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假来临,小朋友们享受漫长的假期,大朋友们就一起来重温那些经典的暑期档电视剧吧!《还珠格格》自然是暑期档的top1,而几乎同时热播的《少年包青天》也不逞多让。
这部集悬疑与搞笑于一体的戏说古装剧为我们留下了条件反射般毛骨悚然的BGM、“庞太师与我娘亲二三事”经典笑点与无数恶搞表情包,今天我们就从剧中出现的四件道具来简单梳理一下青花瓷的历史。
这四件道具分别是象耳瓶、青花花卉纹盆、青花文字纹碗与青花山水纹瓷枕,他们分别代表了元代、明早期、明中期与明末清初四个重要的分期。关于青花瓷器的研究走过了曲折的道路,随着出土实物的增多与学术研究的深入,青花瓷器的面貌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元、明、清的青花龙纹,摄影:动脉影
青花瓷有釉下青花、釉上青花和贴纸青花三种,其中绝大多数是釉下青花,釉下青花是用钴料在瓷胎上作画、上透明釉、在高温(1280-1300摄氏度)下还原焰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瓷器。人们一般说的青花就是指釉下青花。
01
争议和探索中的青花起源
青花最为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钴料(青花料,也称青料)烧制出的蓝色花纹,钴料在高温下呈现蓝色,战国时期的琉璃珠闪现的蓝色很可能就是钴蓝。
战国琉璃珠,现藏荆州博物馆,摄影:动脉影
熟练使用钴料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件大事,不同历史时期青花烧制使用的青料类别不同、青料的发色也有明显差异,这是青花瓷断代的重要依据之一。
1975年江苏扬州唐城遗址出土一块唐青花枕片,1998年在印尼的勿里洞岛外海黑石号沉船中出水的三件唐青花碗、盘。2002-2003年、2005-200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巩义市唐代窑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唐青花瓷的实物标本。这些证据都在不断刷新我们对唐青花及青花瓷起源的认识。河南巩义窑生产的唐三彩中蓝彩的应用对唐青花的产生有直接影响。
①、③青花花卉纹碗残片;②青花枕残片;④青花花卉纹盒残片。2005-2008年河南省巩义市白河窑址出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
唐三彩梅花纹碗残片,河南省巩义市黄冶窑出土。
扬州出土的唐青花残片
宋青花出土物极少,而且存在很大争议,有学者认为浙江出土的宋青花残片是当地江山窑烧制的明末青花瓷片,并非宋器。宋青花是否真的存在尚有待研究。总的来说,青花瓷器是在元代烧制技术真正成熟之后才成为主流的。
02
成熟:元青花
元景德镇窑釉里红云龙纹环耳瓶,现藏上海博物馆(“釉里红”与青花“一母同胞”,与青花的区别在于色料是“铜”而不是“钴”)
剧中曾经两次出现一种双耳衔环的瓷瓶作为陈设,这种器耳叫“象耳”。象耳为象头形,象鼻弯曲成环形,尖端粘附于器壁,有的象鼻上还套有圆环。象耳瓶最早见于元代景德镇窑制品,多见于明清时期的瓷瓶,寓意“太平有象”。
最为著名的象耳瓶就是对元青花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元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一对),现藏大英博物馆。
元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一对)
现藏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
相关阅读:你认识一个叫张文进的人吗?
