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IAAC 6 开幕论坛 | 回顾(上)】艺术写作:为何?为谁?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看了那么多的展览和书籍,
你是不是也有一肚子的观点要分享? 
  第六届国际艺术评论奖(IAAC)全球公开征稿  
参与投稿向艺术家和策展人抛出你的问题和见解吧!

  IAAC 6 征稿中  


投稿时间:截止至2019年9月15日

要求:针对当代艺术展览(2018-2019)的艺术评论

中文请投递至: iaac@minshengartmuseum.com

英文请投递至: iaac@rca.ac.uk





艺术写作:为何?为谁?

Lewis Biggs & Gerard Hemsworth



Lewis  Biggs | 正式发表我的观点之前,首先我要先跟在场的专业作者说声抱歉,因为接下来我要讲的内容可能对非专业的写作者会比较有帮助。我要跟大家讲的是关于艺术写作的基本框架问题。

艺术写作我们一般分为四大类,第一类艺术写作属于推广和宣传类。这类文章主要出现在博客等社交媒体,以及报纸这类传统媒介。它通过推广某一个展览或作品,令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到其中,而负责撰写这类文章的主要是媒体或市场部门。

第二类是艺术欣赏,这一类文章通过介绍和欣赏艺术作品,为非艺术专业的大众读者带去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从而动员更多的人参与到这种审美活动中。

第三类是艺术鉴赏,这一类文章通过对艺术作品进行专业的鉴赏,从而提出对现存的艺术形式或艺术作品的质疑。这类文章需要更专业的知识,所以其写作者大多是艺术方面的资深学者和专家。比如,鉴赏专家鉴定一幅年代久远的水墨画是否是真迹,他会运用专业知识,通过观察画作的笔触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判断真伪。这就是艺术鉴赏,我认为是它艺术欣赏和专业判断的结合。

第四类就是今天这场开幕式的主角——艺术评论——而艺术评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断地提出疑问,提出“为什么”。比如,这个作品或展览为什么选择这个场地?为什么做这样的展览?为什么我们这样观看作品?…… 艺术评论的关键词就是:为什么。

以上四类艺术写作类型,也分别对应了四种不同的艺术受众,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可以和不同的受众进行对话。接下来,我先说四种不同的写作方法,其中两种是主观性的,另外两种则是客观性的。

在主观性的写作方法中,第一种是属于美学鉴赏类文体。这类文体通过对艺术作品进行主观性的撰写,为读者带去一种主观且直接的美学体验。这类写作方法类似于诗歌的创作,都比较倾向于强调作者的主观情感。这种体验正如英国著名评论家大卫·西尔维斯特(David Sylvester)曾经在看马蒂斯(Henri Matisse)的画作和某件著名的雕塑作品时,他的胃和肩膀会出现非常奇特的反应,内心也由此对作品产生了一些主观性的理解和解读。

如果说第一种写作方法是由作品引起的身体或情感上的反馈,那么第二种主观性写作就是一种心理层面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来源于我们每个人的记忆和文化背景,正是这些个人化的因素使我们具备某些特质,这些特质使我们被特定的某些作品所吸引,甚至能感觉到它就是对我们内在的呼应

客观性写作的第一类是放置于特定文化背景之下的写作方法,这也是很多艺术展览和作品展开叙述和表达的方法,针对某个特殊的文化群体,或者某一种文化现象展开论述。文化现象可以是政治,可以是时事热点,比如气候变化或者移民问题等等。在艺术展览和作品对这些事件进行的引用和解剖中,你会看到它们最终对每个人所造成的影响。虽然是一种客观性的写作,但是每个人对作品的解读能力还是有差别,所以知识储备越丰富,就越能挖掘到艺术作品和展览背后深层的文化内涵

最后一类写作方法与“当下”紧密相关。在什么样的时间或者空间维度下,撰写一篇相关的展览文章,能够与那个时间里的观众契合度最高,这是最后一类写作方法通常用以衡量的因素。

接下来,我想让Gerard  Hemsworth也一起参与到讨论当中。Gerard  Hemsworth是一位画家,并不一定严格意义上是一个艺术评论家。现在请他跟我们分享一下艺术写作方面的想法。



Gerard  Hemsworth | 刚刚Biggs先生介绍我是一位画家而不是艺术评论家,而我也一直在假设我作为艺术家比写作者要愚笨一些。作为画家,其实我也阅读了大量的艺术评论文章,看到很多优秀的年轻艺术评论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对艺术评论做出新的诠释。我认为我们需要艺术写作者为观众带去他的视角和适当的阐释,但是观众也有权利保留其在解读艺术作品时的个人视角。例如,我昨天去看的一个展览,这个展览配有大量导览文字,文字的内容大概是告诉我们该如何观看这件作品。而被告知或者被教育该怎么欣赏一件艺术作品,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Lewis  Biggs | 刚刚提到的“愚笨感”,让我想到了著名画家Zero(音),他也曾被一名艺术评论者指出他作为画家有一种愚笨感。那位画家听到了非常开心,在他看来愚笨感意味着一个人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不会随波逐流。我认为社会需要这种愚笨感,这是一种优秀的品质。那么,这里说到的是艺术写作帮倒忙的时候,但哪些时候艺术写作是有帮助的呢?

