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2日,由国家大剧院主办的“2019北京舞台美术设计邀请展”在国家大剧院东展览厅举行开幕仪式。这已是国家大剧院举办的第三届邀请展,以“无界”为主题,探讨当代舞美设计领域与其他艺术领域边界的逐渐消融。
时隔四年,此次展览集结了25位代表中国老中青三代舞美面貌的艺术家,携40余件舞美模型、近10件装置作品、1件服装作品,数十件手稿、剧照等,意在展示中国当代舞台美术设计发展的最新成果,促进舞美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为艺术家们搭建交流对话的平台。
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朱敬,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曹林,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名誉会长刘元声,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国际舞台美术组织中国中心主席刘杏林及20余位参展艺术家等出席了开幕仪式,并参加了围绕本届展览主题展开的创作研讨会。

2019 Beijing Stage Design Invitation Exhibition
「2019北京舞台美术设计邀请展」
主办:国家大剧院
学术支持: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国际舞美组织中国中心(OISTAT)
时间:2019年7月22日—9月1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东展览厅
刘元声、刘杏林、戴延年、李锐丁、季乔、李六乙、高广健、严文龙、罗江涛、马连庆、任冬生、边文彤、刘科栋、谭泽恩、胡佐、张武、倪放、史军亮、申 奥、陈文龙、王之纲、沈力、王晶、王欢 、胡艳君
刘元声
歌剧《永乐》舞美模型
歌剧《祝福》舞美模型
设计师介绍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参加展览的过程。
刘杏林
话剧《费德尔》舞美模型
话剧《费德尔》草图与剧照
介绍了展览作品是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师演出的创作背景。设计师将笔记本上的草图放大,又将合成时的剧照叠放在后边,展示了从草图到舞台体现之间的关系。
戴延年
展区全貌
话剧《哭之笑之——八大山人传奇》舞美模型
话剧《守护》舞美模型
话剧《大江东去》舞美模型
作为参加了三届国家大剧院“北京舞台美术设计邀请展”的“三朝元老”,向大家展示了自己设计理念的突破。
高广健
舞剧《杜甫》舞美模型
《祝您好运!》(Good Luck)彩票计划视频装置
设计师依据展区的柱子,做了一件“衣服”把它穿起来——官袍其实是舞剧《杜甫》里的核心的主体形象。
剧作者的思考也使设计师产生很多思考,比如杜甫本人他的一生、他的求官做官弃官归隐乡间,然后他对黎民百姓的关注,也是对设计师有很多的教育和启发。参加2017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时,设计师做了一个“无中生有”的彩票计划,以这种方式与古城居民进行交流。参展的两个作品对设计师来说是一个作品,没有《杜甫》就没有《Good Luck》彩票计划。
季乔
黄梅戏《玉天仙》修辞一一布道者的逃脱
一个打破了舞台美术空间的装置作品,设计师在创作时,从草图到最后呈现方式的整个过程里,可能会有很多的反反复复推翻又推敲这个过程。创作过程中会受到很多的制约,包括剧本、空间状态、剧场或资金的调配等等。实际上把舞台美术作品放到展览现场的方法,是另外一个功能——设计师自我的解读,对剧本、对人性、对社会的解读。这个过程可能不具备在戏剧层面的东西,但可能更具备设计师自我内心的对话。
李六乙
展区全貌
话剧《推销员之死》舞美模型
话剧《小城之春》舞美模型
作为导演,非常重要的特质是要懂得空间。当然这个空间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就像这次展览的题目,空间是无界的。如果说导演在自己的创作当中不了解舞台空间,没有基本的理解和感受,可能在导戏的时候可能会有些问题。所以说在导戏的时候也在学习,怎么去理解这个空间。懵懵懂懂的就做了这几个戏的设计。可以通过站台两边的文字帮助大家来理解自己的设计和舞台。
