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痛与记忆 | 马秋莎《物之魅力》图录专题文章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翻译  / 北京公社,致谢实习生兰馨儿

本文翻译自Susanna Ferrell为《物之魅力》所撰专题文章《Pain and Memories》,

英文原文版权归图录出版社所有,翻译有删改,如需阅读原文,

请参阅LACMA群展同名图录《物之魅力》。


在独生子女政策出台三年后,马秋莎于1982年出生于北京。她父母曾表示希望生一个男孩。马秋莎的父母对她的期望很高,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让她接受艺术训练。最一开始在1989年,她被安排学手风琴。但由于她还不够强壮,连乐器都举不起来,她父母就让她改为学习绘画。当时刚从首都师范美术专业毕业的宋冬(日后,宋冬作为一位当代艺术家逐渐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成为了马秋莎在艺术上的第一位老师。而马秋莎对绘画的专注有一部分来源于对惩罚的恐惧,她母亲会在她上课的时候守候在外,看她一走神就进来掐她大腿。在逼她磨炼技术的过程中,马秋莎母亲不经意地制造了很多影响她女儿日后艺术创作的回忆。马秋莎在一次2011年的展览中,阐明了她们的关系:“虽然我非常爱我母亲,但那种爱同时伴着伤痛。”



从平渊里4号到天桥北里4号 | From No.4 Pingyuanli to No.4 Tianqiaobeili | 2007 | 单频录像 | single channel video | 7'54


马秋莎考上了中国最具声望的艺术学府中央美术学院下设计学院的数码媒体工作室。2005年毕业后,她又于2008年在纽约州的阿弗雷德大学电子综合艺术专业取得艺术硕士学位。在阿弗雷德就读期间,马秋莎因为一件感人的影像作品《从平渊里4号到天桥北里4号》(2007)而崭露头角。她开始在作品中探寻那些通常强烈又充满情感的童年的记忆,这些记忆从那时起就对她的创作生涯影响至深。


虽说马秋莎很多的作品都牵动情绪反应,《从平渊里4号到天桥北里4号》或许是最为发自肺腑的。在8分钟的影像里,马秋莎带着痛苦的神情艰难地讲述她的成长历程。那重述过程中的情感煎熬同样伴随的身体创伤在她一开始说话就显露出来,在视频的结尾,马秋莎从嘴里取出一枚刀片。

 


我所有的锐气源于你的坚硬 | All My Sharpness Comes From Your Hardness | 2011 | 单频录像 | single channel video | 25'29''


而另一种刀片在影像作品《我所有的锐气源于你的坚硬》(2011)中同样扮演中心的角色。在这个20分钟的影像里,镜头跟随马秋莎的穿着光滑的黑白溜冰鞋的脚在地上拖曳。图像伴着轻柔却让人发麻的冰刀刮在水泥地的声音。镜头外,一辆车载着马秋莎从她奶奶家到她家之间的路上溜,让她又一次重返童年回忆。


沃德兰 | Wonderland | 2016 | 水泥板,尼龙袜,木板,树脂,钢 | concrete, nylon, stockings, plywood, iron and resin | 980 x 615 x 5.5 cm | 展览现场,北京公社,北京,2016 | installation view, Beijing Commune, Beijing, 2016

 

《沃德兰》是马秋莎近期的一个系列,2016年第一次在北京公社展出。这件作品中,她从个人和集体的双重记忆着手,将视线放眼于那些女性化的、充满触感的关于尼龙丝袜的记忆。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间,这些深肉色尼龙丝袜深受中国女性喜爱。为了创作这个系列的第一件作品,她从朋友、亲戚和熟人那里搜集她们穿用过的旧丝袜。这些丝袜又厚又不透光,每个有着非常不自然的肤色,显露出岁月的痕迹。然而马秋莎却把它们比作“第二层肌肤”:起初它们被用来包裹女性的皮肤,现在却被用来包裹一块块的水泥板。这些被丝袜裹着的水泥板看上去有点像马赛克,又有些像挂毯,同时兼具石头和织物两种材料的质感。在这个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坚硬之物被柔软之物包裹,粗糙和瑕疵都被掩盖,轻盈、带着女性气息的织物征服了沉重的水泥。


沃德兰 | Wonderland | 2016 | 水泥板,尼龙袜,木板,树脂,钢 | concrete, nylon, stockings, plywood, iron and resin | 980 x 615 x 5.5 cm | 细节 | details

 

“物之魅力”展出的《沃德兰:黑方》(2016)用近二十年才开始在中国流行的黑丝袜制作。这件作品不仅是颜色和更早的作品大相径庭,其作象征的意义也变了:马秋莎小时候,由于多数情况下只有性工作者会穿黑色丝袜,其被视作一种禁忌。《沃德兰》黑色系列代表了一个新的时代,即当黑色丝袜变得流行的2000年代早期。因此,《沃德兰》系列里不同颜色的丝袜可以被看作代表着两个代际的中国女性——肉色丝袜代表了马秋莎母亲的一代,黑色代表她这一代。

 

沃德兰-黑方 | Wonderland-Black Square | 2016 | 水泥板,尼龙袜,木板,树脂,钢 | cement, nylon stocking, plywood, resin, steel | 245 x 245 x 5.5 cm


《沃德兰》系列作品从原本光滑的丝袜表面上无数细小的破损中释放出一种强烈的张力。由于多次穿着而撕破的划痕,被指甲油胶补上,以免再度划破。此举将马秋莎母亲通常会用来缝补丝袜的举动上升至一种艺术修复。《沃德兰》隐射了在快时尚、批量化生产文化诞生之前的那个时代。那时人们会出于节约而用针线修补丝袜。东西坏了人们一般是选择修补而不是换成新的。


这一作品和马秋莎早期纯粹由个人记忆启发的创作不同,它包含了许多中国女性所共有的关于物质的记忆。物理张力和女性气质的并置将她作品的主体带回原点,一直追溯到她修习绘画的学生时代。伴随着对母亲那警觉的眼神的记忆,马秋莎的艺术依然郁结着爱的痛苦。




了解更多北京公社展览及艺术家信息,请访问:

官方网站:www.beijingcommune.com

微博:@北京公社

微信:北京公社

Instagram: beijingcommune

Facebook: beijingcommune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