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不舍皮相:刘建华的2008-2018》即将于本周六举办新书发布会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对话刘建华

暨《不舍皮相》新书发布会


对谈嘉宾:

刘建华艺术家

叶滢 《艺术新闻/中文版》主编


7 月 20 日 周六 16:00 - 18:00

Modern Art Academy 

上海市黄浦区建国中路10号2号楼




7 月 20 日,由王晓松编著、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出版的艺术家个案研究型专著《不舍皮相:刘建华的 2008-2018》即将在上海 Modern Art Academy 空间举办新书发布会。这本 2019 年最新出版的文献以超过四百页的详尽图文深入梳理了刘建华过去十年间的创作实践与思考,并通过对具体作品在媒介、技术及观念层面上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与审视,生动地呈现出一位艺术家的思想轨迹。


著名艺术史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巫鸿教授为本书撰写了七千字的导读文章,对艺术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创作脉络进行了细致且极富洞察力的剖析,并尝试将其纳入到一个更广阔的命题中进行再审视——即中国当代艺术如何得以借助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发掘,强化自身的原创性与实验性。而刘建华对陶瓷这一传统材料的当代探索正为这一命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研究入口。



在传统工艺中,“釉”与“瓷”从不独立于“器”,三者的自然结合凝聚了器物的功能、 质地与装饰,其千变万化的互动使瓷器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盛名的工艺美术品类。刘建华在《白纸》和《容器》中进行的当代艺术实验,是与这个传统的主动协商而非被动承袭。这些实验的内涵首先是对实用功能进行扬弃,同时与工艺美术中的瓷雕拉开距离,把艺术表现的对象从图像转到陶瓷本身。这些实验的另一内涵是对“釉”和“瓷”进行分离,从而凸显出每种介质的独立物质性和美学潜力。这些实验 说明刘建华在探索“陶瓷何以当代”的道路上迈上了一段新的旅程。

——巫鸿

*节选自《陶瓷何以当代?——刘建华的艺术探索

及引起的思考》



本书同时收录了五篇重要的评论及访谈文章,与书中来自作品、创作过程及展出空间的详尽图像互为理解入口,以时间为轴呈现了艺术家创作于 2008 年至 2018 年的 26 件作品,同时也对不同的创作者和批评家的理解提供了方便之门。而大众读者则可以在阅读书中的图文信息时慢慢体会艺术的价值是什么、当代艺术可以怎样观看。


刘建华在佩斯画廊的最新个展正在硅谷帕罗奥多的空间中展出,摄影:Johnna Arnold / JKA Photography


刘建华作品在“物之魅力:当代中国材质艺术”中展出,图片鸣谢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


刘建华作品"混合体"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主楼2层凉廊长期陈列中,图片鸣谢亚洲艺术博物馆


在 7 月 20 日举办的新书发布会现场,艺术家刘建华将与《艺术新闻/中文版》主编叶滢展开对话,探讨艺术家感性的体验与抽象的观念是如何依靠材料的实在性获得具体的生命力,并引发观看者的思考。正如刘建华所言:“我希望在作品中追求一种精神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对于今天的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不舍皮相——刘建华的 2008-2018

王晓松 编著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




关于艺术家


刘建华 

b.1962 中国江西


刘建华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具实验性、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他生长于以陶瓷闻名的江西省,并在景德镇工作和生活了 14 年之久。他的早期作品多以陶瓷作为媒介,近年逐渐转向综合媒材的利用与试验,擅长利用材料自身的特质表现当代社会特有的精神特征。刘建华自 2004 年起任中国上海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艺术家目前工作和生活于中国上海。


刘建华的最新个展正在佩斯画廊位于美国加州帕罗奥多的空间中展出,集中呈现了艺术家过去十余年中最具代表性的数件陶瓷装置作品。他的作品还将同期亮相洛杉矶 LACMA 美术馆举办的大型群展“物之魅力:当代中国材质艺术”;此外,艺术家为庆祝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Asian Art Museum)建馆 50 周年而创作的大型装置“混合体”也正在博物馆主楼向公众长期展出中。


刘建华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重要的博物馆及艺术机构中展出,如 2018 年意大利那不勒斯 Made in Cloister 基金会个展、2018 年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极少主义主题群展、2017 年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艺术万岁”、2015 年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三年展、2012 年首届基辅当代艺术双年展、 2009 年温哥华双年展、2008 年意大利卡拉拉国际雕塑双年展、2007 年莫斯科双年展、2006 年上海双年展、2003 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等展览,同时亮相于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瑞士伯尔尼艺术博物馆、荷兰格罗宁根艺术博物馆、奥地利维也纳路德维希当代美术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丹麦奥胡斯美术馆、纽约皇后美术馆、东京森美术馆、新加坡国立美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机构举办的展览。


同时,他的作品也被全球美术馆、公共机构收藏,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美术馆(V&A)、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南加州大学亚太博物馆、澳大利亚悉尼白兔艺术中心、迪奥巴黎总部、路威酩轩艺术基金会、 意大利佛罗伦萨萨尔瓦多·菲拉格慕博物馆、K11 艺术基金会、挪威俾尔根 KODE 美术馆、香港 M+ 美术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上海浦江华侨城、日本十和田市美术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艺术博物馆、中国上海世博会组委会、中国上海陆家嘴环球金融中心、西班牙国家银行艺术中心、北京今日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日本原美术馆、中国香港中国会、深圳何香凝美术馆等。


欢迎致函了解艺术家作品收藏信息,或关注佩斯微信获取更多现当代艺术资讯。

微信账号pacebeijing

邮件beijing@pacegallery.com

佩斯北京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
电话: +86 10 5978 9781
传真: +86 10 5978 9781-818

作为全球最知名的当代艺术画廊,佩斯画廊自 1960 年创立以来,始终扮演着艺术界生力军的角色,代理了众多二十至二十一世纪最为重要的艺术家及艺术家基金会,创造了卓越的精神财富。佩斯画廊在全球设立了展览空间及办公室,如纽约、伦敦、日内瓦、帕罗奥多、北京、首尔及香港等城市,并预计于 2019 年 9 月在纽约曼哈顿启动一栋八层高的全新旗舰大厦。在即将步入第七个十年之际,佩斯画廊将继续秉承其使命,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艺术家提供支持,并与全世界的人们共同分享这些具有时代前瞻性的艺术创作。为不断推进这一使命,佩斯画廊将积极开展全球范围内的艺术计划,包括大型展览、艺术家项目、公共装置、机构合作、策展研究及写作等。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