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置)标(顶)”

2019年的五月,迎来了新一届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展。毕业设计作品展折射出学生对社会的关注与思考,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师辛勤耕耘的成果展示。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工业设计学院的整体教学理念也在不断迭代、更新与发展。本届毕业设计作品展现出明显的艺术与科技结合、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特征,例如智能家电、智能服装、互动纤维艺术作品等;同时,设计作品中也有不少针对社会典型问题的创新设计、文化传承与手工艺的创新设计,以及针对服务、体验、意义等非物质性对象进行的设计探索。近300份的设计作品,体现了设计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工业设计学院师生们集体智慧的折射。
“设计”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体现了人类生存活动的哲学与智慧,2019届毕业生们用他们的设计智慧,履行着自己的社会责任。祝愿他们前程似锦!
工业设计工程工作室


作者:王智亮
作品名称:《床?护理床?轮椅?模块化、多功能设计应用》
指导老师:余汉生
作品材质:木、金属、塑料
作品尺寸:2060x1650x1000mm
作品说明:在老人的老年生活中,老人是个从不需要护理到需要护理的动态转变过程。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为了满足日益复杂的老人对床的需求,提出以一张普通床为基本型,通过模块化来满足老人不同阶段对床功能不同需求的概念。该模块化可以有效实现床椅转换,抬背与屈腿,床上用餐,升降调节床体高度的功能;配备床头柜、输液架、护栏、按摩、洗头盘、床头灯、夜晚感应灯,烘干和清洗屁股及血压、脉搏和体温生理参数监测系统。
交互设计工作室

作者:李舒由
作品名称:《Friday调酒吧台》
指导老师:郜洵、刘再行
作品材质:木
作品尺寸:200x85cm
作品说明:Friday智能调酒吧台是FRIDAY品牌归属感体验设计中最核心的体验部分。乐迷在演出休息时间或演出结束时间来到智能调酒吧台,手机刷码上传用户的音乐喜好数据和今晚在livehouse里的活动数据,计算与用户匹配程度最高的鸡尾酒口味和用户乐迷称号(摇滚青年、电音患者、爵士歌者、古典生物、嘻哈教父),装置被触发后,会掉下一瓶贴着精致包装图案的酒瓶,包装图案是自己乐迷称号的一张属性介绍,并印着一首赠送给用户的歌曲二维码,满足了用户的期待和惊喜感。
公共与服务设计工作室

作者:罗文浩
作品名称:《觅方民宿-古村民宿服务系统设计》
指导老师:丁熊、刘珊
作品材质:亚克力、树脂
作品尺寸:405x395x350mm
作品说明:觅方民宿是根据地方政策与佛山当地资源设计的民宿协助服务系统,通过一站式服务,将古村闲置的房屋快速有效地转变为提供“住宿+游玩”体验的民宿。觅方民宿通过提供设计协助、经营协助、体验活动策划等三方面的服务,让房主能够轻松地为游客提供服务。
照明设计工作室

作者:周永鸿
作品名称:《商品光》
指导老师:裴悦舟、刘颍希
作品材质:3D打印
作品尺寸:7x7x8cm
作品说明:不同的光线会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瓶子的功能是盛装流体,借用瓶子的外形来暗示用户该产品里面盛装着某种光线,并期望由此让用户对光源的认知观念从作为灯具组件转换到某种光上,从而引导用户在购买和使用光源时更加关注光源所发出的光线,以让光线更好的服务于人。
交通工具设计工作室

作者:卢俊鸿
作品名称:《广汽移动服务系统-GAC CUBE》
指导老师:李勇、郝瑞敏、刘夫永
作品材质:综合材料缩比模型
作品尺寸:110x48x52cm
作品说明:当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后,汽车不仅仅是将乘客从A点输送到B点的载具。也许它会通过一套服务系统和城市发展规划、新零售线下体验产生一些关联。GAC CUBE是为了让乘客在通勤的过程中真实地体验到最新发布的产品,承担更低廉的通勤费用,收获更有趣的附加体验,还能让服务的场景从建筑中释放出来。
家具设计工作室

作者:符荣奋
作品名称:《“依山伴水”茶系列家具》
指导老师:徐岚
作品材质:铜、炭化木、工业级材料
作品尺寸:茶桌——1600x600x650mm
数量:茶桌、茶凳、茶器、香器共4件
作品说明:茶室是精神的栖居之所,它追寻山水悠然的情趣,古人的 “ 天人合一 ” “ 道法自然 ” 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追求优美、赏心悦目的自然和人为环境的思想正好符合茶室的基本要求。所以我把大自然中的 “ 山 ” 融进《依山伴水》的茶系列之中,运用系统设计的方法将古人雅事:品茗、焚香、赏花的动态整体组合进行设计,效仿古人的风雅闲逸;通过移动桌面圆盘上小山的位置可达到控制出水的大小,山水间的来回穿梭移动也增添了产品使用的趣味性。