Gerard  Hemsworth | 我必须承认,艺术写作在大多有时候能够为观众指明一个新的思考方向,而这个方向是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但我不欣赏那种非黑即白的艺术评论文章,即简单地判定一件作品的“好”与“不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年轻的艺术家害怕甚至抵触艺术评论热。真正优秀的艺术评论人应该为艺术作品或者艺术家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Lewis Biggs | 这个“门”背后通向哪里,对此你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或期望?

Gerard  Hemsworth | 其实身后有一扇门这类想法让我感到非常紧张。(笑)其实一个好的艺术家或评论人不会惧怕他帮我打开这扇门,无论它通向哪里,也无论这扇门是否曾经打开过,都不会感到害怕。

Lewis Biggs | 那么,你是否曾经因为一篇艺术评论而对自己的作品有了另一种理解,这种新的视角令你惊喜?

Gerard  Hemsworth | 目前没有。我认为只有当艺术评论在写作者和艺术家之间构建起一座桥梁,双方能够形成一个对话机制的时候,艺术家和写作者才会被彼此的作品所吸引。并且一旦这种对话机制形成后,它将不仅对艺术家有帮助,对写作者本身也有帮助。

Lewis Biggs | 也就是说两者之间既是一种相互进益的关系,又是一种博弈的关系。两者正是在这来来回回的切磋中,不断进步。那么,艺术评论对于艺术家的市场知名度和作品展出形式是否会有影响呢?

Gerard  Hemsworth | 关于这一点,比较难以给出直接的答案。但是我能肯定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评论人及艺术家之间会出现一块争论之地,或者说是辩论之地。不可否认的是,两者的争论将从另一方面提高市场和展览组织方对双方的关注度。

Lewis Biggs | 你觉得“提出疑问”对艺术实践的必要性在哪里?

Gerard  Hemsworth | 我认为“提出疑问”就是艺术本身。就是说,如果一个艺术不是以一个提问题的方式进行实践的,那就失去了意义。同样,写作者也应该提出问题。


提问环节


01




观众 | 很多时候评论家的思维逻辑和知识背景不能够帮助他理解艺术家的思路和实践的实际情况,因此其批评往往是无效的,他不能够帮助艺术家在思考上有推进,艺术家也就疲于回应。所以按照这个逻辑来说,最合适的评论人必须也是一个艺术实践者?

Gerard  Hemsworth | 我认为这不是必须的。同时具备两者的身份,意味着同样的问题可能需要不断重复问自己很多遍。而构建起“提问的空间”对于艺术家和评论人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个空间给他人以足够的留白,从而提出更多的疑问。这个问题可以是艺术评论方面的,也可以是艺术实践领域的。

 Lewis  Biggs | 我反而认为在进行艺术实践的人很难将自己的作品和实践浓缩成一篇评论文章。




02


观众 | 艺术欣赏到底应该保持距离客观冷静地观看,还是全身心投入其中去感受?艺术创作到底该我行我素,还是和评论人携手共进?

 Lewis  Biggs | 关于第一个艺术的欣赏,我觉得艺术欣赏本身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周遭环境中艺术氛围不是那么浓,所以他们本身对于艺术存在一种惧怕的心理。而通过艺术的欣赏,我们接受了更多的不太寻常的艺术形式之后,这样惧怕念头会慢慢削弱。有时候我们随着观看的深入,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但是,同时也会将我们对艺术的敬畏带入我们对艺术的理解中。

第二个问题关于艺术创作,艺术家一定要带着社会集体观念去创作,而并非沉浸于个人化的创作。在卧室里埋头创作,之后将作品藏于床底,这并不是真正的艺术家,因为没有人欣赏。所以一定要将创作当成一个社会活动,将其放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下。

Gerard  Hemsworth | 我刚才用艺术家的观念重新思考了一下,现在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打个比方,游客从一个地点到一个地点,比如说欧洲的几日几夜游,他们从一个国家到另外一个国家,所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拍照,拍完之后会在照片下面编辑文字标注什么地点、什么建筑,好像他们对欧洲已经了如指掌。但他们只是游客,只能够通过照片记录当地的东西,没有办法真正感受到当地的民风民俗、异国情调。精神物质的部分是没有办法看到的,光用照片和文字也没有办法体会出来,所以他们只能够用一个词概括就是“好有意思”,而没有办法领会更多。





留言集赞赢门票啦!


为答谢各位小伙伴长期以来对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关注

同时提高美术馆活动的参与度,

美术馆邀您在本文留言区

分享你的思考和感悟,

点赞数排名前三的留言者将获赠

展览(宫岛达男:如来)门票两张+特殊小礼品一份。







正在展出



宫岛达男:如来

展期:2019年5月18日-2019年8月18日(每周一闭馆)

主办: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票价:50元

地点: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静安区汶水路210号静安新业坊 3号楼)


识别二维码购票



免票人群


离休干部、7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现役军人 

残疾人 

烈士家属 

1.3米以下或6周岁以下儿童 

(凭有效证件入场

IAAC 6 | 征稿进行时



投稿须知

截稿日期:2019年9月15日
中文请投递至: iaac@minshengartmuseum.com
英文请投递至: iaac@rca.ac.uk
详情请关注 IAAC官方网站

民生美术文献中心



开放时间

周二-周日 10:00 - 18:00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地址

静安区汶水路210号(静安新业坊 3号楼)

(地铁1号线汶水路站3号口出)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