1929年英国人霍布逊发现了这对象耳瓶,其颈部题字为“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圹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捨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
瓶身绘缠枝菊、蕉叶、飞凤、缠枝莲、海水云龙、波涛、缠枝牡丹及杂宝变形莲瓣等八层图案。
20世纪50年代之后,美国波普博士以此瓶为依据,对照伊朗阿别特尔寺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所藏元代青花瓷器进行比较研究,把这对象耳瓶作为元代“至正型”青花瓷器的标准器。
这对象耳瓶应该属于供器,在南宋和元代,肩部对称贴附铺首衔环的瓷瓶皆作为祭祀神器,属于早期三供中的供瓶,铺首衔环装饰是供瓶与其他日用瓶类的区分标志。
元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
现藏故宫博物院
元青花的产生与唐青花没有必然关联,元青花的出现证明青花瓷器烧造技术真正成熟,自青花瓷的生产成为主流之后,中国瓷器的装饰技法从刻花、划花和印花向彩绘进行转变,青花瓷器的烧制成功是中国陶瓷史上划时代的事件。青花瓷器在元、明、清三代走向空前繁荣,畅销海内外,成为我国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瓷器。
元景德镇窑青花鸳鸯荷花(“满池娇”)纹花口盘,现藏故宫博物院
元青花始于元代中期,元代后期得到较大发展。元青花使用的青料,有进口料与国产料两种。作为青花料的钴土矿,云南、浙江和江西均有蕴藏,一般称为国产青料。国产青料含锰量高、含铁量低,而进口青料含锰量极低、含铁量较高,且含有砷。
进口料绘画的青花色泽浓艳,釉面有黑色斑点。元代“至正型”一类大型青花瓷器多采用进口青料。而国产青料的青花色调与进口料之浓艳迥异,没有黑色斑点,纹饰比较简单草率。国产料多用于小件器物。
元青花缠枝牡丹云龙纹罐,现藏故宫博物院
从装饰来说,元青花的纹饰分为主纹与辅纹,瓶、罐的腹部与盘心绘有主要纹饰,其他为辅纹。除了传统的花卉纹、动物纹之外,人物故事的纹饰值得重视,这与元代戏曲小说和版画的流行密切相关。元青花的装饰特征是层次多、画面满,但是处理得当、主次分明、浑然一体,并没有琐碎和堆砌的感觉。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
1959年南京江宁县殷巷将军山沐英墓出土
现藏南京市博物馆
03
曲折与繁荣:明清青花
剧中有三处出现了意料之外的青花道具,这三种道具在电视剧中都不常见。他们的原型都具有代表性和时代特色,我们不妨用这三种道具串联明清时期的青花瓷器发展史。
其一,青花花卉纹盆。
这件道具的造型、纹饰以及青花发色都与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有着逼真的相似度。
明永乐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代青花瓷器在元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洪武时期景德镇设立御窑厂,明清时期的瓷器大约可分为官窑器与民窑器,这里先谈官窑。明代早期的青花瓷器艺术风格开始转变,洪武时期的青花产品一般青花色泽偏于暗黑,图案装饰从元代的层次多、花纹满趋向于多留空白地。
明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现藏故宫博物院
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以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是我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清代康、雍、乾三朝还曾极力模仿永宣时期的青花瓷器,可见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
永宣时期最重要的特征是青花发色浓艳,这得益于伊斯兰地区出产的青料“苏麻离青”。这种青料含锰量极低,含铁量较高。含锰低,就可减少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在适当的火候下烧成宝石蓝般鲜艳的色泽。而含铁量高往往会在青花部分出现黑疵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与浓艳的青蓝色一起,成为永宣青花无法模仿之处。
明永乐青花海水纹香炉,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永乐青花云龙纹天球瓶,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花心),现藏故宫博物院
而传世的永宣青花也有相当一部分不带铁锈斑,当时可能也存在使用国产料的情形。
在制作风格上,永宣青花一改元代的厚重雄健而趋向清新流丽,器物向精致方向发展。部分器物造型风格具有浓郁的西亚风格,这与当时发达的中西交通有关。
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宣德青花人物纹高足碗,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宣德青花阿拉伯花纹绶带耳葫芦扁壶,现藏故宫博物院
其二,青花文字纹碗。
宣德之后进入正统、景泰、天顺三朝,这段时间几乎没有官款瓷器传世,被称为“空白期”。
明正统青花松竹梅纹罐,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正统婴戏纹莲子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天顺青花携琴访友图梅瓶,现藏故宫博物院
成化、弘治、正德时期所用的青料则与永宣的情况不同,进口青料与国产青料混用。成化后期苏麻离青断绝,青料改用江西出产的陂塘青,也叫平等青。
