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杨皓宇:表演这件事,让人想想就美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

这是《每一件美妙的小事》开排第一天,杨皓宇的全部随身物品包括:藏青色渔夫帽、手机,以及一个装了剧本的纸袋。


熟悉的人都知道,这属于他常年的习惯——走进排练厅那一刻,要尽可能暂时远离与现实生活相关的种种琐碎。在其看来,“这么做的好处在于,能让你尽快走入这个角色的故事情境。”



排练在下午三点结束。等待下个日程的碎片时间里,他抓紧点开了手机里那段2016年的演出视频。


身边人来人往,有的起身喝水,有的搬动道具。


杨皓宇所在的那个角落几乎没有动静——托腮、抱臂,眼珠不错地盯着闪动屏幕,间或会翻动手边剧本,扫上一眼。远远望去,其间颇多字句已被黄色荧光笔作了斑斑标注。



近乎停滞的专注状态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以一个心满意足的懒腰作为结尾。


“前半段略紧了些,给观众喘息时间不够,还是太过追求自己表达了啊。有几次台词也吃了螺丝…...”就好像点评对象是旁人一般,他并不留情的开腔找茬。


站上旁观者这个观测位复盘过往作品,是从近几年开始的一种尝试,结果却“出人意料的好”——观察、记录,反思、修正,这个过程能把种种以往不被注意的舞台瑕疵尽收眼底,也让之后每一次为角色加持的努力变得具象起来。


更为重要的是,经历了“跳入”“跳出”的身份切换,心头那份对于“演员”定义除了爱的不变底色,还渐渐多了新的景别——“和其他职业一样,这个行当只要你愿意付出,就会有收获。但那份真正的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一点点中攒起来,最后才能推出一个挺好。”



“每天会有新挑战摆在面前,你得不断付出新热情,才能为你的角色大仓库增添新品。”越往深了琢磨“表演”,杨皓宇越发觉得爽利,“哎呀,这还真是件让人想想就美的事。”



“方法论”



“美事”不是想想就能来的,尤其需要“方法”支撑。无论和他本人对话,还是与其身边朋友围绕他的聊天,这两个字的踪迹似乎无处不在。


作为上话同事兼上戏同窗,王一楠提供了“让人心头一热”的细节:每到《秀才与刽子手》谢幕环节,站于她身前的杨皓宇会有个专属小动作——伴随“偶人”面具自头顶掀起同时,他要完成一次吐气纳新。


“充满仪式感那种,能清晰感觉人正从角色里慢慢褪出来。”她的描述里,无论这个自选动作,还是之前的常规戏份,这出戏演了多少场,这个偶人组的头儿就“蒙面”演绎了多少次,“从来没有丝毫疲沓,也不吝啬一丝力气。



有意思的是,这样戏份不多又“不露脸”的角色,却在当事人嘴里获评为A+,更上升到了从艺以来“最满意”的层级。


尤其为了更接近胖子“丁朝奉”表面“瞪眼如铜铃”,内心却孱弱似“纸老虎”的复杂气质,曾一气灌下了三瓶功能性饮料。带来的效果颇为可观——“通体舒坦,畅快淋漓,汗流浃背”。 


“这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的角色。戴上面具,忘记‘我’是谁,才够资格去探寻深藏在这个灵魂里的故事。”至于最后“呼”的那口气,他是希望籍此吹掉幻象,把自己拉回现实。



相似的场景也发生在《乌合之众》。只不过,这一次寄予的对象由道具换成了服装。


面对这样一部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跨越到当代的作品,浸入路径除了充分撷取那段波澜岁月与人生记忆的重叠部分,一套套写满了年代感的戏服也被视为关键触手。



“扣上纽襻,扶正衣领,当质感布料与身体发生接触,情不自禁你会觉得,人物身上的独有气质正派送过来”。


这样去想,接踵而来发生的物“我”互动也就不难理解了——每次演出结束,只要不被拉去采访或参加答谢,杨皓宇总要花点时间将还带着自己体温的服装妥帖叠理,再整齐挂起。


理由简单而复杂。简单在于,“因为这身衣服赏了一口饭吃,也因为这个角色获得了掌声。”复杂在于,“对于这些小细节的关注,会让人变得更为专注,从拿到剧本的第一眼,就能敏锐捕捉到节奏、故事、人物。”



在他看来,技巧方法需要与时俱进,但舞台规矩却是恒定不变,比如最难把握的情绪,“一场戏如果要求情绪,那就得出来,不管什么原因。如果要松,就必须彻底收下去,让观众看到更多留白。”


 “好的保留,不好的修正”。一直以来,字面简单却背面深刻的这个“标配公式”他甘之如饴,设为导航缺省词。“谁让咱天赋比较一般,那就用努力弥补呗。”


调侃自己的时候,他摩挲着下巴,连眼角的皱纹里也写满了笑意。



最好决定



一切都始于新民晚报上看到的那则广告——“北京东路小学表演培训班招生,一三五晚上上课,学费300元。”


那会,15岁的杨皓宇刚从湖北转来上海读初二,不通沪语、社交缺失,天性好动又不想老闷在亲戚家几平米的小屋里。


看到广告上的那些字眼,不由心里一动,“没准去了之后,能认识更多的朋友。”


很多年之后,他才知道误打误撞找对了路——英语单词play除了能释义为“玩”,更多场合还被译为“戏剧”。就这样一边“玩”一边爱上“戏”,还顺带解决了自己长期搞不明白的nl发音不分。



如今的“老杨”说,由无数个傍晚组成的这段岁月之所以弥足珍贵,不仅仅帮助曾经的“小杨”消减了乡愁,“接触到朋友,上台受关注,有人听你说什么”,还在于找到了当下“能走”的路以及未来“如何去走”。


