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墙艺术 ID:wall-art
《长安十二时辰》正在热播,
有人吹爆四字弟弟的颜,
有人怒捧大头雷佳音的演技,
有人心水节奏紧凑,扣人心弦的故事,
还有人被剧中还原的盛唐景象所惊艳。
结果就是,尽管裸播,
架不住自来水口口相传,
导致还有一大批追剧拥趸堵在路上。
《长安十二时辰》讲述的是大唐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少年名士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城的故事。
它从拍摄选景到场地布局,
从日常生活到服饰妆容,
再现大唐盛世的风貌,
展开一幅活灵活现的长安人间画卷,
将当时长安城市民的生活方式展露无遗。
建 筑
电视剧成片前的概念图是这样的
↓↓↓
图源:微博@北斗北工作室
每个场景犹如油画质感,
画面相当精致。
拍摄场景是这样的
↓↓↓
成片中是这样的
↓↓↓
一开篇的长镜头
整体上突出盛唐长安城的
庄重威严和气势恢宏。
上元节,朱楼之上,
明丽多彩的门窗样式,
巧夺天工的构件装饰,
歌姬吟唱李太白诗作……
镜头慢慢摇向街上,
小吏正挂贴有上元字号的灯笼,
路上来往的行人开始变多,
小孩手里拿着鱼型灯笼向路过的长辈问好。
商铺灯笼起火,
正在门前洒水除尘的店小二赶紧用水盆接满水,
市民沉浸节日氛围,
一天的繁华热闹开始了……
透过镜头,
观众犹如穿越时空,置身其中,
看到每个人的生活状态,
聆听城区内的熙攘声……
导演曹盾表示,在创作前,
自己的要求并不是还原大唐,
而是努力想要还原大唐的一天,
在十二时辰内,
展现长安城内上至皇城下至市井,
人们的衣食住行、工作、娱乐、社交。
“我希望观众能从这一天里看到的:
这个城市原来可能早上起来大家在干什么、
中间是要干什么、晚上要干什么、
这个节日是怎么过的。”
于是剧中开头,
门楼上一声西市开市,
早已等待的市民欢呼雀跃。
剧中至关重要的长安城舆图
把长安城规划交代得清清楚楚。
长安城布局十分方正,
外城四面各有三个城门,
贯通十二座城门有六条大街,
长安城标准的中轴线就是朱雀大街。
它衔接宫城的承天门、皇城的朱雀门
和外城的明德门,
把长安城分成了东西对称的两部分,
西部是长安县,东部是万年县,
寓意长安万年。
长安城内南北11条大街,
东西14条大街,
把居民住宅区划分成了
整整齐齐的108(实际上是110)坊。
结构对称,排列整齐,
独特的中式美学,
成为不少强迫症患者的福音。
白居易有诗:
“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
道出了长安城彼此
平行又相互交错的格局。
剧中还有很多的细节,
还原了当时长安城的样貌。
长安城的下水道,
大街上的黄土路,
都是当时实际情况的写照。
为了使信息快速传达到决策中心,
人们用不同颜色的方格
并配以不同的组合来完成使命,
于是就有了望楼这一建筑,
古人的智慧令人叹服。
剧中还出现了
八角井沿、井架,
是唐朝饮水文化的一个缩影。
楼门、坊门的样式也都下了很多功夫,
门上的彩画、结构、雕刻等
都做到了最大程度的还原。
一个社会或一个地区,
有西市这样的繁华区,
就会有葛老所在这样破败,腌臜的地方,
繁华和落后地区的对比,
才是一个真实社会贫富差距的反映。
剧集的拍摄还用到了
分镜脚本,
堪称电影级别。
摄影美学
前年《琅琊榜》播出,
细节控的制作得到很多人的称赞。
尤其是摄影构图,
为观众带来视觉享受。
长安十二时辰同样用到了
经典的摄影构图。
黄金螺旋构图
九宫格构图
斜线构图
三分法构图
这些摄影技巧的运用
将当时盛唐建筑美学淋漓尽致体现出来。
服 饰
服装是古装剧的首要体现,
我们通常通过服装辨别故事发生的朝代,
人物装束的精致往往能为剧集加分不少。
《长安十二时辰》服装
不是千篇一律的服装样式,
而是根据职位、行业的不同