李锐丁
舞剧《尘埃落定》之女主“塔娜妹媚”服饰
展区全貌
这个作品其实不是舞剧《尘埃落定》舞台上演出的舞剧服装,而是设计用于做广告用。没想到拍了广告之后,演出售票率大增。这套服装里面有很多的颜色,像绘画一样的,色彩的走向和对比,肌理的处理,有毛边、缝边,有折痕、没折痕,有手折和机器折等很丰富的呈现。不要老想着做一个真的、生活中穿的衣服,马上就被它框住了。
舞台服装设计很容易不小心就成了一个搬运工,T恤就是T恤、衬衣就是衬衣、裤子就是裤子,没什么设计。实际上把服装作为舞台美术来讲,应该有自己的美术修养和理念去创意、去破坏,要构建一个新的、一个假的。创假,这个“假”比很多新东西、真东西还值钱。
严文龙
展区全貌
话剧《茶馆》舞美模型
其实设计师对川话版《茶馆》有很多想法、想要突破很多问题,所以做了一些跟老版演出很不一样的做法。但事实上很多的“界”,还是无法真正意义上突破。如果在未来更多人来设计、创作《茶馆》,能真正做到无界,还有一万多种可能性。
设计师还把各种旅游演出放进展览。很多人觉得商业实景演出难登大雅之堂,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恰好因为要卖票生存,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最本质、有意义的演出。随着社会的进步,观众的欣赏水平逐步提高,这样的商业演出仍然可以具备很高的艺术水准,而且它的形式和样式反而更加的多元。
罗江涛
艺术装置《一桌和二椅》
一桌二椅被解构在白板上,可以通过桌面中间的视频了解演出情况。
马连庆
话剧《莎士比亚打麻将》舞美模型
展区全貌
展区的装置,源于福建人艺的小剧场话剧《莎士比亚打麻将》,文本想说明一种文化的漠视或虚无,文学创作出现了一些过不去的“结”。设计师也想通过找到了一个局部的元素——经常打印机、碎纸机里的那种碎纸屑,通过舞台的空间的这种被消解、被毁掉的视觉化方式,向观众传递一种虚无的东西。让这个元素能够发散性的能够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想象,希望观众能够走进展区的纸堆里感受和交流。
任冬生
艺术装置《小戏·掌间》
舞剧《傩·情》舞美模型
舞剧《记忆深处》舞美模型
通过模型和装置作品,可以理解设计师作为灯光设计和舞美设计,近年来空间与视觉的创作理念。
边文彤
话剧《桃花扇》舞美模型
昆曲《风雪夜归人》舞美模型
昆曲《风雪夜归人》放弃了古典戏剧金碧辉煌、五彩斑斓的浓烈色系而采用了干净、清新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的呈现,使整体舞台空灵透彻中又隐然显现出一种冷静苍茫的深邃感。以夸张放大的戏曲服装元素解构舞台空间,传达出一种在那个年代,人性历尽扭曲撕裂回归后的清醒与无奈……
刘科栋
展区全貌
源于歌剧《檀香刑》的装置作品《救命-夺命之世间图景》
用治病救人的奇术来杀人,是《檀香刑》里描述的荒诞图景,活体的舞台表达随着闭幕遂即沉寂在时间和空间里,展览是另一种形式的复生,观看的过程如同某种意义的参与,自然地融入和共飨这场瑰丽的死亡盛宴,体会隐秘的操纵力量,你我皆似木偶一般任人摆布。
源于话剧《人类的声音》的舞台模型《囚》
这是湿漉漉的冰寒之地,是意识领域的自我囚牢,思维的电鳗令肢体战栗,危险无处不在。
谭泽恩
装置作品《在别处》
舞剧《花木兰》舞美模型
作为2019布拉格四年展中国国家展策展人,带领策展团队经历十余天的火车劳顿,追溯中国舞美界前辈艺术家当年曾经奔赴布拉格的艰苦历程经历,设计师将这段经历以视频装置的形式表达他的策展理念《在别处》。
胡佐
展区全貌
苏剧《国鼎魂》舞美模型
装置作品《我心光明》
设计师通过设计越剧《王阳明》时,舞台上使用一层层的棉麻材质,去表达王阳明的《心学》的形成过程。通过从这个点入手完成现在的装置作品,思考的不是时间和空间、地域,是心理上的一种突破。一种无界。宣纸从上面层层叠加,层层递进,然后逐层揭开的状态,一方面是王阳明的心学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设计师自己在学习道路上的一种心路历程。
张武
话剧《茶馆》舞美模型
设计师的这个作品现在正在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上演出。模型尺寸尺度比较庞大,制作细节精致,令观众能直接感受到设计的体量与视觉震撼。
