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经》里说
“人是上帝用泥土做成的”
尘归尘,土归土
及尽繁华,不过一掬细沙
一切都会归于尘土
泥土
滋养着大地
养育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泥土
有着极强的包容性,可塑性。
在本届O'kids2019国际儿童艺术节上
这些富有生机的“碎片”让我们看到
原来不起眼的泥土
也能拥有“故事感”
这些图案各异的泥土碎片
便是出于艺术家李继开之手
李继开#
1975年生于四川成都
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
现生活于湖北武汉
个展记录
2018
《我年少的中年》/飞地艺术空间/ 深圳
2016
人世的风景:李继开,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国;
睡着的农夫与麦浪,湖北省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5
纯真博物馆,合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4
拾荒者,艾米李画廊,北京,中国;
李继开,Jan van der Togt美术馆,荷兰;
2013
白露,艾米李画廊,北京,中国;
湖与湖面的光,武汉美术馆,武汉,中国;
2012
男孩、玩偶、碎片,今日美术馆,北京,中国;
Fragments of the Abyss,Interalia空间,首尔,韩国;
2011
状态——李继开绘画的寓意,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
沈阳,中国;
有你,没有你:李继开个展,对画空间,北京,中国;
碎片#
李继开的这些作品是从2010年开始创作的,基本上隔一段时间会做一些:就是在陶土或者是瓷土或混合材料等不同的泥土上面进行绘画,然后把它烧制出来。但是烧成的温度不像常规的那么高。
在陶片和泥土上绘画的质感跟布上或者在纸上都是不一样的,并且通过烧制其色彩和线条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变化。基本上是以一种比较综合的方式去绘画。
李继开说:“做这些东西让我想起来小时候玩泥巴的感觉,相较架上绘画而言,做陶土作品是天真又原始直接的。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同时又是认认真真的。在每一个制作阶段,因为不同的材料触感,都会随意自然地流露出来相应的手法。其实不管怎么样的劳作,这都是应对成年人空虚生活的办法,我离以自身肌肉与大自然接触的劳动已经很遥远了。
年龄越大,越在这个世界上有挫败感,而泥土和水可以给人安慰。这些碎片就像是一条大鱼身体上掉落的从前的鳞片,就像是一只飞鸟落下的羽毛,无论在河流里还是天空中,这些故事的碎片注定来自身体而又最终消失不见踪影。整个过程多多少少有点在回溯自己己经遗忘掉的儿童时期,让自己感受到了泥巴和水,火与灰尘,阳光照进来和微风吹进屋而窗外树叶子在点头的样子。”
童年,时常在逝去之后才会让人倍感怀念:
追忆童年的方式有很多种,李继开老师选择在自己创作的过程中去回溯童年,把那些零碎的、微妙的童年记忆画在泥土上,再让它们经历高温的洗礼,最后让那些已经逝去的记忆得到了“永恒”。
李继开说:“创作最好的状态,就是上帝握着你的手。”
在漫长的创作旅途中,他从未停下前进的步伐:
李继开作品《灯笼》200×147cm 布面丙烯.
李继开作品《流》Flow 150×150cm布面丙烯
李继开作品《小世界--沉睡与漂浮》 145×200cm.
