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鉴藏 | 鉴藏拍卖会(第41期)暨鉴藏春季拍卖会精品赏析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华辰鉴藏拍卖会(第41期)

北京华辰鉴藏拍卖会(第41期)将于 7月 12 日—13 日在北京伯豪瑞廷酒店举行预展,7月 14 日举槌。

       青花瓷的诞生绝非偶然,宋代制瓷业的百花齐放,终究集大成于元朝,烧制出成熟的高温釉下蓝花瓷器,即我们所说的青花瓷。明朝的青花瓷绝对是一枝独秀!各朝的特点也不尽相同。从洪武的质朴无华到永乐、宣德的深邃无边,又从空白期的盛极而衰到成化的当朝之冠,再从弘治、正德的江河日下到嘉、隆、万的惊鸿一瞥,最后从天启的日薄西山到崇祯的昙花一现。每个时期的青花都各具特色,称得上青花史上最为fashion的朝代。

从左上至右下分别为:洪武、永乐、空白期、成化、正德、嘉靖、万历、天启、崇祯。


      明嘉靖至清康熙整整两百年,我们可以将其分成两个百年来看。第一个百年即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第二个百年即天启、崇祯、顺治、康熙四朝。当然其中还有一些短暂的朝代更迭,由于对瓷器的发展没有大的影响,我们暂且忽略。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明嘉靖青花云龙纹四方罐


       嘉靖一朝,如烧制官窑瓷器则使用回青料,需要奏发工部行文通知江西布政司仓库调拨。回青在当时极其昂贵,有记载从西域进口,堪比黄金。然而从《明实录》中有所记载:“回青出吐鲁番异域,去京万余里”。由此可见回青料应出自新疆地区,确切产地有待考证。《江西大志·陶书》中记载了先敲青后淘青的方式提取回青料。敲青则是先用锤将原料敲碎,里面有呈朱砂状斑块的为上青料,有类似银星者为中青料,一斤可得三两。淘青则是把零碎的碎料再碾细,注入水后,用磁石把杂质引走,青料沉淀后,一斤可得五六钱。然而回青料越醇就越不稳定,所以必须添加国产石子青料调配使用。若回青醇则色晕散而不收,石青多则色沉而不亮。每两加石青一钱谓之上青,极品者称为佛头青。四六分加,谓之中青。十分之一,谓之混水。故而早期的嘉靖官窑发色佳者蓝中泛紫,发色次者色深不亮。

本场拍品:

明嘉靖 青花花鸟四方罐

高:17cm

估价:180,000-360,000


       隆庆一朝仅仅六年,据记载隆庆五年宫廷曾派烧12余万件官窑瓷器,然而第二年穆宗驾崩,无法完成。由于时间太短,无论官窑或民窑的风格都没有变化。如没有明确款识,几乎无法辨认。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明隆庆五彩龙纹花鸟四方罐


       万历一朝48年,是明代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万历朝前期,官窑瓷器延续嘉靖风格,以上等回青料绘画,颜色蓝中泛紫。万历二十四年,朝廷失去对西域的控制,无法获得回青,转而使用浙江地区的上等青料绘制官窑青花瓷器,颜色普遍灰暗,大不如前。

天津博物馆藏明万历青花缠枝花卉螭耳瓶


       万历三十六年,景德镇地区工匠起义,民窑为了和官窑争夺御土矿的控制权,工匠焚毁了御窑厂,至明朝结束,御窑厂仍处于停烧的状态。至此,万历不仅失去了对西域回青的控制,也失去了对中原御窑厂的控制。

本场拍品:

明万历 青花双耳瓶

高:24cm

无底价


       万历三十六年以后,尽管御窑厂停烧,但是,中国陶瓷发展进入了过渡期,一个崭新的时代随之来临,民窑盛于官窑。

       天启即是我说的第二个百年开始,又是过渡期的前奏。这个时期的青花瓷青黄不接,有点尴尬。没有了官窑制约的同时又失去了方向,所以显得蹑手蹑脚,施展不开。到崇祯时期许多题材和技法才得以发展,上品细料的胎釉,加之版画的流行,大量在瓷器上绘画人物故事,形成了明末清初时期独有的风格体系,也代表了民间最高制瓷工艺水平和艺术造诣。

天津博物馆藏崇祯青花官上加官纹花觚


本场拍品:

明晚期 青花花鸟纹八棱瓶

高:29.6cm

估价:22,000-45,000


       成书于崇祯时期的《天工开物》中出现了以煅烧法来处理青料的记载:“用时先将炭火丛红煅过,上者出火成翠毛色,中者微青,下者近土褐,上者每斤煅出只得七两,中下者以次缩减”。从水选到火煅,是一次工艺技术上的改革,这个改革完成于嘉靖以后至崇祯之前,它是万里后期普遍改用浙青仍能迅速提高质量的重要原因。

本场拍品:

清顺治 青花云龙纹香炉

直径:23cm

估价:3,000-6,000


       康熙青花瓷在清朝地位最高,有康青虽不及明青之美,亦可独步本朝之说。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康熙二十年之前。这个阶段官窑仍未恢复生产,民窑瓷器依旧沿袭崇祯和顺治风格,以盘、碗、花觚、筒瓶为主,题材依旧是人物故事和花鸟走兽。

      康熙十九年御窑厂恢复生产,此时为康熙青花第二个阶段,百废待兴的御窑厂在藏应选、郎廷极等督陶官的带领下,烧制出一批批的精美官窑瓷器,其中包括十二花神杯、郎窑红等名品。与此同时,南怀仁、汤若望、利玛窦、郎世宁等西方传教士的涌入,使得康熙中晚期官窑瓷器上加入了西方元素,打破了传统固有的绘画模式,使得瓷器纹饰更加立体,层次分明。

本场拍品:

清康熙 青花缠枝牡丹纹盘

直径:20.8cm

估价:100,000-200,000


       纵观嘉靖至康熙的青花瓷,经过这两百年的沉淀发展,熟练掌握了青料的发色和绘画的技法,将一幅幅古代艺术品呈现在我们面前,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两百年。

桃李不言而下自成蹊,景德镇的窑工们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和智慧一辈又一辈诠释着陶瓷的艺术,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end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