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生产 | 比赛继续,舞台留下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展览“比赛继续,舞台留下”(详情点击此处)已经于2019年6月22日开幕,展览期间,时代美术馆将推出一系列的生产文章和现场记录,首篇是策展人陈立对展览的陈述。



在未知而变动的时代洪流中,如何与蓝图和挫折相伴,在泥沼和曲折中前行,是本次展览关注的核心。展览的标题灵感来自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广泛流传于香港和内地市民社会中的一句俗语。它蕴含了对于美好未来的期许,以及对于有效社会制度的集体想象。随着香港的回归和改革开放40年的进程,二者共享着同一个政治愿景,而个体却在现实生活迎接着诸多的悬而未决。通过24位艺术家的创作,展览将身体与表演性视为一种回应主体性缺席与在场的方法。


1970年代末的中国仍常被叙述为一种单一化的集体主义历史时期,展览将以此作为出发点展开叙述。事实上,集体意志与个体意志在此时已不是二元对立,个体性已经以相对日常化的形态浮现在了群体生活中。在李晓斌这一时期的摄影作品里,公园中的社交舞、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及大众休闲生活的景象,都传递出了一种处于百废待兴中的启蒙式想象。与此同时,它也并不说明集体意识的全面退场,而是以更为隐含的形式贯穿在来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例如,王音的民族舞主题绘画《布依舞》、郝敬班对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社交舞风潮的回溯、以及王博全新作品《轨道》中80年代举国体制竞技体育的时代背景等等。艺术家们借用舞蹈、体育运动的题材或形式,呈现了意志之于身体的规训与表达,进一步指向了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共生关系。


李晓斌,摄影

1980年5月2日,北京樱桃沟公园,跳交谊舞的青年男女


郝敬班,《正片之外》,2016

影像静帧,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展览中诸多作品都涉及了舞蹈、运动、舞台与表演,其中的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从身体的表演性去讨论身份政治的现实障碍。姚清妹的《蜕(人身检查)》和余政达的《形容词舞蹈》,分别以诙谐的编舞对严肃的政治性概念文本进行了释义;郭鸿蔚基于现成影片素材重构了在现代主义建筑中幽灵般行走的超现实场景;荒置的建筑被陈维所重新布景、搭建拍摄,放置于一幅象征美好生活憧憬的房地产广告板之上。它们都以抽象的结构性语言指出了人本主义的失落与困境。展览试图去呈现集体意识与个体意志之间相互交叠的复杂性,它是如何渗透在当代中国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以及表演性和现实意涵又是如何不断被重新定义。


余政达,《形容词舞蹈》,2010

影像静帧,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无论是杨嘉辉所拍摄的被消音的舞狮表演、高倩彤关于广深港区域基础建设主题的绘画,还是覃小诗营造的徘徊在迷惘与希望之间的《海角》,展览中的部分作品都将视野投向于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珠三角区域及作为特别行政区的香港。其地域的实验性和特殊性,将讨论引入了一个更为具体的历史维度。就像它们现在拥有了一个共同的、新的名字——“大湾区”,它们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希望,又分享着同样的未知。《比赛继续、舞台留下》所指向的是政治愿景构建过程中的矛盾关系,它不以个体意志所转移,难以自洽,所折射出的是一个被想象的,或者说缺席的主体。


在舞台美术装置项目《新邻舍》中,李然以1980年代有关香港市井生活想象的剧作,重构了一个在时代浪潮下演员与其表演性双向缺席的舞台。与之相对,展览中所设置的表演区域将会在展览期间进行数场临时表演:例如,庄伟以《西游记》中的道具为灵感来呈现权力的制衡和拉锯;刘艾真对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所进行的当代演绎;以及致颖与陈亮璇的表演性演讲,根据香港僵尸题材电影,聚焦于对他者的恐惧和现代性焦虑。这些表演中的物件、道具和现成品自始自终被放置在展览现场,等待着被拾起、被遗存。它们以物质化的形态呈现了艺术创作中表演性与现场的关系,凸显了个体性与公共性的不可分割。就像身体的缺席并不等于主体性的缺失,它以悬而未决的姿态,持续地徘徊在希望与失望之间。


致颖与陈亮璇

《九字护身法——列》/《九字护身法——阵》,2019

图片由艺术家惠允






陈立

策展人和研究者,现生活并工作在中国北京,于魔金石空间担任研究主管。他的研究主要关注于空间与美学政治、地缘政治、表演及流动影像。他近期策划的展览项目包括:“今天应该很高兴”,泰康空间,北京(2018);“余兴派对:集体舞与个人操”,刺点画廊,香港(2017);“世变”,Para Site艺术空间,香港(2016);“他/她从海上来”,OCAT深圳(2016)等。陈立也参与了多个国际驻留项目:2016年在亚洲艺术文献库进行研究者驻留;2019年将在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进行国际研究者项目驻留;2019年获得亚洲文化协会纽约奖助金,将在2020年在纽约进行为期半年的驻留。 






近 期 项 目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