倪放
昆剧《临川四梦》 装置作品
观众自行拓画
昆曲《临川四梦》的四幕场景,对应这四个幕,同时每个屏幕对照下方的一个古版画,让观众可以自己亲手动手,可以用这个古版画去拓出场景画面,正是屏幕里舞台空间的平面效果。
史军亮
《听瓷》视听装置
装置由舞台演出的半圆形式,延展出来现在的整圆结构。这是一个声音装置作品,观众可以近距离的走进去。
渊源是法门寺发掘的青瓷中的秘色瓷,据考证当时在浙江慈溪有唐宋时期一百多个窑址。这是一个非遗项目,演奏的所有乐器都是用秘色瓷来制作的乐器发出来的声音。当地有一个瓷器研究所,因为现在法门寺定为它是研制的秘色瓷是最靠近当时的样式、成分的,所以这个视频里展示的就是这些乐器制作的过程。
申奥
展区全貌
设计师分别介绍了近期做的四个革命题材的剧目的舞美设计理念。之所以筛选的这四个剧目作展示,好像冥冥之中呼应着中国发展的一个过程,包括革命最初流血牺牲的阶段、屈辱的历史和现在的工业发展的状态。当今中国已经发展到全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设计师一直在思考《孟子》里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概念,作为艺术家不能满足于当下,一定要有一个往前走的心态,才可能有更多的空间和发展。
陈文龙
舞剧《唐卡》舞美模型
设计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表演区域的硬要求!庞大的群舞需要足够充裕的平面空间,舞台不宜出现太多层次及平台结构。但是群舞撤掉以后,单双三人舞的空间又不宜显得太空旷。需要一个可以快速切换空间同时又灵活多变的舞台结构,即放得开又包得住。几经推敲,最后确定用三块可以上下移动同时可以翻转的大板。开阔空间时,三块板上升,闭合空间时,三块板下降,同时三块板可以各自组合多重切割。形成多变的演出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这部舞剧的导演是个善于利用布景的高手,在他的调度下,布景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演调度气息相关,严丝合缝,做到舞美和表演的高度统一。
王之纲
沪剧《敦煌女儿》视频展示
新媒体装置《骷髅幻戏图》
设计师在清华美术学院做了很多以多媒体作为核心的创作和学术研究。参展作品是可以跟观众进行互动交流。
沈力
展区全貌
从入口进入内部模型展示空间
设计师针对展区空间设置了自己的作品,可以从入口进去安安静静感受作品。带来的都不是最终的完整作品,而是创作过程中的工作模型。舞美设计与导演、其他主创们沟通时,利用工作模型,在一个无界的环境中大家去拓展。这些工作模型都不是为了这次展特别做的,而是从各位导演、各个制作公司、各个制作人手里去拿回来的,所以花了很大的精力,有从澳大利亚回来的,也有从北京、上海各地回来的,借此可以体验一下设计师的概念和创作过程。
王晶
装置作品《记忆》
歌剧《拉贝日记》舞美模型
设计师从2017年到2019年两年时间创作了歌剧《拉贝日记》的两个版本,最核心的元素就是南京的城墙砖,展区就是以此语汇做的一个装置,设计师的目的是呈现这个过程,而不是在这里呈现一个舞美设计的最终结果,因为这两年过程中的体验是非常珍贵的。如设计前言中所述,设计之外的戏剧性的生活,对设计本身是有非常大的影响。
王欢
展区全貌
昆曲《春江花月夜》舞美模型
话剧《白鹭归来》舞美模型
设计师希望有一个悬浮在空中的概念,因为设计师虽然最后留存下一些的东西,可能是一个模型,可能是一个演出录像,但是当演出过去了之后,这一切东西就会消失。所以通过这个临时的悬浮的概念,去承载这些曾经有过的一点构思。
胡艳君
话剧《来与去》舞美模型
展区全貌
设计师倾向于克制的方式只突出一个重点,把舞台所有的道具、不能说话的布景当成自己的演员,导演是把人的演员当做他的演员,那自己的演员和导演的演员相交在舞台上,会呈现出什么?
这个模型《来与去》是从贝克特的一个短片里衍生出来的,观看的视角只露出人的下半部分,是一双腿。大家每次关注到演员都会看脸漂不漂亮,其实手部脚部都是有语言的。不要去追求一些表面上看起来很美的东西,而是去关注实质的东西。
文字:赵妍
摄影:张吉才 杨帆 肖一 (部分来源于网络)
视频:张安邦
责编:赵妍
媒体合作平台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