这种青料含铁量少,不会再出现铁锈斑,在适当的温度中能烧出柔和、淡雅而透彻的蓝色来,因此成化青花以青色淡雅而著称。成化时期的瓷器造型以玲珑小巧为特点,胎薄釉白而青色淡雅是成化青花的普遍特征。
青花缠枝莲纹葫芦瓶,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成化青花山石花卉纹盖罐,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成化青花梵文杯,现藏故宫博物院
弘治时期基本沿用平等青,正德时期的青料比较复杂,平等青、石子青和嘉靖时期典型的回青在同一历史时期使用。石子青的烧制成果是青色浓中带灰,这也是正德青花瓷典型的特征。
明弘治青花荷塘游龙纹碗,现藏故宫博物院
明正德青花飞龙炉,现藏故宫博物院
正德青花一般胎骨厚重、釉色闪青,波斯文作为青花瓷器的主题装饰盛行一时。在瓷器上以文字装饰是这个时期一大特色,剧中学子们放馒头的碗正是使用文字纹饰。
明正德青花阿拉伯文烛台,现藏故宫博物院
文字纹,将字符用于器物装饰,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唐代长沙窑在瓷器上书写诗词、格言,开创了诗文装饰瓷器的先河。宋代磁州窑也喜在诗文装饰,多在罐、壶的腹部以及瓷枕的枕面上。
明代瓷器装饰文字趋于简练,大多具有宗教色彩。明末清初流行在瓷器上以诗配画,充满了文人画气息。清代官窑瓷器有以御制诗或整篇文章为瓷器装饰的,民窑诗配画的内容多以民间喜闻乐见的传说掌故为主。
唐长沙窑青釉褐彩“春水春池满”诗文壶,现藏湖南省博物馆
清康熙青花万“寿”字大尊,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圣主得贤臣颂”文笔筒,现藏故宫博物院
嘉靖、万历时期的青花瓷器产量非常大,嘉靖青花以回青和石子青配合使用,色调呈现一种蓝中微泛红紫的浓重鲜艳。嘉靖时期的青花纹饰出现了较多的道教题材和“福”、“寿”等字样,这与当时皇帝的喜好有密切关系。隆庆和万历早期的青花基本延续嘉靖时期的艺术风格。
明嘉靖青花云龙纹“寿”字盖罐,现藏故宫博物院
其三,青花山水纹枕。
明崇祯青花人物纹缸,现藏故宫博物院
万历中期到明末,青花瓷器的历史发生了意义深远的转折,这种变化直接影响了清初的青花瓷器面貌。这一时期可能因为回青断绝而改用浙江的浙料,明末清初青花发色的特点是色泽鲜艳、层次分明。
“分水法”技法的运用可以让瓷绘出现水墨画般浓淡渲染的效果,也叫“墨分五彩”。王朝更迭带来的衰落与动乱,意外地使得民窑的生命力得以解放。
清顺治青花花鸟纹盖罐,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顺治青花洞石楸叶诗句盘,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顺治青花“加官进爵”图盘,现藏故宫博物院
这一时期流行的文人画风格瓷绘纹饰,尤其是山水纹饰的盛行,正与此时的青料与技法相得益彰。这一技术上的突破在康熙时期达到巅峰。
《陶雅》这样评价康熙青花:“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秾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意思是说康熙青花虽然没有明青花“秾美”,可比儿子和孙子的青花还是强得多的。康熙青花色泽明亮透彻、层次分明多样,称为“独步本朝”并非过誉。
剧中包拯曾被一个青花山水纹瓷枕砸了脑袋,这个瓷枕被客栈老板吹牛说是定窑的,定窑虽然符合剧中时代设定,它也的的确确出产瓷枕,大名鼎鼎的孩儿枕就是定窑的产品,北宋时期定窑瓷枕很可能非常畅销。
但是定窑以白釉瓷为主、不产青花,就这件道具本身来说,它显然不是北宋时期的——这是剧中明显的道具穿越事故。
清康熙青花山水纹瓶,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现藏故宫博物院
清雍正青花《兰亭会》笔筒,现藏故宫博物院
用考察文物的眼光重温《少年包青天》,我们还可以拥有回忆之外的收获。从元到清的青花瓷器变化“序列”,推荐读者们前往天津博物馆参观瓷器常设展,这条展线基本上涵盖了以上各时期的青花典型器。
青花瓷器是我国近一千年陶瓷市场的“半壁江山”,它的起源、发展、成熟与繁荣经历了漫长而坎坷的变迁。每一项技术突破,每一个“行到水穷处”的选择,都凝结了工匠的心血、灵感与智慧。
青花是我国海外影响最大的瓷器类型,我们到现在还可以清晰地看到世界多国历史上对我国青花的仿制和创新。青花的历史也是中外贸易的缩影,它的起伏也隐射着国家的兴衰荣辱。
青花瓷器值得我们记住,记住它是如此灿烂的瑰宝。
图片来自微博动脉影及各大博物馆官网
参考文献:
俞国璋:《新昌出土青铜象首衔环瓶考》
黄清华、黄薇:《至正十一年铭青花云龙瓶考》
张浦生主编:《青花瓷鉴定》
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编:中国文物大辞典(下册)
李辉炳:《李辉炳陶瓷论集》
冯先铭:《中国陶瓷》
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中国陶瓷史》
南京博物院等:《扬州唐城遗址1975年考古工作简报》
朱伯谦:《浙江两处塔基出土宋青花瓷》
系列文章推荐:
往期珍赏 · 珍品目录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多棱镜游学:长按识别左图二维码关注,收获最全面的文化游学信息与最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文 博 / 历 史 / 文 化 / 展 讯 / 馆 舍 推 荐
后台回复关键词“投稿”
可查看约稿函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馆的那些事儿
QQ群:博物馆.看展览交流群
742989656
微信群: 扫下方二维码即可
(该码为小编工作微信号,
加入交流群请在添加时备注“加群”)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