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她在军事上的强大、经济上的全面发展,使得农业、手工业、以及相应的上层建筑,如哲学、文学、史学、科技、艺术等,都无不超越前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的影响、手工业制品也得到兴盛发展。这些都给印章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加之当时有用印之嗜,厚葬之风,生前官民皆人手一印,死后随之殉葬。因此,汉代印章特别发展与成熟,不论在形制工艺,印钮等方面都极为完备精美,一直为后代篆刻家作为学习的典范,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所赞赏。为此,我们开设“篆刻讲堂”栏目,首先与读者分享汉印临摹、创作等相关知识。
临摹,是学习篆刻的入门步骤与基本方法。汉印的临摹,是继承和借鉴优秀篆刻艺术传统的第一步。通过临摹,可以较深入地认识与理解汉印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同时在不断地临与摹的实践中,逐步掌握其表现技巧。在临摹熟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在篆法、字法、章法等上旁取博采,吸取姊妹艺术的有关因素,融汇贯通,还可以自成新貌,在篆刻艺术天地中别树一帜。
临摹汉印,有一定相对的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若不按一定的程序与要求进行,往往花费了很多时间与精力,还不得其门而入。甚至有的人还易误入歧途,染上市俗之气,或是故作柔媚之态,或呆板生硬,或剑拔弩张、则难以改正,更难登堂入室。
临摹,具体可划分为摹写与临刻等,其步骤、方法与注意事项分述如下:
临摹汉印的第一步是选择较为典型的,同时又适合初学的印蜕。
汉印形式的印章,延续时期较长,种类也多,各个时代又各有不同的风格特点,流传至今的实物和印谱也较多,从艺术性的高低来看,有好、中、差、劣等区别。在好的或较好的印蜕中,又有保存好坏之别,或因风化腐蚀,形成残、损、破、烂等情况。因此在临摹之前,要加以选择,择其具有汉印特点的作品,作为临摹范本,则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若不加选择,以为凡汉印皆是好的,那就要吃亏上当了。常见有初学者,以学汉印一切皆好,临摹时不加挑选,往往以劣代优,以差当好,走错或走弯了路还不知道,真是事倍功半,或者是白费力气。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我们对待中国古代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因此我们在临摹前,应先选择较为规范的,又适合初学的临摹范印。
临摹程序
根据选择临摹印蜕范本的标准,又根据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工到放,由正到变、由朴到巧,由平到奇,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具体说,即可由白(文)到朱(文),由铸到凿,由粗到细、由直到曲、由方到圆,由正到欹,由少到多,由慢到快,来安排临摹的阶段和程序。
(临摹程序:白文铸印阶段、朱文铸印阶段、汉玉印阶段、凿印阶段、复原练习阶段,因篇幅有限,分五期介绍)
汉玉印阶段
由于玉质坚硬,制作精细,不易腐蚀,因而流传至今,笔迹清楚犹如新琢,故线条粗细一致,布排匀称。用刀处历历可见。表现出清新圆润,遒劲秀雅、风采多姿等特点,临摹时难度也显得较高。
(1)开始可选取线条较平直一路,如下图参考资料。
玉印
(2)第二步是在平直一路的基础上,选取线条较为圆转的一路。如下图参考资料。
(3)可作鸟虫篆的尝试。鸟虫篆线条变化较为复杂,线形不仅有粗细,且有鸟、虫、鱼等动物形象,稍一不准,形即大变。因此在写稿、运刀、修改时都应特别小心从事。开始可选取较为简单的,以后有兴趣,可再选临较复杂的。可见下图参考资料。如果没有兴趣,这一小单元也可以跳过不临。
小编注:微信后台输入”篆刻讲堂“,即可查收本栏目往期回顾
责任编辑:朱小雨、高佳晨
您的转发与点赞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鼓励!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