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华辰2019春拍 | 吴冠中笔下的简略与深沉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吴冠中是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对于中国现代绘画来说是一位极具特殊意义的关键人物。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美学观念,为实现"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道路而做出卓越的贡献。此次华辰春拍在中国书画和现当代艺术专场均有吴冠中的作品,在此邀您共赏!


吴冠中(1919—2010),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055 吴冠中 (1919-2010) 荟萃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吴冠中,2008。

钤印∶荼

出版∶《吴冠中2008年作品年鉴》第97页,荣宝斋出版 

社,2009年2月。
59×96.5 cm. 23.23×37.99 in. 约5.12平尺
RMB: 1,800,000-2,500,000


吴冠中先生在08年的作品年鉴前言中写道:“鲁迅生长于野草的时代,斗争于野草丛中,墓葬于野草。但人们还是看到了他伟大的脚印,给我们,给民族指了路。缘此,我在 印年鉴作品《野草》时,思绪绵绵。”

其实,吴先生这年的大部分作品,都和对鲁迅,对《野草》的思绪绵绵有关。《荟萃》这幅作品亦是如此,荟萃的是鲁迅的故乡,是他的《野草》,是他的一生,更是他的精神。画幅整体被“草莽”笼罩,草莽之下,人字顶、白墙黑瓦、拱桥、码头、乌篷船等意象依稀可辨,不禁让人联想到后园的那两棵枣树,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抑或是伸手的乞儿、那条驳诘的狗。抽象的目的是为了留下让人能够身临其境的时空之门,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凭借不同的钥匙,进入不同的思维空间。就这幅作品而言,这门的钥匙大概就是鲁迅,是《野草》或与之相关的林林总总。钥匙不止一把,进入的时空也不尽相同,但没有钥匙是断然进不了门的。

吴冠中 野草

抽象古已有之,大略可分为两类:一类就如同象形文字一般,它的抽象是建立在较大范围的公共认知基础上的,也就相当于明码和公钥,人们可以轻松准确地解码,解读到几无偏差的信息;另一类就像抽象艺术一般,它的抽象是建立在艺术家的认知上的,旁人想要解读意义,需要去了解艺术家的思辨,从而找到走进作品的钥匙。艺术家的思辨越深入,他的作品所构建的思想维度越多,发散性的意象也就越丰富。同样一个“符号”,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下,它体现的意象可能毫不相干。

吴冠中先生在抽象手法上是有极高造诣的,尤其是在色彩运用上。他的彩墨作品成熟以后基本固定了“墨、黄、洋红、石绿(青)”四种基色,铺陈在白纸上,可以塑造肉眼可辨的一切颜色,这和印刷四分色模式可构成“全彩印刷”是一个原理。在抽象思维的引导下,眼睛的“余晖效应”和心理上的“光环效应”,会让人通过一些基本色调的叠加和意象的局部形态或符号,“窥一斑而见全豹”,用经验来弥补意象的其他特征。

在创作《荟萃》时,为了营造剥蚀的时代感,吴冠中先生或许运用了一些类似玻璃版画的手法,让画面更有印记感。当然,技法并不重要,一切都是为画面和思维服务的。

《荟萃》是一幅能很好诠释“鲁迅生长于野草的时代,斗争于野草丛中,墓葬于野草”的作品,鲁迅的脚印给吴冠中先生指了路,他大概也希望自己能通过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脚印,让后来者沿印前行吧。


2 吴冠中 寂寞桥头
2008
布面油画
签名:荼〇八
来源:亚洲私人旧藏 出版:《吴冠中2008年作品年鉴》,荣宝斋出版社。
50×60cm. 19.69×23.62in.
RMB: 1,900,000-2,400,000 


“风景”是吴冠中最终爱的题材,作为江苏宜兴人,吴冠中自幼生长于江南水乡的山清水秀、氤氲水气之间,因而,“江南水乡”便成为其最为心仪也最为重要的母题,其对于江南景色的炽热之情也得以全然释放于画面之中。《寂寞桥头》是吴先生晚年就这一主题所创作的小尺寸写生精品,虽然尺寸不大,但也将吴先生的艺术造诣体现的淋漓尽致。

该作品描绘的是江南村落的桥头一景,灰瓦白墙的建筑群坐落于零零星星的树丛之后。灰白的房屋渐渐与灰蒙蒙的天空以及河流相融合。为整幅画增添统一、和谐之感。作品整体的色彩基调为灰色,给观者以氤氲、朦胧之感。吴冠中堪称用灰色的大师,在他的画面中曾出现各种各样的灰色,每一块都不尽相同且不失饱和。同时,在前景中几笔恣意的翠色加以点缀,故而最终呈现出来的是灵动而活脱的观感。

在构图上,整个作品饱满却又松动,并无压抑之感,仿佛有空气穿梭于所描绘的景物之间,左下角大面积的留白是该作品构图的精妙之处。体现出中国古代书画《六法》中的“经营,位置是也”。不同于西方的焦点透视,营造纵深最终达到“气韵生动”。 

在线条的运用上,也不同于西方传统艺术中造型的简单手法,更多的是运用了中国画中的“骨法用笔”用笔,一气呵成且节奏精妙,体现出艺术家终其一生的审美积淀。


30 吴冠中  秋趣
66/100
珂罗版
签名:吴冠中 66/100
钤印:吴冠中版画
出版:

1. 新加坡斯民艺苑《吴冠中版画》(折页)1994 年

2. 新加坡华联银行《吴冠中版画》(折页)1994 年
原作出版:1.《寰宇觅知音 : 吴冠中九十年代作品选》外文出版社 1995 年 第 65 页《墙上藤》
2.《吴冠中全集 7》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年,第 206 页,《墙上秋色》。作品 信息标明:已制珂罗版复制品。
45×48.5cm. 17.72×19.09in.
RMB: 无底价


自从20世纪70年代后走到中国现代艺术的潮头,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吴冠中先生大声呼吁社会应重视美育教育,扫除“美盲”。更是身体力行的推广珂罗版画的制作,吴冠中的版画作品基本都是亲自参与制版的,无论何时何地大师的作品的价值都是永恒不变的,故此有很高的收藏审美价值和增值潜力。

在《秋趣》中,吴冠中将抽象的线条艺术诠释得十分浪漫动人。他笔下的秋天就像一曲连绵不绝的舞曲。落叶纷纷,都化作缠绕的线条,在画面中不停地飞舞、运动。

end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