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象征自然的力量、孕育的爱、生命的神秘,是艺术家们的缪斯,给予艺术家灵感。乔治亚·奥基弗,美国极负盛名的现代主义绘画先驱,被列为20世纪的艺术大师之一,以“花卉”系列作品著称;罗发辉,著名当代艺术家,作为中国“89后艺术”中“新伤痕绘画”的代表人物,他创作的“玫瑰”系列作品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两位艺术家都以花朵而闻名,但深入观察他们的作品,会发现其再现了东西方不同个体的多元化认知。
乔治亚·奥基弗,White Iris,101.6cm×76.2cm,布面油画,1930
图片来源:Virginia Museum of Fine Arts
https://www.vmfa.museum/
奥基弗的花朵系列作品可以称作是她个人生命与人格无声却最为有力的诠释。她曾说过:“若将一朵花拿在手里,认真地看着她,你会发现,片刻间整个世界完全属于你。”她喜爱独居沙漠,被称为沙漠中的花朵。评论家保罗·罗森菲尔德认为奥基弗有些画使人感觉到朦胧之处的生命,在那里人类、动物和植物是无法分辨的同一体,在那里的存在状态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和无声的展露。奥基弗将自己化作作品中的花朵,运用抽象却又明确的手法去描写自己身体的体验。
罗发辉,《玫瑰No.13》, 60cm×60cm,布面丙烯,2003
而对罗发辉来说,画花却是偶然,也可以说是缘分,花的形式其实是配合他所想要表达的东西。他一开始喜欢画比较独特的女性形象:比如圆润、挑逗、通透的,并在画中加上粉红、光滑、层层包裹的玫瑰做道具,用来强调他想要的感觉。后来只画一朵占据整个画面的大花,是因为他发现花更容易和自己的情绪感受一致,而且还更直接有力,当然这是在反复有意和无意的涂抹中逐渐发现的。尽管在题材和观念上,罗发辉的玫瑰借用了奥基弗的原创,但在创作起因上却与奥基弗有着本质的不同。
罗发辉,《玫瑰No.14》, 60cm×60cm,布面丙烯,2003
再回归到作品寓意,奥基弗的作品通过特殊的形式传达出与她个人如此一致的生命同构。画如其人,人如其画,她的人格魅力被完全融入到作品当中,使得作品本身具有生命,并且同观看者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朵朵跃然画面的生命之花中,它展现在观者眼前的是如此简单、孤独,却又如此绚烂,并震颤内心的生命意象。而罗发辉的玫瑰则诠释了某种暗示信息,许是阴郁的内心图解,许是一种关于诱惑、堕落、罪恶等心理症侯的暖昧表达,微妙的、隐晦的却引人冲动。正如著名策展人鲁明军所说: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绘画成了罗发辉释放这种情绪的一个通道或一种方式。
罗发辉,《玫瑰No.15》,45.8cm×38cm,布面丙烯,2003
最后,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两位艺术家都将花朵这一题材运用到了极致,将自身的生命感觉、人生经历与感悟完美的融入到了客观物象与绘画形式当中,让我们看到了东西方艺术家就同一绘画主题的不同表现。
灰之花:罗发辉作品展
艺术家:罗发辉
展览地点:山艺术-北京林正艺术空间
展览时间:2019.06.08 ~ 2019.07.14
山艺术·北京林正艺术空间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二号798艺术区797路
北京8502信箱 邮编100015
Tel:+86 10 59789558 Fax:+86 10 59789557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 11:00—18:00
http://www.mountainart.com.cn
扫码关注山艺术微信公众号,获取山艺术资讯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