,一个叫《人山人海》,用复杂的工艺还原澳门人山人海的景象,这个作品其实是对澳门博彩旅游业把整个城市面貌改变的一种抨击;另外一个作品叫《九曲桥》,是澳门本地人才去的一个公园。我们在研究它的历史时发现,这是澳门第一代赌王建的私家花园,他花了很多钱把苏州园林搬到了澳门。其实这样一个我们觉得远离澳门赌场的生活空间,都跟博彩业历史是有关系的。
澳门新葡京赌场
SHM 你把此次威尼斯双年展澳门馆主题定为“现形记”,是暗示澳门隐形在了博彩业的风光之后吗?
林:对,澳门隐形已经很久了。16世纪的时候它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所以早期西方的地图里中国的城市可能只会标记北京和澳门这两个城市。但后来香港成为一个更为重要的国际港口,澳门的地位就慢慢开始没落了,变得特别安静。且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和英国的殖民统治很不一样,英国人其实在香港培养了管制的精英阶层去形成一个公民社会。但葡萄牙人没留下这方面影响。所以当初回归的时候,整个澳门其实很穷,没有什么产业,治安糟糕,被认为是一个小渔村。很多香港电影就会把澳门塑造成这样一种形象。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参展艺术家:刘慧德
这种隐形其实也是历史性的,但博彩业发展了后,带来了很大的收益,澳门在国际上也更加有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组成的某种形象被过度地放大了,然后很多本土文化的东西被忽略了、流失了。
??Paul Tsui拍摄的澳门街景
SHM 两届威尼斯双年展的澳门馆有什么差别呢?
林:先说澳门馆,上一届是一位很资深的艺术家王祯宝,主题叫“盆栽如梦”,他作品中的灵感来源于《山海经》,其中含一些关于澳门的景观的描述。我觉得那年的澳门馆真的很澳门,没有強烈的抨击,艺术家选择比较诗意地表达在澳门的感受。而今年的展览,我们反而更希望去把澳门人“隐形”、“沈默”的印象丢掉。
王祯宝《盆栽如梦》|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澳门馆参展作品
上一届双年展的口号是“艺术万岁”,其实有种在高呼“无论外面发生什么,我们对艺术有一种内在的推崇”的感觉,今年反而有更多的社会碰撞。“愿你生活在一个有趣的时代”,其实是一句美国在社会动荡的时期大家互相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带出了一些社会议题和责任,今年很多的展馆都在回应这样的一些主题。
刘慧德《人山人海》| 第58届威尼斯双年展现场
SHM 澳门的博彩企业有赞助艺术相关的活动、艺术节吗?
林:其实每个赌场的喜好、投入都不太一样。如果他们哪年的盈收好了,公关部门可能会支持一些公益项目,不一定是艺术;或者市场部为吸引游客,邀请一些国际上知名的艺术家,做一个比较有人气的展览,其实对本地的艺术家帮助不大。
澳门美狮美高梅艺术空间
SHM 其实澳门是一个很好的窗口去发展艺术?
林:其实澳门的艺术家,确实没有太多商业或政治上的包袱。这几年可能商业上开始有一些支持,机会越来越多,艺术家开始会去投其所好,创作的独立性好像削弱了一点。但澳门也有比较独立的艺术团体,比如有一个摄影团体叫方言社,没有拿政府的太多资源来做,很年轻、活跃,澳门还是有一些类似的团体。
(左起)方言社创始人:黃霐雴、楊俊荣、鄧国豪
SHM 澳门、葡萄牙的艺术互通吗?
林:澳门是葡萄牙前殖民地,澳门回归以前,也有比较现代的艺术市场模式,由收藏家、艺术机构去推动艺术,这件事主要是葡萄牙人在做。即便是回归以后,历史沿袭一直还在,所以澳门很多艺术家,如果选择在国际上去做展览的话往往就会选择葡萄牙。但其实这样有点局限了,国际上的曝光也太单一。我其实很希望有机会做一个有意思的、关于文化联系上的主题,我也希望有一些艺术家能够扩展到其他国家去展览。(完整内容请收听FM)
收听节目请点击
阅读原文或扫码
本期内容索引
00:02:27 年轻策展人建立自信
00:04:38 “现形记”现形澳门
00:13:22 道教的鬼怪元素在作品的体现
00:19:00 澳门和威尼斯很相似
00:22:20 上一届澳门馆内容
00:28:30 澳门博彩业和澳门艺术
00:32:34 澳门艺术家缺平台
00:35:50 澳门和葡萄牙的艺术互通
采访、音频|邵沁韵
图文整理|邵沁韵、温雯琪
图文编辑|宋兆云、Asoka、Sophie
当前展览 what's on
往期精选 previously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