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开幕 | 艺道融心——朱达诚雕塑作品展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开幕式嘉宾合影


2019年7月5日上午10:30,“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艺道融心——朱达诚雕塑作品展”在湖北美术馆开幕。开幕式上举行了捐赠仪式,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雷文洁向朱达诚先生颁发收藏证书,并宣布展览开幕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雷文洁向朱达先生颁发收藏证书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雷文洁宣布展览开幕


参加开幕式的嘉宾有: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雷文洁,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殷双喜,香港雕塑学会副会长冯力仁,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名誉主任、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原湖北美术学院院长唐小禾,著名艺术家程犁,原湖北美术学院院长、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勇民,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美术学院院长许奋,圳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湖北美术馆艺术总监傅中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大生,中央美术学院副研究员刘礼宾,湖北省美术院院长肖丰,武汉合美术馆执行馆长鲁虹,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董事长程凡,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杰,湖北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光庆,湖北省美术院版画家査世铭。还有朱达诚先生的家属,以及相关艺术院校的师生、武汉各艺术机构的负责人、艺术家朋友与媒体代表。


开幕现场

湖北美术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李和清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由湖北美术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李和清主持,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湖北美术馆艺术总监傅中望,著名批评家、策展人、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先后致辞。


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致辞


冀少峰2019年初,朱达诚将其毕生创作的30余件代表性作品和相关珍贵文献全部捐赠予湖北美术馆,经申报,获评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这不仅是对湖北美术馆收藏工作的肯定和鼓励,而且有力地增补了20世纪湖北美术专题与当代雕塑的收藏研究体系。在此,对朱达诚先生无私的捐赠表示最崇高的敬意与最诚挚的谢忱!

本次展览,是以湖北美术馆馆藏的朱达诚雕塑作品为基础而展开的个案研究展,也是我馆“20世纪湖北美术家”学术课题系列项目之一。以呈现时代精神、探讨融合创新、坚定文化自信为宗旨,展出朱达诚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近40件,以及创作小稿,读书笔记、创作手记、纸本手稿、信件、出版物等相关文献。作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实施,一方面是希冀通过对朱达诚从艺历程、师承交往、创作特质等的系统梳理,探讨至美至善的艺术之“道”与描绘时代精神图谱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展览的形式,完善本馆固定陈列与20世纪湖北美术专题研究体系,建立美术史研究和展览叙事之间的有效链接,让藏品以美术馆为载体,产生新的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


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湖北美术馆艺术总监傅中望致辞


傅中望:朱达诚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师长。我与朱老师相识,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黄陂农民泥塑,他是省美工队派驻的辅导老师,我是作为知青下乡、参加当时泥塑班的学员,那段时期也是我确定走上雕塑之路的起点;后来赴北京求学、到省美术院工作,他都是一位十分重要的引路人。

在中国当代雕塑史中,无论是从创作特点与为人之道,还是从对艺术教育和推动雕塑交流等方面来看,朱达诚都是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他不仅见证与经历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时期湖北雕塑的发展并为之做出了重要贡献,创作了大量反映历史与现实题材的雕塑作品,影响深远;移居香港后,又在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中,秉承中国文化传统,吸收西方抽象的形式语言,创作出许多具有当代意义的作品。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朱达诚善于将社会任务与艺术审美相契合,使雕塑在功能与造型之外,蕴藉着深刻与永恒的精神。同时,他还积极推动粤港澳地区雕塑与文化交流,使雕塑走出地域的局限,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2009年,朱达诚为香港孙中山公园创作的《孙中山先生像》在湖北美术馆放大成型,并捐赠给美术馆铸铜小像;2012年,他的第六届全国美展参展作品《热泪——五连冠》,经湖北美术馆收藏并列入固定陈列展;2019年,朱达诚将毕生代表作品及相关珍贵文献全部捐赠予湖北美术馆,体现出豁达的胸襟与高尚的境界。这些作品与文献,极大地丰富和充实了美术馆的收藏研究体系,我们也将尽己所能来保护、研究、利用、推广,充分发挥藏品的价值,让艺术精品流传于世。


