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三位大咖,带你溯源波普艺术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2019.5.16-9.1

徐家汇中金国际广场·新空间


说起“波普”这个词,大家应该不会陌生,可能还会有斑斓炫酷的印象,甚至把它当作美国流行文化的代名词。确实,它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美国,但发端却是在英国,时至今日波普艺术仍有巨大影响力,不仅波普艺术家们乐此不疲地创作新作品,就连日常的商业设计也喜欢融入波普元素。可以说,波普艺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波普元素的应用


今天,小编就来框重点,为大家介绍三位对波普艺术的发展有里程碑意义的艺术大咖,通过他们来追溯波普艺术的诞生,看看这一持续爆发能量的艺术流派为什么这么厉害!


先驱:爱德华多·保罗齐


1947

年,苏格兰小伙子爱德华多·保罗齐从伦敦来到艺术之都巴黎,在此结识了许多现代艺术领军人物,沉浸在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理念中。他还喜欢看展览,当中包括马克斯·恩斯特的拼贴画展,也参观了杜尚用杂志封面贴满墙壁的房间。

 爱好驱使下,灵感爆发的爱德华多,将美国军人朋友送给他的杂志里的图像裁剪下来,制作成一幅拼贴画,名为《我是一个有钱人的玩物》。

 画面左上,是《私密告白(intimate confessions)》的杂志封面,标题以下是充满挑逗的性感女郎和露骨的文字,写着“我是一个有钱人的玩物”、“前情人”、“我承认这是罪恶”等。保罗齐剪下另外三个元素贴在封面上,一个是指向女郎面孔的手枪和它发射的带有“波普”的烟雾、一张樱桃派照片、“真金”的橙汁商标。画面左下是一张印有“让它们飞”和二战飞机的明信片,右下是可口可乐广告。

如此看来,这张拼贴画似乎并无技术含量,但每一处元素却各有隐喻:封面本身就让人想入非非,樱桃派暗示女性生殖器,指向那张想成为电影明星的笑脸的手枪则有男性生殖力崇拜的色彩,手枪喷射的烟雾明确了这一点,真是不嫌事大;明信片上的飞机代表科技崇拜;两款饮料的存在代表商业;可口可乐又是美国文化的标签。值得注意的是,烟雾上的“POP”,是该词在艺术语境下的早期应用实例

尽管要再过十年,波普艺术才成气候,但这张诞生于1947年的拼贴画,已经具备波普艺术的特征,保罗齐将大众媒体、品牌商品、流行广告联系起来,认定他们在消费时代具有力量,展露出了对美国文化的迷恋。波普艺术肯定低端文化的精神使人们发现:原来杂志、饮料瓶上的图像也可以和正儿八经的艺术创作一样,是有效的艺术形式。


定义者:理查德·汉密尔顿

保罗齐后来和一帮驻扎在伦敦,同他一样对消费文化痴迷的朋友,组成了“独立团体(Independent Group)”,他们中有艺术家、建筑师、学者、批评家,都热爱都市流行文化并用各种大众消费品进行创作,“波普艺术”随之诞生。其中有一位叫理查德·汉密尔顿,今天被视为“波普艺术之父”,也是定义“波普文化”的核心人物。

1956

年,“独立团体”在伦敦举办了“这是明天(This is Tomorrow)”展览,汉密尔顿为展览制作了一幅拼贴画作为海报和插图目录,结果,正是这幅名为《 是什么让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富有魅力?(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oday's homes so different, so appealing?)》的作品成为波普艺术的标志性作品,同时也是1950年代末最具特色的艺术品之一。

这幅作品非常切合展览主题——战争结束后对未来生活的展望。它和保罗齐的《我是一个有钱人的玩物》一样,素材来自杂志,人物充满暗示,以及明显的“POP”字样。但主题更加清楚明确——展示未来客厅的样子——装饰画、电视机、沙发、食品、磁带播放机、吸尘器还有女仆一应俱全。男女主人分别以健美、撩人的姿态呈现,实则汉密尔顿想表现的是现代的亚当和夏娃,客厅就是新的伊甸园。他毫不隐晦地将未来生活与科技、消费、娱乐相关联,正迎合了刚从战争阴霾走出来的人们想要放松消遣的需求。

1957年,汉密尔顿以非凡的远见将波普艺术定义为:“流行(为大众设计)、短暂(短期解决方案)、可消耗(容易被忘记)、低成本、大量生产、年轻(针对青年)、诙谐、性感、噱头、刺激性、大事件”。至此,波普艺术终于有了自己的身份。


巅峰:安迪·沃霍尔

随后,波普风潮从英国传至美国,安迪·沃霍尔是最深入人心、真正让波普艺术遍地开花的人物。他早年是商业设计师,画杂志插图、设计鞋样和布置橱窗的,不仅衣食无忧还小有名气。但这位不安现状、勇于冒险的青年,一直想进军艺术圈,且渴望找到适合自己的主题和风格。

1962

年,在经过多次尝试之后,安迪终于以“金宝罐头汤”为主角,用32块独立画布,每一块画一款不同风味的罐头,创作了一件划时代的艺术品。

这组作品起初不被看好,纽约找不到画廊展示,只有洛杉矶的费鲁斯(Ferus)画廊给他机会,然而依旧被嘲笑和漠视。一开始每幅画以100美元分别出售,只卖出了5幅。后来是画廊老板布鲁姆(Irving Blum)意识到把32幅画看成整体才能体现价值。于是,他们又千方百计地将原来卖出的5幅买回,让《金宝汤罐头》完整。

《金宝汤罐头》用刻板的重复来挑战“艺术应该是独创的、稀缺的”这一传统观念,它更像消费时代的广告,用狂轰滥炸的一再出现来给消费者洗脑,和我们当下不断喊口号的电视广告何其相似。

安迪确立了波普艺术对大规模重复生活和消费文化极度痴迷的特征。同时,仔细观察每块画布,除了罐头口味标识不同,笔触也在变化,其实是艺术家在重复的图案背后下了不同功夫,正如每一个实物罐头制作背后,也含有工人不可忽视的个人投入一样。安迪把“不可一世”的艺术家拉低了一点,又把看似无足轻重的工匠抬高了一点。

《金宝汤罐头》在艺术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让安迪摇身变成了艺术家,也找到了自己的风格。同年,他又创作了更具深刻蕴涵和社会影响的《玛丽莲双联画》。随后,在鞋履业工作的经验又启发了他研究出日后闻名遐迩的“丝网版画”,实现了艺术作品的批量化生产。

通过以上回顾,大家恐怕已经感受到了波普艺术的特点,正是与生俱来的娱乐性、大众化和与消费主义的密切关联,让它天然地成为流行的代名词,大受欢迎并经久不衰便理所应当了。

当然,除了以上三位,在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波普艺术家还有很多,现在来徐家汇中金广场·新空间,不仅能看到安迪·沃霍尔的《金宝汤罐头》、《玛丽莲·梦露》等作品,还有村上隆、草间弥生、荒木经惟、名和晃平、元永定正,以及一些新生代潮流艺术家的作品,等你来拔草!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

2019.5.16-2019.9.1

参观时间:10:00-18:00

                 (17:00停止入场)

展览地址:漕溪北路331号

徐家汇中金国际广场·新空间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