作者:陈亚蓝
作品名称:《Cookie Rack》曲奇置物架
指导老师:张欣琦、陈浩昕
作品材质:海桦木多层夹板
作品尺寸:130x30x70cm
作品说明:《Cookie Rack》曲奇置物架,为崇尚懒系生活的宅人设计,是无需工具即可徒手拆装的模块化家具,由两种标准件构成的置物架系统可根据不同的空间使用需求自由叠加、调配。无需金属件、胶水,由童年搭手游戏与传统榫卯结构演化而来的平行插接结构连接。
生活设计工作室

作者:杨进
作品名称:《BTD幼儿教具》
指导老师:卢文英
作品材质:瓦楞纸
作品尺寸:60X70X60cm
作品说明:这是一套能够组装折叠的儿童工作桌,并配有相关的辅导课程,能够帮助儿童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也可以成为家长们给予孩子的一份不错的礼物,让其锻炼动手能力和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为孩子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打下很好的基础。

作者:吴伟力
作品名称:《被包装的光》
指导老师:张剑
作品材质:日用灯具系列,水洗牛皮+塑料
作品尺寸:120X50X33cm
作品说明:是否想象过光的容器有新的可能?有别于传统固态的形式,被包装的光为使用者带来更具趣味的体验:未开启状态时,它看起来就像一个可口的包装;当需要照明时捏开开口,光便从口部倾泻而出,成为一个用于照明的电器。设计企图模糊产品之间的认知界限,从而带来更丰富的感知体验,为日常的生活点缀更多乐趣。该系列包含手电筒、夜灯以及吊灯。
整合设计工作室

作者:何贤玉
作品名称:《触见——视障者触感颜料》
指导老师:冯树、王柳庄、段丽莎
作品材质:产品设计
作品尺寸:5×5×23cm
作品说明:当前视障人群在艺术领域缺失,分析教育就业现状、艺术需求,针对视障者触觉感官灵敏的优势,研究肌理物分类与符号,设计基于触觉的触感颜料系统,提供不依赖视觉进行感官转化艺术创作的途径,并配套实验课程,验证触感颜料可行性,探讨触感颜料在融合教育上的应用。
服饰配件设计工作室

作者:黎卉
作品名称:《造梦机》
指导老师:卢麃麃、王桦、黄凯茜
作品材质:亚克力、pvc
作品尺寸:约25x30x7cm,共7件
作品说明:作品围绕“梦”展开设计,讲述的是这个世界假设有制造梦境的机器,这个机器会制造出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梦的故事。造梦机制造出来的梦也有好坏之分,一部分是代表消极的、低沉的情绪的噩梦;一部分是代表乐观的、向往的、能满足人类欲望的梦。形态上采用了超现实主义、抽象派、立体主义等艺术作品中常见的元素,如眼睛、嘴巴等等,再将其抽象化、图案化,并运用在设计中。
服装设计工作室

作者:王海伟
作品名称:《The Growth Curve生长曲线》
指导老师:卢麃麃、王莹
作品材质:服装
作品尺寸:8套
作品说明:该系列作品根据力学原理对服装结构进行创新实验,将二维平面图案转换为三维立体空间结构,使服装呈现出如同“软雕塑”般迷人的3D立体结构,轻盈而透气。该系列服装结构具有伸缩、变型的功能,能够为穿着者提供多种穿法,从而实现“一衣多穿”。同时,该服装制作方法与普通裁片式制作方法相比,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面料少,有利于促进服装行业的环保节能。
家纺设计工作室

作者:李金涛
作品名称:《流逝》
指导老师:田顺
作品材质:纺织品图案
作品尺寸:200x200x300cm
作品说明:胡同里一座残破的小阁楼,一辆小巴士飞驰而出,四合院门口站着一位手拿鞭子的“八爷”正在抽打陀螺。栩栩如生的画面描述了胡同生活。胡同曾是城市的脉搏,就好像一座座民俗风情博物馆,但是如今随着城市的快速变迁,胡同文化正在渐渐流逝。如今设计师希望:“把建筑比作为一种凝聚的音乐。人们在与图案互动的时候可以唤醒内心,从而使这种特有旋律能够始终保持生命力。”
织物设计工作室

作者:毕晓琳
作品名称:《移步换景》
指导老师:金英爱、高树立
作品材质:涤纶
作品尺寸:130x180cm
设计说明:作品利用Tabula scalata画的瓦楞结构为基础,通过织物设计创新,设计出一款图案可变化的织物。通过利用该织物的条带状特点与故障风格的结合,模仿拍摄月球时画面出现故障的情景,把正常画面到出现故障、直到画面完全故障的过程作为纹样,既能使左右两面为一个独立画面,也能使正面融合为一个画面。
纤维艺术设计工作室


作者:谭芷雯
作品名称:《转·变》
指导老师:丁敏、吴越齐、何文才
作品材质: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300x61x160cm
作品说明:作品是以中国铁路发展史为题材,利用拼布工艺与齿轮联动原理创作的轴动装置作品,旨在以各年代铁路“转变”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呈现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实现了由“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变。
来源:广州美术学院
实习编辑:丽娜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