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量:辟雍”展览接近尾声,往期两场讲座,我们分别以瓦尔特·本雅明的哲学与艺术理念、汉代玉璧的功能与象征含义探讨它们与艺术家郝量作品之间的关联。本次活动,我们将聚焦另一个视角,带来全新的解读。


电影《安德烈·卢布廖夫》
塔可夫斯基在《安德烈·卢布廖夫》的拍摄手记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采取再现绘画传统的方式,再现当时绘画中表现世界的方式,结果必然会出现一个风格化的、假定性的古代俄罗斯世界……我们的创作目标之一,就是要为现代观众再现15世纪的真实世界,就是在服饰、语言、习俗和建筑上,都不能让观众有这是‘古迹’和‘展览品’的感觉。为了达到直接观察般的真实,‘生理上’直接体验的那种真实,不得不稍稍违背考古学和民俗学的真实。”

郝量作品《秋江渔隐》
在郝量的作品《秋江渔隐》中,同样能感受到这种交织着“时空的奇异纠缠”的、能够从“‘生理上’直接体验的那种真实”:作为蓝本的《渔父图》里的元代和现代大都市的当下、手执扩音器在江边拍摄电影的祖父与眺望城市空间的自己,就这样解构并重组在画面里。

电影《早春二月》

电影《冬眠》
讲座内容
本场讲座将以古今中外“文人电影”里的风景(landscape)出发——从塔可夫斯基《安德烈·卢布廖夫》里的俄罗斯、阿巴斯电影里的伊朗科克尔到锡兰《冬眠》里的安纳托利亚;从谢铁骊《早春二月》里的浙东小镇、杨福东《陌生天堂》里的杭州到顾晓刚《春江水暖》里的富春江——对比不同电影处理风景的方式,在更宽广的语境中寻找与郝量创作间的关联。
分享嘉宾

btr,生活在上海的作家、译者和当代艺术评论人。出版有《迷你》、《意思意思》等,关于当代艺术的短篇小说集《激烈的展览后我们占领了城市:一种观看意见》将由理想国出版。译有保罗·奥斯特《孤独及其所创造的》《冬日笔记》及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樱桃的滋味:阿巴斯谈电影》等。2014年起创办微信公众账号“意思意思”(petite mort)。
活动简介

主题:【郝量: 辟雍】特展讲座: 风景: 一桢或一秒24桢
时间:2019年7月14日(周日)14:00-15:30
地点:震旦博物馆一楼多功能厅
分享嘉宾:btr
参与方式:100人,活动免费,需预约,请点击“阅读全文”预约
展览简介
在郝量眼中,此次展览中的作品呈现了一个学习的过程,而“辟雍”则是这个过程中的中枢或节点,它连接了先民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敬、对物质的认知和探索、对情感的体验和抒发、对既有知识的不断修正以及艺术家独特个体的感知与回应。
此次展览为艺术家“灵光”项目的又一次实践,整件作品由绘画、拓片、古玉、文献资料、珂罗版画等交织而成,并未刻意强调其历史性,为观者留下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去重塑不同个体经验中的轨迹。
此次展览将别具一格地分为两档展期前后推出,第二阶段作品《秋江渔隐》于5月24日开展,与第一阶段作品同时展出呈现其完整结构。
展名:郝量: 辟雍
展期:2019年3月26日—2019年7月21日
地点:震旦博物馆3楼,上海市浦东新区富城路99号
艺术家:郝量
主办单位:震旦博物馆
展览协调:石筝
展览票价:展览位於常设展厅内,常设展厅全价票60元

购票直通车
版权声明:
1.本公众号所有原创内容图文的著作权、版权,均归微信公众号“震旦博物馆”所有。
2.其他方式转载或引用本公众号内容与观点,请表明转载及出处。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活动!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