而各有变化。
长安官吏、庶人、军士常用的常服
就是这种“缺胯袍”,
这种胡汉杂糅的风格是当时的一个特征。
唐代织锦胡服,
它属于戏本少数民族的服装,
与当时胡舞的流行和民族之间
的融合交流有关。
襕袍,因为袍下加襕,
吸收了西域胡服和中原袍服改良而来的官员服饰,
绯色为常见的中高级官员服色,
提花纹样和服饰颜色均体现官位等级。
盛唐时期女子服饰腰线上升,
上升至胸部以上,搭配披帛,
以丰韵为美的唐朝,
最大限度地修饰女子身材
显得曼妙高挑。
紫草印染,主要体现服饰配色,
绯红、鹅黄这些浓烟的色彩
显得富丽堂皇。
黄衫和紫草染色的紫裙是当时的流行色。
这种胡服,
不仅胡汉兼用,且男女通用,
体现大唐包罗万千的胸怀气度。
这种实战型唐铠,很重很重,
当时还会用颜色和材质
来区分职位和归属。
唐朝有一种祈福逐疫的祭祀活动,
具有神秘色彩,
其中还包含娱乐成分。
从事这种活动的人穿的衣服
就叫百衲衣。
傩面和头扎充满诡异气氛。
唐代道教已经形成完善的服饰制度。
修道者服饰分为七种等级,
按照入道年限和学道深浅,
每个等级道士的衣服、冠斤和靴履以及
所用的颜色、质地都有不同规格。
等级越高者,
服饰越复杂和华丽,
初入道门只能戴帽子。
剧中,李必带有两冠,
上清芙蓉冠和玉清莲花冠,
是道教中高阶法师才能佩戴的头冠。
妆 容
唐朝女子妆容丰富多样,
面妆、眉形、发髻都很有讲究。
光面妆就有咬唇妆、白妆、红妆、桃花妆、
飞霞妆、酒晕妆、啼妆、泪妆等。
剧中在街上来往的女性
和观赏许鹤子演出的女性
都是这些妆容。
剧中许鹤子身穿华服,缓缓登上花车,
所有人屏息以待,
连军士都在安静地看演出。
她的妆容是典型的女性妆容,
她头顶的发髻,
也是盛唐流行的一种高髻。
当时的市民也追星,
每个人都伸长脖子,
像极了现在看爱豆演唱会的粉丝。
剧中小女孩的妆容则在狼卫
去理发碰到理发师的小女儿的场景中体现,
跟史料中画上的小女孩神相似。
唐朝女性盛行以胖为美,
剧中很多女性都因为胖而展现
不一般的霸气和自信。
配 色
去年《延禧攻略》的播出,
火了莫兰迪色,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配色
同样很高级。
中国传统颜色为五色,
分别是:赤黄青黑白,
这五色是中国色的基础,
因此有五彩缤纷、五彩斑斓一说。
远处玉红色建筑,
中间街上土黄色,
近处黑色官兵把守,
几种颜色非常饱和,
又自然过渡,
既有秩序井然的既视感,
又体现了大唐盛世的繁荣。
从鹅黄、竹青到琥珀色的过渡,
以暖色调为主,
没有攻击力,
符合小女孩天真无邪的人物性格。
灰色调为主,
棕色,银鼠灰,褐色等,
泥土墙壁跟官兵服装颜色融为一体,
没有突兀感。
屋顶主要为黛色,
给人严肃的感觉,
加上俯拍角度,
传递出一种有大事要事发生的紧张感。
同样是蓝色基调,
鷃蓝色,星蓝色,梧桐绿相配,
后面背景的虚化,
突出前面主人公遇到棘手问题,
陷入沉思的安静。
虽然是在监牢,
颜色较深,
但是在光的作用下,
反而有了枯黄、棕色、褐色等暖色调,
预示着充满希望。
远处的天空淡蓝色,
近处树枝的赭色,
整个画面给人稳重、柔和的感觉。
电视剧海报也热衷于色彩搭配,
制作了很多高级舒适的海报。
剧中的配色体现了中国传统配色
美到极致,令人心动。
饮食美学
古装剧中美食通常是所在时代
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
饮食美学通常要求达到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也就是既要好吃达到食用功能,
还要好看达到审美价值,
本剧中出现的美食很好地结合这两个功能。
雷佳音明明是在演戏,
观众却说他分明就是一个吃播博主。
水盆羊肉
从监狱出来不是赶紧办案,
而是直奔小吃摊,
先来一碗水盆羊肉过把瘾。
看这羊汤,
鲜味十足。
看这羊肉,
软糯有弹性。
配上旁边的胡饼,
你不咽口水算我输,
难怪雷佳音直呼“双份羊肉!”