长大,虽然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为自己做决定的权利,但同时对人性更多的了解也抹去了我们记忆中的那些纯真。
李继开把自己不断被遗忘的记忆碎片用他的作品拼凑起来,让原本已经模糊的童年记忆变得鲜活、清晰起来。
针对儿童艺术节探讨的主题和作品创作
策展人倪昆对艺术家李继开进行了简单的采访
(文字部分)
▼
关于成年与童年
李继开:我觉得其实从小到大,基本上是一个融入社会的过程。但是对于人性美好的一方面,是一个不断倒退的过程。
有了孩子后对你创作的影响
李继开:以前肯定没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儿童这种东西。因为在成长过程中,自己其实对自己小时候的一些体会啊,也有印象,因为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但是其实是在不断遗忘的过程中,或者是在记忆里面,它变得失真了。然后后来我自己,因为我有孩子比较晚,小孩现在刚六岁。在观察他的过程中,正好他也是个男孩,然后我就不断地唤醒了很多关于我自己小时候的一些回忆。因为观察别人家的小朋友跟自己家的小朋友那种朝夕相处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然后你就会感觉到他身上很多好的地方,很多淳朴的地方,包括看待世界的方式,包括就像我们说的他用艺术来表达他的那种东西的直接性。我觉得这些都是特别好的。所以说基本上我是通过观看他,好像去寻找到我自己的一个来路一样。
关于此次作品
李继开:这次参加展览的作品是我从10年就开始烧一些陶片,烧一些陶土或者瓷土在上面绘画。然后烧些陶片类的东西,这个跟我们惯常的在布上或者纸上画画,还是很不一样的。因为陶瓷的这种质地不一样,但是他基本上用的还是像水啊,毛笔啊这么一些元素。画起来也更自然、自由一点。因为有各种各样的绘画方式可以在里面进行,我觉得比较质朴吧,比较直接一点。
李继开老师的碎片
不仅仅是对童年的一种追忆
同样也是一种应对成年后空虚生活的办法
看着这一块块零碎的回忆
你是否也想时光能够走得慢一些
再一次重回童年的梦境呢?
O'Kids 2019国际儿童艺术节
本届 O'Kids 国际儿童艺术节,七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充满了“童真童趣”的艺术家, 围绕着“想象”“构造”“童年”等命题展开讨论;对于“儿童与教育”,一大批优质机构与项目获邀,通过宣讲和陈列的方式展示创新儿童教育案例。O’ kids 以艺术性、创造性、互动性、教育性为主导,结合展览、表演、体验、讲座四大板块,探讨关于儿童艺术学习和体验的更多可能性,为全国对艺术世界抱有好奇心的小朋友和亲子家庭创造更无限的艺术空间。
购票方式
O’Kids 2019国际儿童艺术节
展览票价:20元
(含一位成人和一名儿童同时观展资格,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购票页面)
主题展:共奏,你的声音
儿童艺术文献展:“童”奏,你的声音
特展:我和我的纪念——文淑芳婆婆的纸上重庆
O'Kids国际教育圆桌会议
O'Kids动画特映:影像中的童年
O’Kids21天城市工作坊
参展艺术家Participating Artists:
牛嶋均 Ushijima Hitoshi (日本) / 仰木香苗 KanaeOhgi (日本) / 王若冰 Ruobing Wang (新加坡) / 陈赛华灌 Chen Sai Hua Kuan (新加坡) / 熊文韵 (中国) / 李继开 (中国) / 李红宏 (中国)/文淑芳(中国)
参展机构Participating Agencies:
上桥南开小学、树人小学、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2017级建筑学专业、自然生长艺术机构、先生书院、渴望宣言、顽乐堂艺术部落、优泥美式幼教、艺袭艺术馆、创梦谷创造性儿童艺术教育、一幅因素、鹿溪现代折纸工作室、云朵实验室
4 大板块
3 场同期展览
7 位国际艺术家
14 个创新教育案例
21 天不间断儿童艺术工作坊
这个夏天,FUN 肆玩!
2019.6.15 - 2019.7.28
原·美术馆
重庆·南滨路·东原1891
关于原·美术馆
原·美术馆由东原地产集团于2016年创办,位于重庆市南滨路东原1891商业建筑群落中的滨江球体建筑,因其独特的造型,又被誉为“重庆眼”,是立于“长江岸,观世界”的先锋艺术场所。美术馆面积近2000平方米,并带有临江无敌观景的高空露台,是集个性化景观建筑、艺术专业场馆、艺术收藏品鉴、公共艺术教育、时尚潮流策动发布以及高端消费社群互动的跨界空间,可支持架上、雕塑、装置、多媒体等多种艺术、戏剧、舞蹈及音乐形式的呈现。
原·美术馆以“直抵人心,引领城市的艺术与美学教堂”为自身定位,并践行“做每一个人的美术馆”为宗旨,通过策划举办兼具学术性、先锋性、潮流性和话题性的艺术展览、文化公教及跨界时尚潮流活动,成为连接大众、提升大众审美与“艺商”的策源地。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10:00am - 21:00pm
(每周一闭馆)
地址
重庆市南滨路东原1891中段
联系方式
电话:+86-23-86119778
邮箱:museum@dongyin.com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