著名批评家、策展人、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致辞


孙振华这个展览,朱老师以他一生的努力、心血和汗水,给我们讲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一个雕塑家和他时代的故事;第二个故事:一个雕塑家和他家乡的故事;第三个故事:一个艺术家和他艺术创造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朱老师是一个时代的亲历者。他经历了诸多的坎坷,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时代。在第一个故事里,他是一个参与者,他从来没有回避这个时代,而是积极投入参与其中;在第一个故事里,他是一个时代的塑造者,一个雕塑家最荣耀的事情就是可以用自己的作品来和这个时代相互证明,有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作品,而雕塑反过来证明曾经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所以他是时代的塑造者。

第二个故事,一个雕塑家和他家乡的故事。朱老师证明了四个方面,第一个他是湖北雕塑历史的见证者,今天还健在的老先生中间,像朱老师这样对湖北雕塑的历史有如此全面了解的老先生已经不多了,所以他是见证者。第二个他是湖北雕塑发展的推动者,他的一生积极推动了湖北雕塑的发展。第三,他还是湖北雕塑人才的培育者,他培育了像傅中望、项金国这样优秀的人才。第四,他还是湖北雕塑走出去的践行者,在到香港后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普遍认可。

第三个故事,一个艺术家和他艺术创造的故事。他首先是艺术价值的坚守者。我们看他所有的作品,都是积极的向上的、给人鼓舞和力量。第二,他是艺术语言的探索者。他的作品有很多张面孔、有很多面貌,他有很好的写实基本功,有对西方现代雕塑和中国传统雕塑的深刻理解,所以他是艺术语言的探索者。第三,他还是艺术创新的实验者,像用中国文字来做的雕塑,把我们中国的文化发扬光大,代表了他永不止息的创新精神。

我想把刚才说的这十个“者”献给朱老师。最后,我还想借孔夫子的三个“者”,送给朱老师。孔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拿到雕塑里面来讲就是,你会做雕塑、你懂得雕塑,你不如喜欢雕塑;你喜欢雕塑又不如通过雕塑得到快乐,在快乐中感受到人生的美满、幸福。我心目中的朱老师,总是笑眯眯的,这说明,他到达了孔夫子所说的第三个境界,他是乐之者,不仅知道雕塑、喜欢雕塑,而且在雕塑中感受到了人生的美满和快乐,非常从容。“丹青不知老将至”,我们祝朱老师艺术之树长青,谢谢!



朱达诚先生致答谢辞


当天下午14:00,在湖北美术馆艺术交流中心举行了学术研讨会,省内外专家及媒体代表对朱达诚先生的艺术创作特点及其对雕塑所做的贡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讨会合影    


展览现场

嘉宾在展厅合影。左起: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湖北美术馆艺术总监傅中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殷双喜,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雷文洁,著名雕塑家朱达诚,湖北美术学院院长许奋,湖北省美术院院长肖丰,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艺术与科教处处长管成文,副处长彭容,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

宾参观展览

宾参观展览

宾参观展览

嘉宾在展厅合影。左起: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湖北美术馆艺术总监傅中望,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孙振华中国雕塑学会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主任曾成钢,湖北美术馆馆长冀少峰湖北美术馆党支部书记、副馆长李和清。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朱达诚先生的相关证件、获奖证书、勋章等实物展品

朱达诚先生的笔记、手稿等实物展品


部分展品

《热泪——五连冠》玻璃钢 1984年

《融》铜 1992年

《天上人间》铜 1998年

《乐园》石膏 1999年

《沧海》铜 2000年

《摇篮》木 2005年

《风华百年——纪念孙中山先生》铜 2010年

《博爱》不锈钢 2010年

《家》铜 2011年

《江河湖汉》铜 2019年



主办单位:湖北美术馆

艺术总监:傅中望

学术主持:冀少峰

展览统筹:李和清

展览策划:胡   莺

展览时间:2019年7月5日——8月4日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一楼1、2号展厅



相关链接:

展讯  | 艺道融心——朱达诚雕塑作品展



本条编辑:湖北美术馆 收藏研究部(027-86796035)

湖北美术馆免费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地      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湖路三官殿1号

Address:1 Sanguandian,Donghu Road,Wuhan,Hubei

Tel:+86-27-86796062   +86-27-86796067     

Http://www.hbmoa.com



展览 | 收藏 | 研究 | 教育 | 交流 | 服务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