有西安本地的朋友说,
吃羊肉一定要大清早去吃,
这样可以赶上头汤,
那时的汤颜色清澈,味道鲜美,
肉还没有很烂。
看雷佳音吃得旁若无人,
停不下来的样子,
绝对是一枚会吃能吃的资深吃货。
手抓羊肉
要不说羊肉是长安人的最爱,
除了水盆羊肉,烤羊肉,
手抓羊肉也是一绝。
一盘热气腾腾的羊肉,
雷佳音腮帮子里鼓鼓的羊肉,
手握小刀还不停地切着,
旁边蘸料摆着,
雷·真会吃·佳音无疑了。
据史料记载,
武则天曾经推出政令:
不得屠杀牲畜,否则就要掉脑袋。
但在美食面前,
吃货的字典里没有“政令”二字,
视而不见才是最对的选择。
火晶柿子
吃完水盆羊肉,
张小敬并没有满足,
跟老板吆喝:再来俩火晶柿子。
看他娴熟的动作,
用吸管一插,
嘴用劲一嘬,
鲜红的肉汁,
八成已经是熟透了的柿子,
吃到最后,
张小敬连皮上的果肉也不放过。
有人形容火晶柿子
赤如火,凉如晶,皮薄似纸,
雷佳音享受吃柿子的过程,
如果开个直播,
绝对称得上是“柿子界的李佳琦”。
胡 饼
剧中频繁出现的美食还有一种是胡饼,
小摊上老板一掀,
一摞摞做好的胡饼相当诱人。
崔六郎去世,
弟弟崔器为哥哥祭上胡饼。
更逗的一场戏是,
丫鬟跟公子说,
“厨房还有半块胡饼,小奴去热了,
给公子吃了好做梦。”
丫鬟一本正经的说,
观众真的想一本正经的笑。
剧组有意强化胡饼这个极具唐风的道具,
说明胡饼是盛唐饮食文化中一个重要符号。
胡饼其实是波斯人发明的食物,
经丝绸之路传入长安,
可以说是个“洋气”的美食。
唐代的胡饼是在炉中烤制而成的,
上面撒着胡麻,
里面也可以包馅料,
大体上也就类似现在的芝麻烧饼。
也像新疆特产馕,
外面一层烧的黄橙橙,
咬起来酥脆有嚼劲,
难怪人有人说,
看这部剧一定要吃饱才行。
面片汤
雷佳音吃完羊肉吃柿子,
吃完柿子吃面片,
吃的真的好好!
薄荷叶
剧中吃完美食,
嘴里还要嚼会“口香糖”,
这个不经意的小道具,
当然是原作者调皮的结果啦……
雷佳音吃薄荷的贱萌样,
如果选代言人,
他绝对是个不二人选。
据史料记载,
唐代真的有口香糖一说,
当时叫口檀,
成分主要是沉香和麝香,
吃完之后,香气芬芳扑鼻,
比现在的口香糖效果要好很多倍。
红 酒
盛唐长安城是一个兼容并包的城市,
那时候已出现多种酒类品种,
第一集焦遂喝的就是葡萄酒。
据传,早在贞观年间,
随着威武的唐军打破高昌国,
葡萄酒的酿制方法就随着战俘被带到了长安,
并流传下来,
成为当时人们争相购买的佳酿。
茶 汤
剧中还有一种饮品叫茶汤,
这跟我们现在说的茶可不是一回事,
当时人们都叫吃茶。
因为除了茶叶以外,
里面还加了葱姜、花椒、大枣、
桂皮、橘子皮、薄荷叶等
各种现在看来就是调料的东西,
而且煮茶汤时还会加盐,
这茶烹出来
名副其实的黑暗料理。
据说,当时的人吃一碗,
就能填饱肚子,
我看,说熏饱才更合适吧!
三勒浆
除了葡萄酒外,
剧中还出现一种叫三勒浆的果酒,
它来自波斯,
由三种果子混合而成,
跟现在的鸡尾酒有异曲同工之处。
大唐兼收并蓄、包容万千,
各种饮食在相互撞击和交流中
不断吸取优点和特长,
最大程度满足人们饮食需求。
《长安十二城》的大火,唤醒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自信表达,导演曹盾说:“复原唐文化,该不遗余力的地方我们就会不遗余力。”剧中在服化道等方面确实制作精良,大力彰显盛唐美学。
原著作者马伯庸所说:“这层文化最大的魅力,在于表层下面所隐藏的这些老百姓的生活。”所以我们看到长安城市民各个方面的生活方式,充满烟火气,每个人努力生活,才有了国泰民安,欣欣向荣的景象。
就像剧中李必所说:熙攘繁盛,光耀万年,再也不会有比长安城更伟大的城市了。
大唐盛世空前绝后,每个中国人都有重返盛唐的执念,在盛唐美学的浸润下,我们好似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大唐盛世,感受其独一无二的永恒魅力。
-end-
文章图源:微博@北斗北工作室、微博@手绘插画排行榜、微博@美术生都关注、微博@长安十二时辰官微,公众号:文案与美术,优酷截图等,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以及微博,侵删。
文章为作者整理编辑,不代表墙艺术观点
如需转载请按“转载要求”申请。
??香蕉大大今日推荐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