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战的灵魂:伊夫·克莱因、李禹焕、丁乙
六个挑战 | 身体和世界:剧场工作坊
时间:2019年7月13日(周六),14:00-17:00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3楼剧场
活动对象:18周岁以上观众,PSA会员卡持有者优先。
如何报名:活动免费,名额有限,需提前邮件报名。
编辑你的姓名、联系方式、职业或专业等信息(PSA会员卡持有者请标明卡号)以及一句话简述参与动机,以“六个挑战第四期报名”为标题发送至邮箱:education@powerstationofart.com
报名截止:7月12日(周五)18:00。报名成功的观众将收到邮件通知。
第四个挑战
身体和世界——如何成为有主体性的媒介?
这是一场探索“身体和世界”的剧场工作坊,本周六下午在PSA3楼剧场,我们将邀请你将自己的身、心、脑交付给你所在的“世界”,充分沉浸在周遭环境中,沉浸在与他者的共存中,学习并享受全身心全感知的聆听、接受、回应,像艺术家一样成为世界的媒介、世界中的媒介。
“世界”,或者“生活世界”(德语:Lebenswelt),现象学中用来指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一切经验的“背景”或“视域”。主体的存在是世界中的存在,世界是个人的也是主体之间的,个人作为主体以身体作为媒介经历世界,其他主体则是他者。
而艺术家们作为世界中的身体和主体,似乎与之有着更通透的关系。
“在克莱因眼中,画家不算是纯粹意义上的创造者,即实物的创造者,而是超前的中介,美的创造者(...)画家是能够直接控制精神的人,是所有沟通的最终载体”。——皮埃尔·雷斯塔尼。图为伊夫·克莱因,《无题人体测量学》 (人体测量106号),图片?伊夫·克莱因遗产;平面和造型艺术著作人协会,巴黎 / SACK,首尔,2019。
克莱因是皮埃尔·雷斯塔尼眼中的“超前的中介”,也是帕蒂·史密斯眼中的“以太”之王——传递光的介质,充满宇宙的虚空。以太的身体不是孤立的物而是连通的媒介;以太的艺术不在于自我表达和自我建立,不在于表述意义,而在于提供承载。保有充分创造能动性的以太——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在绘画与非绘画的边界上,我看到了身体的真实本质。身体是一个模糊的东西,它既属于我,同时也属于这个世界。它是我与外在于我的世界的接触点。”——李禹焕。图为李禹焕作画过程,2011,摄影,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惠允。
李禹焕说:“在我的作品中,出于我的东西和源自于外部世界的东西在某个特定的点相遇。这令作品变得含混。其中既有我,也有他者……”,艺术家的手在自我和世界中间扮演了创造实体中介(作品)的角色,因而“重叠部分的开口吹入了来自世界的风”。怎样去理解并创造出李禹焕所说的“相遇”的契机?
| 工作坊引导员
杨之龑 July Yang
独立演出创作者,实验剧场集体创作共同体“老妖精 _ao_ao_ing ensemble” 成员。近期艺术实践专注于挑战个体在当代生活中的惯性。
持续挑战
向“挑战的灵魂”发问
向“挑战的灵魂”发问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楼互动区
时间:2019年6月9日至7月27日,展期内持续进行。
参与方式:无需报名,观展观众皆可在二楼互动区指定位置自由领取信纸和信封,根据提示和引导向三位艺术家写信发问,并将信件投入特制信箱。
过往“六个挑战”活动现场。
互动区发问现场。
?? ?? 期待你的来信
| 关于六个挑战
“六个挑战”系列活动包含5期主题工作坊以及1个设置在展览互动区内的“问题收集器”,自6月9日起正式上线,至展期结束为止。每期活动将针对展览内核和观众的积极发问抛出一个深度探讨的话题,以工作坊的形式展开:观展、讲述、讨论、互动体验,集脑力激荡、观点碰撞和感官体验为一体,进入作品背后所展开的“问题”,探究前卫艺术的创作逻辑。
点击查看系列挑战:
?? 第一个挑战:运动和痕迹——是作品还是“图像生产”的产物?
相关展览
挑战的灵魂:伊夫·克莱因、李禹焕、丁乙
The Challenging Souls: Yves Klein, Lee Ufan, Ding Yi
主办机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展览合作伙伴:伊夫·克莱因文献库、里森画廊、佩斯画廊
策展人:龚彦、李龙雨
助理策展:黄宓、王黎音
展陈设计:COLLECTIVE
平面设计:马仕睿
展期:2019年4月28日—7月28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1-2楼
票价:60元
2019年4月,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推出特展“挑战的灵魂:伊夫·克莱因、李禹焕、丁乙”。通过百余件文献、绘画和装置作品,观众将感受三位来自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艺术家对实验、创新和发现的不懈追求;感受他们如何以个人之力或群体之力发明崭新的艺术语言、媒介和形式,挑战约定俗成和流行。本次展览亦是在中国境内第一次大规模展出伊夫·克莱因和李禹焕的作品。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