不止一次提到了贾幻珍老师的名字——从曾经的表演辅导班到之后的上海戏剧学院,这是他一直以来的专业老师。


原以为和师生缘分就在校园里,直到有一天和时任上话艺术总监吕凉聊天才知道,“你进话剧中心,是因为这个可爱的老太太说,你没什么天赋,但是足够认真,最后才要的你。”


感念于这份“知遇之恩”,如今他想把这个“人生最好的决定”去影响更多人。



“请允许我简单的聊一聊教育戏剧:他是把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让我们在戏剧实践中达到学习目标和目的的一种教育方式……”这是作为上话代表参加君莲学校戏剧节闭幕式后,杨皓宇有感而发写给那里同学们信的开头部分。


结尾处他幽上了一默,“祝愿我们的同学将来能够成为真正的高(志存高远),富(富有爱心),帅(深厚底蕴,文明气质)。”


从另一个维度看,这何尝不也是写给自己的人生坚持。



变得快乐



话题再度回到将演的《每一件美妙的小事》


“抑郁症”——这部戏的中心聚焦并不如标题中“美妙”。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全球有3.5亿人受困于此。



直到一位朋友并不隐讳的透露病情之前,杨皓宇仅仅意识到这是个规模不小的病患数字。转过身却发现,这个庞大基数的个体近在身边。


几乎没半点犹豫就应下角色,“并不奢望通过这部戏会改变多少人的轨迹,但至少这80分钟里想让来剧场的观众变得快乐一些。”


创作讨论中,制作人刘立的一句话击中了他,“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抑郁的影子,像大黑狗似的蹲在那里,俟机而动。所不同的是,有人成功看住了它,还有人没能防住。”

但让人觉得欣喜的是,首演至今的三年里,这部作品的热度并未褪去,越来越多的人在微博和微信里发布了他们眼里“美妙小事”。比如,“朋友的问候,阳光,好听的一首歌,他或者她的微笑,香味,美食,蓝天,飞翔的鸟,青草的气息……”再比如,“我一直逆时针奔跑,以为时光可以倒流”。这些透着迷人光彩的文字都可能用作新一轮演出的绝佳素材。


仔仔细细看了4月1日上话官微推送的这张“美妙清单”后,杨皓宇接的下一句话是,“这轮演出,我会比三年前做得好。”



除了上升一层的“责任感”,这份底气还来自剧组对于各种细节的入微考量。


无疑,除了题材的牵肠挂肚,这部作品最让人称道的莫过于贯穿始终的深度互动。至今还能搜到网友写下的诚意观感,“无论故事、情节,还是互动都打动了我”,“我这个深谙套路的人竟然频频抹泪,笑到1933的场子掀翻了。要是我的朋友早点看到,或许……”

却也遭遇过小小挫折——“有观众不予配合,不愿意上台,还有的就是不按引导来,让人接不了下句。”


这一次,在预想了各种可能后,中文版编剧陈天然、导演谢帅拿出了五至六个版本预案,为的就是防止“大眼瞪小眼”的花式尴尬再度登台。



杨皓宇则在心头琢磨起否能跳出传统边界,“如果二人传或相声演员遇上这种突发,会如何化解呢?剧场经验他们最厉害。”有了点眉目后,他又一次打开剧本,仔细咂摸那些字里行间的深意。


给自己订的舞台规矩头一条——实现剧本呈现,只是完成起步。“每个角色必须嵌入二度创作新元素,不然剧本就是失败。但此处若有掌声,奖励一个啤酒。”



【故事梗概

我是个普通人,拥有看似平凡的家庭、简单的工作,也从来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事。我有一张清单,上面列举了每一件美好的小事。我记录下它们,因为我需要它们,这个故事将从我的童年开始说起,关于我和我身边的那些抑郁症的故事……


【演职人员

演出出品: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上海话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原著:邓肯·马克米兰 Duncan Macmillan [英国] | 中文版编剧:陈天然 | 导演:谢帅 | 主演:杨皓宇 | 制作人:刘立 | 舞美设计:侯霄屹 | 灯光设计:陈璐 | 服化设计:徐丛婷 | 音效设计:钱杰 | 舞美制作监理:赵明 | 技术设计:许金佳 | 道具设计:邵振东 | 舞台监督:忻舒婷


【演出信息

演出日期:2019.7.11-8.4 19:30

(周一休息,周日仅下午场14:00)

演出地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

(安福路288号6楼)

演出票价:150元/200元/250元


* 目前B区/C区已开票,如果您想更近距离的感受演区,拉进与演员的观演关系,增强互动体验,欢迎点击购票链接选购此区域座位。


购票方式:

1、淘宝购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天猫旗舰店(sdac.tmall.com),客服工作时间:(国定工作日)9:00-17:00;或保存图片到相册,打开淘宝即可看见。


2、微信购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sdac_anfu288),或长按识别二维码/点击“阅读原文”。



3、团体购票:请联系021-64733789(工作时间:国定工作日 9:00-17:00)。


4、剧场门售: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售票处(安福路288号,工作时间:9:00-20:00),票务咨询电话:021-64730123


* 建议年龄12岁以上观众观看

* 具体演出信息与演出阵容以剧场当日公示为准


|猜你感兴趣|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嘿,今天是愚人节!”

杨皓宇:踏踏实实演出角色的“君子之气”

给“心灵的感冒”一场有温度的治愈

你是我生命的一首歌,不论结局会如何

我欲沉沦堕落,又恐无人相助

点“阅读原文”即可购票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